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大全汇总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中国民间故事大全,方便大家学习。
更多“民间故事”的相关文章推荐【↓ ↓ ↓ 】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1
很早以前,汝南县里有一个人叫桓景,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守着几亩薄地,勤劳耕作。日子虽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轻的不能起床,重的丢了性命。尸首遍地,没人掩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病好后,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访。
桓景进了山,千峰万峦,不知仙人住在哪里。但他不怕苦累,翻了一座又一座山,过了一条又一条河。那天他正往前走,忽然看见面前站着一只雪白的鸽子,那鸽子不住地向桓景点头。桓景不知何意,便也向鸽子致意。那鸽子忽然飞起,飞了两三丈远落下,还 是不住地向桓景点头,桓景走近时,那鸽子又飞。他明白了,便随着鸽子向前走,又翻了几座山,到了一处地方:苍松翠柏中间,有一座古庙,庙门横匾上写着“费长房仙居”五个金字。那鸽子丢下桓景,在庙院上空欢叫盘旋。桓景来到门前,黑漆门紧闭。他诚诚恳恳地跪在门外,一点也不敢动。他跪呀跪呀,一直跪了两天两夜 。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只见一位白发老人喜眯眯地说:“弟子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院吧。”桓景知道这是费长房大仙,又拜了几拜,就跟着师父进去了。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 地练开了。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古柏上的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呷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异香碎腑,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腹把瘟魔扎倒在地。
从此以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2
大约在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农历四月底的一天,屈原在汨罗江边听一个外乡人说,秦军已经攻下了郢都,郢都城内一片混乱,百姓们正在遭难。
这简直是一个晴天霹雳!屈原脸色惨白,眼泪双流。他没有听完那个人的话,颤颤巍巍往家中走去,还 没进门,身子一闪,差点子摔倒在地上。女慌忙上前一把扶住,大声喊道:“爹,爹!您怎么啦?”屈原被女儿搀扶着靠在床头,流着泪,断断续续地说:“完……了,我的……祖国……完了……”女听了也忍不住嚎啕痛哭起来。父女俩哭做一堆,哭声惊动了附近的百姓。他们连忙跑到屈原家里,听说是楚国已被秦兵灭亡,一个个也跟着眼泪双流。满屋子人哭啊,哭啊,泪水把焦干的地面都淋湿了。
翁老倌自己含着一泡眼泪,走到屈原身边哽哽咽咽地说:“大夫,您的心是尽到了的啊,楚王要是听了您的话,也不会落到这步田地。您别再哭了吧,哭坏了身体,我们做百姓的会更加难过啊!”屈原勉强忍住了痛哭,坐了起来,喝了一口水,想起自己被放逐以来,在荒凉 的沅水、湘江边到处流浪,吃尽了苦,可没有哪时哪刻忘却过国事。一路上,不断地打听战事的消息,总幻想有那么一天,国王终于醒悟过来,召自己回都,剪除奸佞,重振朝纲,使楚国重新兴旺起来。而今这一线希望成了泡影!想到这里禁不住又哭了起来。从这天起,屈原茶不思,饭不想,坐不稳,睡不安,呆呆地从清早坐到天黑,从天黑坐到天明。有时,,他走出小屋子像一个木头人一样,站在汨罗江边。望着那浑浊的江水出神,别人喊他几声也不答应。
端阳节快到了。五月初四这天晚上,鸡叫过两遍了,屈原还 满脸泪痕坐在窗前,翻动着一大堆写满了诗文的竹简。女从梦中醒来,低声催促道:“爹,您好几晚没有合眼了,还 是上床睡一会儿吧。”屈原没有起身,摇了摇头,长叹一声说:“儿啊!我现在在想着一个人。”女目不转睛地望着父亲问道:“什么人呀?”屈原站起来,在房中踱了几步,然后十分沉重地对女儿说:“一个叫彭咸的人,他是殷代的一位忠臣,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女打破沙锅问到底:“他怎么了不起呀?”屈原半天没有作声,女又追问了一句,他才慢慢地说:“他直言进谏,可是国王不听他的忠言,最后……”说到这里,屈原把后半截话咽下肚去了。女还 想挖树盘根,屈原却说:“不早了,你快睡吧!”
屈原熬了一个通宵,看到天已渐渐亮了,太阳快要出山了,起身吹灭房里的灯火,走到女床前轻轻喊道:“儿呀!快起来呀!今天是端午节啊!”女听见爹爹喊她,一个翻身从床上爬了起来。屈原又说:“你给我缝的那件长袍放在哪里?快拿来我穿。”女听到爹爹要穿自己亲手缝的袍子过节,十分高兴,连忙打开木箱拿了出来,双手捧给爹爹,问道:“您今天穿新袍到哪里去?”屈原接过袍子,两眼深情地望着女儿说:“我想到外面随便走走。”他穿好长袍,又把帽子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然后将那柄“陆离”长剑挂在腰间,好像要出征打仗的样子。
女看到父亲的精神好像好了蛮多,心里高兴。她一边往灶里添柴煮饭,一边轻声地哼起父亲的诗句来:“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她想用他自己的诗句去劝他不要过分悲伤,保重自己的身体。屈原听了,苦笑着点了点头,转身到屋后牵出了那匹清瘦的白马。女赶忙起身给它喂些草料。那老马两只耳朵扇了几下,不肯吃草,只是望着主人,不停地摇动着那白色的尾巴,好像在问:“到哪儿去呀?”
