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二学习方法>八年级语文>

河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

妙纯分享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八年级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语言的一个重要媒介。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河大版八年级下语文古诗赏析

  一、《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诗中“”也是“才人”的杰出代表。

  2、诗一、二句采用了 手法,突出了什么特点?

  二、《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自古为人所称道,请你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三、《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四、《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三、四句中两个“一何”,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 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千朵万朵压枝低”使用了什么修辞?分析其表达效果。

  2、 诗的题目是“江畔独步寻花”,但是诗的后两句却分别写了“戏蝶”、“娇莺’,是不是和文题矛盾?说明原因。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 词中哪一句形象反映出作者对春天的惋惜之情?

  2、 词作中一问一答的形式,体现出作者和答者不同的心思,形式甚是新鲜。

  请试着揣摩词人的心思,赏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个句子。

  七、《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八、《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 试分析“敲”字的妙处。

  2、 全诗围绕哪个字来写的?试说明理由。

  九、《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徘徊”二字用得精妙,试赏析

  2、 结合你的读书体验,说说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解。

  十、《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 作者为什么要说“李杜诗篇”“至今已觉不新鲜”?这是对李白、杜甫的

  贬低吗?

  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表达作者怎样的文学见解

  八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枫桥夜泊赏析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诗文解释】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枫桥夜泊【词语注释】

  江枫:江边的枫树。

  姑苏:苏州的别称。

  枫桥夜泊【诗文赏析一】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枫桥夜泊【诗文赏析二】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此外,也有人认为第一句诗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景象:乌臼鸟叫了,月亮下山了,天亮了,到处都是白花花的霜。而后三句采用倒叙方法,写诗人整个夜晚都处于失眠状态。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猜你感兴趣:

1.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十首

2.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必背古诗

3.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

4.八年级下语文古诗词

5.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及古诗词

    2324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