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羊座作家有哪些
作家一直是让人们尊敬的。作家虽不像明星那样活在闪光灯下,但他们即使在生活艰苦的环境里,仍然能写出华丽的辞藻以及教你怎样做人的道理。那么,在十二星座的众多星座名人中白羊座的作家又有哪些呢?一起和学习啦小编来看看吧。
白羊座作家代表
白羊座作家三毛
中文名:三毛(笔名)
外文名:ECHO
别名:陈平(本名)
国籍:中国
血型:B
性别:女
民族:汉
星座:白羊座
出生地:中国重庆
职业:作家、旅行家、演讲家
毕业院校:台北文化学院哲学系
主要成就
台湾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
金马奖最佳编剧提名
代表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垭正街。幼年时期的三毛就喜欢读书,五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基础。并跟随顾福生、韩湘宁、彭万墀三位画家习画。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师》中记录了这三位绘画老师。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昀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因未婚夫猝逝,再到西班牙。与分开6年的荷西重逢。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了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开始结集出书。1976年5月出版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潜水中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程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却夙愿。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3日开刀完成手术。4日清晨,医院清洁女工进入7楼妇产科单人特等病房,打扫浴室的时候,看见坐厕旁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被尼龙丝袜吊颈的身体。她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现场没有任何遗书。法医推断三毛死亡的时间是凌晨2时。
白羊座作家陈喆
中文名:陈喆
别名:琼瑶(笔名)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成都市
出生日期:1938年(戊寅年)04月20日
祖籍:湖南省衡阳县
现居地:台湾省台北市
乳名:凤凰
血型:O型
星座:白羊座
职业:作家、编剧
毕业院校:台北第二女子中学
代表作品:《窗外》、《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还珠格格》、《梅花烙》、《一帘幽梦》等
琼瑶,原名陈喆,笔名琼瑶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编剧、影视制作人,祖籍湖南省衡阳县渣江镇,毕业于台北市立中山女中,现居中国台湾省台北市。笔名除了琼瑶外,还曾用过凤凰、心如。
琼瑶生于四川成都,父亲陈致平是大学教授,母亲袁行恕出身书香门第。1949年,琼瑶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生活,高中毕业后不久即结婚生子,做主妇的同时开始尝试写作,其后步入职业作家行列,并相继进入电影、电视剧制作行业。琼瑶首次婚姻破裂,现任丈夫平鑫涛同时也是其经纪人、出版人,经营台湾皇冠文化集团,琼瑶所有作品均由该公司出品。
琼瑶的父亲陈致平是大学教授,先后任教于光华大学、国立广西大学、同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文化大学和新加坡南洋大学。母亲袁行恕曾任台北市立建国中学国文教师。曾外祖父是翰林,伯父是宣统皇帝之师。外祖父袁励衡为银行家,曾执掌交通银行。母亲的胞妹袁静为作家。母亲的胞姐袁晓园为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暨女税务官。琼瑶的妹妹陈锦春、妹夫陈壮飞,都曾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家,General,Sciences,Corp科技顾问公司共同创办人,被认为是华裔在美创业的先驱之一。琼瑶本人还有一个龙凤胎弟弟。
琼瑶也是作家金庸的远亲,金庸的堂妹为琼瑶的舅母。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1938年4月20日,琼瑶出生于四川成都,生逢战乱。1942年,随家人由成都迁回故乡湖南省,其后因抗日战争迁回四川。1947年,举家迁上海,同年琼瑶在上海《大公报》儿童版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1949年随家迁台湾,就读于台北师范附小及台北一女中。1954年,16岁在台湾《晨光》杂志发表短篇小说《云影》,高中期间先后发表200余篇文章。1957年,台北第二女子中学毕业,毕业后未能考取大学。
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从此跃登台湾文坛。1965年,作品首度搬上银幕,包括《婉君表妹》,《菟丝花》,《烟雨濛濛》和《哑女情深》。1968年,成立火鸟公司,拍摄《月满西楼》和《陌生人》(改编自小说《幸运草》)。