早饭后,女扶着屈原上马,又问父亲说:“爹,你要到哪里去?我陪您去好吗?”屈原抚摸着女儿的头说:“我到外面走走,你好好在家。”女只好哀求似地说:“那您要稳当点,早点回来呀。”屈原点了点头,一颗颗泪珠从眼眶里滚了出来,落在马背上。女顿时心里一惊,打算劝住父亲不要出门,但屈原一扬马鞭,已到了濯缨桥头。女只好爬上玉笥山,站在一个高高的土墩上目送着父亲,直到看不见父亲的身影……
再说屈原骑着那匹老马,沿着汨罗江堤慢慢往西南方走去。一路上,熟识的百姓看到屈原憔悴的面容,瘦弱的身子,没有一个不感到痛心的。他们不断地和他打招呼,问话。
一个渔人手拿渔网,站在江边问道:“大夫,这两天身体好了些吗?您可千万莫太伤心了啊!”屈原点了点头。
一个大嫂正在扯野菜,见了屈原,硬要拉他进屋去歇一歇,屈原摇了摇手。
正在这时,曾经帮助屈原挖桃花洞的那位老渔父,从湘江河边打鱼回来,见屈原骑着马来了,连忙迎了上来:“听说秦军要过扬子江了,我们往哪儿逃啊?!”屈原望着老渔父满脸忧伤的表情,嘴唇动了动,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来。他咬了咬牙,猛然把缰绳一勒,在马屁股上狠狠抽了一鞭,那马四蹄腾空而起,一眨眼就跑出了很远。
不知什么时候,那老马又渐渐地放慢了脚步。屈原回想起一路上百姓们的问话,眼看着静静往西方流去的江水,想着自己无力救国救民,又流起泪来。马蹄踏在干枯的路面上,发出单调的声响:壳、壳、壳、壳……
屈原骑着马又朝前走了一阵,太阳钻进了厚厚的云堆,天色霎时阴沉沉的了。江面上起风了,他身上的袍带和灰白色的胡须,迎风飘动。江水不停地拍打着江岸,一串串的浪花在江面上翻飞,追逐。渔民们急忙收网,把颠颠簸簸的渔划子划向岸边。这时屈原骑着马,已走了三十里,最后在汨罗江下游罗渊附近的一座小山边下了马。
他走到最高的一个土堆上,对着江水呆呆地站着。只见天色愈来愈暗,风势越来越猛。他像一尊石像一样站在黑沉沉的天底下,眼前仿佛见到秦兵已渡过扬子江,长驱直入,往南方奔来,心头像烈火在焚烧。举目远望,洞庭湖上,浊浪排空;玉笥山头,乌云滚滚。眼前翻飞的泥沙在空中乱飞。真是天也昏,地也暗,这世界太浑浊了。他越想越愤激,左手按着剑柄,右手撩起长袍,转身走下土堆,吃力地一步一步向江边走了下去……
说也奇怪,屈原走一步,那老马也跟着走一步;屈原停住脚步,那老马也站着不动。它眼睁睁地望着屈原,竖起两只耳朵,好像在问主人:“你怎么往水里走啊?”屈原摸了摸它的头,它立即把头沉重地垂下。就在这一瞬间,屈原毅然拉过缰绳,把马拴住,抱起一块石头,一纵身,向波涛滚滚的江中跳去……
一声巨响,天崩地裂!
顿时,江上浊浪翻滚,悲风四起。百姓们闻声赶来,只见屈大夫常骑的那匹白马,耷拉着脑袋,纹丝不动地站在江边。百姓们奔跑着,哭喊着:“屈大夫投江了啊!屈大夫投江了啊!”原来划进江边港湾的渔划子,射箭一样的飞了出来,立即打捞抢救。一条船一、二个人划太慢了,百姓们纷纷跳上小船,拿起扁担、木板一起划水。“划ぃ快呀!”“划ぃ快呀!”数十条小船像穿梭似地在江面上来往。横十里,顺十里的百姓都向这边跑来。汨罗江岸人山人海。渔民们一直到断黑还 在打捞,围观的群众一直到伸手不见五指,才哭哭啼啼地散去。
相传,从这年端阳节以后,每逢端阳,汨罗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再现当时抢救屈原的情景。从农历四月中旬起,龙舟下水练习,“咚咚锵,咚咚锵”的龙舟锣鼓,“划ぁ—加油!”“划ぁ—加油!”的龙舟号子,就在汨罗江上此起彼伏。到了端阳节这天,数十条青、红、黄、白等不同颜色的龙舟汇集在江面上,一字儿排着。每条船上三十多个水手,只等那炮声一响,就一齐划水。龙舟像射箭一样向目的地飞去。围观的群众一次多达十万人。这一风俗习惯一直流传下来。直到今天,这一带还 流传着这样的龙舟号子:
咚咚锵!划龙船。
龙船长又长,不怕风和浪;
龙船跑得快,赶走水妖怪;
龙船跑得欢,快快救屈原……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3
断云岭山脚下有个年轻的小伙子,人们都叫他丁郎。
丁郎是个孤儿,从小就死了爹娘,全靠自己上山打柴过日子。丁郎可勤快啦,一年三百六十天,风也好,雪也好,他总是在山上。
断云岭上面有个断云岩,岩这边是前山,岩那边是后山,所有打柴的人,都只走到断云岩就不敢再走过去了。老年人常说:岩那边山荒,虎豹多,走过去的人,没有一个是活着回来的。可是,丁郎却不怕,心想:“那边的柴一定比这边更多更好打!”一天,他便独个儿翻过断云岩,跑到后山树林里去了。
果然,那边林子里的柴可真多呀!只消一会儿工夫,便把背篓装得满满的。
从此,丁郎每天都到那边树林里去打柴。
一天,丁郎打柴累啦,便坐在一块大石板上休息。坐着坐着,他觉得上眼皮老是要盖下来,便索性躺在石板上睡着了。
猛然,树林里刮起一阵狂风,把蕨草和树叶吹得呼呼直吼。丁郎一下惊醒过来,见许多野兽正在惊慌万状地四处奔跑,他感到有些不妙,赶忙爬到石板旁边那株大树上,再一看,就见在林子那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只黄斑猛虎,正在追赶一只母鹿和两只小鹿。小鹿跑不快,眼看快被老虎追上啦!母鹿跑在前面,不住地回过头去哀呼着。丁郎心里真是又急又难过,恨不得一下扑过去截住老虎的去路,好救出母鹿和小鹿。
