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二学习方法>八年级地理>

八年级地理会考提纲

淑航分享

  在地理的复习过程中,你掌握了哪些重要知识点了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八年级地理会考提纲,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八年级地理会考提纲: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P9中的图1.15)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1中的图1.19)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八年级地理会考提纲: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⑹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八年级地理会考提纲: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⑴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⑵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⑶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注意: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善的一个学说。

  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P37中的图2.19)

  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346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