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介绍:“梅子熟矣”——再释大梅山山名的来历
大梅山位于鄞州区横溪镇境内,关于其山名的来历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说是因东汉有梅福曾隐居于此而得名,这种说法认同的人较多。考察全国各地很多叫梅岭的地方,都曾留下过梅福的踪迹。其第二种说法是因山上曾有巨梅一棵而得名,后该梅树被吴大帝所伐,其上段做了大禹祠栋梁,下端成了它山堰的横梁。而其余部分飞入定海,横亘江北,成为了梅墟。而第三种说法则认为是因唐代高僧大梅法常而得名,这里就着重来介绍一下这种说法的前因后果。
大梅法常,俗姓郑,湖北襄阳人,幼年在荆州玉泉寺出家。他容貌清俊,生性刚强敏捷,具有超人的记忆力,上百部经书,他看便能独自背诵,绝无遗忘,是禅宗八祖马祖道一的弟子。
据记载,法常禅师在初见马祖时,便开门见山问马祖:“如何是佛?”
当时马祖答道:“即心即佛”。法常听后,顿然开悟,此后就独自到“梅子真旧隐”结茅隐修,而世人皆不知其行踪。
后唐贞元年间,住杭州的马祖道一另一弟子盐官齐安座下有位僧人,在山上採拄杖,他因迷路无意中来到了法常禅师隐修的庵所。
那位僧人问法常禅师:“和尚在此多少年了?”
法常回答道:“只见四山青又黄。”
那位僧人又问:“出山路向何处去?”
法常禅师道:“随流去。”
那位僧人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盐官齐安。这时盐官道:“我在江西时曾见一僧,自后不知消息,莫是此僧否?”
于是盐官又让那位僧人回去招请法常禅师下山,法常禅师则写了首诗来回绝盐官:“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yǐng)人哪得苦追寻。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不久,马祖也听说了法常禅师在大梅山住山隐修之事,于是派手下僧人前往勘验。
僧人问法常:“和尚见马大师得个甚么,便住此山?”
法常答:“马祖说‘即心即佛,我便于此而居’。”
僧言:“马祖今日佛法又变,说‘非心非佛’”。
法常答:“那老汉惑乱人心,未有了日。我不管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
僧归,告诉马祖,马祖赞扬法常说:“梅子熟矣!”
后来庞居士听说了这件事,也前往大梅山一探虚实。一见法常禅师,庞居士就问:“久向大梅,未审梅子熟也未?”
法常禅师道:“熟也。你向甚么处下口?”
庞居士道:“百杂碎。”
法常禅师向庞居士伸过手来:“还我核子来。”
于是庞居士便默不作声。从此以后,法常禅师因马祖的赞扬“梅子熟矣”而声誉远播,世人也开始称他为“大梅法常禅师”。
此后法常住山传法,道望日隆,四方学者争相参礼。大梅山名字便从此而来,名气也随之壮大。在唐代以前,各类典籍中称此山最多的为“梅子真旧隐”,的确也没见过大梅山这个山名,所以从某种角度讲,大梅山因法常而得名,也有一定的道理。
【本文作者:姚定达(微信公众号:作文点拨)】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