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文章>

值得推荐的文章

淑贤分享

  很多值得看的文章都可以推荐给你的朋友哦,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值得推荐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值得推荐的文章篇1:你想任性生活,但也要有相应的能力

  有人指责现在的年轻人缺乏责任心,职业发展太任性:想干就干,,不喜欢就辞职,一份好好的工作,因为不给假期旅游,说走就走......说完80后说90后,过几年就该说00后了。

  在这酸溜溜的指责背后,我倒看出了天性的解放,人们有了更多选择自己职业发展的自由,同时也需要承担未来发展的责任。任性需要有可以任性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要看到天性,还要给天性寻找一条通往现实的路。

  选错了专业

  来找我做咨询的小蓝就是一个90后。

  小蓝说她好郁闷:中学的时候喜欢理工科,高考没有发挥好,阴错阳差进了一个文理兼收的法学院。哭着闹着要复读,家里人不同意,好说歹说才去报到了。没想到,大学竟然成了她的苦难之地,郁闷之所。

  你可以想象一个热爱文艺的理科女生是什么样的吗?爱物理、爱天文、爱画画、爱音乐、爱蹦蹦跳跳、爱叽叽喳喳。可是,这样的她偏巧碰上了一群“循规蹈矩”“索然无味”“老实巴交”的孩子。就像是一只小鹿跳进了羊群:找不到共同话题,没有知音,连出去参加聚会、活动的伴都没有。小蓝只能独来独往。

  “你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我很关注小蓝在大学时的自我探索。失去了群体支持,一个人要么更明确,要么更迷茫。不幸的是小蓝属于后者。她说自己那段大学生活是苦闷的,学习中没有感兴趣的内容,,就懒得下功夫,成绩自然不好,小蓝也不能免俗地受到成绩的影响,慢慢就失去了信心,甚至有段时间感到了深深的绝望。

  “你有过什么尝试吗?”我问道。学业内受挫,学业外受阻,小蓝竭力寻找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却发现喜欢的倒是很多,但是不知道哪个是自己该做的。慢慢地,小蓝从对生活失去了重心,到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开始讨厌交往,害怕热闹场合,甚至想逃离社会,做个隐士了。

  小蓝曾经申请过退学,被劝了回来,好歹算是毕了业。

  小蓝依旧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变化的是周围的场景,不变的是迷茫的状态。她带着迷茫,进行着人生轨迹的位移。毕业那年,小蓝忽然发现自己喜欢插画,于是毅然决然地放弃就业,专门学了几个月的插画。

  任性不是随意而为,而是照顾到天时地利人和,照顾到外部环境,才能给自己的天性发展以机会和空间。

  很显然,这一“任性”的行为依旧没有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反倒是又一次证明了大家对小蓝“不靠谱”的评价。插画学习结束,小蓝并没有如愿地找到工作,而是被家人反复劝说回家准备公务员考试。

  入错了行

  又是一次反复劝说!

  一个人得有多强大,才能经得起这样的反复劝说啊!劝说的理由也很简单:你能靠这个吃饭吗?这个理由也很粗暴:你看,找不到工作吧? 回来吧,老老实实地考公务员

  我在内心暗暗地为小蓝鸣不平:有什么工作是那么轻松获得的吗? 未经尝试,能成功才怪?

  当然,小蓝并没有选择安分地听话,她不能面对“无聊”的考试, 过了年交差式地参加了考试,就再一次“任性”了。

  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小蓝出去旅游、做义工、做培训、做编辑、尝试创业,几乎尝试了所有她能做的职业。

  但是,焦虑感越来越强,成就感越来越差。后面似乎总有人追着, 并发出如影随形的声音:尽快稳定下来吧,尽快找个靠谱的工作吧,不行还是考公务员吧。

  小蓝无时无刻不经受着这样的煎熬,直到有一天,她忽然在网上找到了一种让自己特有成就感的事情: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特别是指导一些大学生。她说自己开了一些咨询帖子,回答一些人的问题, 也经常会收到网友的感谢,这让她很开心。

