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精选我爱我的家乡的散文随笔
我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我爱家乡的四季,我更爱家乡勤劳的人民。我爱我的家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精选我爱我的家乡的散文随笔,希望大家喜欢!
2020精选我爱我的家乡的散文随笔(一)
我真想成为诗人或作家,把一切好听的好看的优美的词句浸在自己的血液里,啼出我家乡的俊美来。让那些文人墨客也能随着我的笔去我的家乡看看。就像因王勃写《黄鹤楼》,苏轼写《赤壁》,梁衡写《晋祠》一样。
我爱我的家乡,可我说不出来,也找不到最贴切最动人的词来表达。可我就是爱我的家乡,我爱那里的一切,花草树木,家前屋后,邻里乡亲,甚至是自家养的小猫小狗。直到二十几岁才离开那里,我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几年,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最美好的年华都是在生我养我的那个地方度过的。
记得当初刚到这座城市来,看到林立的高楼,闪烁的霓虹灯,光滑的柏油马路,竟忘返了,竟迷恋了,发誓再也不回去了,我嫌我的家乡一逢雨天满是泥泞深一脚浅一脚的,地上满眼都是牲畜的粪便。每天更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除了各式农作物就是鸡鹅鸭。我当时就想要一个全新的生活,无论有多艰难有多辛苦,我也会咬牙坚持的。
我终于如愿了,在心怡的城市安了家,我的孩子还享受了城里的教育,我从来不教他说家乡话,甚至在他面前自己也不说老家的方言。我希望他从骨子里有城里孩子的气质,别一张嘴就漏了馅。但我想错了,我的根在农村,就像一根瓜秧,爬的再远,枝叶再茂密,只不过是不小心到了别人的地盘,寻根溯源我还是个农村人。包括我的孩子,他在这座城市出生,生活,却不会说这里的吴家侬语,倒是老家的话一学就会。
呆在城里时间久了,对自己的家乡反倒是越来越牵挂了,动辄就想回家一趟,看看我那些熟悉的一草一木,看看那些鸡鸭鹅,还有我的邻居儿时的伙伴们。每次回去之前我都会兴奋好几天,有时父母会告诉我一些村里发生的事,哪家结婚了,哪家死了谁。再以后回去,一些陌生的面孔却要母亲指点了,真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了。
我的亲人也正一个一个的离开了,莫名其妙的走着走不小心就少了一个。我每次回去不用说话,别人都会说,你在外面的吧,刚回来呀。我在外面别人依然会说,你老家哪里呀,不是本地人吧。我当然有自己的家乡,我才不是你们这里的人呢,我于是骄傲的回敬他们。我的家乡多美啊,长江里下河,是个鱼米之乡。春天的时候,一块块菜园,各种蔬菜碧绿碧绿的,生机盎然。夏天的时候,麦浪翻滚,浓荫里的蝉鸣和着稻田里的蛙鸣,草丛下的蝈蝈此起彼伏。秋天的时候,棉花大朵大朵的,雪白雪白,有机肥种出来的蔬菜瓜果特别的香。冬天的时候所有的树木都褪去了繁华,光秃秃的满树枝桠胡乱地伸向了四面八方,偶尔还会架着一俩个鸟窝,给你留下无尽的想象。
我的家乡不美,也没有什么奇异风景,甚至连个名垂青史的人物我都说不出来。但这不影响我爱我的家乡,我就爱那个小小的天地,爱那里的一砖一瓦,一沟一渠,因为那里浸染着我的血液,渗透在我的骨髓里。离家越久,年龄越大越想念自己的家乡。
2020精选我爱我的家乡的散文随笔(二)
如果有人问你爱不爱自己的家乡,我想,你会毫不犹豫地说:“爱!”
我的家乡在农村,她虽然没有城市那样繁华,但有着秀丽的风光。
家乡的南面是连绵不断的群山,这些山一座连着一座,就好像许多小朋友手牵着手做游戏,显得亲密无间,谁也不想离开谁。它们好像在告诉人们要团结起来。
家乡的山不像泰山那样雄伟,也不像香山那样红叶似火,可山上栽满了各种树木,那些树木一棵连着一棵,长得枝叶繁茂,远远望去,一片苍翠。整个南山,就好像是一道巨大的绿色屏障,守卫着我的家乡。
两山之间往往有清澈见底的小溪,它们唱着动听的歌曲,欢快地穿过山林,好像永远不知疲倦。溪边有数不清的野花,在溪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精神,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美丽。
村子里,昔日低矮的土坯房早已不见踪影,一座座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宽阔的316国道穿过村子中央,川流不息的车辆满载着货物从这里驶向远方。巨龙似的陇海铁路经过村子的北面,一列列火车时而呼啸而过,那飞快的速度,不正是家乡飞速发展的象征吗?
