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作文大全>书信作文>写给某某的信>

学长给学弟的一封信

冰璇分享

  近年来,随着国内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在写信方面的需求也呈现出日渐走高的趋势。那么,学长给学弟的一封信要怎么写呢?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学长给学弟的一封信范文,欢迎阅读!

  学长给学弟的一封信范文一

  学弟学妹们: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长,这四年我把大部分大学能经历的事都经历过了,我想给你们谈一谈所谓的大学,学长用满腔热血的肺腑之言为你们讲解很多大学该注意的细节和过来人的经验与教训,愿你们的大学四年能成为自己人生最美好的四年,大学之大,博大精深,年华易逝,望君珍惜。

  以下是我从大学的一些方面整理出来对你们想说的话,只要对你们有一丁点的帮助,这封信就是有价值的!

  1、讨论对于大学学生组织的重要性,不是说没进入了社团,你的大学就荒废就没有意义了,而是你进了,你就比别人多一个平台,很多事多一个机会,比如你接触的也是那些和你一样通过筛选能够留下的比较优秀的同学,可以认识更多的人,涉及的活动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给你更多在人前说话的机会锻炼你的胆量和口才,给你更多出谋划策的机会锻炼你的做事能力和思路的开阔,读大学的意义,让你发现世界上有那么一群优秀的人,你也开始有靠近的动力去努力,社团组织里有很多优秀的人,而且社团是可以给你的简历加分的,还有到时的综合测评也是可以加分,平台是很重要的,当初有一个女生来外联部面试,特别努力,让我很感动,但最终因为某些原因没进部门,少了一个平台,再后来两个月遇见她,发现她的日子过得很平淡,没有了最初的激情,变得有点茫然,因为少了一个做事的平台,人也容易迷茫,所以我想告诉学弟学妹,平台真的很重要,要争取了!

  2、我们来谈一谈大学的学习。大部分人早没有了高中学习的那种勤勤恳恳,整天埋没在题海的奋斗景象。大学座位是没有固定的,后排位置比前排座位人还要多,有时你没早点去后排还抢不到位置,上课都是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的玩手机、睡觉、聊天、垂死挣扎地听课又听不懂,还有那种一开始就很踏实地学习的学霸,大学差不多每单元老师还是会布置课本后面习题作业的,但这个习题课本背后是没有答案的,所以作业布置下来总有个人会到网上去百度答案,但网上经常又没有准确的答案,因为很多答案也是不权威的人发布的,不靠谱,比较靠谱找作业的是道客巴巴,里面的答案都比较准确,然后每次隔天要上课,那作业都是一个抄一个,隔天交上去的作业会发现一大片都是一模一样,就差个名字了,但这也是大学的普遍现象,大学真的是很高深的知识,让你知道课本原来难成这样,博大精深,但其实我们只学考试考的,不考研和学有余力的人是不去钻研更多的。其实,大学以学为大,如果你真的想读好书,你该一开始就认真读,别指望考前突击能让你拿高分,记住:大学读书好的人并非那些特别聪明的人,而是那些踏实努力的人,如果你想及格,考前拼命突击下是可以的,但你想拿高分的话,平时不下功夫是肯定不行的。

  说到大学学习,肯定有人会旷课,大学如果要逃课最好还是要找个人替你上课啊,反正老师都不认识学生的,他们上完课直接走人,不会与你有什么交流,不然点名点到你没来上课的话,你期末考成绩会被扣分的,如果是几个同学一起濒临及格线,老师不会让大家都挂,那些旷课的肯定先被挂掉,态度有问题,所以啊,切记大学旷课的自己要注意了!

