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地理>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

妙纯分享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的教材分析是充分认识教材每一个部分和层次的本质,直至对教材整体本质有全面认识的思辨性过程。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地理下册的教材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篇一

  七年级下册地理主要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是在上册学习了世界地形、气候、居民、经济等基础的地理知识后,重在将这些知识与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区域,进行分析、综合、理解如果说上册是总论,则下册是分论。上、下册的分工和联系如下:

  上 册(总论):

  1、地球:形状和大小、运动、经纬网和经纬度(在球面上定位)。

  2、地图:三要素,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自然地理要素:

  1、地形:5种基本类型(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

  2、气候:11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分布。

  人文地理要素:

  1、居民:人口的增长、分布和迁移,人种,语言,宗教等。

  2、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下 册(分论):

  1、1个大洲:亚洲

  2、5个地区: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区 3、6个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1、描述区域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交通位置。

  2、说明区域特征: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河流等;

  人文要素:居民、文化、经济等。

  3、分析要素联系:位置——气候,地形——河流等。 鉴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如何掌握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是关键。因此,在下册前面各章节的学习中,都要重视上册所学过的各种地图的判读方法的应用,都要突出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介绍。例如:

  1、学习某区域的地形特征,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⑴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⑵地势起伏状况,

  ⑶主要地形,

  ⑷地形分布。

  2、学习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

  ⑴有哪些气候类型,

  ⑵这些气候类型的分布,

  ⑶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3、学习某区域河流的主要方法,也可以从教材中归纳出来:

  ⑴河流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⑵河流流向与地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⑶从气候、地形入手,归纳河流的水文、水系特点。

  4、从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中,也可以归纳出了解某区域人口特点的方法: ⑴人口总数,

  ⑵人口占世界的地位(历史条件),

  ⑶人口密度及分布(自然条件),

  ⑷人口自然增长率(社会条件),

  ⑸城镇人口比重(社会经济条件),

  ⑹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另外,教材主要从“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三个层面,来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因学习对象的不同,其学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1、学习大洲时,主要侧重于以下几方面:

  (1)阅读地图——掌握各大洲的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

  (2)通过读图和阅读有关资料——归纳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特征。

  (3)通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居民以及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讲述亚洲),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再由学生根据方法去了解其它大洲的地理知识(了解非洲、欧洲)。但在学习区域地理的同时,还要注意每个区域的突出特点。如亚洲的面积和人口居世界第一、季风气候显著;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发达经济;非洲的热带高原,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美洲的移民居民、混血种人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学习地区时,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读图——掌握该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2)通过阅读地形或地形剖面图——知道主要的地形区及分布。

  (3)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了解本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其紧密联系的农业发展)。

  (4)通过举例——了解本地区风土人情。

  (5)知道本地区著名的国际性组织。

  世界上的地区虽然多以方位来划分,但每个地区各有其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色。在学习方法上,除了关注彼此的共性之外,还要重点突出其个性。如东南亚的热带资源、南亚的宗教、西亚的石油、西欧的旅游、两极的冰雪等,都能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王国的兴趣。

  3、学习国家时,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读图——掌握该国的位置和国土组成。除巴西外,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的国土都有不同的组成部分。如日本的四大岛屿和其它小岛;埃及地跨亚非两洲;俄罗斯地跨亚洲和欧洲;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

  (2)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了解该国的自然条件特点。如日本的多火山和地震、矿产资源贫乏;俄罗斯的资源丰富和西伯利亚地区;美国是世界唯一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国家;巴西的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澳大利亚的独占一个大陆、古老动物等。

  (3)通过分析有关资料——了解该国的经济发展特色。如日本的加工贸易型(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经济;印度发展中的经济;俄罗斯改革中的经济和西伯利亚的开发;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巴西的农产品出口;澳大利亚发达的服务业、工矿业和农牧业。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篇二

  七年级地理主要学习区域性地理知识。从认识大洲到了解地区到走近国家,根据区域面积大小同,根据地理学科整体性与区域性的特征,在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基础上,对比各区域不同的特征。在教法上抓住以读图为关键,提取一定的地理信息,从而分析该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以及经济的发展。

  教材的第一大部分“认识大洲”,以大陆为单元,介绍欧亚大陆上的亚洲与欧洲,非洲大陆上的非洲,美洲大陆上的北美洲和南美洲。在整体上反映了亚欧大陆的东西差异;美洲大陆的南北差异;非洲大陆的对称特征。在局部上从地形为切入口,分析气候、河流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的内容为主体在人文地理上也突出了各个地区的特点。如亚洲、欧洲的人口与国家、非洲的亟待发展的经济以及美洲大陆的移民结构。

  教材的第二大部分“了解地区”,综合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内容,但又突出了人文地理的差异。如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与华人聚集地、南亚的人口与宗教、西亚的地理位置和石油、欧洲西部的发达经济与旅游业、两极地区原始生态的科学研究。

