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简短
说起到随笔应该都认识吧,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简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简短篇1
每一间能够长大的教室,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相信孩子,相信潜能,给孩子们空间、时光,让孩子们在读、写、创中发挥潜能,展示潜能,于是就有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成长。
一、七彩苑
1、七彩苑之华丽诞生篇
伟大的名字总有它的分量,让孩子参与到起班名中来,若干年后,也许孩子们不再记得自我曾是几年几班的,但他们必须记得他们取的这个伟大的班名。
2、七彩苑之七彩阅读篇
朱老师在理解这个班级时,学生在课堂上坐没坐相,学没学样,老师的问题刚抛出,底下就炸开了锅,声音都盖过老师。朱老师于是开辟课前故事讲坛,每一天5分钟讲故事,书是最好的镇静剂,5分钟太少了,又在班级中开展读书活动,建立班级图书馆,让阅读丰富孩子们的人生阅历。
3、七彩苑之七彩制度篇
朱老师的班级经济管理制度让学生喜欢,让学生为之疯狂。每个人能够透过三科成绩优秀、作业优秀、做好事等途径来获取资金,反之,如果他们没做事偷懒,就会被罚款。学生每月还须支付椅子和课桌的“租金”。在运行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发现如果遵守规则,勤奋学习,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富有。经济模拟游戏给孩子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情趣,给孩子们确定了很多奋斗目标。
二、糖果屋
1、从零开始,习惯文化浪漫起航。
一、二年级的孩子是粉色的,粉色阶段的孩子喜欢幻想,不如学习阶段的浪漫期,这是他们最天真无邪的阶段,务必给孩子度过的浪漫期,给孩子足够的浪漫,进入精确期才能发展更快。
2、关注课前,习惯文化拔节而起。
课前一首歌,让原先铃响后的躁动减少了。
透过温馨对话、温情对视,让孩子们投入洋溢四周的自由简单的氛围,让他们享受诗意的浪漫和浪漫和幸福。
3、赏识激励,习惯文化自我成长
课堂激励评价也能够成为一种文化,它对学会的学习活动起着激励、珍惜、改善、发展的作用。张老师在教学中实行课堂激励机制,让“赏识”发挥作用,而“激励小贺卡”成为了课堂中亮丽的风景线,每当孩子们表现好时,老师在美妙的“春之曲”中给他们送上小贺卡,赠上一首属于他们的小诗,而同学们会对获得“激励小贺卡”同学送上祝福:春天来喽,春天来喽,有一朵热情的聪明花开了。卡片普通,诗歌却满含期盼,这份赏识给孩子们带来去无穷的力量。用浪漫的手段进行课堂激励评价,让课堂赏识教育成就习惯文化的养育,穿越孩子的生命成长,采用激励、赏识、表扬的手段,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善待稚嫩的童心,以规范之行,塑习惯之魂。
规矩并不是要让孩子循规蹈矩,更重要的是要为他们离开教室后的人生做准备。这就是我们缔造完美教室的价值所在。
三、小蚂蚁班
1、朴实诗歌,美丽邂逅
唐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用诗歌、晨诵见证他和孩子们的第一次会面。老师和孩子们在诗歌的国度中尽情遨游,表达彼此相见的欣喜,第一次就、会面是那么自然而和谐。孩子们因为一节晨诵课喜欢上了唐老师,每一天的晨诵都是令人愉悦的。
2、活力儿歌,积淀文化
小蚂蚁班班级名称、班级精神、班级图腾与班级口号的产生,每一个都是在师生共同探讨中产生的,比如,在班内举行征集“班级图腾”的活动,小蚂蚁们找来许多不一样的蚂蚁图片,最后经过筛选,确定班级图腾,孩子们投入热情与智慧创造了属于小蚂蚁班的独特班级面貌。
3、班级制造,张扬个性
唐老师把班级博客中的优秀习作制作成精美的班级报纸,当孩子们看到自我的习作变成铅字都无比欣喜。朱老师还把班级博客公开,不但孩子们关注连家长也在关注着班级博客。班上留守孩子很多,唐老师又在班级博客上开辟了“班级故事”的版块,让家长了解孩子们的在校表现。班级博客成了老师、学生、家长的交流平台,让我们看到了家校共育的完美。
4、温情班博,心心相通
女孩天天的故事:
这是唐老师在一天工作之后写下的一片博文:
