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二学习方法>八年级政治>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教案

妙纯分享

  初二政治课程的教授,都是有教案来做保障的。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湘教版八年级下政治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节: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共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信念。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具体的新闻事例说出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能够从实际出发,分析我国现阶段国情。

  (3)知识点目标:建国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优越性。

  难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教学途径】 课前布置:搜集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所起的作用的新闻(多媒体教学)

  【设计思路】

  Ⅰ、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新闻,然后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

  (可以播放MTV《走进新时代》创设氛围)

  综合:这些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这一成就来之不易,可以说是历经磨难的。(承转)

  Ⅱ、新课学习:

  1、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建国初期的情况(展示大量的图片,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形象化)

  ○改革开放之后(歌曲:《春天的故事》展示给学生)

  活动探究:(资料:学生在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做的调查--身边的变化农民居住的变化,三组图片) 说一说: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你能说出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吗?

  ○畅想社会主义中国:请你说说我国在将来的20年会有什么变化?

  活动探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材料展示:

  提出问题供学生探讨:

  (1)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哪些差距?

  (可以补充初级阶段的表现,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面对这种局面,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对应措施?(承转)

  3、党的基本路线:

  (播放flash动画,使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事例讨论:在1999年美国炸毁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之后又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当时许多中国人都说这是美国的挑衅,我们不能忍气吞声等一些过激言行。可是,你知道我们党和政府是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的吗?

  请你说说采取这样的措施依据是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读读议议:(视时间而定,课外由学生自主完成)

  Ⅲ、课堂小结。(略)

  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概述

  目标教学,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教学评价为手段,以反馈--矫正为关键,并以此将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促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获得最佳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体系

  我们将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确定为道德认知领域,道德情感领域和道德行为领域。各领域的分类如下:

  (一)道德认知领域

  学生对思品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可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识记、领会、辨析三个层级。

  1.识记。“识记”是学习的最低层级的目标。它是指能回忆再现最基本的道德知识的能力,既能答出、背出、写出本课基本道德观点。

  2.领会。“领会”是认知领域中教学目标的第二层级,它是指初步理解所学道德知识的基本含意,即能正确地解释或举例说明本课的观点和概念的内涵。领会是最低层次理解,着重于要学生对道德观点或观念了解透彻后,能利用该道德观点和观念与人交换意见。

  3.辨析。“辨析”是指将所学道德知识用于某一特定的具体的情景的能力。

  换一句话说,就是学生能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来判断、分析、评价自己从来接触过的材料中某种道德现象的是与非。辨析是较高层次的理解,着重于把抽象的道德知识运用于适当的情景中,正确地作出结论,解决问题。

  道德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编制,我们认为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应当列出其需要达到的学习水平,并用学生的具体行为加以说明。如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二册第一课《学习礼貌用语》的教学目标,我们是这样表述的:识记:能说出常用的礼貌用语。

  领会:1.知道“你好、再见、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日常用语的用法。

  2.知道对人说话有礼貌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3.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对个人、社会有什么好处。

  辨析:能辨别礼貌用语的使用是否正确。

  (二)道德情感领域

  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过程中,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一种内心体验,并逐步实现道德情感的内化或个性化。道德情感领域包括接受、反应、态度三个层级的目标。

  1.接受。“接受”是内化过程的第一层级,是指学生对新课中的学习内容感兴趣,有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从教育的角度看,要达到这一层级的目标,就是要吸引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注意;从评价角度看,需要判断学生是否愿意注意这课学习目标。

  2.反应。“反应”是内化过程的第二层级,是指学生对课文中的道德形象或道德现象产生的满意、愉快、喜悦或愤怒、厌恶、悲痛的情绪,这种情绪表现了一种道德感。

  3.态度。“态度”是内化过程的第三层级,是指学生将道德感转化为内心的道德需要形成的某种价值观或责任感。

  道德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情感内化过程的表象情绪反映,编制道德情感领域的目标时,尽可能地用贴近表象情绪的外显性行为语言来表述,目标才具有可测性。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二册第一课《学习礼貌用语》的道德情感目标我们是这样表述的:接受:喜欢使用礼貌用语。