越过铁路,是一片片肥沃平坦的土地。金秋时节,这里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果园里,紫色的葡萄,火红的石榴,黄澄澄的梨,红红的苹果挂满了枝头,让人看了垂涎欲滴。田间小路上,到处是农民伯伯忙碌的身影,他们忙着摘水果,收庄稼,人们脸上无不露出丰收的喜悦。漫步在家乡,好像步入了人间仙境,我爱我的家乡。朋友,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到时候,我还可以给你们做个小导游呢!
我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我爱家乡的四季,我更爱家乡勤劳的人民。我爱我的家乡。
2020精选我爱我的家乡的散文随笔(三)
每个有都有自己最爱的家乡,而我也不例外。我最爱的家乡是武汉,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我先跟大家介绍介绍我们家乡的风景名胜——黄鹤楼,登上台阶,迎面一对一米多高的铜塑黄鹤,全身金灿灿的。黄鹤楼有五层,大约有五十米多高,气势宏伟。正门楼项有三个大字——“黄鹤楼”赫然醒目。每层的八角檐上都挂着风铃,一阵风吹来,风铃就“丁丁当当”的响了起来,那清脆的声音,显得黄鹤楼更加古老和庄严。
我们武汉最有名的小吃是热干面,吃一根到嘴中,味道好极了。热干面的做法是先把面放在开水里烫一下,然后再加佐料。还有豆皮……都是我们武汉有名的小吃。
每次有人到我们武汉来作客时,我们便会拿出我们武汉的特色菜——莲藕排骨汤,先把排骨放在水里慢慢小火煨,在排骨煨得八成烂时,再把藕放在罐中一起小火煨。煨好的汤色香味美,让人吃了还想吃。
我们武汉还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江滩。白天那里的景色非常漂亮;晚上那里闪闪发光,我先以为是别人在放爆竹,走近一看,原来是夜灯。
我有这么一个好家乡,我真感到骄傲呀!
2020精选我爱我的家乡的散文随笔(四)
那时,村里按要求规划了居民点,就在老屋所在的村庄前面。村里人按要求陆陆续续在居民点盖房并搬走,村子里老屋越来越少,后来父亲不得不多方筹钱也在规划点盖了房,我们家很不情愿的从父母居住了大半辈子的村子搬了出来,不久老屋便因无人居住倒了,父亲就把老屋彻底拆除了,随着老屋的拆除,那个给了我整个童年记忆的村子也随着消失不见了。
现在的新家,通达多了,沿着村村通的水泥路,再走一小段砂石路,路边栋栋平房或两层小楼一间紧挨着一间,新家就挤在这些房子中间,有时要不是母亲早早站在门前遥望等待,真不知哪间才是自己的家,新家也是两层楼房,有个院子,出门就是路,相比原来的老屋新家空间局促多了。
老屋拆除后被父母复垦用来种粮食了,稻子、麦子、偶尔也种花生和红薯,母亲还圈了一小片地种上了蔬菜。
那次回家,陪着母亲去老屋摘辣椒,站在小时候曾经玩耍过的地上,放眼四周,那个伴我成长的村庄,已是一片庄稼地,目光能及的地方都是稻田,在泛黄的稻穗里,我努力找寻着老屋那曾经的点点滴滴。
记忆里的老屋很简陋,三间低矮的土房,门前有两棵大大的杨树,树比妹妹和我都大,粗粗的树干抱也抱不过来,老屋前前后后都是树,而最多的则是果树,桃树、梨树、柿树、枣树还有桑树,每到春天,老屋就会被掩藏在花海里。
那时一到果树开花季节,燕子就会如约而至,每天忙忙碌碌的在房梁上筑巢,接着便会孵蛋,大概不到一个月小燕子就会孵出,老燕一天多次出出入入觅食喂食,所以那个时节,老屋的门是一直敞着的,生怕哪一天燕子回来就进不了家门了。
