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能将繁重的地理知识点清晰整理表现出来,是复习必需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初一年级地理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
▲读懂七年级上册P3图1.2,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登高可以望远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
4、月食现象
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
▲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
经线 | 纬线 | ||
定义 |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 并以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 地球仪的圆圈 |
要求能在图上判读 |
形状 |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 圆,每条纬线组成纬线圈 | |
长度 | 全部等长 |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向两极逐渐缩小为零 | 同度数的纬线,长度相等。纬度越大。纬线圈越小。 |
指示方向 | 南北方向 | 东西方向 | 要求能在经纬网地图中应用 |
▲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的区别:
经度 | 纬度 | 能力要求 | |
度数起点线 | 本初子午线(00经线) | 赤道(00纬线) |
1、能在经纬网地图中读出经纬度。 2、判断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根据纬度判定五带 |
度数划分 |
东经00-1800 西经00-1800 |
北纬00-900 南纬00-900 | |
度数变化 |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越向东,东经度数越大;越向西,西经度数越大。 | 以赤道为界,越向北,北纬度数越大;越向南,南纬度度数越大。 | |
代号 | 东经:E西经:W | 北纬:N南纬:S | |
半球划分 | 200W、160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
▲判定的技巧:
A、东西半球判定:从200W向东到1600E是东半球,从200W向西到1600E是西半球
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
纬度小于300为低纬度
纬度大于600为高纬度
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度
D、纬度判定五带:(P12图1.20)
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
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
纬度值为23.50—66.50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
地球运动 | 绕什么转 | 运动方向 | 运动周期 | 地理现象 | |
自转 | 地轴 | 自西向东 | 一天(24小时) | 昼夜交替(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 | |
公转 | 太阳 | 自西向东 | 一年 |
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形成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的长短变化) | |
▲地球自转方向:
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地轴与公转轨道保持66.50的夹角)
▲二分二至日比较:(P11图1.19)
春分日 | 夏至日 | 秋分日 | 冬至日 | |||
日期 | 3月21日前后 | 6月22日前后 | 9月23日前后 | 12月22日前后 | ||
太阳直射点位置 | 赤道 | 北回归线 | 赤道 | 南回归线 | ||
北半球昼夜长短 | 昼夜等长 |
白昼最长黑夜最短 (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极昼 南极圈内极夜 | 昼夜等长 |
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昼长夜长) 北极圈内极夜 南极圈内极昼 | ||
▲五带的比较:(P70图4-22)
名称 | 气候特征 | 地理现象 |
热带 | 终年炎热 | 有太阳直射现象 |
南、北温带 | 四季变化显著 | 既无极昼、极夜现象,也无太阳直射现象 |
南、北寒带 | 终年寒冷 | 有极昼、极夜现象 |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 100大于1: 1000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 1: 100000
线段式: 0 1千米
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方向:
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动指向标)
B、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C、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根据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
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
A、 指南针定方向:指南针平放,红磁针指向北,白磁针指向南
B、北极星定向:面向北极星的方向是正北方
C、太阳和手表定向:在中高纬地区,手表平放,时针对准太阳,时针与表盘中12点之间夹角的平分线所指的方向为南方。
D、树木定方向:在北半球,向南的一侧,树木茂盛或树的年轮较稀疏
▲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P14图1.24中的常用图例要记忆)
(二)、等高线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
1、地面高度的计算(P16)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形图的判读(P16)
▲识别地形部位:要求根据等高线特征,判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A、等高线弯曲部位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反之向低处凸出为山脊;
B、等高线重叠为陡崖;
C、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
D、闭合圈状的等高线中,数值表现为内高外低的是山顶,反之内低外高的是盆地。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水域
3、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地形剖面图绘制:考查实际绘图能力(P18)
第二章 世界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世界的陆地与海洋:
(1)海洋和陆地分布:三分陆七分海(陆地29%,海洋71%)
(2)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及分界线:要求通过课本熟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注意读懂P30图2.7亚、欧、非的分界)
▲大洲、大洋之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最大的洲和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最小的洲(大洋洲) 最大的洋 (太平洋)、最小的洋(北冰洋)
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南极洲和北冰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
(1)地表形态变化:
外力作用:风、流水、海浪、生物等的作用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
(2)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构造学说:(P37图2.19)
A、全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 B、板块是运动的;
C、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 地震。
(4)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5)解释印度尼西亚海啸发生的原因:
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第三章 世界的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要求能对具体的例子进行判别)(P58活动题)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特点是:时间短、常变化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是:时间长、一般不变化
2、常用的天气符号:(预报天气)(P46图3.6中的常用天气符号要记忆)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和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日、月、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年较差,年降水量:(考查计算)(P51)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测得的气温值的和÷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和÷该月的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每月的月平均气温的和÷12
▲气温的日较差=当日的最高气温一当日的最低气温
(陆地上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较差=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一月平均气温的最低值
(北半球陆地上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海洋上比陆地上迟一个月,分别为8月和2月。南半球相反)
▲年降水量=各月降水的总和
2、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要求能绘制和读图分析(课本P51和P55的活动)
3、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1)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纬度因素】
(2)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上气温高于海洋上气温;冬季相反。【海陆因素】
(3)在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0C, 【地形因素】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3)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少,沿海降水多。【海陆因素】
(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P58图3.23)
第四章 世界居民与地区发展差异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数量:1999年达到60亿;现在每年约增加0.8亿的人口
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以1800年为界,世界人口增长分三个阶段,经历缓慢增长、快速增长、目前仍以较快速度在持续增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2、世界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率最大的大洲是非洲, 人口增长率最小的大洲是欧洲
年增加人口数最多的大洲是亚洲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反映人口的增长快慢。
亚非拉国家人口增长快、欧美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P40)
3、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
该地区的总人口÷该地区的总面积
(2)人口稠密区: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
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以及南美洲的东部等.