  3、大学的游戏和抽烟、喝酒。在大学,男生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爱打游戏的,如果你从男生宿舍走过去,都是满满地坐在电脑前,马不停蹄地操控着电脑键盘和鼠标,时不时喊一句“就问一句还有谁”,文能挂机骂队友,武能越塔送人头,很多男生把整个大学时光都奉献给了游戏,其实,打游戏可以,也是正常,最好控制下,不然大学四年毕业时什么都没得到,就留下了符文与等级和装备,可这些并不能让你立足于社会。喝酒是件享受的事,但别喝到吐,不抽烟的男生很多,但不喝酒的男生很少,喝完酒记得保持好自己的酒品,别闹事,别乱折腾影响别人。抽烟有害健康,这是每包烟上都会下的最温馨的广告,我给大家算比帐,两天抽一包十块钱的七匹狼,一个月抽一百五,一年抽一千八,四年抽七千二百块,大学四年你整整抽了两台笔记本电脑!抽了你一年多的学费!烟伤肺,能少抽就少抽,如果不算下,你都不知道钱都去哪了,游戏、烟、酒自己调控好。

  4、很多大学生的状态都是浑浑噩噩的,上课不去,晚睡晚起,一天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发呆,打游戏,甚至一天不出寝室的门,吃饭都是找室友带或者点外卖。堕落、迷茫、不安、自我麻醉,每天看似潇洒的他们其实日子过得并不开心,细思极恐。

  每个人都是有追求,有梦想的,只是现实的枷锁和迷茫让他们不知所措,只能堕落的虚度时光,他们需要的是一盏明灯引导他们,激发他们体内的潜能。在这里,我也向这部分人推荐一个能够激发他们体内洪荒之力的手机app_跬步,这是一款针对大学生成长的app,里面的内容都很有思想和价值,不仅可以和全国大学生交流思想,交流观点,交流生活,还可以和知名教授、优秀学生沟通见底、分享经验、学习借鉴。里面还有很多牛逼的,有趣的人分享的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满满的正能量,没事的时候刷一刷里面的内容,一定会很有收获,慢慢摆脱迷茫、无所事事的现状。

  其实,在大学我们应该学习一些生活技能,多学一些比较实用的,让我们出社会做一些事可以站在更高地角度、更有技术含量地去做一些事,我们会更有潜力,这也是大学生与非大学生的区别。

  对于我来说,我到大学是为了经历,我想在大学把自己想经历的都经历了,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让青春不留遗憾,很多事,你现在不做,你一辈子都不会做了,而大学是我们最自由也最有动力最有时间去做自己想要的事,在大学你可以尽情地压榨自己,让自己多去经历不同的事,体会不同的感受,看不同的风景,拥有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把每一次经历当做一种成长,你就会一直进步。

  XXX

  年月日

  学长给学弟的一封信范文二

  学弟学妹们:

  首先,进了这个学校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找到自己的定位,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社团活动、运动会、社团节、辩论赛、青歌赛等等),但你要明确一下自己是想一心一意、心无旁笃的学习,还是想开阔眼界、锻炼能力(像机器人社的社员有的可以去国外参加比赛,模联社有机会和其他市重点名校学生同台竞技等等)。高中的课业很重,高一要学十门(语数英理化史地政信),虽然高一这年作业不算多(副科老师都是比较仁慈的,一般作业也就一本书或者练习册吧),但人的精力总归是有限的,所以,不太可能学习与活动两方面都完美兼顾,学长要告诉你的是,要自己学会取舍。

  如果你决定多参加一些活动,那么,就多关注学校广播,还有B楼三楼那里的告示栏,基本上每个月都有活动吧,表现出彩的话,说不定人气就会在学生中蹿升起来。总之,表现自己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有很多,同学们一定要把握机会。可能你别的方面平庸,但在某一方面异常突出呢?(绘画、运动、活动组织、唱歌、演奏、口才、即兴表演等等),不要掩盖了自己的才能啊。

  如果你的选择是做一名安安静静的“学霸”,接下来的这些就是写给你的,首先我们学校教的内容难度是不足以应付自主招生的(选修也是),建议你们去买本《自主招生直通车》(不是打广告啊),与上课内容同步做(语数英理化都有)。这里提示一下,对付一些填空选择题,用你在这本书里学到的方法有奇效哦(就是秒杀的意思了),学得越多,可以选用的方法就越多嘛。

