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二学习方法>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

诗盈分享

  大家在需要学习好语文的时候肯定少不了要多做题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一下八年级语文,就给大家阅读哦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7题每题2分,8、10题每题3分,9题10分,共30分)

  1.将文字抄写在下面的方格内,要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分)

  文章有无机趣,关键在于作者是否有想象的敏感。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氤氲(wēn) 歧视(qí) 解剖(pāo) 折腾(zhē)

  B.鉴定(jiàn) 哺乳(bǔ) 晦涩(huì) 悄然(qiāo)

  C.轩昂(xuān) 中枢(shū) 笨拙(zhuō) 档案(dàng)

  D.畸形(qī) 赭色(zhě) 头衔(xián ) 逻辑(ji)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宛言谢绝 叹为观止 B.受益非浅 艰深晦涩

  C.扬长避短 眼花缭乱 D.根深缔固 弄巧成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大家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谁也不会袖手旁观。

  B.经过不断试验,反复推敲,关键难题一旦攻克,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C.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郁积在心中的“愁”抒发得淋漓尽致。

  D.班会上,大家一致推选德高望重的小华担任班长。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为了防止类似的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B.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C.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使他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D.在“非典期间”,我没能给大家带来应对危机的招数。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余秋雨

  B.《独坐敬亭山》——李白——唐代

  C.《滁州西涧》——刘长卿——唐代

  D.《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贾岛——唐代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2分)

  一只小鸭子独自蹒跚地行走在水泥路上,几个放学的小朋友发现了这只离群的小鸭子,他们好奇地围聚过来,对这个来历不明的小东西议论起来。一个初中生走过来,看到小鸭子,也来了兴趣,说:“我来把它的毛拔光,看它能不能活。”

  如果你也在场,请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阻他。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8、名著阅读(3分)

  写出下面故事涉及的人物的名字。

  ⑴《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是 (人名)

  ⑵《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到人参果树”的是 (人名)

  ⑶“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 》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 (人名)

  9、古诗文默写。(10分)

  ⑴《题李凝幽居》这首诗中隐含“推敲”一词的诗句是: , 。

  ⑵杜甫在《望岳》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情发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

  ⑶《过故人庄》中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一句诗是: , 。

  ⑷《饮酒》中表达作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 。

  ⑸春潮带雨晚来急, 。

  ⑹《西江月 遣兴》一诗中翻用“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⑺ ,独钓寒江雪。

  ⑻ ,风雪夜归人。

  ⑼《三峡》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

  ⑽201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 , 。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10、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及其含义。( 3分 )

  ⑴略无阙处。(“ ”通 “ ”,意思是: )

  ⑵窥谷忘反。(“ ”通 “ ”,意思是: )

  ⑶沿泝阻绝。(“ ”通 “ ”,意思是: )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马付才

  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的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②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

  ③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

  ④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⑤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大阳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

  ⑥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大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我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⑦于是她讲道:“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找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的助学贷款……”

  ⑧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

  ⑨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运得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⑩黄春苹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⑪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浯的理解,(4分)

  (1)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2分)

  ⑵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F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2分)

  3..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个句子的作用。(2分)

  4.请谈淡你对第⑩段“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这句话的理解。(3分)

  5.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3分)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11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臣之妻私臣 ( ) (2)皆以美于徐公 ( )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4)时时而间进 ( )

  2.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上文第二段就有一个这样的成语,它是 。(2分)

  3.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 ”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 ”的成效。(2分)

  4.邹忌劝齐王取得成功,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语言交际有什么启示?(3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7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写的是六月里一个黄昏西湖的美丽景色。

  B.送别诗一般都是抒发诗人送别之情的,这首诗却以写景代替送人,构思别致。

  C.诗中的“莲”“荷”指的是同一事物,诗人把二字错开使用,是为了避免重复。

  D.这首诗从大处着笔,着力渲染,描绘了一幅天空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画面。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中的“红”字与杜牧笔下的“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红”字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3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综合性学习(7分)