  反应:体验到使用礼貌用语的好处及喜悦感。

  态度:愿意效仿课文中使用礼貌用语的同学的言行,自觉使用礼貌用语。

  (三)道德行为领域

  1.领悟。指学生能以课文中的道德知识为依据,说出正确的行为方式。

  2.模仿。指学生能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进行模仿或操作,并达到正确。

  3.习惯。指学生经过反复练习,能按正确的道德行为规则在相应的情景中,自觉、独立地行动,并达到正确。

  道德行为领域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情感内化程度的集中反映,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可测性强。因此在编制造德行为领域的目标时,语言表达要准确、具体。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二册第一课《学习礼貌用语》的道德行为领域的目标,我们是这样表达的:领悟:知道什么情况下使用“你好、再见、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模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你好、再见、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语言。

  习惯:做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礼貌用语。

  二、编制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编制教学目标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体现着目标教学的教学思想。

  (一)目的性。所谓目的性,就是编制教学目标要以教学大纲及课程的基本要求为标准,以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为依据来制定教学目标,体现目标的编制为教学目的的达到服务。在编制教学目标时,必须处理好目标与大纲、教材的关系,要体现课时教学知识要求和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在编制教学目标时要遵循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逻辑思路来进行,使教学目标体系由学科的总目标到具体实施的课时教学目标,构成一个有序的、联系紧密的目标系统整体。

  以纵向上看,要使教学目标结构化。编制的教学目标相互之间的结构联系要反映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使各个单元,各册教材及整个学段的学科教材的教学目标形成一个有机的结构体系。

  从横向上看,要使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一体化。编制的教学目标必须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统一在一个目标大系统中,发挥目标的整体功能。

  (三)适应性。所谓适应性,就是编制教学目标必须着眼全体学生的发展,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目标要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特殊需要,既不要超过一般发展水平又要促进其发展,防止过高与不及的两种倾向。

  (四)可操作性。所谓可操作性,就是编制的教学目标要用简明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紧密结合教材,能综合考虑目标的达成措施和方法,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落实。

  (五)可测性。所谓可测性,就是编制的教学目标可以分解成几个或几组检测试题,在阶段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测验或其他检测手段加以检查,清晰地表示出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及达标程度。

  三、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程度

  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必须尊重学生年龄特点,以品德培养过程的特殊矛盾和品德形成规律为依据。

  根据这一规律和教改实验的基本经验,我们设计了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五步教学程序,为规范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第一步: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这一步是实施目标的开端,它决定着学生对老师发出信息的情绪,影响着学生对信息接收的直接效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揭示课题之前,必须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题的揭示在自然和谐的乐趣中引出,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第二步:明确目标,阅读感知。

  这一步是指把学习任务明确地告诉学生,使教师教有目标,学生学有方向。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教学内容心中有数,形成初步的品德观点、观念,为实现目标作好铺垫。

  第三步:实施目标,激情明理。

  实施目标是目标教学的重要一环,激情明理是实施目标的重要手段。创设有利于原有的品德向目标规定的品德转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置身于情境活动之中,通过自身内部的矛盾斗争,弄清事理,使原有的品质存矛盾斗争的推动下向目标规定的品德转化。这是促使情感内化的主要方法。

  第四步:检测目标,明辨是非。

  目标检测,是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阶段反馈,为调节教学,弥补教学遗漏和错误进行的一次信息诊断。明辨是非是情感内化,由原有品德向规定目标品德转化的较高的层次。通过目标测试,反馈矫正,可使学生更进一步形成正确完善的品德认识及情感体验。此环节主要采取口述回答和书面测试来掌握目标实现的程度。

  第三步:评价目标,指导行为。

  评价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对事物进行的价值判断。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从实现各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到最终实现总体目标,都要不断地进行评价、反愧矫正,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品德教学的角度讲,评价是对道德观点、道德观念正确与否的有效判断,及时正确的教学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直接指导着人的道德行为。因此,思想品德课的目标评价,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行成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四、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注意教学目标编制的准确性。

  2.描述教学目标的语言一定要具体化。

  3.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有利于导教导学。

  4.力戒零效应、负效应及形式主义。

  看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教案”的人还看了:

1.2016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2.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教学计划

3.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湘教版

4.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5.初二思想品德上教学计划

    2517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