  我有一些学习心得,关于每门课的:语文主要是文学常识,平时慢慢积累就可以;英语最好能背背大学四级词汇,对高考也有帮助(可以扫除80%的生词);理科的东西就靠练了,注意总结技巧方法。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学法,这里只是提出一种可能性罢了,选择权在你们自己手里。这些拓展内容不求快速解决,但一定要弄懂弄通,我觉得你去问老师的话,他应该是会回答的。

  然后是关于华一现状的一些事情。首先咱们学校今年确实考的不好,这个得承认,不过相信我们这一届会好起来些的。你们也不要太小瞧自己,毕竟你们的前辈们可是打败过复高的哟,如果是你们的话,说不定也可以的,只要你相信自己。

  但是不论别人这么说,你们都应该相信自己的老师,毕竟他们没有理由和升学率过不去。要相信老师,这就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你相信老师,老师也会相信你,形成了良性循环的话,总有一天再怎么不如人意的成绩也会好起来的。

  平时的测验成绩不要太放心上,因为放上去的都是一些高考模拟题(尤其理科),所以对于平时测试,达到查漏补缺,认识自己的短项就行了,排名之类的我就不多说了。

  最后,还有一点,关于到底应该实行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这永远是一个没有准确答案的命题,个人还是不太赞成搞衡水中学模式的。学习什么的和别的兴趣爱好一样,也是得靠自觉才发挥得出效果来。因为咱们学校管得宽松,所以就全靠自觉了。自觉的人在这里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不太自觉地就指望一下你们老师一直盯着你吧,那至少说明你还没被放弃。

  母校就是这样,自己可以说一万句不好,但决不允许别人说一句不好!以前我也是不太会替自己学校说话的,但看了某个学姐发的一些东西后,觉得既然都是华高出来的学生,总归是希望自己的学校越来越好的吧。写这些东西,也就算是为母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了,最后,希望学弟学妹们,你们可以让学校变得越来越好。

  XXX

  年月日

  学长给学弟的一封信范文三

  学弟学妹:

  刚从杜老师那里接到这个任务,要给学弟学妹写一封信分享自己的思考时,着实觉得有些诚惶诚恐。回顾大学四年,作为一个“科研逃兵”,没资格当学霸,也没做出什么出彩的事情,确实没有什么资格分享自己的经验之谈。不过转念一想,任何事情最好都经过正反论证,从介夫这里可以学到怎么做好科研,或许我最终选择不做科研的经历能带给学弟学妹们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如果能够启迪一些思考,那也算是功德无量。我想不加遮掩得分享一下我的想法,有些可能是负能量,不过有时候负能量反而能激发更多的正能量。

  1.关于了解自我

  把这个放第一条也许显得有些故弄玄虚,不过这确实是在大学里最需要思考的。真正能在高中时期就充分了解自己承认自己的同学毕竟只是少数,应该有不少学弟学妹们在刚进大学的时候和我那时一样天真,初中高中感觉学习游刃有余,课余搞搞竞赛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就把这种成就感误以为是自己明白了什么是科研并且适合做科研,决定投身科研。科研确实是崇高的,但科研同时又是平凡的,科研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只是未来职业的选择之一,那么判断自己适不适合从事科研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拿我自己为例,高中参加过竞赛,取得了一定成绩,对生命科学很感兴趣也十分看好它的未来,就决心以后投身生命科学的研究。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能进入致远学院确实是最好的机遇和最正确的选择。回想大一时候,每天五点五十起床,无论是数分,物理还是化学、生物,每节课都坐在第一排,认真做笔记,下课围着老师,就算自己不问问题也得听听别人问了什么我没想到的问题,甚至连洗澡吃饭都会想着问题,每一天都充满对学习的热情,甚至在考前会睡在包图的自习室里只是为了节省早上往返的时间。