  材料一:目前,中学生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种心理冷漠化的现象。不少中学生感叹“情感失落”——“在学校,课间十分钟最短暂;回到家,手机最亲切。”“爸妈问话不耐烦,只愿低头玩手机。”“网上聊天好惬意,身旁难得一知己”诸如此类的校园民谣,如今正在学生中间流行着。

  材料二:首都师大心理咨询中心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 33%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其中,学生族和上班族是对手机最依赖的人群。

  ①、用一句话写出你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探究结果。(2分)

  ②、观察下面图片,再结合你的生活,请说说做“低头族”的不良后果。请写出三个不良后果。(3分)

  ③王刚同学在办“不做低头族”的主题黑板报,他想写一段话与全班同学共勉,请你仿照示例,帮他将文稿补充完整。(2分)

  不做低头族,抬起你的头,你就能看到天空是那么的蔚蓝;

  不做低头族,抬起你的头,你就能听到 ( )

  不做低头族,抬起你的头,你就能感受到( )

  五、作文(50分)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

  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芳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少于600字

  ④字体美观大方者,酌情加1—5分

  ⑤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抄袭

  八年级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略 2.C 3.C 4.D 5.D 6.C

  7.参考答案:小鸭子离开妈妈,太可怜了,我们怎能忍心伤害它?

  或作为大哥哥,应给小弟弟们树立起好榜样;爱心是人类的美德,只有从对小生命的关爱做起,才能培养起对人类的爱、对生命的爱

  8.刘备;孙悟空;水浒传;林冲。

  9.(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野渡无人舟自横。 (6)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7)孤舟蓑笠翁。(8)柴门闻犬吠。(9)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0)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阙通 缺 缺口;反,通“返”返回

  二、现代文阅读

  1.“我”生活在大山里,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听了黄春草在逆境中奋斗的经历后,认识到了只有选择顽强.才能茁壮成长。

  二、2.(1)“质问”:表达“我”对父亲的不满,把自己不能过上城市富足生活的责任归结到父亲身上。(意合即可)

  (2)第—个“竟然”强调小花恶劣的生长环境;第二个“竟然”突出了小花顽强的生命力;

  3.烘托了“我”对黄春草的美好生活的羡慕之情(或“向往之情”)。

  4.“阳光”暗喻了美好生活(“阳光虽然没有照到小花身上”是指还没有过上美好生活,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是指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存在)。这句话告诉我们看到了美好生活,就有了希望和梦想,就要去追求奋斗。

  5.形象点明了文章的工旨,暗喻了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或者“黄春草”)

  三、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1)偏爱(2)比(3)指责(4)间或,偶然

  2.门庭若市

  3.王之蔽甚矣 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示例1:尊重被劝说者,委婉劝说,这样才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

  示例2:因身边小事设喻说服别人,由己及人,以小见大,既让人感到亲切,又能将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古诗阅读。

  1.A

  2.不一样。此处的“红”是形容词,是“红色”的意思。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红”是名词,泛指各种颜色的花。

  3.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好风光的由衷赞叹。

  四、综合性学习

  1.①示例:手机依赖导致中学生情感冷漠。材料一主要说了中学生情感冷漠,材料二说明了学生族对手机有依赖,联系起来即可得知中学生的情感冷漠很大程度来源于对手机的依赖。

  ②示例:损伤视力 ;导致颈椎病 ;容易酿成车祸惨剧;缺乏沟通,情感冷漠。 (答出两点即可)

  ③示例一:① 鸟啼是那么的悦耳 ;②风儿是那么惬意。示例二:① 家人的话语是那么温暖 ;②生活是那么的美好

  有关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卷

  卷Ⅰ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皑皑(ái) 农谚(yàn) 羁绊(jī) 挑拨离间(jiān)

  B.闸口(zhá) 旷野(kuànɡ) 怅惘(wǎnɡ) 接踵而至(zhǒnɡ)

  C.恐吓(hè) 蛮横(hènɡ) 寒噤(jìn) 暴风骤雨(jù)

  D.闭塞(sāi) 凋零(diāo) 隧道(suì) 草长莺飞(yīn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偏僻 吩咐 和言悦色 振耳欲聋

  B.延安 检讨 历历在目 偷偷摸摸

  C.眼框 喧哗 慢不经心 不知所措

  D.浮燥 橄榄 穿流不息 天衣无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要想做到出类拔萃,就要在各方面比别人多付出一倍、两倍,甚至三倍的努力!

