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历史>

七年级下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妙纯分享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考试成绩的好坏,试题质量的优劣、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依靠试卷分析解决。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历史期末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历史期末试卷分析范文一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年级历史试卷由县教研室统一出题,本次考试共100分,最高分87分,最低分16分,平均分 53.4分。本次考试参考人数374,优秀率11.3% ,及格率 36.5%,通过测试,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待于提高。

  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渗透德育。以课标准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1、今年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避免了考查的知识点相对密集、覆盖面较窄的问题,可谓立意高远。

  2、第一题为选择题,共计48分。本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70%左右,这充分说明师生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前提保证。

  3、第二至第五题为非选择题,共计52分。本卷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考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现在:

  ⑴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

  ⑵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⑶考生综合能力较差,如第38小题学生都能写出孙中山来,但是综合孙中山在民主革命中做出的贡献却不能概括全面。说明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不能从整体上去分析、整理、概括。

  ⑷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如:第41小题,很多学生在回答第二小问时思路还停留在第一小问上,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不能因课改而丢弃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基础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忽视对中下学生的辅导。基础知识是思考问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工具,离开了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层,不可能深入,只能是泛泛而谈。

  2、加强对学生历史记忆能力的培养

  现在学生学习的对象是各学科基础知识的一些基础理论,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才可能为未来的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记忆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

  七年级下历史期末试卷分析范文二

  一、基本情况

  初中七年级期末考试,从各班反馈的信息看,命题灵活,难度适中,参加历史期末考试的人数为233人,高分19人,高分率为8.15%;及格52 人,及格率23.32%;低分64人,低分率 27.46%。

  二、试卷综述:

  这次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难度为0.50。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50分,占50%;材料分析题50分,占50%。命题范围就是八年级历史下册内容,重点考查中国现代史中的“三农”问题,党的重要会议、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问题。

  三、答题得失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此题知识涵盖面广,涉及初中阶段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学生做的比较好的是第1、2、3、8、9、10、11、18、19、20、23、25小题,失分主要集中在第4、13、14、19、21、22、24小题,尤其是第13小题失分严重。

  第二大题材料解析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理解、整合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失分主要集中在第26小题、第27小题的第(4)问、第(5)问;第28小题的第(1)问的第二个孔、第(2)问;第29小题内容和意义叙述不完整,时间错误。

  四、主要失分原因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这是失分的最主要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也没有掌握。

  2、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应用。

  3、材料解析,知识整合能力有待提高。对材料分析题的第26小题学生不能理解,失分严重。

  4、书面表述能力有待加强。

  5、极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后面的非选择题是空白,这也是出现低分的主要原因。

  6、字迹潦草,难以辨识,专有历史名词、概念出现错别字。

  五、今后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

  1、教学中以课本为主,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2、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平时教学中注意知识的落实与巩固。

  4、注意知识的归纳与梳理。

  5、加强书写规范化训练,讲究字迹工整,格式符合要求。

  6、进一步做好培尖补差工作,尽量减少低分。

  7、平时要多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努能力。

  一 期末调考情况

  初中七年级全市调考,从各校反馈的信息看,命题灵活,难度0.65,适中,人均分25.97分,与去年基本持平;80分以上约占40.84%,比去年42.12%略有下降;75分以上约占29.92%;及格率为66.57%,。

  七年级下历史期末试卷分析范文三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优秀率62%,及格率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1%,及格率为83%。两个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七年级下历史期末试卷分析相关文章:

1.七年级历史月考试卷分析

2.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3.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4.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和答案【完整】

5.苏教版历史七年级期中试卷分析

    2066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