  想要了解自我,首先得不惰于寻找自我。在努力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我查阅了交大各个实验室的资料,希望能找到一个实验室尽快开展科研的训练,同时借阅了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国外经典教材中译版,希望能找到自己最热衷的领域。当然,实践是更重要的,大一的暑假我有幸和介夫一起到某特聘教授的实验室进行科研实习。通过一个暑假的学习,我对进行一个科研项目有了清晰的认识,也在实验进展过程中锻炼了自己实验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个月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我虽然明白这些实验的意义和重要性,但也知道自己的性格不适合也无法忍受做高重复性实验。一次或许说明不了问题,于是我决定换一个实验方向进行尝试。大二开始我参加了PRP项目,在一个好老师的指导下,我又好像找回了对科研的热情,与老师师姐的激烈讨论,夜深人静的独自思考都让我收获了很多。虽然长时间的实验让信奉活在当下快乐每天的我日感压抑,但一步步把自己的设想通过巧妙的构思和手段证明的成就感让人着迷。自己到底是否适合科研仍然让我感到迷惑。

  我明白只有在大三之前明确自己的想法才能给留下自己回旋的余地,而不至于被迫做出选择,于是尽管大二下学业压力重大,又当选为致远学生会主席,扛起了大旗也担起了责任,我还是申请了大学生创新项目作为自己下定决心前最后一次尝试。我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与医学相关的神经科学研究作为课题,从基础开始学习各种实验操作,搭建实验平台,一次次摸索实验条件,项目前期进展顺利,通过中期答辩,顺利升级为国家级大创项目。虽然项目带来的成就感让我欣喜,但我不得不承认相对于面对冷冰冰的仪器在空荡荡的实验室里孤军奋战,我更热爱与人交流,更热爱在一个团队中发光发热。让我下定决心的那一根稻草终于出现了,项目前期攻坚克难制作的4只光纤与16通道电极并行植入模型鼠在四月的某一天全部死亡,这也意味着项目之前花费的半年心血近半白费。虽然我不是一个容易气馁的人,最终项目也靠着前期的积累拿到了优秀项目,但是这个事件让我深刻的认识到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周期太长,成功的概率太小,换句话说机会成本太大,同样的时间或许我能在其他事情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想要了解自我,除了不惰于寻找自我,更重要的就是不羞于承认自我。三年,从最初的豪情万丈到最后的热情殆尽,我用三个科研项目确定了自己对科研并没有那么的热爱,或许这一过程不需要三年,只是对于好面子的我来说需要三年来让自己承认确实只能做“科研逃兵”。承认自己的无能需要勇气,但随波逐流只会让自己后悔。不能让你正在走的道路决定你,而应该让自己真正决定应该要走哪条道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秉性,成功的定义并不只有一种。我只是一个反面个例,但我想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学弟学妹们要不断寻找自己,了解自己,承认自己,这一过程是辛苦的甚至是痛苦的,需要你不断去尝试,不断去思考,不断和各种各样的朋友交流。只有真正找到了自己,大学才算是读出了意义,而这一过程完成的越早,才越能让自己游刃有余。

  2.关于选择

  大学是一生中成长最快的阶段之一,每一年每一月甚至每一周都可能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而这一切都是由选择带来的,每天我们都要面临无数的选择,这些选择成就了现在的你。或许有的同学觉得最赢家的大学生活应该是最丰富多彩的,参加无数的活动,取得无数的奖项,尝试无数种选择,但我恰恰觉得,最厉害的人的特点都是选择的“一致性”。什么叫“一致性”,就是首先你得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于是你的每一个选择都是紧紧围绕着自己选择的道路。成功的人往往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机遇,可以把自己成功的经历说出花来,机遇固然重要,但真正让他成功的必定是他一直以来“一致性”的努力。为了出国从事科研,进校开始就从各方面提升自己,夯实基础,练好英语,尽早开始科研训练,把paper当小说看,甚至大二就开始“陶瓷”,这样的“一致性”获得成功的概率是不是比整天无所事事大一些呢?或许每一个选择都带着目的性会让人显得功利,显得不会生活,但这一切都是一个平衡,只要自己摆正心态,也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说法。

  在这方面我依然是一个失败者,从一开始就保持“一致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把能力进行划分,做每件事都不断锻炼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这应该也能算是一种“一致性”。我们需要不断尝试,不断选择,更需要慎重对待每一个选择,尽量不做毫无意义的事,就像乔布斯说的那样可以把每个选择像珍珠项链一样串起来,这是一件很美的事。