  B.贵州省的清水桥是全球第二高的大桥,桥面距峡谷水平面垂直高度406米,气势宏伟令人叹为观止。

  C.现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植被们耷拉着脑袋没有一点精神气。

  D.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从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暴力恐怖案件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我一直______于科学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3)云,能够帮助我们______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4)你把我的______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A.烘托 沉迷 识别 思念 B.衬托 沉醉 辨别 思绪

  C.烘托 沉醉 识别 思绪 D.衬托 沉迷 辨别 思念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 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B.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

  C.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

  D.据调查,读过《红岩》和《铁道游击队》的学生寥寥无几,红色经典读物大受冷落。

  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B.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C.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D.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8.下列语句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后来的亲眼所见,又证实了这一点。

  ②这使我想起了王维的诗,既然初升的太阳是扁的,落日怕也不会是圆的吧!

  ③几年前,偶然东临大海,隔着面纱似的薄雾观看跃然而出的红日。

  ④碰巧,在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落日是扁的,据观察是椭圆形的,短轴约比长轴短1/5。

  ⑤咦!刚升起的太阳竟略有一点扁的。

  A.③⑤②④① B.③④②①⑤ C.①⑤③②④ D.①④②③⑤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儒家经典之一。

  B.《社戏》选自《彷徨》,小说讲述了主人翁“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C.《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稿,是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

  D.《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0.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B.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

  C.《名人传》叙述三位名人在经历肉体和精神上的种种磨难后,创作了不朽杰作的故事,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D.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卷Ⅱ

  (二)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1.(1)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蒹葭》)

  (2)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送友人》中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 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古诗文赏析

  阅读白居易的《卖炭翁》,完成12~13题。(共4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8题。(共13分)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 政治制度)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家一样)

  1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故外户而不闭/是故谋闭而不兴

  C.是谓大同/予谓菊

  D.是故谋闭而不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一个你熟悉的名人的事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9~22题。(共10分)

  极光形成之谜

  ①1950年的一个夜晚,北极夜空上方出现淡红和淡绿色的光弧,时而像在空中舞动的彩带,时而像在空中燃烧的火焰,时而像悬在天边的巨伞……它轻盈地飘荡,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状,持续了几个小时。它多彩多姿,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绿,一会儿紫,变幻莫测。这就是美丽的极光。

  ②极光是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到地球两极上空,被地磁俘获产生的一种特殊光学现象。

  ③极光在很多地方出现过,但“极光之源”到底在哪里呢?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极光现象为什么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极光出现的频率与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极光就像太阳发出的电。太阳是一颗恒星,不断放出光和热。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产生出强大的、内含大量带电粒子的带电微粒流。这些带电微粒射向空间,和地球外80~1200千米高空的稀薄气体的分子碰撞时,由于速度快而产生发光现象。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大约11年。 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有人发现当一个“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20~40小时后,地球上一定会出现 极光。

  ⑤那为什么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原来,地球本身是个近似以南北极为地磁两极的大磁石。太阳送来的粒子流接近地球时,以螺旋形的运动方式分别飞向两个磁极。事实上,磁极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带电粒子流,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也能在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观察到极光。因为空气成分非常混杂,不同气体成分如氧、氮、氦、氖等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会发出不同的光,所以极光看上去多彩绚丽。有人从地球磁层的角度考虑,认为地球磁层包裹着地球,就像地球的“保护网”,使之避免遭受太阳风辐射粒子的侵袭。但在南北极的上空,这张“网”并不结实,有较大的“间隙”,通过“间隙”,部分太阳风便会侵入地球磁层。由于南北极上空有“间隙”,因此极光现象多发生在两极地区的上空。