那时,白天大人们都到田里干活去了,还没上学的我只得呆在家里看妹妹,一上一下卖力的摇晃着摇篮,就盼着她快快入睡,自己好和小伙伴去尽情玩耍。此时,老屋很安静,妹妹也渐渐进入梦乡,最可恨的是,屋外刚下过蛋的那只母鸡,伸长了脖子炫耀似的一声接一声的叫着,“咯咯哒、咯咯哒”的叫声打破了老屋的沉寂,也惊醒了半梦中的妹妹,玩耍也泡汤了,于是便拿着扫帚转着圈追赶着母鸡。
母鸡赶跑了,妹妹也彻底醒了,只得抱着她坐在老屋门前,等着父母回来做饭,一直等到邻居厨房里飘出了菜香,才盼到他们归家,而每次母亲总能带回满满一瓢的荸荠,有时顾不上等母亲把荸荠煮熟,生的就能吃上一大把,在那个贫困的年代,荸荠和瓜果梨枣一样是我们这些孩子们顶爱的零食,不管是生的还是熟的,都是最美的味道。
小时候,最喜欢看母亲在夏日太阳最厉害的三伏天“盘伏”,那天母亲会在老屋前用长条凳搭起竹笆子,把家里老老少少冬天的棉衣一股脑放在上面暴晒杀菌,同时母亲还会晾晒她陪嫁的木箱子。那时家境贫穷,箱子里没一点值钱东西,都是些针头线脑碎布丝线什么的,我最喜欢玩母亲那捆丝线了,听她说那还是她当姑娘时在娘家自己养的蚕吐的丝,那些蚕丝被母亲用四种颜料做基色染成了各种各样的彩线,特别好看。还记得母亲曾用丝线给我做了一双绣花鞋,鞋面上是两颗漂亮的桃,到现在还清晰的记得那桃的样子,水红色的、绿绿的叶,美极了。
箱子里鞋样子是最多的,大人的、孩子的、窄口的、宽口的,那时村里小媳妇大姑娘做鞋前都会来找母亲给他们剪鞋样。
箱子里还有一捆不同颜色的布,母亲能清楚地说出,那块蓝布是她年轻时穿的衣服料子,那个碎花布是我小时候的包被,那块红花布是给我做棉袄用的,那块绿花布则是做棉裤用的,而系布用的红头绳则是她买来扎曾经的那两把粗粗的麻花辫剩下的,因为农忙没时间打理,母亲一狠心把年轻时留的长辫子给剪了。
每年只要母亲一盘伏我就会趴箱沿上翻检母亲的那些零碎小东西,箱子被烈日暴晒后散发出干燥燥的木屑清香,和着樟脑丸的独特味道,真是好闻。
箱子在我看来简陋并有趣,而对于母亲,箱子应该是她在过往尘烟里锁着的一份情怀,一个女子生命里曾经有过的一段一段的旖旎美丽,透过油盐酱醋的罅隙在阳光下散发着幽香。
老屋的记忆里,一直飘散着母亲箱子的淡淡味道。
老屋山墙上总会挂着父亲的网。父亲喜欢在农闲时出去撒网捕鱼,一网打下去,捞上来的,不光有鱼虾,还有树枝、枯叶、瓶瓶、罐罐啥的,经常出门时背着的鱼篓,回来时就会满满的,那时母亲嫌鱼腥不喜欢烧鱼,父亲就会把打回来的鱼分给邻居们,当然他们做好后总会盛一碗送来,不打鱼了父亲就把网挂在山墙上晒,并仔细地在渔网上找着破洞小心的补上。
老屋里的火盆是冬天最温暖的回忆,冬的夜,一家人围坐在火盆四周边烤火边聊着家常,偶尔火盆里会有一粒稻子炸成花,经常和妹妹一起抢食,也会抓一把豆子埋在盆里,不一会儿便熟了,烧熟的豆子香喷喷的,越嚼越有味,老屋为我们阻隔了冬所有的寒冷。
老屋也庇护了我整个童年、少年、青少年时代。
现在,老屋是早已不在了的,那无处安放的童年记忆,也越来越模糊,但仍然愿意相信我们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都还藏着一座这样的老屋,他们斑驳而又温馨。
老屋门前的那条小河,河边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过的那片青草地,年少时每天上学走过的羊肠小道,还有,屋后园子里盛开的,那一朵朵不知名的野花,他们都随着老屋在心底顽固的生根发芽,想起,恍如昨日,亲切又温暖,带着点感伤。
2020精选我爱我的家乡的散文随笔(五)
家乡的那条河,听长辈说,那是一直存在了好多年的了,连长辈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它的存在,河水养育着祖祖辈辈多少代人。从我有记忆起,那条河就一直陪伴着我的整个童年以及少年时光 。