  偶尔,也会有些郁闷:对别人的问题无感,总也回答不到点子上的时候。

  我的脑海里,小蓝的生涯发展已经非常清晰了:在稚嫩的、需要进行探索的时候,不幸进入了一个缺少支持而且完全不适合的环境里。就像是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被一下扔进了大海,虽然希望任性,但是并没有。

  任性起来,总在呛水,偶尔被拖上岸,缓缓劲,又想下水。忽然有一天, 看到有人和自己一样在水里挣扎,就突然萌发了教人游泳的冲动。

  其实,小蓝并未从自己的痛苦中走出来,还缺乏任性的能力。她在他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苦,希望能够通过拯救别人来拯救自己。

  你真的喜欢过什么?

  一个没有沉下来找到自己的人,所有的旅程里,她都是过客。

  在这个过程里,周围的环境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一个人尚未具备任性能力的时候,别人的评判、阻挠让自己迷失,也让自己铭记,时间久了,甚至在内心养出了一个指责自己的人,稍一任性,就会跳出来指责自己。于是,做什么事都会纠结。

  咨询的切入点从这里开始:拯救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我让小蓝做两件事:

  1. 写出自己所有感兴趣并且希望开始做的事。

  2. 写出自己不能坚定开始的原因。有一些轻松,更有一些犹豫,还有些许不信,小蓝说:“我感兴趣的事,那可就太多了!” “那就一件件说说看,不仅自己喜欢,而且还要说出细节,为什么喜欢,做了些什么。”

  我知道,一个不去开始的梦想,永远都是幻想。还真别说,小蓝这丫头一说起兴趣来,让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她和我说起了天文,说起了各个星座的知识,说起了自己去过的天文博物馆,看过的书,拜访过的专家。

  说起了画画,说起了自己的专业学习,说起了兼职,说起了可以靠画画获得的一点微薄收入。说起了职业规划,说起了自己认真的学习,说起了每晚在网上的答疑解惑。说起了轮滑,说起了不仅自己滑得好,还可以做老师教小孩子们。还说起了......

  看来,这丫头玩得蛮专业嘛!

  这些就是她的天性,从中,我不仅看到了兴趣,还看到了热爱和投入。

  那么,接下来就看看那些让小蓝不能坚定选择的原因吧。

  小蓝说,她不知道是否真的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真的能够 “做自己”吗?大学学的专业让人很沮丧,工作也一直不是特别有成就,好像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坚持,做什么事情也很难做成。 我看出来了,小蓝的顾虑是因为缺乏自信。缺乏自信带来的问题是:自我牺牲式的拯救和自我表现式的认同。这个局怎么破?

  拯救自己

  “你所有的兴趣中,有哪些是特别让你兴奋的呢?”

  “天文,看各种星星,还有画画,还有咨询。”挺多的了,我帮小蓝分析道:“给别人做咨询的前提是,你把自己的生涯规划好了,目前来看, 不管是年龄、资历,还是自己生涯的成熟度和职业的积累都还不够,可以在业余时间助人,但不可以作为职业,可以暂时放一放。”

  “天文和画画倒是可以有更好玩的方式。” 小蓝有点不相信:“这两个都好难啊,我就是感兴趣,但是作为职业的话,恐怕差得太远了吧?”

  “在多元化的世界里,可能性是创造出来的。”

  我提供了两个思路: 一个是做天文知识的科普。对星星好奇的人很多,懂天文的人很少,懂天文的人中,希望分享而且能分享的人就更少了。小蓝对天文的了解, 完全可以满足很多人对星星的好奇啊!

  另一个是关于画画的。专业的画家都卖作品、做画展、教专业去了。 可是作为一个热爱生活、喜欢用画画的方式呈现的人来说,本来对学习画画就没那么高的要求,专业人士又不愿教,机会不是又出现了吗?

