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文章>

值得深思的文章

淑贤分享

  有哲理性的文章,看完之后,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发现其中的道理。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值得深思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值得深思的文章篇1:一块钱的创业故事

  一块钱能干什么?千万不要小看一块钱,做好了,那也是个发财致富的好门路。如果你想要了解一块钱致富的故事,来听听我的介绍吧,告诉你1块钱能干什么赚钱致富。

  1、从推销饮茶杯做起

  程刚下岗后一直在寻找合适的项目,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了“一次性饮茶杯”。他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使用的一次性纸杯缺少杯盖,茶叶很难泡开,茶杯上漂浮的茶叶极不美观,有的纸杯质量不好的话,还容易渗水。

  饮茶者在饮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满嘴茶叶末的麻烦和尴尬。由于储藏不便,一些单位和家庭仅存放一两种茶叶,远远满足不了客人的不同口感和品位需求。

  通过互联网的查询,程刚发现,纸杯的质量很差,有的开水一倒进去,底部的薄膜纸层就被冲坏了,茶叶还是冒了出来。有的底部薄膜很厚,可是茶叶没有被泡开,喝起来没有茶味,或者茶叶味很淡。

  程刚思前想后决定和几十个加工厂家联系,先索取他们的样品,然后把感觉好一些的筛选出来。两个月后,他经过上门洽谈、观察、仔细对比,选定一家作为加工点加工了一批。

  2、咖啡代替茶出现转机

  一个月下来,程刚推销得并不顺利。在政府部门,人人手里都有一只自己的茶杯,对于这种纸茶杯根本不屑一顾,认为这么便宜的杯子里能有什么好茶叶,和他们手里半杯都是茶叶的杯子比起来还不如喝白开水。

  在饭店,大多数老板对待客人还是不舍得多付出一些,认为他们那淡淡一壶茶就能应付满桌子的客人。接着他又跑了一些私人公司,可是大多数也认为没有必要,招待客户只要一杯矿泉水而已,还说人家是来谈生意的,并不是来品茶的,倒杯水只是礼貌客气一下。

  程刚的一个搞市场的朋友分析说,纸茶杯是在一次性杯子上的深加工,但它并不像一次性杯子,人人必须使用。要想喝茶的一般对茶叶还是有要求的,对茶叶没有要求的就是可喝可不喝,这就是你的误区。

  程刚猛然想起,在一家广告公司推销时,那位公司经理只是对纸杯咖啡感兴趣,品尝后说味道太淡了,不够香浓。

  3、一杯咖啡赚取0.44元利润

  程刚决定购买一台机器自己先生产调试配方,在网上和咖啡销售商联系购买样品并请教,还在超市购买各种牌子的咖啡,并到咖啡馆品尝,最后选中一款价格比较适中且味道口感都不错的速溶咖啡进行纸杯加工。

  可是成品出来后还是不理想,因为咖啡量放的少,口味感觉还是比较淡,加大剂量试验后,口味上达到满意了,不过成本已经达到了0.26元一杯。

  程刚拿着成品来到那家广告公司请经理品尝,他说感觉不错,当程刚告诉他成本有所增加,他也表示认可,结果他以每杯0.4元的价格要了500杯,还笑着说给他们的员工喝了就有精神工作了。

  程刚把纸杯咖啡推广到了网吧,采取联合经营。热咖啡一元一杯,每杯给网吧提取0.3元,除去成本,自己能获取0.44元的利润。目前一元咖啡销量稳步上升,程刚每月可以达到4000多元的盈利了。他想把“一元咖啡”推销到写字楼、社区等更多场所。

  4、一句话建议:

  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创业的人越来越多,现在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空白点已经很难找到了。

  所以要开始创业,尤其是小成本创业,必须从常人不注意的地方挖掘需求,另辟蹊径,找出自己的创业蓝海,才有可能承受较小的风险而取得成功。

  不论社会如何发展,高性价比的东西总是有最广泛的市场空间,文中的“一元咖啡”就是从高性价比的角度,满足了目标客户的需求,从而快速打开了市场,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仅仅有好的开始是不够的,因为现在的低成本是依靠创业者自己的亲力亲为和超常付出换来的,并没有把正常的管理和营销成本考虑进去,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还需要在销售规模扩大、收入和成本的精细核算、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下工夫,取得持续经营的成功。