  ⑥但是,上述观点虽较好地解释了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却无法解释近地面附近出现的极光现象。一些人认为这些极光是由于地面附近的静电放电所产生的。据史料记载,离地面1.2~3.0米都出现过极光。有时人们在出现近地极光的地方,还能闻到臭氧的味道。

  ⑦因为许多极光现象与彗星明亮的尾巴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极光现象与彗星联系起来,这对认识极光是有一定好处的。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完全揭开,但人类对它已经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也许很快科学家们就能告诉我们极光真正的奥秘。

  19.选文第①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⑤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选文第⑥段的加点词语“据史料记载”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选出下列内容与选文不符的一项( )(2分)

  A.极光看上去绚丽多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氮、氦、氖等不同气体成分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发出了不同的光。

  B.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但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也能观察到极光。

  C.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为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

  D.极光形成之谜至今还没有完全揭开,启示我们科学探索之路是永无止境的。

  (四)现代文阅读2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3~25题。(共13分)

  舍我一些花籽

  ①初秋真好。走在公园里,花还在热闹地开着呢,却有花籽成熟了。我喜欢哪种花,就径直去采摘那植株上的花籽,不用担心采错。

  ②牵牛花我喜欢蓝色的。多年前在超市里买过一包牵牛花种子,包装袋的图片上显示的分明是蓝色的花,可开出花来,却是玫红的。怨着那花不遂我愿,也怨着自己太善挑剔,就这样纠结了好几个月;现在好了,我在开着蓝色花朵的牵牛花蔓上采了上百颗种子,我听见它们争着抢着跟我说:“这下你放心吧,我们保证都给你开出蓝色的花!”

  ③那年春天,我在菜市场买了两包秋葵的种子,回家种了满满一阳台,我跟我家先生说:“你信不信,等这些秋葵开花的时候,咱家的阳台将成为全楼最美的风景!”“秋葵”发芽了,长高了, 绿屏风般,茂盛极了,只是迟迟不见有开花的迹象。公园里的秋葵早就开成花山了,俺家的秋葵却似乎忘了开花的使命。入秋了,一米来高的植株居然在顶部打了小花苞。我搬个小凳子,踩上去,端详那花苞,怎么看怎么不对劲,人家公园里秋葵的花苞是圆形的,我家“秋葵”的花苞却是一柄长长的绿色小穗。几天后,绿穗上开出花来,微白,小如米粒,细密排列。我知道自己买了“山寨秋葵”,却不清楚这被我精心伺候了好几个月的究竟是何等植物,心里这个闷啊!终于采下两片叶子,拿到学校给生物老师看,结果,生物老师也不认识,只是反复说“这叶子跟秋葵的叶子可真像啊”。拈着那两片叶子,要扔到垃圾箱,打扫垃圾的师傅看见了,问我道:“从哪里采的粟子叶啊?”我一听,大喜过望,遂俯身请教。老师傅说:“这东西结的籽儿叫粟子,可以喂鸟;这叶子跟秋葵是有点像,可它有股清香 味儿,人们吃烧烤时,拿它卷肉,可去油腻。”——老天!我居然养了一阳台粟子!

  ④有了“种错花”的经历,如今能够眼睁睁瞅着花朵、准确无误地采花籽, 心里那个美、那个得意、那个解气啊!

  ⑤我采了蓝色牵牛的花籽,又采了粉色秋葵的花籽,还采了一些黄色草茉莉的花籽。当我去采红茑萝花籽的时候,碰上一个老园丁,他问我采这东西干嘛用,我回答:“种啊。”他笑了:“这小贱花有啥种头?”我没有回答他,而是在心里问自己:“你说你咋就这么近乎神经质地稀罕着这些‘小贱花’呢?是因为她们亲切,还是因为她们皮实?或者就是因为你自己原本就是一朵跟大富大贵无缘的花呢?”