第二天,天天的妈妈就在班级博客中留言:我平时对她很严格,为了让她的学习成绩好一点,有时候就忍不住打她骂她,不再将对她的爱放在表面,而是偷偷地藏在心底。透过一条条留言,唐老师和天天的妈妈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透过和天天的妈妈真诚沟通,天天的妈妈也慢慢改变了自我的教育方法,不再随意打骂孩子,不再硬抓孩子的学习,孩子好像慢慢有进步。晨诵和班博开启了孩子的心扉,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独一无二,使每一个孩子在教室里都开出了属于自我的艳丽的花。
看着这些“完美教室”的榜样班级故事,我被深深吸引,而魅力就是班级文化,打造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石缔造完美教师的总体目标,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营造出一个富有个性,并深得孩子们认同的班风学风,这些无疑是增加班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谁都想完美,但完美没有一个终点,正如许新海博士所说“完美永远是一种朝向”,亦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做,就对了。”让我们一齐朝向完美的前行,在新教育同仁的相互鼓励与共同行动下,期盼属于自我的一次又一次庆典。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简短篇2
教学,是师者和儿童一场又一场的相遇。我们都希翼在这场相遇中看到最好的儿童、最好的自己。通常,美好的相遇总是因热情而起。
一次午饭后的散步,大二班的孩子在幼儿园围墙边的大树上惊喜地发现了倒挂下来的南瓜。于是,关于南瓜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南瓜是从树上长出来的吗?”“我看到过的南瓜是大大的、金黄色的,这么小这么绿的也是南瓜吗?”“它还会长大吗?会长成南瓜妈妈吗?”……A老师安静地听着孩子们如麻雀般的啾鸣,时不时地和孩子们好奇的目光对视。傍晚离园的时候,大家约定:明天每个人带个南瓜来幼儿园。于是,第二天一场关于南瓜的学习自然生发了。
有的孩子用各种量具测量南瓜圆圆的身体,选出班级的“南瓜大王”:有的孩子对形状长得像葫芦的南瓜产生了“到底是不是南瓜”的疑问;有的孩子发现不管南瓜外皮是黄的还是绿的,里面的瓜肉都是黄色的。有一组孩子对南瓜肚子里的瓜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互较着劲看谁先数清。数来又数去,37、38、50……越数越迷糊。
一直没有“动作”的A老师开始行动了。她找来一叠一次性纸杯,在纸杯上写上“10”。“孩子们,南瓜子太多,我们数起来有困难,请纸杯帮帮我们。猜猜这里的10表示什么?”一个聪明的孩子马上猜到了:“每个纸杯里放10粒瓜子,我们再10、20、30这样数,就不会错了。”于是,在纸杯的帮助下,孩子们最终数清楚了瓜子有一百多粒。
应该说,这是一位富有热情的老师。她在一旁静静倾听了孩子们关于南瓜的谈论,她和孩子们约定一起带南瓜来幼儿园探究,她敏感地意识到数清一百多粒瓜子对孩子是有挑战性的,所以她决定“适时”帮助孩子……也许,她相信,在事件与经验、问题与智慧之间,自己是最好的联结者和催化者。然而,A老师的热情真的转化成儿童的发展了吗?当她兴致勃勃找来一叠纸杯的时候,她也许没有意识到孩子原本如流水般流畅的学习过程被阻遏了:老师要的还是孩子能够数对瓜子的那个结果,这个结果也许还让她产生“自豪”:“瞧,在我的正确导引下,孩子们又学会了新的本领。”可是,这真的是儿童学习的全部吗?
一位真正专业的师者,不仅要有教学的热情,更要有教学的智慧。
如果可以重来,我们看到的数瓜子或许可以是这样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方法,这些方法或许是好的,或许是不太好的;有时我模仿你,有时我怀疑你;有数得清的,有数不清的。大家还可能会聚在一起继续讨论甚至比较彼此的方法,然后再分别试一试……
人们常说美丽的风景永远在路上,学习亦是如此。学习的结果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寻找结果的路上孩子们所经历的学习:观察、分析、模仿、创造、怀疑、假设……孩子在学习历程中拥有了它们,不就拥有了有质量的学习吗?
