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草书的特点有哪些
隋唐书法,从整体上仍不断地加强着前代书法发展的上升势态。特别是唐代楷书,至今仍是学书者涉足最多的领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隋唐草书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隋唐草书的特点
隋释智永和唐初孙过庭的草书取法二王,点画和结体大致在《十七帖》范围之内稍作变异。唐中期,张旭、怀素创立狂草,强调纵向连贯,一气呵成,“忽然绝叫壁纵横千万字”,将草书的抒情写意能力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唐后期,释高闲的《草书千字文》笔势“动不可留,静不可推”,将二王与张旭怀素的狂草调和成一种新的风格,完成了一正一反,然后到综合的发展过程。
隋唐的小草千字文
这是怀素晚年由奔放入清淡疏远之杰作,全帖无自叙帖之纵放奇趣,而气调尤为清逸。其笔画已无任意牵连之迹,各字多独立,运笔较收敛,且中规中矩,字体大小一致,字行宽绰,堪称草书极品。
怀素之后,狂草亦盛,尤以释氏为然。
在中国古代书论中,不论是对篆、隶、行、楷,还是对草书的论述,大多是以自然景观或某些现象作比,加以形容和描述,读者要靠一种生活感受、生活经验去领悟,才能欣赏和理解。书法实在是一种很玄奥的艺术,尤其狂草,书写者往往是充满激情,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下完成的,读者从墨迹中隐隐地感受到某种情绪。这其实正是一种表现主义艺术的特点,狂草产生于唐代,当时的绘画基本上属于工笔重彩的表现形式,范山模水,描眉涂目,都须凭藉理性在较长时间里才能完成的。即使如吴道子那种带有表现主义成分的画法,也终归要受到物形的限制,并不是能够完全放开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从书法中出现了狂草,则可以借用来比较充分地表现情感或情绪。这恐怕是表现主义书法产生的主要缘由。
在张旭和怀素以后,历代都有草书大家出现,如宋代黄庭坚、明代祝允明、徐谓、王铎,清代傅山,现代林散之等。每一书家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融进了自己的个性。
隋唐的狂草
狂草的成就,是唐代书法高峰的另一方面的表现。代表人物是张旭和怀素。
发展:
张旭:
字伯高、苏州吴人,闻名于玄宗开元、天宝间,和贺知章是好朋友,颜真卿少年时曾拜他为师。官至长史,世称“张长史”,任性豪放,不拘细节,好酒嗜书,大醉时呼叫狂走,甚至“以颅墨而书”,时称“张颠”。唐文宗时,以李白歌诗,斐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明白他的造诣。
张旭的草书自成一格,而奠基精楷,得欧、虞、褚之精,取法初唐诸家,故其书狂纵而不逾法度,古劲绝伦,为世所叹服,兼能取众美,以楷书为本,更出已意,乃有空前之成就。
伯高传世的书迹有郎官石记﹝正书﹞,戏鸿堂帖所收之秋深帖、步虚词;尚有悲清秋赋、肚痛帖等,以古诗四帖墨迹为代表。
古诗四帖﹝肚痛帖、千字文残帖附﹞:
伯高狂草以古诗四帖为,此帖的内容包括了步虚词二首,王子晋机、巖下老公四五少年机,共四首,书于五色纸上。
观巖下老公四五少年机之笔画略丰,多处乾笔飞白,苍劲有力。笔势放纵,常一笔直下,绝逸之极。伯高草书,有晋宋遗风,且以精楷为基础,故所做草书虽千奇百怪,但细查其笔法,一点一画无不规矩,正是伯高本色。所傅诸帖皆是同一笔法。
自张旭以来名家辈出,如怀素、郑度、邬彤、释高闲、释亚栖等,而以怀素最为出色。
释怀素:
释怀素,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人,后徙家京兆,为玄奘三藏之门人,生于玄宗开元年间,卒年不详。生性放纵,精意翰墨,独能继伯高之绪,与之并称一代狂草之冠冕。书风遍取当代名家人,而得于张旭,二王独多,尤能独创新意,临池之工精深,遂与张旭齐名,以自叙帖,小草千字文为代表。
自叙帖:
自叙帖为藏真狂草不朽之作,时四十一岁,乃盛年精意之书。此帖以变幻飞动之笔,自抒学历及成就,气象万千,纵横无涯,淋漓痛快,虽然有点自负,但人无异论。
其笔画劲瘦,字与字多属连属,奔放而运笔仍逐步顿挫,转折合度。上下连技同气,左右俱顾盼之姿,字行布白宽綼,意趣精深,且法度俱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