  ⑥我是带着感恩的心采摘花籽的。边采摘边在心里说:“谢谢你舍我一些花籽!”——谢谁呢?谢天?谢地?谢植株?我说不太清,反正就是觉得该谢。

  ⑦“保真”的花籽带给人踏实的欣悦。在一粒花籽上想象花开,既是现实主义,又是浪漫主义。

  ⑧我家先生收拾出了一个三平方米左右的空调外机间,本想堆破烂用,我央他把这个空间送给我做花房,他慨允,却讥诮我道:“整个一个农妇转世!又要种 一花房粟子?”现在,我骄矜地揣着一裤袋大地馈赠的花籽,突然有了想法——我要让花房的北篱笆(刚刚网购的)上爬满蓝牵牛,西篱笆上爬满红茑萝,再把 所有空 花盆都种满粉秋葵和黄茉莉。等大雪纷飞的时候,我家花房花开正盛。到时候,我或许会拉上老闺蜜,得意扬扬地跟她说:“走,上我家的‘袖珍花房’喝杯咖啡去!我要让你亲眼看看,我怎样成功偷得三平方米的夏天……”

  (选自《青春美文》)

  23.在叙述“种错花的经历”时,作者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次经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语言生动,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联系上下文说说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现在,我骄矜地揣着一裤袋大地馈赠的花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或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子。(3分)

  “秋葵”发芽了,长高了,绿屏风般,茂盛极了,只是迟迟不见有开花的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花籽”明明是“我”采的,却为什么取题《舍我一些花籽》?通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有没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三: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把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6.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的特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至少说出两点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阅读材料三,说说王维《使至塞上》哪句诗是属于“写境”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9.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2)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请寻找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____________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抄袭。

  答案

  期末检测卷(一)

  1.B(A.jiān— jiàn;C.jù—zhòu;D.sāi—sè)

  2.B(A.言—颜,振—震;C.框—眶,慢—漫;D.燥—躁,穿—川)

  3.C(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在兴旺的时候。与句意不符)

  4.C(A.否定不当,删除“防止”或“不”;B.搭配不当,删除“学习态度和”;D.缺少主语,删除“令”)

  5.C

  6.D(A.引用的内容为句子的一部分,引号内的句号应放引号外;B.陈述句,句末问号改为句号;C.分号改为逗号)

  7.B(A.比喻;C.夸张、比喻、拟人;D.排比、反复)

  8.A

  9.B(《社戏》选自《呐喊》)

  10.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11.(1)所谓伊人 (2)端居耻圣明 (3)天涯若比邻 (4)谁见幽人独往来 (5)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6)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12.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分),对统治者掠夺人民财产的罪行的揭露与抨击(1分)。

  13.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人苦)

  14.D(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

  15.D

  16.(1)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2分)。(2)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2分)。

  17.古代时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外户而不闭”。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3分)。

  18.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康有为《大同书》的构会构想。(各1分)

  19.下定义(1分),科学准确严密地揭示了极光的本质特征(1分)。

  20.第④段写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及极光形成的原因,第⑤段写极光多出现在南北两极的原因;第④⑤段的内容分别与第③段内容一一照应,结构严谨,所以不能调换。

  21.“据史料记载”表明下文的内容有科学依据,起到限制作用,说明“离地面1.2~3.0米都出现过极光”的现象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是主观想象的,“据史料记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22.C(其他三项均讲“极光”与本文说明对象相符,且太阳活动周期是大约11年,而不是11年)

  23.插叙(1分);喜欢蓝色的牵牛花却种出玫红的牵牛花(1分),想种秋葵却养了一阳台粟子(1分)。

  24.(1)“骄矜”,原指一个人骄傲自大;傲慢(1分)。这里贬词褒用,是自豪谨慎的意思(1分)。表达了“我”对花籽的珍惜和内心的喜悦(1分)。(2)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葵”长势茂盛(1分),也反衬出“我”迟迟不见“秋葵”开花的焦急心情(1分)。示例二:长句和短句相结合,体现了语言的韵律美(1分);连用短句,写出了“我”对“秋葵”生长迅速的喜悦(1分),长句则写出了“我”对“秋葵”能否开花的焦虑(1分)。