  这是两个大致的思路了,但是不够具体,就不够让人兴奋。我接着说:“细分人群,找准客户,善用互联网。” 比如画画,我建议可以瞄准父母这个人群,现在父母越来越重视陪孩子的时间了,陪孩子无外乎就是玩玩具、听故事、听音乐、跳舞、画画, 父母也特别需要提升一些技能,比如画画。可以想象,一个妈妈能给儿子轻松画出一个个他想看到的动物,那多带劲啊!而且要求不高,期待的投入也不高,特别是时间投入,不用像专业学习一样花那么多工夫。

  小蓝笑了:“我一个下午就能教会人基本的绘画技巧,还能画好几种动物呢!”

  “好啊!机会来了,现在有那么多在线培训的平台,开一门简单的画画课吧,名字就叫:拿起笔,就能画画!”

  “一旦有了知名度,就可以慢慢做一些线下的培训,一个周末的下午,两三个小时,十几个人,每人二百,这就将是一笔不错的收入。作为兼职,就很合适了。当一个人生活得越来越从容的时候,才会想到更好玩的东西。”

  路径设计得越来越细致了,小蓝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我相信,小蓝的创意比我多。

  做完咨询,小蓝就很开心地找新工作去了。一天,她给我发了一封邮件,邮件里有一个链接,我打开时看到了一个参与人数超过一万的课程,名字就是:拿起笔,就能画画。

  我想,这才是真的任性了。

  值得推荐的文章篇2:40年如一日,每天一本书

  一直有人问我是如何积累知识,怎么保持过目不忘的,其实,我的阅读习惯超过40年,每天一杯茶、一本书是雷打不动的保留节目。都说一个习惯坚持21天,就养成了。可知,这40年如一日的爱好已经形成血脉贯穿我全身。

  饭可以一日不食,书不可一日不读。回想年轻时,那些身陷泥沼无能为力的日子,多少个深夜是一本书、一杯茶陪我度过的。其实,那些书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但是它们让我目中有花,耳中有声,心中有物,让我合上书本,闭上眼睛,还拥有迎接明天的勇气和希望。

  我常常想,作为《一站到底》开播3年来第一个60后“站神”,赢了那些比我小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算不算胜之不武?从年龄上看,确实有以大欺小的嫌疑。但是跳出竞赛本身,年龄和阅历是守恒的,我比他们富有的恐怕只是生命的沉淀和领悟。岁月赐予我的从容,非两鬓飘霜时不能拥有。

  让一辈子的时间充满几辈子的体验

  参加《一站到底》不是我第一次上电视,却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益智类的竞赛节目。事实上,我并不是真心喜欢站在镁光灯下,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况且,炫弄学问是读书人最为不齿的。节目播出后,耳边也曾传来一些说我“出风头”的不悦之声。但我认为,只要有合理的出发点并保持内心的安宁,任何追求都不应该被诟病。

  我追求的只是“好玩”,只是让生命多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纪德的《人间食粮》中有句话,一直印象深刻:“你永远也无法理解,为了对生活发生兴趣,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让一辈子的时间充满几辈子的体验,是我毕生所求。与生命的长度相比,生命的厚度和广度才是区分庸庸碌碌与卓卓铮铮的标尺。比如我每年都会去台北看陈升的演唱会,最近还在考直升机的驾照。于我,有趣二字足以成为不走寻常路的动力。比赛的时候我特意准备了一条橙色的领带。橙色是荷兰的国色,我崇尚荷兰足球全攻全守、一路到底的作风,有锐气有风骨,是我的菜。

  天才是1%的灵感+99%的汗水,然而那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助我当上站神的是99%的知识面+1%的从容,这1%的从容便是我比其他年轻选手走得更远的法宝,也是我在这个年纪收获的财富。

  读书的量与质是共生共荣的

  一站封神后,一直有人问我是如何积累知识,怎么保持过目不忘的,其实,我的阅读习惯超过40年,每天一杯茶、一本书是雷打不动的保留节目。都说一个习惯坚持21天,就养成了。可知,这40年如一日的爱好已经形成血脉贯穿我全身。饭可以一日不食,书不可一日不读。