一转眼,母鹿和小鹿都跑到大树下来了。再差一丝儿,老虎的嘴就要咬着两只小鹿的后腿啦!丁郎一急,便忽地从树上跳下来,正好落在老虎的前面。老虎吃了一惊,刚一打怔,丁郎趁机顺手抓过背篓,一下就给老虎笼在头上。
老虎愤怒地吼叫着,撕咬着!等它撕碎了背篓扑过来时,丁郎早把母鹿和小鹿抱上树,自己也爬上大树去了。
老虎狂怒地在下面吼跳着!那吼声把整个树林都震得山响,连雀鸟都躲得没影子了。
天渐渐黑下来了,老虎却守在树下不肯离开。丁郎便在树上找了一处桠枝粗密的地方,安置了母鹿,并把两只小鹿抱在怀里,在树上过夜 。
第二天天亮,丁郎睁眼一看,老虎还 是坐在下面瞪着他。
这样一连过了三天三夜 ,丁郎口又渴,肚又饿,他有气无力地躺在树桠上,只觉得眼前一阵昏黑,便昏迷过去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迷迷糊糊的,似乎觉得有种又甜又香的乳汁,一滴一滴的落进他的嘴里。他慢慢地睁开眼睛一看,见那母鹿正横伏在自己的头上,那乳汁原来正是从母鹿的奶子里流出来的。
这下,丁郎口不再渴啦,肚子也不再饿啦!他想:这样等下去也不是办法呀!一定要设法把老虎骗走才好。
一会,老虎跑到树林外面的池子边喝水去了。它一面喝,一面不住地回过头来注视着林子里,好像怕丁郎逃跑似的。丁郎一想,心里就有了主意。他赶忙把母鹿和小鹿抱上更高的一层树桠,拉下很多树叶来遮着;又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抛在树下很远的地方。一会,老虎喝完水回来,抬头不见了鹿和丁郎,激怒得又是一阵吼跳,把丁郎抛下的衣服撕得粉碎,才悻悻地走开了。
丁郎把母鹿和小鹿抱下大树,抚着两只小鹿的头顶说:“小鹿子呀,以后千万要小心,别再给老虎碰上啦!”两只小鹿像真懂得他的话似的,点了点头,一跳一跳地在他身边绕了两个圈,然后才跟着母鹿,一溜烟向林子那边去了。
以后,丁郎仍然每天到那林子里去打柴,累了。就躺在那块大石板上休息。每当他一走到那大树下面的时候,心里总是挂念着那两只小鹿。一月、两月过去了,可是他却再也没有见到过那两只小鹿。
一年后,有一天,丁郎打柴累了,到那石板上面去休息的时候,见有两个麦饼,端端正正的放在石板上面。丁郎想:这林子里除了自已外,就没有别的人来过,这麦饼是谁放的呀?他想看个究竟,便坐在石板上等着。等呀等的,太阳都快落山啦,还 是没有人来。丁郎肚子饿得慌,便把麦饼吃了。等他再到林子那边去时,说也奇怪,一捆又干又大的柴,已打好捆在那儿,只等丁郎去背了。
第二天,石板上还 是照样放着两个麦饼。他又照样地坐着等那放麦饼的人来,一直等到太阳快落山时,他的肚子饿得难受,又把麦饼吃掉了。林子那边也是照样给他打好了一捆又干又大的柴。
这样一连过了三天。第四天,丁郎上山特别早,一到树林后,他便爬到石板旁边那株大树上,选一处枝叶茂密的地方躲着,一心想看看这个放麦饼的人究竟是谁。
阳光从树叶稀疏的空隙直射下来,太阳正当顶了。这时,他忽然看见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穿得一身绿色的、绣满梅花的衣服,手里提着个竹篮,匆匆地向大树这边走了过来。姑娘走到石板面前,轻轻吹去石板上的灰沙,从竹篮里取出两个麦饼,小心地放在上面。然后,她又踮起脚,向他经常打柴的那片林子凝望了许久。当姑娘正打算转身走回去时,丁郎心想:“吃了别人的东西,得谢人一声才对呀!”便忽地从树上跳下来,正好站在姑娘面前。
姑娘先是一惊,当她看清楚了原来是丁郎时,脸“刷”地一下便红啦,忙把头埋得低低的。
丁郎见姑娘红了脸,自己也不好意思起来,想说的话也忘啦,把头埋得比姑娘还 低。
两人呆呆地站了好久,最后还 是姑娘先开口,她指了指石板上的麦饼对丁郎说:“吃吧,还 热着哩!”
半天,丁郎才结结巴巴地说:“姑娘,你这麦饼是给我送的吗?”
姑娘点了点头。
丁郎又说:“你为什么要给我送麦饼呢?我不认识你呀!”
姑娘笑了笑说:“你不认识我,我可认识你呀!给你送麦饼还 不是因为你人勤快,心肠好!”
丁郎听到姑娘称赞他,更不好意思了。这时,姑娘又说:“我姓鹿,别人都叫我鹿姑……”姑娘停了停,像要说什么,可又没有说出来,只埋头抚弄竹篮。过了好久,她才又不好意思地说:“你到我家去住吧!就在林子那边,我妈和我弟弟都时时挂念着你呢!”
丁郎舍不得离开他山脚下那间破茅屋,舍不得离开他那善良的邻居,他不愿住到姑娘家里去,他要姑娘同他一起回到他家去。姑娘点了点头,答应了。
丁郎和姑娘一道向他经常打柴的那片林子走去。远远的,丁郎便看见有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在那儿迅速地打着柴。丁郎心里正在纳闷,那小伙子却已经看见他们,便丢下斧头,笑嘻嘻地向他们走来。姑娘忙向丁郎说:“看,那就是我的弟弟,往天帮你打柴的,就是他呀!”
那小伙子红着脸,亲亲热热地招呼着丁郎。丁郎也红着脸,亲亲热热地招呼着他,并谢了他平日的帮助。
姑娘把她要和丁郎一起下山去住的事,和弟弟讲了。弟弟愁着脸说:“山下坏人多,你还 是别去吧!”
