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信看社交文化:数字化迷失
编者按:如今,微信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如今在社交文化中,也已经开始数字化迷失。
好久不见。
难得一篇文章跟我的公号名字呼应。最近微信动作频频,继之前推出了朋友三天可见后,又推出了不常联系的朋友,在人际关系上的功能上下了不少功夫。本文的重点并非社交软件上的人际关系,而是由此引出作为重度用户的我的一些想法。
QQ已经被我抛弃,是彻底地抛弃,而微博还在苟延残喘,所有的联系都通过微信。随着工作对实时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位时间内处理的事情越多越多,微信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通信工具。即便公司为了信息安全强制要求使用自己研发的通信工具,也丝毫无法撼动微信,只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这样的重度使用下,带来工作上的便利,但也带来了生活的困扰。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私人微信就是工作微信。两个微信就意味着两个手机号码。如果是苹果用户的话就需要两台手机,这是相当麻烦的事。在日常工作中,我需要时刻面对着电脑。但随着我近段时间的刻意观察,看手机屏幕的时间远多于看电脑。因为只要闲下来,目光就几乎只停留在手机上。
在公交上,在地铁上,在餐厅里,在家里,各自端着手机玩是普遍现象,整个视界就剩下那几寸面积的屏幕。我自己也不例外。当我难得闲下来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可以说是毫不犹豫地,就会拿起手机,打开微信,刷开朋友圈,仿佛害怕错过些什么。其实重要的是各种微信消息,害怕一旦处理不及时,就会出现问题。这让我不得不随时关注手机,在静音状态下,更加关注的是震动的声音。这让我有时候还产生了幻听,实在是有点过了。也许,这就是信息焦虑症。
长时间地通过这些工具与人交流,会让人的沟通能力下降,这个问题应该在很久之前就有人提及过了。正常的交流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通过嘴巴发出声音,通过眼睛展示内心,通过面部呈现感受,通过肢体增加互动,更为贴切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听者应该是实时地做出反应,无论恰当与否,无论尴尬与否。现在,你我相向而坐,如果遇到尴尬的对话,或者不想回答的问题,你我都可能拿起手机来回避。而聊得正兴时,突然微信提醒有消息,是选择看手机还是继续聊天,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无法做出正确选择。
微信这样的通信工具本身就具备信息异步的特点,但因为人对信息即时反馈的渴求和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强化了微信通信的即时性,这就让人陷入了上一段所描述的困境。一个是活生生面对的人,一个隔着屏幕微信联系人,选择哪个来回应,是一个困难的选择。
KK三部曲的《必然》提及到“屏读”的概念,人们获取信息不再单纯的通过阅读,准确的来说准要的信息来源就是“屏读”,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等各种屏幕获取大量的信息。当人们已经习惯了通过屏幕,而不是实时的对话交流信息,尴尬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多。
美剧《黑镜》第三季的《急转直下》讲说的是社交评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而这个评分就源于人们随时随地在屏幕上对他人的评分。可以说,未来人们面对的,是漫天的屏幕。数字化迷失,从手机屏幕开始。
作者:Drifter
公众号:迷失的一代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