  也许是经年累月的阅读锻炼了我看书的速度,也许是碎片化的时间迫使我一目十行。通常,我看一页书只需15到20秒,一本300页的书,一个半小时即可阅毕。有人质疑,这样读书会不会不求甚解?以我的理解,量与质是共生共荣的。很久以前,这种囫囵吞枣也曾让我迷茫过,但是当我看的书足够多,储备足够多的时候,我发现我可以在十行俱下的速览里轻松记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明白个中含义,并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不管工作多忙,压力多大,只要徜徉在诗书之泽,听到弦诵之声,我的心就能在纷繁世界中沉静下来。

  读书有很多种境界。最初级的是把书当做一种工具,为了满足眼下的需要,临时凑书,或为增加谈资或为追赶时髦读些畅销书。比如明天要去西藏,今晚读一本关于藏传佛教的书,这样或许可以让你在旅行途中收获更多感受,但未必能让你收获内心的充盈。比这个高级一点的是为自己读书,读一些经典的大家之作,灯下长卷修身养性。这类人非好书不读,多少有点功利心。我认为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不管好书坏书,都不妨一品。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在抛却功利心态后,才能在真知灼见、笔底波澜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所谓开卷有益,大抵也是这个意思。

  用持之以恒的阅读影响女儿

  在对小孩的教育上,我秉持的也是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我的女儿今年上大学三年级,是2012年上海市的文科状元。身边人都说是我把她教育得好,然而说良心话,我并没有过多指导、监督过她的学业。她特别爱睡觉,睡眠不足的话第二天整个人都萎靡不振。上高三时她每天都要十点上床,我从来没有因此责备过她,因为我相信她会找到平衡的方法

  果不其然,据她的老师和同学反映,女儿的学习效率非常高,完成同样一张卷子,她只需要别人一半的时间。在选书上,我也给她最大的自主权。哪怕她不小心选了一本很烂的书,也未必是坏事。以此养成批判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不是更难能可贵吗?

  我想我对她最大的影响就是耳濡目染、持之以恒的阅读。让她从我身上看到读书的快乐,进而得到快感。她是我的骄傲。

  旅行和读书赐予的美好

  阅读和旅行是我放飞灵魂的一对翅膀。我去过将近50个国家,护照已经用到第六本了。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有我的足迹。

  走过名山大川,看过长河落日;住过精品酒店,也寄居过小巷人家。我有四分之一的德国血统,精通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和韩语可以进行对话,节目中我也和几位选手用英语和韩语简单交流过,此外我还会15种方言。这些在别人眼中的一技之长、天赋异禀,于我而言,都是跟这个世界交流的工具而已,它们让我更接近真实,接近自然。

  旅行和读书,让我离自然很近,离红尘不远。自然是山长水阔任我行,红尘是黄金屋颜如玉揽怀中。回想年轻时,那些身陷泥沼无能为力的日子,多少个深夜是一本书、一杯茶陪我度过的。其实,那些书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也没能给我一条锦囊妙计,但是它们让我目中有花,耳中有声,心中有物,让我合上书本,闭上眼睛,还拥有迎接明天的勇气和希望,这些都是读书赐予的美好。当人情洗练,世事洞明,唯有洗去铅华的文字和天地原味最能抵达人心。

  《围炉夜话》里的雅致人生

  读书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从你翻开一本书的第一页开始,你就在跟它谈一场专属于你们的恋爱。这恋爱或许让你一气呵成,或许意犹未尽,或许点燃了未来的火把,或许带你重温了旧梦。不管何种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不太喜欢列书单,但是我愿意跟大家分享我阅读次数最多的一本书——《围炉夜话》。这本书是清代王永彬所著,和明朝人洪应明写的《菜根谭》、陈继儒写的《小窗幽记》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

  “鹅毛大雪天,夜深人静时。红泥小炉、一壶好茶、半坛青酒,情酣时,意浓处。”《围炉夜话》营造的就是这种意境。从修身、治家、教子、安贫等方面阐释了朴素的儒家思想。事实上,我们苏州昆山人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有些金句传世更广,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为家训,《治家格言》更严肃,有点正襟危坐,而《围炉夜话》则更随性无拘束。比如有这么一句“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贪小便宜的没有人品好的,患了懒癌的人是当不了学霸的。”还挺有趣的。