河很宽广,也很长,呈井字形分布,所以一直叫它大井河。河水从东到西一路流过,河水清亮甘甜。两岸人家的吃喝用水全靠它。每天早上,就会听到来自河岸两边的谈笑说话声。担水的、淘米的、洗菜洗衣服的…….都是忙得不亦乐乎的大人们。一天的生活就从这样的早晨开始日复一日的循环往复着。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河两岸从不缺少热闹。
早上,儿时的我会拿上毛巾去河里洗脸,干净清亮的河水像是一面镜子,走近它,便会照照自己的影子,看着影子在水面上晃动来又晃动去,等玩够了再把毛巾放进清清凉凉的水里洗脸,洗完脸,顿感神清气爽,再朝水面看一看,照一照,然后心满意足的往家里去。
夏天的时候,天很热,小孩子们喜欢坐在河边将脚伸进清凉的水里,扑腾起一阵阵水花,水的波纹便朝河心一圈圈的荡漾开来。河水倒映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心里的快乐一览无余。有时会在靠近河岸边清浅的水底下看到长着长触须的大虾和游来游去的鱼儿,运气好的时候甚至可以看到一长溜的鱼儿像排着队的士兵一样游过去。大虾长长的触须清晰可见,鱼儿在水里吐着泡,划动着鱼尾,隔着水的距离,与它们两两相望。时间悠哉悠哉,河里的鱼儿,虾儿悠哉悠哉,河旁玩水的孩子们悠哉悠哉!善水性的小孩子们一个个更像泥鳅似的,光着滑溜溜的身子跳进水里,在水里扑腾着,比赛着,闹着,笑着。也会有调皮的孩子们游到河对岸看哪家的瓜果长得大,长得好,顺手摘一个然后再扑通跳进水里,边吃边游。大人们看见了大都笑一笑并不介意。
河水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时光,同样它也承载着大人们一整个夏季的幸福和快乐。忙碌了一天劳累的人们会来到清凉的河水里痛痛快快的洗个澡,河中央便见到扑腾起来的阵阵水花,水里夹杂着各式的欢声笑语,好似一天的辛苦劳碌全被这清凉的河水冲没了。
因了人的陪伴河水从不冷清孤寂。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同样,留得清水在,也不怕没鱼吃。七八十年代,想天天上街去买肉是不大可能的,一家也就一周吃上顿把二顿肉就相当不错了。人们便把眼睛瞄向了那个滋养生命的河,想吃鱼了,拿根自制的钓杆,穿上小面粉揉成的面团,或是用细细的蚯蚓做成鱼铒,将长长的杆线投入水中,不一会儿便有傻鱼儿咬着铒上钩了,一顿鲜香美味的晚餐在各家主妇们的巧手下不多时便会端上桌来。
小时候的冬天总感觉比现在冷得多,一到冬天,河里便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这总让我想起古时候卧冰求鲤的故事来。冬天的河边虽不像夏天那般热闹,却也别有一番趣味,厚厚的冰远远看上去像是给整个河上面覆上了一层被子,甚至有胆大的孩子竟敢在河边厚厚的冰面上走一走,小孩子总是不知道怕的,他们贪恋刺激冒险的快乐。大人们一旦看见总会大声呵斥,直到将他们叫上岸来。天寒地冻,河里的鱼儿,虾儿都躲起来了。躲在了冬日的棉被之下。只有各家的大人们还是会来到河边,用工具撬开结了冰的水面,开始一天的日常生活。
一方水土一方人。有了它,便是生生不息的力量。
长大后的我离开生长了十多年的老家,后来便在读书的城市生活下来,安家落户了。然而故乡依然是故乡,我记挂着家乡的一草一木,牵挂着那条陪伴我整个童年以及少年时期的河。每次回去看到熟悉的一切,心里的亲切感就一直在。河水依然如往日在流淌着,一如小时候。看到它就像是见到一位久违的亲人,亲切,温和,心里充满着感动和愉悦。每次回去,我都习惯性到河边走走坐坐,用手掬着它,还是会像小时候一样,看着它从我指缝间一点点悄悄溜走,好似它依然当我是孩子一样陪我玩耍。然而时光荏苒,溜走的不仅是清亮的河水,同时还有过去的岁月,它不也像河水一样从我身旁不知不觉中便悄然溜走了吗?