那两天我注意到,大三班孩子们的另一个“瓜瓜行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那天自由活动时间,一个孩子高声叫起来:“苦瓜烂了,苦瓜烂了!”B老师好奇着孩子们的好奇:“真奇怪呀,只有苦瓜烂了。”寥寥数语点燃了孩子们进一步探究的热情:“老师,我们觉得瓜都会烂的。我们想做个调查,看哪种瓜先烂,哪种瓜最后烂。”于是,关于瓜的腐烂时间调查开始了。
可能是天气比较热,第二天,又一个苦瓜烂了;第三天,黄瓜的一侧发黑了;第五天,切开的南瓜也开始腐烂了,但没切开的南瓜安然无恙。随着探究的不断深入,孩子们尝试着对这些现象作出解释。“我觉得瓜的腐烂和它身体里的水分多少有关系。”“我觉得和瓜皮的厚薄有关系,瓜皮厚的不太容易烂。”“我觉得和空气有关系,你看,切下来的半个的南瓜烂了,但没切开的整个的南瓜却没有烂。”B老师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她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记录下来,并进一步启发孩子:“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你的观点是对的?我们能试着延缓瓜瓜的腐烂速度吗?”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每一个孩子都尝试开展了“瓜瓜保鲜”实验,他们努力建立假设,寻找材料,和同伴讨论,自然形成了若干个实验小组。有的决定把瓜存放到冰箱里去,有的决定把瓜用保鲜膜包起来,有的说要把瓜浸泡到水里去,还有的说要把瓜埋在泥土或沙堆中去。各小组还就实验规则达成一致:为了公平,要用同一种瓜,约定好时间同时开始实验。最后,实验证明埋在沙堆里的瓜保鲜效果最好,用孩子们的话说是“因为沙子把空气隔离了”。在这一段学习旅程中,孩子们为自己像个真正的科学家而感到极大的满足。
细细品味后一个儿童的学习过程,B老师的存在感似乎并不明显。我发现,更多的时候,她也像孩子一样,好奇、惊讶、欣喜。但在某个恰当的时刻,她会用提问的方式为孩子们的'深入探究提供支架。她不急,也不教,但她时刻关注着孩子们能否从一个个现象、一次次谈论中自主建构有价值的学习经验。
也许,孩子们对于瓜的腐烂、保鲜等问题的解释并不那么准确,但是孩子们能时时发现身旁值得探究的问题,乐于观察,乐于尝试建立自己的假设,乃至积极寻找实验材料印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学习对于儿童来说不是更有价值吗? 教学,可以相遇相生,从而浑然天成;师者,可以举重若轻,从而云淡风轻。在这一切的背后,有一个关乎怎样发现、理解、发展儿童的哲理世界。
我们和儿童相遇,是彼此点燃.彼此照亮。我们和儿童相生,是彼此唤醒,彼此促发。师者最美的芳华,终因相遇而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简短篇3
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叫欢欢,总是控制不了自己。坐在椅子上总是扭来扭去,不时地说话或唱歌,常常打断正常的活动秩序,洗手时常玩水,午睡时常打扰别的小朋友。我常常对他说:这次活动你能坐端正,我就奖你一朵“笑脸花”;如果你能不随便讲话,我就奖你一朵“笑脸花”;如果你洗手时不玩水,我就奖你一朵“笑脸花”;如果你午睡时不影响其他小朋友,我就奖你一朵“笑脸花”……可是他一直没有得到过一朵“笑脸花”。怎么回事呢?是他不在乎“笑脸花”的奖励吗?不是的,从他看着别人得“笑脸花”的眼神中,从他听到我说“如果……就……”时那一刹那精神振奋的神态中,我可以肯定他是渴望得到“笑脸花”的。
周一,午饭后,我带孩子们去散步,因为手拿的东西太多,我就对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欢欢说:“欢欢,可以帮老师拿本书吗?”他笑着接过了我递给他的书。“欢欢,你拿着书,真像一个小老师呀!”我顺势称赞了他一下。只见,他昂着头,规规矩矩地走在队伍的前头,没有回头和别的小朋友讲话,没有在楼梯上推挤,俨然像一个优秀的“领队”。回到活动室后,我奖给他一朵“笑脸花”,他的脸上笑开了花……
欢欢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我那么多次的刻意提示无济于事,而不经意的一次称赞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呢?我想当我提出“如果……就……”的要求时,对一些自制力较好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而像欢欢这样的孩子自制力有限,达不到我的要求,所以他们离表扬总差那么一步,他们渴望被表扬,却总是够不着。于是,我改变“如果……就……”式的要求,尝试采用“提前表扬”法。比如,午睡时我会说:“看,欢欢多安静,‘笑脸花’奖给你!”集体活动时我会说:“‘笑脸花’奖给你,老师相信你会有好的表现。”……
提前表扬,不是无中生有,不是自欺欺人,它是对孩子的信任,对孩子的期望。提前表扬,给了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给了孩子动力,给了孩子攀登的梯子。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简短篇4