  3.关于学习

  说了这么多虚的,来谈谈实的,在这个问题上我同样不是最有资格的,稳居第一的介夫才应该说一句“谢邀”,不过用相对少的时间取得学积分前三,拿过国奖A奖,也就厚着脸皮来分享一些Tips。

  第一找到合适的学习伙伴会让学习事半功倍,也就是俗称的抱大腿。上数学物理就抱数理班的大腿,上化学生物就抱生科班的大神,而他们讨论问题,讨论学习方法,看看他们的笔记,会让自己深受启发,当然自己也得有产出,只有平等的交往才能可持续发展。

  第二利用多种方法,多维度的方法加深自己的记忆。为了更好加深自己对知识的记忆,预习复习必不可少,课前预测上课内容,课间和老师同学讨论,课后及时复习,只要养成这些习惯学得就会比较轻松。其次就是用多维度的方式,上课把老师的讲课录下来,回去复习的时候一边看着PPT,一边回放老师的讲课,听不懂的地方反复听,再看看学霸们的笔记加深理解,考前对着PPT跟室友把内容讲一遍,就更能加深自己的印象。

  第三与授课老师搞好关系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可能这么说显得有些功利,不过方法都很自然。课前帮老师擦好黑板弄弄多媒体设备,上课多与老师互动,课后发email与老师交流。更高阶的方法是投其所好,与老师讨论他感兴趣的内容,尤其是政治课老师,这点尤为重要。

  不过以上这些都是旁门左道,只有真正认真学习,消化课程内容才能取得一个扎实的好成绩。学习是有惯性的,因此大一打好基础非常重要,大一开始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也给自己定一个下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相对轻松。

  4.关于活动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活动我们锻炼自己的能力,结交各处好友,让自己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看起来好像多多益善。但是廉价的成就感是一种毒药,相比于繁重的学业和艰难的科研,在一个小组织里获得成就感显得太容易,特别是在大一还比较天真的时候,容易在这种廉价的成就感中迷失自己,忘记什么才是自己的主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就好像从池塘游入大湖的小鱼,面对百团大战各类学生组织,什么都想尝试,但我建议大一的时候不要参与太多社团与组织,因为一来大一是给专业学习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不能被活动分去太多的精力,二来参加太多组织就很难在其中做得出彩,得到充分机会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只有在一个组织中让自己的努力和责任心得到大家的认可,做到领导地位,才能获得资源,同时结交其他各个组织的朋友。

  我的第二个建议就是不要太把学生工作当回事,或许前期能锻炼到很多,但作为一个边际收益递减迅速的事件,在大三之后仍然占据过多时间就显得不太明智。当然分配多少精力到学生活动上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平衡,一方面就算投入再多精力做好几个活动,所能获得的除了成就感其他实在有限,另一方面一旦担起了责任,就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不辜负大家的信任。不过不管怎么说,学生工作文体活动都只是大学生活的调料,并不是主食,把盐巴当饭吃是会吃出问题来的。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长,还有太多失败之后的反思与成功之后的经验想和学弟学妹们分享,关于出国交流,关于交友,甚至关于找实习,关于出路,不想看到你们再碰上学长们曾经撞过的墙。不过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该走怎样的道路,该做怎样的选择,谁知道呢?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完善自己,争取抓住每一个机会。每个人的道路都有自己的色彩,我们需要不断尝试,不断选择,或许会不断失败最后不断妥协,可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磨练出真正的自我。我们的大学已经落幕,你们的时代才刚刚启航,希望你们在给接下里的学弟学妹们写信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涯时,能说一句,我的大学真的没有遗憾了。

  XXX

  年月日


猜你喜欢:

1.学长写给学弟学妹的信

2.学长写给新生的一封信

3.写给学弟一封信

4.致学长学姐的一封信

5.写给学长一封信

6.至高三学长的一封信范文

7.写给高三学长的一封信

    296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