姑娘说:“山上不是也有许多猛虎吗?不要紧,我们会过得很好的。”
弟弟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愁着脸,含着泪,一直把他们送到断云岩。
丁郎和姑娘生活在一起了。
每天天刚亮,姑娘就做好麦饼,带着它和丁郎一道到山上林子里去。丁郎打柴,姑娘挖药,累了,就一同坐在那块石板上休息,吃着又香又甜的麦饼,日子过得幸福极了。
丁郎娶了个美貌妻子的事。传到了黄三老爷的耳朵里。一天,他趁丁郎上镇卖柴去的时候,便偷偷跑到姑娘家里来了。姑娘正坐在门口择药,黄三老爷嬉皮笑脸地对姑娘说:“你嫁给那样一个穷小子,成天吃麦饼,成年穿粗布衣,多倒霉呀!”
姑娘连看也不看他,只冷冷地答道:“吃自己打柴换来的麦饼,比吃肉还 香;穿自己挖药换来的布衣,比穿绸还 强!”
黄三老爷又说:“我家的金银比你家堆的柴还 多,嫁给我,一辈子不少你吃喝。”
姑娘说:“丁郎虽然穷,心却是红的;你虽然富,心却是黑的!”说完,她又“叭”地向地下吐了一泡口水,回身进屋把门关上了。
黄三老爷讨了个没趣,心里又羞又恼,指着屋里愤愤地骂了几声,就走了。
过了两天,黄三老爷趁姑娘上镇去卖药的时候,又跑到丁郎家来了。丁郎这时正在门口劈柴,黄三老爷便横眉瞪眼地对丁郎说:“我给你一匹山,十亩地,把你的媳妇卖给我吧!”
丁郎瞪了他一眼,气呼呼地说:“卖媳妇是你们有钱人才干的事,我们穷人可没有这规矩!”说完话,使力把刀砍在门坎上,头也不回地进屋去了。
黄三老爷又恼又恨,远远地指着丁郎骂道:“好小子,等着瞧吧!我看你是不想活啦!”
黄三老爷回家后,便和他的一个心腹管家商量好一条毒计,一心要把姑娘夺过来。
第二天天刚亮,丁郎和姑娘一道唱着歌,又到山上林子里去了。
丁郎打柴打得正起劲的时候,突然,从大树后面闪出两个人来,一下就紧紧地将他抱住了。丁郎回头一看,见抱着他的正是黄三老爷和他的管家。他们死死地抱着丁郎,向林子外面的悬崖边上拖去。丁郎拼命地挣扎,一面大声喊着姑娘。眼看他已被拖到悬崖边上的时候,突然从林子里飞跑出一只褐色的小鹿,直奔黄三老爷面前,侧着头,扬着角,猛地向黄三老爷肚子上碰去。只听“呵哟”一声,黄三老爷便倒下去了。接着又是“嚓”的一声,小鹿的两只角戳进黄三老爷的肚子里,黄三老爷在地上两脚一伸就死啦!小鹿轻轻地叫了一声,摇了摇头,也晕过去了。
管家退了一步,忙从身边抽出短刀,又向丁郎扑来。丁郎已退到崖边了,这时,林子里又飞跑出一只绛色的梅花小鹿,直奔管家,用力向管家撞去,只听“呵哟”一声,管家和小鹿都一起掉到崖下去了。
丁郎忙抱起地上那只断了角的小鹿,绕道跑下崖去一看,管家跌在一块石头上,已经死啦!小鹿躺在管家身旁,两只前脚已经跌断,也晕过去了!
丁郎认得这就是他从前曾经救过的那两只小鹿,他抱着它们,又是心疼,又是难过,眼泪不住往下滴,一滴一滴的正滴在它们的伤口上,心里真比自己被摔下崖去还 要痛苦得多。
丁郎想起了林子里的姑娘,忙又抱着两只小鹿,绕道上岩,跑回林子里去。他把整个林子都喊遍了,也没有听到姑娘的回声。丁郎想:“她也许是回家去了!”便又抱着两只小鹿回到家里,可是家里也没有姑娘的影子。丁郎想:“她也许是回到她自己的家里去了!”于是,他又抱着小鹿回到山上,穿过林子,把整个后山都找遍了,却连一个人影也没有看见。
天黑下来了,丁郎抱着小鹿,坐在林子里的那块石板上,难过得哭了起来。
丁郎哭着哭着,忽然觉得有人在抚摸他的头发,他抬头一看,见一位白发老妈妈站在他背后,正慈祥地望着他。丁郎急忙站起来,问她道:“老妈妈,我的媳妇在这林子里不见了,你可看见过她没有?”
老妈妈叹了口气,非常难过地看了看那只断了脚的小鹿,对他说:“孩子,你不用找她啦!她是找不回来的啦!”
丁郎心里一酸,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老妈妈又叹了口气,对他说:“别伤心了,孩子,好好地照顾这两只小鹿吧!等那只断了脚的小鹿重新长起脚来,那只断了角的小鹿重新长出角来的时候,它们就能将你的媳妇找回来的。”
丁郎忙问:“老妈妈,要怎样才能使它的脚和它的角重新长出来呢?”