1970年代末,琼瑶、平鑫涛与盛竹如等人合资成立巨星影业公司,专门把琼瑶的小说作品翻拍成电影。当时琼瑶每年固定只拍两部电影,档期则是农历春节期间与青年节(3月29日),电影歌曲几乎交由凤飞飞包办演唱,电影歌曲作曲者则是左宏元。
1983年,推出电影《昨夜之灯》,最后一部由小说改编的电影。1985年,成立怡人传播有限公司。1986年,推出首部由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几度夕阳红》;同年,推出电视连续剧《烟雨濛濛》。
1987年,推出电视连续剧《庭院深深》,在台湾创造了80年代琼瑶剧收视巅峰。1988年,推出电视连续剧《在水一方》、出版《我的故事》(自传小说)、出版《冰儿》(唯一一部没有父母亲角色的小说)、首度返回大陆写下歌曲《念我故乡》、出版《剪不断的乡愁》(大陆行有感)。
1989年,推出电视连续剧《海鸥飞处彩云飞》,首次将两部小说的故事情节糅合在一起。1990年,推出系列电视连续剧《六个梦》的前三部作品:《婉君》、《哑妻》、《三朵花》。同年,推出电视连续剧《雪珂》,作为电视剧版《六个梦》之四。
1991年,推出电视连续剧《望夫崖》,作为电视剧版《六个梦》之五。1992年,推出电视连续剧《青青河边草》,作为电视剧版《六个梦》之六。1993年,推出系列电视连续剧《梅花三弄》。1994年,推出系列电视连续剧《两个永恒》。1996年,推出电视连续剧《一帘幽梦》,以小说《一帘幽梦》为基础,加入了《浪花》的人物和情节。
1998年,推出电视连续剧《苍天有泪》,首部由大陆女演员充当女主角的琼瑶剧。同年,起推出系列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创造90年代琼瑶剧收视巅峰,最高收视率至今无剧超越。
2001年,首部将抗战与个人小说融合推出的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2007年,推出翻拍剧《又见一帘幽梦》,首部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映的琼瑶剧。琼瑶的儿媳妇何琇琼是电视剧《又见一帘幽梦》制片人以及艺术指导。2011年,推出翻拍剧《新还珠格格》,糅合了老版三部的主要情节并加入新剧情。
2012年,最新电视剧《花非花雾非雾》拍摄当中,故事为全新创作,加入了《心有千千结》和《雁儿在林梢》的人物和情节。
2014年4月20日,琼瑶不满于正新戏《宫锁连城》抄袭她的旧作《梅花烙》,怒发公开信给广电总局,受到超过3000万粉丝力挺,不过湖南卫视仍未将《宫锁连城》停播,琼瑶心灰意冷,她的友人18日透露,琼瑶恐将封笔退休。对此,琼瑶回应:“我会一直写到没有力气写为止,我是一个写作欲望很强的人。
白羊座作家余华
中文名:余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杭州
星座:白羊座
出生日期:1960年4月3日
职业:作家
主要成就
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
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
庄重文文学奖
代表作品:《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世事如烟》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现代作家。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现就职于杭州文联。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山东高唐。后来随当医生的父亲华自治、母亲余佩文(父母的姓,是余华名字的来源)迁居海盐县。
1977年中学毕业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先后进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余华曾两度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在鲁院期间,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诗人陈虹。因陈虹在北京工作,余华后来迁居北京十余年。现居浙江杭州。
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
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苏童、格非、孙甘露等的创作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评论界称之为“先锋文学”。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2002年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
2004年10月,余华因心脏早博,被迫休息了一个多月。《兄弟》上下两册基本消耗了作家两年的时间。
2004年获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长篇小说《活着》由张艺谋执导拍成同名电影。
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2008年凭借作品《兄弟》,获得第一届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