  这本书阐明了我对生活的态度和愿望:有书读、有茶喝、有三两至交,有丰富的故事可说。希望有朝一日,赋闲在家,我也能和挚友围炉畅谈,抛弃纷繁的俗,唤醒心底的雅。

  最后,我想给这些仍然奋斗在路上的年轻人一句暖心话:愿那些在黑暗而寒冷的夜里,曾经鼓舞过我梦想的光芒,永远在你们身上闪耀。

  值得推荐的文章篇3:为什么你的“努力”一文不值

  让一个研究生男收集一份资料,快下班了问结果,竟然毛也没有。见我要怒,他慷慨激昂地说:"我已经很努力找了,但真的查不到。"

  作为主管,“我已经努力”这话我不知听过多少次,每次都要面对一张无比诚恳的脸。但我要说:你的“努力”一文不值!

  【一】

  工作以后还把“努力”当免死金牌的人,都是混入职场的“学生党”。当年他们考试没考好的时候,因为已经头悬梁锥刺股地努力了,所以父母心疼,老师同情,摸摸他们的小脑袋说“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嘛”。而到了职场上,你最好不要再嗑这些从学校带出来的药丸。如果你还是没有脱瘾,那建议你问自己三个问题:

  1)你可以不“努力”吗?

  当然不行。

  因为“努力”这两个字,本就应该是每个人站在职场起跑线时的觉悟。这是最基本的角色设定。一个整天把“我已经努力”挂在嘴边的人,就像警察喊着“我要见义勇为”、医生嚷着“我要救死扶伤”,不是很可笑的事吗?

  2)你的工资是按“努力”来计算的吗?

  当然不是。

  绩效的构成,无非是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也就是你做了多少和你做得多好,与你流了多少臭汗没有半点关系。“努力”了一天却没有像样的结果,那你今天对公司的贡献就是零。如果一家公司全是像你这样“努力”的人,你说前景会是如何?

  “工作是否完成”是基数,“你有多么努力”是系数。残酷的事实是,当基数为零时,系数再大也没有任何实际价值。试想,如果成龙没有那些好作品,他一身的伤还有意义吗?如果爱迪生没有找到钨丝,那他之前的上千次失败,还有谁会去在意?

  3)甲乙两个人,甲每天加班到半夜十二点,连老婆生孩子都是请假一小时去瞄一眼然后回来继续玩命干活,但任务还是完不成;乙每天上班喝咖啡看杂志,准时下班零延误,但交代的任务却完成得妥妥的。请问,你更欣赏哪一个?

  当然是乙!

  不用“努力”就把工作做好的人,才是精英。如果你“努力”了还是做不好,那你干脆辞职吧——既然你完全燃烧了小宇宙都还是不行,那你实在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所以按照这个逻辑,如果你还想干下去,那越是工作没做好,就越不能声称自己“努力”了,反而要说“我还不够努力”,才能隐藏自己能力的天花板,让别人对你还抱有希望。

  【二】

  “努力”这样的褒义词,最好留给别人去评价,而不是自已来标榜。就像别人说“你好帅”,那才是真的帅;自己说“我好帅”,那是真的不要脸。

  可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忍不住要说呢?一是看得见的成绩拿不出来,所只好拿无形的“努力”来充数;二是知道自己的“努力”肉眼无法识别,不喊出来就被当空气——其实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我已经努力”这话,无非是掩饰自己叫苦、认怂的熊样:“我已经累到不行了,这活儿还是别找我了吧。”这样的情况出现三次,基本就耗光主管对你的信任。

  有的人嘴上说“我已经努力”,但身体却很老实,坐得慵慵懒懒,戴着耳机,吃着水果……心理学家说,肢体动作占印象分的55%。所以,如果主管看不见你努力的身姿,又怎么相信你努力了呢?