老妈妈说:“穿过林子有条河,河那边有个悬崖,悬崖上面有株常青树,树上常年结着再生果,你只要每天去采两枚再生果来喂它们,不到三年,它们的脚和角就会再长出来的。”
从此,丁郎每天上山打柴的时候,都抱着两只小鹿一道,打完柴,把小鹿安置在石板旁边那株大树上,然后一个人去采再生果。
夏天,丁郎爬在火热的崖壁上,就像被烙着一样,手上、胸膛上的皮肉脱了一层又一层,但是,为了治好小鹿,也为了找回姑娘,丁郎咬紧牙忍受了。
冬天,丁郎涉过刺骨的河水,就像被针扎着一样,脚上的冻口裂了一条又一条,但是,为了治好小鹿,也为了找回姑娘,丁郎咬紧牙忍受了。
三年啦,断了角的那只小鹿,,果然又重新长出角来了,断了脚的那只小鹿,果然也重新长出脚来了。
一天,丁郎打完柴,照样把小鹿抱上树桠,然后抚着它们的颈项说:“小鹿呀!你的角也长起来啦!你的脚也长起来啦!可是我的姑娘呢?你到几时才能把她给我找回来呀?”说完,他又难过地含着泪,去采再生果去了。
丁郎采好再生果回到大树下时,一看,两只小鹿都不见了,树桠上却坐着一个美丽的姑娘和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丁郎仔细一看不是别人,原来正是自己日夜 思念着的鹿姑娘和她的弟弟呀!
丁郎赶忙将鹿姑接下树来,两人拉着手,又是喜,又是悲,互相对望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过了几天,丁郎才问:“我的两只小鹿呢?”
鹿姑和她的弟弟互相对望着笑了笑,没有开腔……
丁郎要鹿姑的弟弟一起下山去住,他不愿意,只欢欢喜喜地把丁郎和鹿姑送到断云岩,就回林子里去了。
丁郎和鹿姑仍然天天唱着歌上山打柴、挖药,过着像从前一样幸福的日子。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4
河西河西:即河西走廊,在甘肃省西北部,自古是通新疆的要道。地方,有一座大石山,名叫铁柜山。老人们传说,铁柜山下宝贝多。可惜,抓山鸟累死了,支山石压碎了,宝贝再难出世了!
我们就讲讲这个故事:
从前,铁柜山边,有老两口,没儿没女,在山前荒滩上挖了一块小菜地。老两口辛辛苦苦,搭茅屋,修小渠,养鸡鸭,种菜蔬,过着勤劳孤苦的生活。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老两口一年比一年衰老了,精神气力,越来越不行了,种地下苦下苦:干活。,更加艰难了!缺吃少穿的日子难熬,无儿无女的孤单寂寞更难熬呀!
“唉!我们有个儿女多好啊!能帮妈妈看鸡,能帮爹爹种菜,就是我们往后死了,也好有个亲人抬埋!……”老两口时常这样感叹着,念叨着。
没有马勺榆木削,没有火炉黄土捏;可是啊,人没有儿女,再想再盼也没奈何!
老头儿的腰驼了,腿弯了,走路行动不便了。有一回,出门摔了一跤,碰落了一颗牙齿。他把这颗牙齿,埋到菜园里,说:“这是我身上掉下的骨血,种到土里吧,也许能扎几条根根,生一株苗苗!”
老婆儿的眼花了,手硬了,做活劳动笨拙了。有一回,切青菜,刀刃一拐,连肉切下半片指甲来。她把这片指甲,也埋到菜园里,说:“这也是我身上的骨肉,种到土里吧,也许能发出芽芽,开朵花花!”
春雨浇、太阳照,菜园里的种籽发芽了。白菜的嫩芽芽出土了;芹菜、茄子、辣椒的嫩芽芽出土了;豇豆、黄瓜、葫芦的嫩芽芽出土了;在老头儿种下牙齿的地方,在老婆儿埋下指甲的地方,也各有一苗嫩芽芽长出来了。一苗芽芽粉红,一苗芽芽翠绿,瓜不像瓜,豆不像豆,胖乎乎的,旺生生的,连务了一辈子菜园的老头儿,也识不出这两株小芽儿到底像什么蔬菜果木。老两口又稀罕,又疑惑,他们说:“这怕真是咱老两口的骨血变成的,好好护着它吧,看它能长成什么苗?开出什么花?结出什么果?”
早松土,晚锄草,水浇足,粪上饱,这两株稀奇的芽芽啊,一天长得比一天高了。
红芽芽长了八尺八,蔓蔓爬上葫芦架,生绿叶,开黄花;黄花落了,结了一个大金瓜!
绿芽芽长了三尺三,长长的秧秧南墙上牵;开的什么花?粉红花;结的什么果?银豆角;豆角有多少?只有一个;什么样儿?像弯弯的月牙儿。
二月发芽,三月生叶,四月开花,五月结果,六月、七月,金瓜儿熟了,银豆角饱了。老两口,选了一个日暖天晴的好日子,拿上筐箩,提上篮子,走进菜园,一个来摘金瓜,一个去采豆角。老头儿走到瓜架下,还 没有动手摘哩,金瓜自己落地了。老婆儿走到豆秧前,还 没有动手采哩,豆角自己离秧了。瓜儿落在地下,一分两半,瓜壳篓里,睡着一个憨墩墩的胖娃娃;豆角离开豆秧,裂开口儿,豆角皮皮里,躺着一个嫩生生的俊女儿!老两口一见,大吃一惊,丢下筐箩、竹篮,回头就跑。只听后面,一对儿女连声叫:
“爹爹,爹爹你莫要怕,我是你的亲娃娃!”
“妈妈,妈妈你莫惊疑,我是你的亲女儿!”
声音响当当,叫的那么亲热,那么甜蜜!头一声“爹爹!妈妈!”叫得老两口儿站住脚;第二声“爹爹!妈妈!”叫得老两口儿回了头;第三声“爹爹!妈妈!”叫得老两口儿喜笑颜开,望着笑眯眯的一对儿女,忍不住心里欢喜!老头儿走上前,抱起金瓜里的男娃娃。老婆儿走上前,抱起豆角里的小女儿。
老两口儿挨着儿女粉嫩的脸蛋儿,亲了又亲,亲了又亲。老花的眼睛里,流下了欢喜的热泪——他们怎能不欢喜啊!孤苦伶仃半辈子,忽然得了一双儿女!