快乐中亦有伤感。
那次,如往日一样,我下班回来吃过晚饭正窝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妈妈打来电话,先是和我聊了会儿天,问问我近况,接着她说,家乡的那条河要被填了。我震惊,连忙问是怎么回事,妈妈说,听说离那十多里远要建一个大工厂,规划上要进行拆迁改造,路也要扩长扩宽,要保证通往工厂的路道畅通,这条河在规划之内必须要填,而且周边村庄有的人家还要进行拆迁迁徙。 我知道,城市化的发展渐渐将一些项目往偏远地方转移,一些工厂之内的企业不可能一直在人口集中的城市,搬迁往人口少的乡村以及偏远地区是必然的过程,但心里的难过挥之不去。
妈妈还说,不久后家家会装自来水,农村也渐渐乡镇化,城镇化了。听到这些,我不知是喜是忧,我还是喜欢那些错落有致的村落,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家户户鸡犬相闻。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一些积极因素,道路扩宽了,民建式的住宅也被钢筋水泥式建筑渐渐取代。生活水准比之过去有了大幅度提升,从发展的角度看来,这是人类的进步,是科学文明的发展的良好结果。但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不利因素。人们缺乏大我意识,光顾现在高兴,却忘了隐忧。自从有了自来水,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去河里挑水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脱离了靠河水赖以生存的时代,短浅的目光认识不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没有了保护水资源意识的人逐渐上升。曾经我坐车经过一个村庄,在一个桥头看见一位30岁左右的女人手里高举着一桶垃圾,然后将垃圾一股脑的倾倒进河里。我不知道那一刻她是怎么想的,反正那一刻,我的心真的疼极了。曾经人们赖以生存的水就这样不被珍惜和重视。与其责备那个女人的无知,更应该值得我们所有人反思,社会化进步是好事,可是,是不是也应该普及一下环境的重要性,环保的重要性,保护水资源不仅是对环境的保护,更是对我们人类本身的保护。人可以一日不吃饭,但不可一日不喝水,水是生命之源,走过沙漠的人我相信他们定会知道水在万物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这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应该化身为一种实际的最基本的行为。
家乡的那条河要被填了,又有多少人会为它悲伤难过呢?我不知道!
后来,我回去走了一趟,老家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熟悉的小路全不见了,周围邻居也因为搬迁变得空空落落的,路两旁都是高高堆起的泥土,坑洼不平的像是诉说着经历过什么,曾经熟悉的那条河不见了,再也没有了清澈透明,只有堆起来的厚厚的淤泥,裸露的河床早已干涸,暴露在人的视野里,一切变得了无生机,没有了以往的生趣与灵动。一切的一切都变了,变得那么陌生。远处机器的隆隆声轰鸣着,似乎要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全部切断一样。小路之间全是高低不平的土堆,不见了错落有致的村庄,不见了以往熟悉的邻里村民,活像战乱过后留下的大片疮夷,给人一片悲凉之感。
我掩面不忍直视,我记忆中的那条河就这么被人为的粗暴的横加破坏了,清清的河水不会再有,河水在哭泣,我的心也在哭泣。干涸的河床毫无生机的宣告着它的死亡。我无力的一个人孤独的坐在干涸的河床边,和它默然相对,黯然无语,无数个为什么在我脑子里愤怒的咆哮着。但我什么办法也没有。只能一个人默默的坐着,祭奠它曾经的荣光。
远处,传来妈妈的喊声,是催促我回家吃饭了,我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往回家的方向走去。也许,也许,将来的某一天,会重现它的生机与活力吧,我这样希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