  25.“花籽”虽为“我”所采集,但“我”却认为这是植株的奉献、自然的馈赠,所以为“舍我”(2分)。这一说法表明“我”是一个尊重生命、热爱自然并懂得感恩的人,突出了文章的主题(2分)。

  26.对于《中国诗词大会》,19岁以下的群体(年轻人)关注度较高(2分),50岁及以上人群关注度较低(2分)。(或:关注人群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言之有理即可)

  27.示例:我认为有必要,因为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2分),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2分)。

  2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分)

  29.略。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____________,悠悠我心。(《子衿》)

  (2)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4)布衾多年冷似铁, 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送友人》)

  (8)描写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例:“李杜”即李白与杜甫,“韩柳”即韩愈与柳宗元,“苏辛”即苏轼与辛弃疾。

  B.“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伊的《核舟记》。前者记叙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C.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史”。

  D.《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记忆对于人类,是一种kuì( )赠。心胸宽广的人,用它来 甲 (A. 记录 B. 抒写)人生的美好,借此慰藉( )自己;狭隘计较的人,用它来埋怨人间的仇恨,以此惩罚自己。

  记忆的真谛就在于记住美好的,忘记丑恶的;在于宽恕与忘却,宽恕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和事,忘记那些不值得铭记的东西。生活的垃圾尚且需要我们及时清理,情感与心情的垃圾更无需 乙 (A. 墨守成规 B. 抱残守缺)。归根结底,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心若明朗,生活处处皆暖阳。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kuì( )赠 慰藉( )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原句: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

  修改句: 。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 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10题。(16分)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选自《礼记•学记》)

  【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虽有佳肴( ) ⑵不知其旨也( )

  ⑶然后能自强也( ) ⑷孔子学琴于师襄子 ( )

  7.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2分)

  A.黑而长/ 眼如远视/ 如王天下/ 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B.黑而长眼/ 如远视/ 如王天下/ 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C.黑而长/ 眼如远视/ 如王天下非文王/ 其谁能为此也!

  D.黑而长/ 眼如远视/ 如王天下/ 非文王其/ 谁能为此也!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⑵师襄子辟席再拜。

  9.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10.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2分)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的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她,外婆非常开心。

  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

  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11.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6分)

  我 外婆

  路过外婆时没有停留 A

  B 快乐地与“我”交谈

  再一次与外婆相见 C

  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写桂树飘香,绿叶轻摆,“不知人间忧欢”,是为了引出下文,衬托“我”忽视至亲痛失亲人的悲情。

  B.“我”上门看望外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一方面是说外婆已经老迈,另一方面说明“我”太久没有看望外婆了。

  C. “我”成年后,仍然接受外婆给“我”的压岁钱,说明“我”太过冷漠,不知感恩。

  D.“我”因为内疚和不安,所以决定于国庆带两个孩子去看外婆。

  13. 文中写“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我”感到“亏欠”的原因是什么?(4分)

  14.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6分)

  (1)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从人物描写角度)

  (2)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从修辞角度)

  15.请写出文章最后画线句的含义。(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2分)

  小心患上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

  ①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考试之前肚子总是不舒服,考试中多次想上厕所。

  ②考试对你越重要,题目越难,你对自己要求越高,这种症状越严重,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就越大,最后导致原本烂熟于心的知识想不起来,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陷入一片泥沼,考试的结果自然也就不会太理想。

  ③考试前总想上厕所就像一个魔咒困扰着你,每次考试必灵,而每次考完之后这种症状就消失了,去医院检查身体一切健康。

  ④其实这些都是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的表现,此外还有食欲缺失、憋气心慌、失眠健忘等症状。病情反复甚至加重,而身体器官经检查并没有出现明显病变,使用药物治疗一般效果不明显。

