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地理>

初一上学期地理复习

陈哲凡分享
  复习地理,就是重温重点知识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初一上学期地理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上学期地理复习(一)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 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⑹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4、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 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5、降水的季节变化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 三柱形
  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6、降水的分布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时间 变化情况
天气 短时间 时刻在变
气候 长时间 相对稳定,一般变化不大
  ①气候组成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②气候形成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热带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地中海、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 寒带气候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⑵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8、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9、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 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桂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 台湾岛上日月明。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 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 苗维彝藏和蒙古。
  10、货运选择三原则 :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 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
  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 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初一上学期地理复习(二)
  1、七大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大洲陆界:亚非界河苏伊士,运河穿过埃及境,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把此分两边。
  3、世界居民:世界人口分布数,最多亚洲次非洲,最少要数大洋洲,无人居住南极洲。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南美洲欧,极地沙漠高山区,热带雨林少人口。
  4、澳大利亚知识总结:澳大利亚大洋环,南回归线过中间,地广人稀国发达,高原面积占一半,气候植被呈半环,动物稀有多奇观。骑在羊背坐矿车,首都设在堪培拉。
  5、我国领土四端: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踩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6、中国十四邻国名称: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7、中国的行政区划: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蒙青陕甘,新藏两宁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8、我国的主要山脉: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
  9、我国铁路干线:南北京广与京九,京哈京沪列在东。焦枝、枝柳和宝成,向南延伸交贵昆。东西京包和包兰,陇海兰新至北疆,沪杭-浙赣至株洲,湘黔株洲至贵阳,贵阳-昆明是贵昆。
  10、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江松嫩和江淮,鄱阳洞庭江汉连,太湖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粮为先。
  初一上学期地理复习(三)
  1、学生学中国地形时,可用歌诀概括:
  (1)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
  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祁连横断山,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太行巫雪峰。
  (2)三级阶梯特点的影响
  海洋湿润供水多,利于农、林、牧、渔棒。
  许多大河向东流,沟通海陆交通网。
  滚滚东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阶梯间。
  2、长江概况:青藏高原唐古拉,长江源出此山间,各拉丹东是源头,自西向东青藏滇,川渝鄂湘赣皖苏,奔流上海入东海,流程全长六千三,排名世界列第三。宜昌以上为上游,切山断岭多峡谷,落差达到六千米,水力资源最丰富。中游宜昌到湖口,湖泊支流寻常见,下游湖口至海口,江宽水深平原阔。
  3、黄河源流概况:青藏高原黄河源,源出巴颜喀拉山。出山向东入青川,北上甘宁内蒙转,南下晋陕折豫鲁,东去注入渤海湾。
  4、秦岭-淮河线的概括:秦岭淮河线两边,亚热暖温分界线,湿润半湿分两半,八百毫米降水线,一月均温零度线,水田旱地分界线,南方北方分界线,自然风光大异然。
  5、香港特别行政区:珠江口东是香港 ,素称明珠和天堂。新界九龙香港岛,发展经济各有长。进口原料搞生产,电子钟表和服装,银行如林船如梭,金融中心自由港。九七回归更发展,一国两制好主张。
  6、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7、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8、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9、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
  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10、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99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