  值得深思的文章篇2:谁才是根本上师

  有的人一直寻找自己的根本上师,见到每一位仁波切都观察自己之前有无梦境,之中有无瑞兆,自己是否涕泪肆流,汗毛直竖,仁波切对自己是否有特殊的关怀,后来是否入梦点拨。如果有,则这位仁波切和自己有特殊因缘,是自己的根本上师;以自身有漏五蕴之觉受来判断一位从未给传过法的仁波切是不是你的根本上师,而把一直为你传法的上师视如草芥,不知道世间最大的恩德无过于法恩。

  大恩上师仁波切曾说,有的人把一个从未给他传过法的上师,甚至从未见过的上师视为自己的根本上师,而每天给他传法的上师不当作上师。

  益西彭措大堪布曾说,有的人到处想寻找根本上师,不把每天给他传法的真正的根本上师当作上师,造下无量罪业。

  虽然在一位上师仁波切座下长期听法,有的人对佛法依然是法盲。相续中的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空性见鲜少,对上师的分别、邪见却时时涌现。这是他业力深重福德浅薄的表现。但这个人却认为这是因为这位传法的仁波切与自己无缘,不相投契,自己缘在他处。在他此生中鲜有的闻法的机会现前时,他相续所得之利益与其他道友相比,甚为希少。因业力覆心,他践踏了自己多生累世积累的善根资粮,使他的解脱之途久久蹉跎。

  当我们已经依止一位具相的上师时,我们已无须寻找任何一位名声赫赫的伟大仁波切。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只是将这位上师所传的佛陀之法再再串习,融入于心。

  我们是否修过这位仁波切所传的菩提心?修习了多久?

  我们是否修过这位仁波切所传的人无我法无我正见?是否曾经思维?再再思维?观修?修习了多久?

  我们是否每天行走时,将这位仁波切观于右上方?安坐时观于前方头顶?饮食时观于喉间?

  在我们听闻大乘最为殊胜的法后,我们相续中依然空空如也,被业风吹荡,四处向外寻找,寻找一位又一位仁波切,无论那位仁波切有多伟大,他能够给予你的也只是这位仁波切克服一切违缘障碍、已经给予您和正在给予您的。

  当我们把佛法变成了旅行,朝圣,结缘,灌顶,我们不知道当我们来到一位伟大的仁波切的莲足下,我们显得多么的愚蠢。我们的愚昧、往昔的业力、今世的重重违缘、对法的无知、对依止上师的无知,都显露在这位仁波切的眼前。

  几年前,一位喇荣的出家道友去朝见阿秋喇嘛,阿秋喇嘛说:滚!滚!你们不去依止法王如意宝,到这里来做什么?

  一些道友去朝见青藏高原着名的上师,上师对他们说,你们不要跑来跑去,好好依止你们的索达吉堪布。他是一位真正的仁波切。

  不用上师所传的佛陀教言修心,向外寻求之人永远生活在了不可得的梦中。

  值得深思的文章篇3:无声的尊重

  作者:冯雪珺

  无声的背后,饱含着温暖与尊重……来自我在德国的切身感受。

  一个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回家的公交车。候车五六人,有序而安静。此时,一人牵着一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

  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导盲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我也正犹豫着是否上前领他过来。却不知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跨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

  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的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搀扶盲人男子上车,被他礼貌地回绝了:“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正值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自那名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部集中,在原本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紧挨着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小男孩,让出了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乖巧的小男孩没有流露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这些过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

  “您好,您要去哪里?”“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也摇头晃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与平日里对待宠物狗的情形不同,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是用手机拍照。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

  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特别喜欢这个故事,并不仅仅在于人们会因为那位盲人的到来而自觉的在他身后排队,也不仅仅是因为在车上有个小男孩给他让位,也不仅仅在于大家宁可挤一点而给导盲犬和男人留出空地。我在意的是,所有这些举动背后,无声的尊重。

  所谓爱,并不是要惊天动地大声喧哗,告诉被爱者说,“我们在尊重你,我们在关爱你”。有时,爱也许就是这么简单平常,但是你能感受得到。

 
看过“值得深思的文章”的人还看了:

1.值得深思的句子

2.引人深思的励志名言

3.值得人深思的句子

4.幽默又值得深思的句子

5.让人深思的语录很经典

    170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