  ⑤长期的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使大脑处于一种过劳的状态,血管痉挛,进一步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脑细胞缺氧,大脑神经调节能力下降,导致大脑的手下——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造成失眠健忘等各种各样的症状出现。

  ⑥因此,正确处理考试带来的压力,提高自己心理素质,那些魔咒会慢慢地不治而愈。压力使我们进步,但过多的压力会阻止我们前行的脚步,当你面对考试带给你紧张的压力时,不妨试试几个缓解考试综合征的小技巧:

  ⑦可以尝试将你内心的焦虑认真写下来,整理自己的心情,控制内心的焦虑。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悲观地看待,乐观地接受,就能无畏地静观一切困难。

  ⑧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外界刺激使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从而出现惊恐、愤怒、紧张、兴奋等情绪。而音乐激活人的副交感神经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相对抗,促使人缓

  解紧张,进入放松状态。

  ⑨转移注意力。让大脑放松一下,尝试做一些如运动、绘画等你所感兴趣的事情,不要长时间不间断地学习,哪怕只是简单地和朋友聊天,散步也能改善你的考试焦虑。

  ⑩在考试前可尝试闭眼挺腰进行深呼吸。将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一般节奏为吸气5秒,呼气3至4秒,连做3次,可有效改善大脑缺氧状态。

  ⑪调整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也可适当吃些刺激食欲的微辣或酸味食品。另外,温水浴有同样的帮助,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总之,考试焦虑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们只要积极调整,就能克服心理障碍。(摘编自科普中国《小心患上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

  1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是由大脑供血不足,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的。

  B.患了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如能使用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C.文章先从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的表征写起,再说明原因,最后介绍缓解考试综合征的方法。

  D.第⑥段中加点词“魔咒”,原指“魔法符咒”,文中指考试焦虑紧张的表征。

  17.请简要概括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的表现。(3分)

  18.请简要概括缓解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的方法。(6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材料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本地话。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方言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5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6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摘自“E网论坛”,有删改)

  【材料二】学者的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敬文东(文学博士)

  5.“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

  ——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19.第一则材料关于“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网友们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第二则材料中的学者又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4分)

  20.统观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3分)

  21.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3分)

  (六)名著阅读。(5分)

  22. 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的名著是《 》,这是一部 集,作者傅雷教育儿子 胜不骄败不馁做一个“ 、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3.傅雷经常给儿子翻译音乐家 的资料给儿子。

  三、写作(60分)

  24.平凡的日子,只要努力,就会积累起生命的厚度。平凡的日子中,可以享受到友爱善良的温暖、乐于吃苦的甘甜、辛勤劳动的收获、孝敬父母的美好、自觉给予的快乐、好学不倦的充实;可以享受到甘于寂寞的崇高、归于平淡的境界……平凡的生活阳光灿烂,平凡的日子精彩纷呈。

  请以“平凡的日子也精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2分)(评分标准:每空1分,错漏一字该空不得分。)

  (1)青青子衿 (2)气蒸云梦泽(3)禅房花木深 (4)娇儿恶卧踏里裂

  (5)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6)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萧萧班马鸣 (8)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2分)B

  3.(6分)(1)(2分)馈 jiè

  (2)(2分)甲:A 乙:B

  (3)(2分)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的本能)(或: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二、阅读(70分)

  (一)(5分)

  4. B [解析]这联是作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没有悲伤之感。

  5.这两句诗一扫离别诗情感悲伤、基调低沉的特点,字里行间体现作者昂扬、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

  (二)(16分)

  6.(4分)即使 甘美 勉励 向

  7.(2分) A

  8.(4分)⑴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⑵师襄子离开座位,向孔子连着行了两次礼。

  9.(3分)D (他并没有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而是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

  10.(3分)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之知不足。”