(3)人口稀疏区:
干早的荒漠、寒冷的极地、高寒的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都是不适合人口长期居住
4、世界的人口问题:
(1)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粮食短缺、毁林开荒、草场超载、生态恶化、用水紧张
(2)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不足,国防兵力不足
(3)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交通拥挤、治安恶化、用水紧张、就业困难
5、正确的人口观:
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大。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人种:根据人类体质特征将世界上的居民划分为白色、黄色、黑色人种。
分布: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州、及非洲北部、亚洲西部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世界的居民,分布最广泛的是白色人种,分布范围最小的是黑色人种。
从地理分布来看,人种由赤道向极地逐渐变浅,这与各地太阳辐射的强度密切相关。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英俄阿西法);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流传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了解:比利时、瑞士为法语国家;巴西为葡萄牙语国家:俄语在东欧具有广泛影响;伊拉克、埃及主要为阿拉伯语。
★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不同宗教的建筑物特征:尖顶、圆顶、塔顶)
____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州
伊斯兰教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中国的西北地区(新疆、宁夏等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在我国被称为回教。
佛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道教。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人口越来越集中、房屋越来越高大密集、交通越来越拥挤、环境越来越嘈杂与污染。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寒冷、湿热、干旱地区的民居特色;
寒冷地区的民居:厚墙、小窗、屋顶高耸
湿热地区的民居:薄墙、大窗、有完备的排水系统
干旱地区的民居:屋顶大多平顶
城市利用交通条件:河流干支流的汇合处或河流的入海处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通常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划分国家。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进行比较。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以及目前发达国家拥有核心技术的优势。这也是世界贫富差距产生的根源。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欧美、大洋洲,位于北半球北部;
发展中国家以亚非拉国家为主,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经济发展差别说成是“南北差异”。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贫富差距是国际间产生矛盾与冲突的重要方面,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联合国:世界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
我国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初一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下册
第六单元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 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
1.地理位置:
① 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② 亚洲的纬度位置:热带、温带和寒带。
③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
④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⑤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⑥是跨纬度最厂的大洲。
2.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 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3.地形:
① 地形特点: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向四周分流。
② 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 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
二、复杂的气候
1.气候特点: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
第七单元——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
1日本的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3900多个小岛组成。
2、主要城市沿海分布,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
3、多优良港湾:海岸海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两个最要的对外贸易港。
4、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5、日本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
6、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和有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7、“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8、是东西方兼容文化的典型。
9、服装:和服,第一高峰:富士山
10、日本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4、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东南亚的位置,河流与城市 :
1、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尤其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2、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3、东南亚惟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
4、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最大的蕉麻和椰子生产国;马来西亚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印度自然环境特征: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印度的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经济作物黄麻,棉花。
3、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印度自推行“绿色革命”以来的结果。
5、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孟买是最大的棉纺织中心,首都是新德里。
6、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多,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干旱少雨,为旱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俄罗斯的位置、资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1、位置:俄罗斯纬度较高,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跨亚欧两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第一长河是伏尔加河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由于纬度高,冬季漫长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4、资源: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丰齐全,储量丰富。主要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2、工业:重工业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四大工业区:①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②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③乌拉尔工业区;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3、交通运输: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亚欧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
①南部山区有丰富的矿场资源。
②俄罗斯北部山区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而且安全系数较低。
4、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港)、符拉迪活斯托克(海参崴)、伏尔加格勒(伏尔加河河港)。
第八章——东半球的其它国家和地区
中东地区成为长期热点问题的原因:
1、重要的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的石油,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
①运向日本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②运向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汉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③运向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3、匮泛的水资源:中东地处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和内部,终年炎热干燥,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4、文化差异: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中东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____、犹太教和其它宗教。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城。伊斯兰教、____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欧洲西部:
1.这里大多都是发达国家。
2.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有27个成员国。
3.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是“绿色金子”。荷兰、丹麦是世界上著名的乳畜大国。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2.非洲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3.单一商品经济
4.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
5.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澳大利亚:
1国徽上有袋鼠和鸸鹋(特有动物:袋鼠、鸸鹋、树袋熊、鸭嘴兽)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澳大利亚是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美国:
1.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
2.在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有“唐人街”。
3.五大湖(五大淡水湖,从大到小): 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最大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4.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
5. 在美国,被称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是位于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
6.五大淡水湖中,全部位于美国境内的湖泊是密歇根湖.其他四个湖泊是美国与加拿大共有的。
巴西:
1.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首都是巴西利亚。最大城市圣保罗。
2. 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3. 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
4. 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的作用:调节气候、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的多样性等。
5. 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
6.巴西最大的铁矿是伊拉比塔铁矿。
极地地区:
1. 南极有企鹅,北极有北极熊。
2. 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
① 被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围。
② 在南极看地球是顺时针的。
③ 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④ 南极的暖季: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
⑤ 乔治王岛的长城站、南极大陆上的中山站
⑥ 1959年12月,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1983年正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