  教材的第三部分“走进国家”,除南极洲无国家外,每个大洲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如亚洲的日本、非洲的埃及、欧洲的法国、北美洲的美国、南美洲的巴西、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世界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日本的地狭人稠与进出口经济、法国的工农业与核电、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与旅游、美国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巴西热带面积、农产品和水电、澳大利亚的独占大陆与工矿业、农牧业、服务业、俄罗斯的地广人稀与西伯利亚的开发。综合这方方面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及相互关系;运用事例说明某个大洲内部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了解地区:

  利用地图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自然条件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例举对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并指出其分布;了解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以及两极地区的科考与环境保护。

  3.走进国家:

  读图说出该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该国家的特有的自然现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说出交通运输的特点和主要城市、居民。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篇三

  我们地理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进一步贯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教学中要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落实三级教学目标,利用好多媒体和其它教学资料,开展有益的地理学科实践活动,实现四位一体的教学资源整合,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地理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七年级地理下册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分区地理,讲述一个大洲:亚洲,五个地区: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极地地区,六个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

  第七单元 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一、课程标准:

  1.读图 说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利用 图进行比较,进而认识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洲。

  3.读图 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并观察中国在亚洲的位置及邻国。

  4.读图 找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分析其地形及其分布的特点;找出主要河流,观察其流向和注入的海洋;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5.读 概括亚洲气候类型,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6.读 图,分析非洲气候分布特点。

  7.读图,找出人口超过1一亿的国家,看看亚洲有几个,能得出什么结论。

  8.读图,分别按人口总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给各大洲排队,并计算给大洲人口增长情况。

  9.联系实际,分析亚洲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

  10.阅读材料,了解亚洲民族分布情况、民族习俗及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联系历史知识,了解亚洲文明的历史。

  11.读图,了解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情况,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排队。

  12.读图,了解三大产业的划分,了解表中几个国家三类产业结构,

  6.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

  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所以本章既是在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河流、气候

  来使学生掌握关于亚洲自然环境的知识,第二则通过人口、文化、经济等问题让学生掌握亚洲的人文环境知识。

  7.第七章 了解地区

  《中东》一节的设计思想是:(1)在学习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之后,从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地区和国家出发,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选择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冲突、战争最频繁的热点地区──中东地区进行突出介绍;(2)围绕中东之所以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及宗教文化差异问题逐一铺陈展开,并采取揉和的方法,将本区的气候特征、经济发展、居民特征和国家风俗习惯等内容连带写出;(3)以上述知识为线索,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重点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以及总结规律、原因分析、信息判断等项能力的培养;(4)通过对本地区资源问题的探讨,如石油资源的多、水资源的少,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经济特征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等内容,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以及人地协调的观念。

  《欧洲西部》一节旨在教会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并能举一反三。因此,教材中以欧洲西部经济的发展为核心,展开叙述了欧盟的工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同时以经济发展特点带出自然环境背景。通过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的内容,引导学生发掘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节是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为地区地理学习的案例,教会学生学习地区的方法。

  《澳大利亚》一节主要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另外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极地地区

  本节内容包括“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二个部分。通过这二个部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殊性以及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教材同样介绍了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树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 走近国家

  《美国》一节中所包括的四个部分主要来说明美国的社会现状和经济发展特点。同时每部分内容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专题,也体现了各自相对独立的教育目标。例如对学生进行学科内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综合意识形成的教育、进一步树立、培养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教材的第二节内容选取巴西,是因为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进程和社会现状,所以说可以通过对巴西的分析、研究,来认识、了解和掌握拉丁美洲的相关内容。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对巴西的学习不仅了解的是一个国家,实际上也间接了解了拉丁美洲。

  《日本》一节是教材中介绍的第一个国家。因此,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地图、

  景观图和活动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如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要从位置、地形等自然要素入手,可以用比较法(如活动2日本与英国的地理环境比较)找出特点,也可以用综合法,用若干个主题概括出一个国家的突出特征(如日本是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的特征)。除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外,教材中还渗透了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例如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日本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突出的地理问题,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

  从教材内容来看,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标题内容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日本的岛国国情,促使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其科学、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东西方兼容的文化。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成为本节教材内容的主线,也是本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东南亚》一节重点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等内容,这些内容同样具有内部联系。

  《印度》一节简明地选取了人口的过度增长、水旱灾害的频繁出现、粮食产量的巨大变化、工业部门的调整及迅速发展,这四大内容集中地反映了当今印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这里特别突出了印度的现代人文地理特征,同时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强化发展中国家能够赶上世界经济潮流、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基本信念;在本节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其中包括信息判断、现象对比、总结规律、原因分析、概括特征等项思维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重在解释现实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尝试和创造性地提出不同地理区域人地协调发展其变革之路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俄罗斯》一节则是由三个标题按照由自然到人文,一步步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


猜你感兴趣:

1.初一地理下教学计划

2.七年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3.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

4.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

5.七年级下地理教学计划

    205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