  附: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练了十天却不另学新曲子。师襄子说:“你可以学新乐曲了。”孔子说:“我已学会了乐曲,但节奏的技巧还没有掌握。”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节奏的技巧,可以学新乐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悟了乐曲的思想感情,可以学习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不能想象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从你的弹奏中,仿佛看到有个人正在严肃地沉思,安然地在高处瞻望,胸怀着远大的志向。”孔子说:“我也想象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了:他有着黑黑的面孔,高大的身材,目光凝视远方,好像是个王者,正在关注着四方。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是这个样子呢!”师襄子离开座位,向孔子行了再拜之礼,说:“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三)(22分)

  11.(6分)A.静静地坐在家门口 B.走进那个小院看外婆 C. 生病逝去

  12.(3分)C(说明:写成年外婆仍给“我”压岁钱是为了表达外婆对“我”的疼爱)

  13.(4分)外婆给了“我”很多爱,(1分)可是“我”每次路过外婆家门口却没有走进那个小院看外婆,(1分)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外婆拜年,外婆还记着托母亲给“我”和孩子带压岁钱,(1分)可是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1分)(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对即可)

  14.(6分)(1)运用了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1分,答出一点即得分),写出了老人的苍老和孤独(1分),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怜惜,为下文写自己的愧疚作铺垫(1分,答到其中一方面即可)。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外婆的问话比作“一根细针”,写出了“我”内心的疼痛,(1分)抒发了“我”的内疚之情。(1分)

  15.(3分)①外婆的慈爱就像桂树的清香一样留在“我”的心间。②要珍惜拥有的东西(或珍惜当下),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莫及。(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3分)

  (四)(12分)

  16.(3分)B

  17.(3分)①考试前肚子不舒服,想上厕所;②原本烂熟于心的知识想不起来,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混乱;③食欲缺失、憋气心慌、失眠健忘等症状。

  18.(6分)①将内心的焦虑写下来;②听音乐;③转移注意力;④考前深呼吸;⑤调整饮食;⑥温水浴。

  (五)(10分)

  19.(4分)网友认为的原因:孩子缺少讲方言的环境;方言比较土,外地人不容易懂(或:方言的交流正在减弱)。(答出两点即可)

  学者的解释:全球化时代,需要用公共语言交流,方言的沟通交流价值不断减少,使用方言的机会也就不断减少,因而年轻一代对方言了解的也越来越少。(意思达到即可)

  20.(3分)(1)方言里有亲切的乡土情。(2)方言里蕴含文化。(3)方言的艺术表现力更强。(4)方言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特点(或:方言是一座城市的根)。(答出三点即可)

  21.(3分)示例:

  ①我同意“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的观点。第一,现代社会讲方言的环境越来越少,如果小的时候不学,长大后方言交流的环境就更少了,学习方言的困难也就更大了。第二,实践证明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从小讲方言的人在经过学校教育后都学会了普通话,因而“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不失为一个学习方言、普通话两不误的好方法。

  ②我同意“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的观点。第一,既然方言交流的环境越来越少,那么在课堂上营造这样的环境就显得非常必要,英语学习的环境对大多数人来说也主要是课堂。第二,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还可以学习方言背后的文化,增强我们作为绍兴人的自豪感,是具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

  ③我同意“工作普通话,生活绍兴话”的观点。第一,工作需要与更多的人,包括本地人和外地人,中国人和外国人进行交流沟通,普通话作为公共语言会使交流更便捷更准确。第二,生活中用绍兴话交流,大部分人也都听得懂,而且更加亲切,可以准确表达很多普通话难以表达清楚的意思。

  ④我认为方言和普通话应该顺其自然地发展,我们不应该过多干涉。一种语言在没有使用价值的情况下消亡是自然规律,如果一种方言特别具有文化价值,我们也可以做些保护。但是对于大部分方言来说“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是人力所无法也无需阻挡的。对方言和普通话就应该一视同仁,让语言和语言对话,决定谁更适合在未来世界。

  (六)(5分)

  22.(4分)《傅雷家书》 书信 傅聪 德艺俱备

  23.(1分) 莫扎特 或舒伯特 或肖邦(答出一个即可)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相关文章:

1.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2.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3.初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4.八年级语文下册全程检测卷

5.初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418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