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作文大全>书信作文>写给家长的信>

小学低年级教师致家长的一封信(2)

冰璇分享

  小学低年级教师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三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我是孩子们的语文老师。

  “每个人心里一亩 一亩田……一颗呀一颗种子……用它来种什么 用它来种什么……”《梦田》

  看到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我想起这一首诗。孩子们是春光,他们有万顷良田,他们等待着我们与他们一起耕耘,种下美好人生的种子,种出锦绣的前程和精神世界的气象万千!

  “教师仅仅把力气使在学生身上是不够的,我们的智慧在于能切实地跟家长凝成有效合力,以期收获教育奇效。”

  所以,在开学之初我想就孩子们的语文教育谈谈我的一些理念和计划。让我们一起出发!

  1、语文是什么

  我很喜欢王崧舟老师讲过的一句话“语文,最应该教的不是知识,而是底蕴。”听、说、读、写只是一种技术,知识,在现代社会是最不缺的,是最容易学的。一个生命在世间要真正精彩的活一次,是要有文化精神底蕴的。古人强调“童蒙养正”,小学阶段是塑造一个人精神气象的黄金时期。而语文,特别是汉语言文学,它是担此重任的。

  “人生如果没有一点文学修养的境界,是很痛苦的。尤其是从事社会工作、政治工作的人,精神上相当寂寞。后世的人,没有这种修养,多半走上宗教的路子。但纯粹的宗教,那种拘束也是令人不好受的。所以只有文学、艺术与音乐的境界比较适合。”南怀瑾 取自《南环瑾先生支持吟诵工作的情况汇报》 什么是语文?这是一两篇文章说不尽的,我要表达的是在我们重视孩子的语文成绩时一定要明白,语文书,语文课堂,语文考试成绩之外那宽广美丽的语文世界才是最重要的,语文给孩子们带来的精神气象才是最重要的。

  2、吟诵与阅读的重要性

  “吟诵”这个词是近十年才出现的,但是吟诵才是我们几千年来中国人读书的方式。一百年前没有一个中国文人像现在这样读书,他们吟诵,吟诵就是读书。 这是一种怎样的读法呢?简单来说,它是汉语言音乐性的表达,是文读方式。用这样的方式来读书是快乐的,是非常非常高效的,这样的高效我们现在是想像不到的(古人读书几年四书五经都是通背的,我们现在小学毕业都背不了多少文章古诗)。在这种读书方式下,我们古代的教育培育出了大批高质量的文人儒士延续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近十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徐健顺教授牵头大批有志之士在进行吟诵的抢救和推广工作,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搜索相关信息进行了解。

  “吟诵的内容都是经典,吟诵的形式是中国式的腔音,是连绵起伏的旋律,是高低长短轻重缓急的平衡,是对生命的细致感悟,是对作品的理解,是化身为作者,充分体会别人。吟诵不仅属于语文,它本质上是修身的,而且养生。吟诵让学生在快乐的、感性的审美中去体会、去创造、去释放„”摘自我的课堂笔记

  (“吟诵”的方法和内容课堂上我会教,一年级主要吟诵蒙学读本,但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还有课本中的教学任务要完成,希望家长重视课外引导,材料我会上传。)

  “吟诵”是个陌生的词,阅读就不陌生了,我相信家长们早就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而且已经开始带孩子阅读,我希望阅读能成为一个家庭的习惯,另外,我还要强调两点:

  1、经典阅读与广泛阅读

  “(经典)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的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

  “首先要读最好的书,以免来不及将它们读完。”

  “你的目光投向何处,取决于你阅读的程度。有几本垫底的书,可以令你有目视前方的高度。”

  “当一个人的视野开阔之后,包容心也会相应宽大,悦纳的情怀会更宽广。” 陈琴

  2、大量素读与背诵

  “素读”:是日本人(加藤容一、七田真等学者)对中国两千多年的私塾教学法的定义。不追求所读内容的深刻含义,只是纯粹地读。目的是求记诵,求熟练。这种方法适于诵读经典作品,提倡在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只求诵读求熟记,不做深入的解读。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基础教育就是以记忆。

  “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成果。得下一番切实的功夫,便是记诵。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与其囫囵吞枣或是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这三百首虽少,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诗集虽多,看过了就还了别人……读了还不和没读一样”

  ———《朱自清全集•第二卷• <论诗学门径>》

  这里广泛的阅读主要针对的是现代作品外来读物,素读、背诵主要针对的是经典古诗文。

  3、种子仓库计划

  我们都知道十二三岁以前是记忆力最好的时间,记住的东西往往终生不忘。诗词界的泰斗叶嘉莹先生曾经提到,她早年读书的时候,大家都开始上新式学堂,可她的母亲却不赞成孩子去新式学堂学那些简单重复的字词,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她就在父亲的书房和母亲一起读了大量的古书,至今不忘,虽然当时读不懂,但是那就好比在那个记忆的仓库里储存了大量的种子,成年后在一定的场景中那些储存过的种子萌发出来,所有的意义都会渐渐领悟。除了叶嘉莹,现存的学者大师们都是有这样的童子功的。

  童年时的原始记忆是最最珍贵的,那记忆仓库里储存的不仅是语文素材,更是精神底蕴(圣贤书)。

  陈琴老师带出来的学生一二年级时不仅能背诵三百千等蒙学读物,连范仲淹写的长篇《岳阳楼记》、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都能通背,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以读书背书为乐,家长们可以搜索陈琴老师网上的视频进行了解。可见,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一样的春光,一样的良田,耕耘者不同,差距就越来越大,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孩子打造一个充实的后仓,种下希望的种子吧!

  XXX

  20XX年XX月XX日


猜你喜欢:

1.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致家长的一封信

2.小学一年级致家长的一封信

3.小学老师致家长的一封信

4.学校教师致家长的一封信

5.新老师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

6.教师致家长的一封信

34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