儿子哪里来?金瓜秧上结下的,女儿哪里来?豆角里头生成的。老两口给取下名儿,哥哥叫“金瓜儿”,妹妹叫“银豆儿”。
俗话说:只愁生不下,不愁长不大。转眼几年,金瓜儿、银豆儿都长大成人了。
金瓜儿帮爹爹种菜,人儿虽小,本领不小;栽葡萄,种果木,园里的蔬菜一片绿,把个破破烂烂的小菜园,作务成齐齐整整的花果园。春种秋收,不用爹爹再操心。
银豆儿帮妈妈管家,手脚儿勤,心眼儿灵。管家理事比人能。南山打柴,西河担水;碾下的米,珍珠黄,磨下的面,雪花白,又养鸡鸭又养鹅……一家中事,无论大小,她安排得样样周到,不用妈妈再操劳。
儿女长大了,衣食丰足了,一家儿欢欢乐乐,过上了好日月。
关起门,家里坐,半天空里掉下祸。有一天,南庄李员外上大佛寺烧香还 愿。轿子打从山下过,看见了金瓜儿家小菜园,树上果子红,园里菜叶绿,豆棚结铃铛,瓜架吊葫芦,一串串的葡萄赛珍珠。李员外越看越爱,不由得点头夸赞:“哈!真是世外小桃源!”轿子停下了,李员外走下轿来问跟班:“这是我家地界,谁在这里种菜?”跟班过去一打听,领来了金瓜儿一家四口人。李员外说:“这山,是李家山;这地,叫李家园;你们在这里种菜栽树,为什么不给我家纳粮交租?”
老头儿听了,心里很不服气,说:“这山,原是个荒山;这地,原是个石头滩。我从三十岁到这里,挖石头,揭草皮,开成这块小菜地。四十年过去了,我在这里做庄稼活,就是这里的园主,为什么要给你交租?”
李员外一听,冷笑一声,问:“说你是园主,手里可有地契?”
地契?——没有。一句话噎住了老头儿。
“官凭印,虎凭山,土地要契约管;你没契约,我有契约。种了咱园子四十年,官粮地租,要从头清算!”李员外这么一讲,他随身的管家,端起算盘乱拨拉,乌木算盘啪啦啦响,算下了黄金白银各十两,限三天,交不出黄金白银,这园子就种不成!
李员外走了,老两口心里好愁闷,三天限期,哪里去变二十两金银?
金瓜儿、银豆儿,兄妹俩一商量,二人来对爹妈说:“爹爹、妈妈不用愁,咱有两双劳动手,能从无中生出有。”
老两口儿说:“唉!孩子呀,要十个瓜,咱园里去摘;要十个果,咱树上去采;这十两金,十两银,穷汉家里没处寻!”
两个孩子又说:“好汉出在穷人家,金银出在深山里,咱家庄前这铁柜山,人人传说,铁柜山里金银多。咱兄妹俩,登山寻宝,一定要把黄金白银找到!”
金瓜儿、银豆儿拿着镢头,扛上铁锨,兄妹二人来到铁柜山上。挖呀挖,铲呀铲,一心要打开铁柜山。他们熬了两天三夜 ,挖通十丈深的山洞,不见一块金,不见一块银,,洞底下挖出了一座铁闸门。铁门框,铁门坎,门口闸着铁闸板。左拉——不开!右掀——不开!向上抬,向上抬!——力气用尽了,那座铁闸门啊,还 是打不开!眼看三天的期限就要满了,怎么办?
兄妹俩太累了,走出山洞,坐下来歇歇。
忽然半天空里,飞来一只大鸟,绕着铁柜山,左盘右旋,飞了几转,猛然冲下来,伸出利爪,抓住山头,向上只一提,“轰隆!”一声,把一座铁柜山悬空提起几丈高;接着,又突然“咕咚咚!”平地一阵雷声,从远处滚来了一块大石头,稳稳地支住了悬起的铁柜山。
金瓜儿、银豆儿一见,又惊又喜,跑到山底下一看,那座铁闸门已经打开了。闸门开,铁柜开,金银宝物现出来;黄灿灿的——是金山;白花花的——是银山;聚宝盆、珊瑚树、琥珀、玛瑙、夜 明珠……真是金光闪闪,宝气灿烂,把人的眼睛都耀花了!金瓜儿、银豆儿走进门去一看说:“这些珍珠宝贝,我们没处用,只拿点金银出去吧。”说着,金瓜儿在金山上捧了一捧金子,银豆儿在银山上拾了两块银子。兄妹两个,走出铁门,欢欢喜喜要回家,忽见那块支山石头,从山底下滚出来,越滚越小,越滚越小,骨碌碌碌……直滚到金瓜儿的面前。仔细一看,哪里是什么石头,原来正是金瓜儿亲手种下的一个大冬瓜!兄妹俩看着冬瓜,正在稀罕,又见那抓山的大鸟,把脚爪一松,轰隆隆震天一声响,铁柜山从半悬空里落下来,照原样儿,长囫囵囫囵(hú lún):完整、整个儿的意思。了。那抓山鸟儿,展开翅膀飞过来,越飞越低,越飞越小,扑啦啦啦……直飞到银豆儿脚下。仔细一看,哪里是什么仙鹤神鸟,原来正是银豆儿家里养着的一只红公鸡!
金瓜儿抱起他的大冬瓜,银豆儿抱起她的红公鸡,兄妹二人,心里好欢喜:“啊哈!抓山鸟,支山石,原来出在咱家里!”
限期到了。李员外带着管家跟班,上门收租来了。金瓜儿兄妹,清早出门干活去了,老两口拿出了儿女寻来的金银。一捧金,两锭银,黄金白银上天平;金子十两,银子十两,不多一丝,不差半分。李员外一见,心里好奇怪,这穷汉家里,哪来这么多钱财?便开口问老两口:“你这些金银,是家藏的?捡来的?还 是东西换来的?……说明来路,我才能收。”老两口都是诚实人,便把金子银子的来路,老老实实说了出来。
李员外听了,心里又惊又喜。他本来想霸占金瓜儿家的菜园子,如今一听有支山的冬瓜抓山的鸡,这么好两件宝物,看见肥肉,就不想吃豆腐了。他眉头一皱眼一翻,又生出一条奸计。
“老大爷啊!”李员外笑眯眯地说,“你喜爱咱这所园子吗?”
