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文章>

故乡的声音抒情散文:凝情“土话”中

晓晴分享

  编者按:“土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方言,是家乡的声音,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对“土话”的看法吧!

  “土话”就是昆山本土人对于昆山话的称呼,相比“昆山话”三个冷冰冰的字,我还是更愿意称它“土话”,土生土长的话语。

  奶奶的微信名是我取的,叫“乡音”,家乡的声音。倘若一人在外省,听到一句“恁好(你好)”,会不会忆起家乡的饭菜香、乡村景,还有“土话”情?小时候,常跟奶奶在小区转悠,小区有个废弃的车库,投下一整片阴凉,一年四季,凉风习习。夏天,我们便与几个爷爷奶奶、阿公阿婆在那儿乘凉。一张自家搭的桌子,几张自家制的椅子,奶奶的蒲扇摇着,送来阵阵舒心的清凉:“老早个森光(很早的时候)……”奶奶轻声用土话讲着以前封尘已久的故事,她讲得绘声绘色,我听得如痴如醉。“阿附(奶奶)为啥打爸爸?”我眼睛睁得大大的,稚嫩不标准的普通话从我嘴中流出,满脸天真。奶奶手中的蒲扇没停,笑容染上脸颊:“伊托了恁个糖(他偷了你的糖)。”年幼的我哪会知道奶奶在逗我,只是一脸怒气冲冲,小嘴噘得老高,说到:“我要找他要糖去。”奶奶笑得更欢,手上的蒲扇却仍未停止摇动。好一个动听的“乡音”,好一个美丽的“土话”,凝聚我童年的记忆,凝聚了亲人间不可分割的情。

  日常多讲普通话,时间久了,竟对“土话”生疏了。那时也是一个盛夏,放学的铃声在我们急躁的目光中匆匆打响。记完回家作业,我将试卷、书本胡乱一塞,一拎书包赶向校门。路经音乐教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依稀分辨是《牡丹亭》,久久地,我站着。那昆山土话独有的江南柔情如一团细丝,将我围绕在这一句大美昆曲中。“啊……啊……啊!”一曲毕。仔细望去,是平日里不多言语的慧。汗水将她细长的发丝粘在通红的脸上,双眼中闪着坚定的光芒,我不禁鼓掌叫绝:“好美的曲儿,好美的土话!”慧似是被我吓着了,猛一转头,渐渐地,脸色渐柔,道:“老师让我表演,我看时间还早,就来吊吊嗓子。”她眉目一皱,又说:“但我不太会说昆山话,唱起昆曲总显生硬。”“没事儿,我教你!”我一挥袖,拉起她,论起“土话”。那一次我与慧的友情因“土话”而发酵,也是那一次,我发现我遗忘了多少“土话”。而那些关于家乡的一切,也随之变淡。“土话”中凝的情是友情,更是思乡之情!

  重回小镇,重拥“土话”。我细数江南女子之娇柔,汉子之心宽,竟都那样具体形象地凝在了“土话”中!它是何等智慧、宽广?多少昆山人用它将一个个传说告诉自己的子子孙孙?在这其中,有多少昆山人真挚的情感?

  咦?凝情“土话”中?

  哦!“土话”中有情!

作者|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初二(10)班 刘歆玥

公众号|玉峰文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9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