  如果是一个团队项目,上级问责的时候,抢先说“我已经努力”的人,注定要遭众怒——“就你一个人努力了,我们都是懒羊羊是不?!”而你看那些明星,每天收工后都要对片场里的所有人说“你辛苦了”——因为肯定别人的努力,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越是把“我已经努力”挂在嘴边的人,其实越难成功。因为成功者懂得保持优雅,而隐藏努力的狼狈。就像天鹅在水上轻松优雅地游着,但其实它们的脚在不停运动,只是藏在别人看不到的水下。

  【三】

  如何体现“努力”的价值?一是取得实质的成绩,二是要增加“努力”的可见度。尤其是碰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有好的结果,这时更要让主管能看到你的“努力”。L是我带过最得力的手下,同样是搜集资料这样简单的工作,这个充满灵气的姑娘,第一次就给我很大惊喜。她是这样做的:

  1)列出已搜索的关键词组合,附上关联性最强的结果。

  以往我和研究生男的对话往往这样:

  “各种关键词都试了吗?”

  “都试了。”

  “这个试了吗?”

  “……没有。”

  “那个呢?”

  “……没有。”

  于是,我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语气越来越严厉。

  L的做法避免了这样绝望的对话。我一眼就能看出她已做了各种努力的尝试,而且一目了然地就能发现她存在的问题,做出明确的指导。其实L和研究生男存在同样的盲区,但我面对她时,语气是正向的,态度是和蔼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因为她把自己的工作过程记录下来,让我看到她努力的轨迹;而研究生男的“努力”口说无凭,叫我如何信他?

  2)把搜集的资料汇编成精炼的提要。

  这是在我指令之外的主动升级,所以让我格外欣赏。按要求完成工作,只是六十分的努力;超乎要求地完成工作,才能获得超乎期待的评价。就像你为老公切水果,那叫做家务;但如果你懂得把切好的水果摆成心形,那就叫创造生活的惊喜,应该得到一个吻。

  研究生男偶尔也会找到一堆资料,意气风发地把几万字发我邮箱,让我看到吐血(吐血的主管,只能对你狠狠吐槽)。而L的做法好处有二:一是表明这几万字资料她全部看过,因为编出的提要就是她努力的证明;二是节约了我的时间——你花一天搜集的资料,难道还要主管再花一天看一遍?下属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为主管减负,郁郁不得志的诸位不妨自我考评。

  3)积极请求他人援手。

  有个教育经典故事是这样说的:父亲让孩子移走花园里的石头,孩子想了各种办法,石头纹丝不动。父亲问:你用尽全力了吗?孩子说是。父亲说:不,你还没有尽全力,因为我就在你旁边,你却没向我求助。

  很多人把“努力”与“埋头苦干”简单划上等号,其实,努力求助他人,也是一种努力。有时你抓耳挠腮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坐在你隔壁的人早知道答案,你要做的就是带上谦虚的微笑和动听的话语,请这位高人指点迷津。L就请公司编译部的同事,帮忙查找了国外的资料,这样善于协作的下属,实在是每个主管所乐见的。她还及时求教了我——主管往往掌握了完成指令的究极钥匙,只要你的问题有足够的含金量,没有理由得不到指点。所以看着研究生男那憋屈的脸,我很想说:“你还没有努力,因为我就在你旁边,你却没向我求助。”

  【四】

  台北著名的欣叶餐厅,早年有一招传遍业界:老板明知座无虚席,还要叫自己儿子在候位的客人面前,反复去看有无空位。他儿子看似白跑了整个晚上,其实客人感受到了这家店待客的热忱和满满的努力。

  “努力”是越说越不值钱的东西,只有做出来才能变现。努力是一种精神,但要让你的努力有价值,既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

  
看过“值得推荐的文章”的人还看了:

1.值得读的人生励志的文章精选3篇

2.值得读的人生励志的文章3篇

3.很经典的励志文章推荐阅读6篇

4.十大经典励志文章

5.最值得一看的名人传记推荐

    17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