老头儿摸不透人家是啥心思,便以老为实以老为实:老老实实的意思。地回答.“怎么不喜爱?地种三年亲如母啊!”
李员外说:“那么,我就把这基业基业:即产业,这里指菜园子。卖给你家吧!”
老头儿摇摇头,说:“咱穷汉人家,没那么多钱!”
李员外说:“不要你金,不要你银,只要你支山冬瓜抓山鸡;这一桩买卖,实在便宜了你。”
老两口一听,心里一惊,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说什么也不敢答应。
老头儿说:“支山冬瓜,是我儿子种的!”
老婆儿说:“抓山公鸡,是我女儿养的!”
老两口齐声说:“儿女的东西,我们不能作主!”
这时候,李员外的管家鼻子里哼了一声,接口说道:“你说冬瓜是你儿子种的,我说冬瓜是员外地里生的;你说公鸡是你女儿养的,我说公鸡是吃员外庄稼长的;好心赏你们便宜,你们还 不识抬举!”
李员外和他的管家,一阵软,一阵硬,把老两口摆弄得又急又气又害怕,真不知怎样说才好!就在这为难的当儿,金瓜儿卖菜回来了,银豆儿担水进门了。老两口唉声叹气,把李员外贪心夺宝的事,对儿女从头说了。兄妹两个,明知李员外钱多势大,穷人难能斗过他。就劝爹妈说:“金山银山,抵不过种地吃饭;只要他能把菜园子留给咱,我们不指望那宝鸡神瓜发横财!”
白纸上落下黑字,李员外亲笔写了地契,金瓜儿、银豆儿,交出了支山冬瓜抓山鸡,这一桩买卖就算成了交。
“轰隆隆!”一声响,“抓山鸡”抓起山来;“咔嚓嚓!”又一声响,“支山石”支在山下。李员外领了他的管家跟班,穿过铁闸门,来到铁柜山里面。
想抬走金山,又舍不得银山;怀里抱上珊瑚树,眼睛瞅着夜 明珠;还 有那珍珠、玛瑙、白玉、水晶……哪一样宝贝不稀奇!只恨爹娘没有生下三头六胳膊,又后悔没有赶上骡子拉上车。这么多的金银珠宝,少拿一件也心疼!这几个贪心鬼,从清早磨到日正午,从中午挨到日偏西,前山跑到后山,累得满头大汗,早忘了他们从哪里进来,该从哪里出去。
“抓山鸟”累了!“抓山鸟”腿酸了!“抓山鸟”力气用完了!脚爪一松,铁柜山从半悬空里掉下来了。大山压顶,独石难支,“支山石”压扁了!“支山石”压碎了!“轰隆!”一声震天响,铁柜山合在一起了!
那伙贪心不足的人,永远被压到山底下了。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5
长白山是抚松县东面最高的一座大山,岭连岭,山连山。在这座山尖上,不长树,不长草,连个鸟雀都飞不上去,一年到头积雪不化。这里,有个很大很深的湖叫“天池”,过去都管它叫“龙王潭”。
这座山,一到早晨日头刚冒红的时候,上面全是大雾盖着,什么也看不清。如果你站在老林子里,就能看到一对一双的梅花鹿,嘴里叼着一棵绿草儿,草上挂着一团红籽儿,站在高高的石砬子上,对天大叫。
这是怎么回事呢?说起来还 有一段很优美的故事呢!
传说很早以前,这座山,是玉皇大帝所管辖的“仙境”。山上一年四季总是花鲜草绿,蝴蝶成群,一片片的长寿花开得又红又香。那时候,这座山名叫“万香山”,山尖上有个“龙王潭”,潭里的水分三样色:上面是一层黑水,当中一层是绿水,底下是白水。传说,每年到了三月三那天,王母娘娘摆完蟠桃宴,玉皇大帝就带领神仙到“万香山”来看长寿花。玉皇大帝为了防备长寿花被人偷去,叫织女织了七层锦云,罩住了山顶,又派一条黑龙住在潭里,看管长寿花。
黑水龙王有三个女儿,大公主和二公主都出嫁了,只有三公主还 是个黄花闺女。三公主长得眉清目秀,和那长寿花一样俊。她特别爱玩,整天从前宫玩到后宫,日子长了。她在黑水宫玩得有些腻了。有一天她听说潭面上景致好玩,还 长有一种“长寿花”,要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因此她心里老是惦念着要到上面去玩玩。可是,玉皇大帝怕潭中生灵到潭上惹是生非,派老君在上面洒下了一层黑水,并把这事列入天条,谁要违犯了就要遭贬。
玉皇宫里有个银龙大王,和黑水龙王是连襟,他的二太子年岁和三公主相仿,脾气也相同。有一回他私自到人间,叫老君碰上了,说他犯了天条,奏了一本,玉皇大怒,把二太子贬到黑水潭苦修三年。二太子到黑水潭就和三公主处熟了,他们多么想到水面上去看看长寿花呀!一天,二太子想出来个好主意,对公主说我得让玉帝答应收回它的旨令。
第二天早晨,黑水龙王刚到黑水宫,就看见虾兵蟹将,一个个东倒西歪,像掉了魂似的,见到黑水龙王一齐跪下,说:“龙王啊,可不好了。”
黑水龙王一见兵将这个样子,吓了一跳,急忙问:“你们这是怎么了?”
兵将们说:“因为我们成年累月连个日头影也看不着,道行都减退了,要是再见不到阳光,我们的道行就全没了。”
蟹婆子也说:“让我们到潭面上去……”
黑水龙王本来不同意,但又一细琢磨,怕真的把虾兵蟹将的道行都弄没了,靠谁来保护长寿花呢?于是奏明玉帝说:“黑水潭里大小兵将的道行都减退了不少,很难守住黑水潭和长寿花。”
玉帝问:“为啥道行都减退了呢?”