我班幼儿尹中玉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己明白的告诉大家,但是与小朋友在一起时,又说又笑,由此看来其实她不内向。在活动中我有意的经常提问她,以为多提问多鼓励她就会回答的,但是恰恰相反,还是不起作用。
遇到这样的幼儿,经过仔细分析,我实施了如下方法:首先搞好师幼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朋友,构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喜欢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
再是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家长就应用心配合老师,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潜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尹中玉这样带有某种自己抑制孩子的表现欲。帮忙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老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你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还能够用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孩子去表现,再者孩子需要时也能够给他一点提示。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简短篇5
魏金昊小朋友最近感冒了,总是不好好吃午饭,每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为了得到我的表扬,就使劲地吃饭,不吃菜。于是中午用餐时,我坐在他旁边,看着他吃饭,期望他能够多吃点菜。我说:“这天青菜很香哦,来尝一尝。”魏金昊不情愿地说:“我不喜欢吃。”我夹起青菜,大口大口地吃给他看,魏金昊有点心动了,学着我的样貌夹起一点青菜,但是刚嚼了几下就又吐了出来。看到这种状况,我十分担心,不吃菜感冒怎样能快点好呢?我对他说:“只要你吃一点菜,老师就给你咸菜做奖励,好吗?”魏金昊十分高兴,爽快地吃了自己的一口菜,我信守承诺给了他一小块咸菜。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每次午餐我都给魏金昊“加餐”,有时也会给其他小朋友,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都食欲大增。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简短篇6
这天早上刚上班,中一班传来一阵喊叫声,“是什么呀?”“是小青蛙吗?”。我过去一看,原先他们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小小的蟾蜍,他们班的刘老师想把它请出去,这个小东西却气的肚子鼓鼓的,肚皮透明的像是要破了,四条腿伸的直直的。“老师,让它和我们玩儿一会儿吧?”李嘉怡小声的说,“好吧,但是别用手去碰它。”
刘老师停止驱赶,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认真而仔细的打量着这个小家伙,“瞧瞧,这到底是一只小青蛙还是小癞蛤蟆呢?”刘老师也不敢确定了。“就应是一只小蟾蜍吧!”我说“我也不敢确定,干脆上网查查吧。”上网查了查,哈哈,还真是蟾蜍,这小家伙也是一种益虫,会吃蚊子等害虫,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及人类的健康,它还会分泌毒液,它的毒液还有腰用呢。哈哈,我和孩子们长见识了,谢谢这只不速之客——蟾蜍。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简短篇7
这学期我带的是中班的小朋友,小家伙们仿佛有无穷的精力。每个星期一的午睡时间,晨晨都个性兴奋,就是不愿意睡觉。由于晚上没睡好觉,我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随即,泪水充满了眼眶。
晨晨看见了,好奇的看着我,问:“老师,你怎样哭了?”“我没哭。”“没哭怎样眼里都是眼泪啊?”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里怎样会有泪呢?”晨晨挠挠头:“是因为我不愿意午睡吗……对了,你刚才打了个哈欠,所以你流泪了。”“对!晨晨真棒!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你知不明白老师打哈欠流眼泪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呢?”晨晨低下头想了一会,说:“老师,你是不是困了呀,困了打哈欠可难受了,我们睡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