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数学>

2017年七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资料

妙纯分享

  复习数学是要加深对已学知识的了解,以达到更好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七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资料,希望你们喜欢。

  2017年七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资料(一)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 与 互为邻补角, 与 互为邻补角。 + = 180°; + = 180°; + °; 1 图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 与 互为对顶角。 =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 90°时, ⊥ 。

  a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 a ⊥ b 时, = = = = 90°。 图2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同一方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一侧 ,这样

  的两个角叫 同位角 。图3中,共有 对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图3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 ,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两侧 ,这样的两个角叫 内错角 。图3中,共有 对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之间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一旁 ,这样的两个角叫 同旁内角 。图3中,共有 对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b,

  则 = ; = ; = ; = 。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b,则 = ; = 。4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图4所示,如果a∥b,则 + 图 = 180°;

  + = 180°。

  性质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a∥b,a∥c,则 ∥ 。

  8、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 =

  或 = 或 = 或 = ,则a∥b。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 = 或 = ,则a。 图 5 判定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 + = 180°;

  + = 180°,则a∥b。

  判定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a∥b,a∥c,则 ∥ 。

  第10 / 11页

  9、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 题设 和 结论 两部分组成,有 真命题 和 假命题 之分。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 一定 成立,这样的命题叫 真命题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 不一定 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假命题。真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定理,它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10、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的 形状 和 大小 完全相同。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平移性质: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中①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②对应线段相等;③对应角相等。

  2017年七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资料(二)

  二元一次方程组

  1、概念:

  ①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即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②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或一个是一元一次方程,另一个是二元一次方程;或两个都是一元一次方程;但未知数个数仍为两个)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即等式成立)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注:①、因为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所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一组(对)数,用大括号联立;②、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往往不是唯一的,而是有许多组;③、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其中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一般地,只有唯一的一组,但也可能有无数组或无解(即无公共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讨论:

  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 a1x + b1y = c1

  a2x + b2y = c2

  当a1/a2 ≠ b1/b2 时,有唯一解;

  当a1/a2 = b1/b2 ≠ c1/c2时,无解;

  当a1/a2 = b1/b2 = c1/c2时,有无数解。

  例如:对应方程组:①、 x + y = 4 ②、 x + y = 3 ③、 x + y = 4 3x - 5y = 9 2x + 2y = 5 2x + 2y = 8 例:判断下列方程组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 a + b = 2 ② 、 x = 4 ③、 3t + 2s = 5 ④、 x = 11

  b + c = 3 y = 5 ts + 6 = 0 2x + 3y = 0

  3、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就是先把X看成已知数,把Y看成未知数;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则相当于把Y看成已知数,把X看成未知数。

  例:在方程 2x + 3y = 18 中,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为:___________,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为:____________。

  2017年七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资料(三)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消元 (整体思想就是:消去未知数,化“二元”为“一元”)

  1、代入消元法: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为:

  ①、从方程组中选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将这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②、将变形后的关系式代入另一个方程(不能代入原来的方程哦!),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

  ④、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变形后的关系式(或原来的方程组中任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⑤、把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用大括号联立起来,就是方程组的解。

  2、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前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或利用等式的性质可变为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左右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为:

  ①、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前的系数既不相反又不相等时,就根据等式的性质,用适当的数乘以方程的两边(注意,左右两边每一项都要乘以这个数),使同一未知数前的系数相反或相等; ②、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

  ④、将这个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意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并把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用大括号联立起来,就是方程组的解。

  例:解方程组:

  ①、 – (2y + x + 16)/2 = -6x ②、 4yx/2 + y/3 = 13/2

  2y + 3x = 7 – 2x - y x/3– y/4 = 3/2

  3、用换元法解方程组:

  根据题目的特点,利用换元法简化求解,同时应注意换元法求出的解要代回关系式中,求出方程组中未知数的解。

  例:ⅰ、解方程组: 5/(x+1) + 4/(y-2) = 2

  7/(x+1)– 3/(y-2) = 13/20

  ⅱ、已知方程组 2a-3b = 13 的解是 ,则方程组 2(x+2)-3(y-1) = 13 a = 8.3

  3(x+2)+5(y-1) = 30.9 3a+5b = 30.9 b = 1.2

  的解是:( )

  x = 8.3 x = 10.3 x = 6.3 x = 10.3 A、 B、 C、 D、 y = 1.2 y = 2.2 y = 2.2 y = 0.2 4、用整体代入法解方程组:

2017年七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资料相关文章:

1.2017七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2.七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内容

3.2017年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4.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2017

5.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1869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