黑水龙王说:“潭里兵将终年在水底下,受不到日精月华,所以道行减退了。望大帝开恩,让他们每天见见阳光。”
玉皇大帝一想,也有道理,就答应他们每天到潭面上见一个时辰的阳光。
黑水潭里的兵将听到这个事,都乐坏了。三公主和二太子乐得更不用提,天天到潭面上尽情地游玩。有一天,他们在回宫的道上,忽听道旁有一种嗷嗷的叫声,三公主问道:“什么怪物,在这乱叫唤?”
“公主不要生气,我是人间的紫貂。妈妈有病,来采长寿花,被抓进潭来。因想念妈妈,才每日哭叫。”
公主一听是人间的动物,就说:“人间的事你一定知道很多,讲给我听听。”
紫貂说:“人间比万香山可强百倍,白天有日头,夜 晚有月亮,地走不到头,,天看不见边,花草树木,五谷杂粮,要啥有啥;男耕女织,世代相传,一点也不像黑水潭里这样冷清。”
二太子在一旁说:“人间可比这里好得多,那次我到人间,要不是被老君碰上了,我才不回来呢!不过凡人就是不长寿。”
三公主又问:“那是怎么回事?”
紫貂说:“大多是得病死的。”
三公主对二太子说:“表哥,咱们这儿有长寿花,它的根能治百病,除百瘟,益寿延年。我们要有下凡那天,把它带到人间一些,该有多好。”
紫貂乐得直跳:“那容易,出了三江口,就到了人间。”
三公主说:“你们不知道,这潭口有三道闸门,闸门用三把金锁锁着,钥匙放在宝箱里,只有等我爹爹上天办事的时候,偷到钥匙,穿上巡水宝衣,拿上巡水宝剑才能出水啊!”
紫貂一听,不由想起了心事,两眼吧哒吧哒直掉眼泪,说:“公主呀,我要采不来长寿花,我妈的病好不了,家里的兄弟姐妹就全完啦。”
二太子说:“三妹,我们不能见死不救,再说要能把长寿花带到人间,帮助凡人治病,该有多好呀!”
一天,三公主听说黑水龙王又到天上去了,她就慌慌张张跑到黑水后宫,见了黑水娘娘说:“妈妈,可不好了,紫貂把宝箱咬了个窟窿。要是把宝衣咬坏可糟了!”
黑水娘娘听了,忙从兜里掏出个小丫腰葫芦来,忙念道:“葫芦开,葫芦开,吐出宝箱钥匙来!”连念了三遍,只见一道金光,从葫芦中飞出一把钥匙来。娘娘忙递给三公主说:“这是宝箱钥匙。快去看看,千万不可误事!”公主说声“是”,转身就跑了出去。
三公主拿着宝箱钥匙,打开宝箱,取出巡水宝衣和巡水宝剑,找到二太子和紫貂,一同冲了出来,潭中有些鱼鳖虾蟹也一块跟着跑出了三江口,从此三江里生长了很多鱼虾。
三公主和二太子到了人间,忙从怀中取出长寿花种,迎风一撒,眨眼工夫,到处开遍了通红通红的长寿花。紫貂高兴地说:“公主,你真做了一件好事。”
三公主和二太子偷走长寿花的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玉皇大怒,对老君说:“你带领五百天兵天将,前去查明此事,要严加惩处。”老君带领兵将,来到南天门外。
三公主和二太子正种长寿花,忽见满天黑云,飞沙走石,三公主和二太子立刻觉得浑身发颤,知道大事不好。三公主忙对二太子说:“表哥,我们犯了天条,要遭大祸,你快逃走吧!”二太子说:“三妹,我要和你同患难,决不分开!”
只听老君站在天上叫道:“好个孽畜,你们私自下凡,带走了长寿花,还 不快回天认罪!”公主说:“出来就没想回去!”
老君大怒道:“触犯天条,还 执迷不悟,这还 了得!天兵天将与我拿下!”众兵将一齐上拥,可是宝衣金光闪闪,不能靠近。老君一看,忙从怀里掏出一个万宝袋,往下一抛,只见三公主宝衣上的金光,完全钻进袋里,不一会儿,宝衣变成了普通的布衣。
三公主说:“什么叫天条地条,只许你们在天上兴风作浪,就不准我们来到人间栽花种药?”
老君恼羞成怒,忙命雷公雷母、闪电娘娘说:“快快把他们处死!”雷公手举神斧,正要劈雷,又见东方来了一块白云,原来是观音大士赶到了。
观音大士忙说:“老君何必动怒,看在我的面上,让他们变化身形,下界去吧!”说话间,手举圣水瓶晃了三晃,用杨柳枝一掸,只见三公主和二太子就地一滚,变成一对满身梅花的走兽。他们向观音大士点点头,又朝老君大叫三声。老君非常生气,大声骂道:“好个畜牲,还 敢对我无礼!”遂命八大金刚动手,只见一把钢叉向三公主飞来。三公主仰着头,瞪着眼,瞅着老君。二太子一看不好,忙窜到前面,挡住了三公主,就听“嚓”的一声,钢叉落到了他的头上。观音大士一见不妙,忙从圣水瓶中滴下三滴救命水,二太子只觉得一阵头痒,头顶长出了一对像树丫巴一样的角。老君看三公主和二太子都变成了走兽,又命风婆婆,雪公主吹风扬雪,将万香山变成了一座四季不断雪的山峰。从此,人们就管它叫做“长白山”。龙王潭成了现在的“天池”。遍山的“长寿花”就是现在的人参;紫貂给妈妈治好了病,从此也子孙兴旺,在此世代为家;三公主和二太子就变成了梅花鹿。每到早晨就站在石砬子上,嘴里衔着人参,向半空大叫三声,对天庭发威。
从此,人参,紫貂与梅花鹿成了好朋友,总不分开。长白山也就成了盛产这关东三宝的宝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