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故事大全>历史故事>

北京天坛传说故事精选5篇600字

明健分享

从景山下来,沿着昔日皇帝和后妃们乘船巡游颐和园的皇家水道前往颐和园,想象一下当年的皇家气派。既使是灰雾蒙蒙的天气也依然遮挡不住颐和园的满园秀色。湖光山色,烟雨空朦,碧波万倾,轻舟荡漾,长桥卧波,铜牛镇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你喜欢。

北京天坛传说故事1

中国古代有正式祭祀2113天地的5261活动,可追溯到公元4102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1653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在封建社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清乾隆、光绪帝重修改建后,才形成现在天坛公园的格局。

在明朝初年,天与地原是合并一起祭祀,南北的郊坛都一样,设祭的地方名叫大祀殿,是方形十一间的建筑物。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改为天地分祀,在天坛建圜丘坛,专用来祭天,另在北郊建方泽坛祭地,原来合祀天地的大祀殿,逐渐废而不用。嘉靖十九年(1540年),又将原大祀殿改为大享殿,圆形建筑从此开始。

清廷入关后,一切仍按明朝旧制。乾隆时期,国力富强,天坛也大兴工程。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决定将天坛内外墙垣重建,改土墙为城砖包砌,中部到顶部包砌两层城砖。内坛墙的墙顶宽度缩减为营造四尺八寸,不用檐柱,成为没有廊柱的悬檐走廊。经过改建的天坛内外坛墙,更加厚重,周延十余里,成为极壮丽的景观。天坛的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时改建,并一直留存至今。

北京天坛传说故事2

天坛初建是合祀天地的场所,故名天地坛,这从现今天 坛坛墙的形状仍可看出。其坛墙有内外两重,都是南方北 圆,正符合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虽然从嘉靖九年改为天地分祀,在北郊另建了地坛,而天坛的围墙并未改动。1.传说的创作,一般是有现实生活的人物或事物作为依据,其体裁特点是解释性的。而天坛的民间传说中,有一些在流传中显然突破了传说体裁特点的限制,虽然也还保留着某些解释性的痕迹,却更像是幻想故事或生活故事。如“益母草的传说”。清乾隆年间汪启淑著《水曹清暇录》里就有关于天坛益母草的记载,清道光时麟庆著《鸿雪因缘图记》中有《天坛采药》一章,清吴长元著《宸垣识略》中也有此传说的记载,这说明,民间早就有关于益母草的种.种传闻,逐渐被民众附会到天坛的传说中来了。再如《甘泉与天坛的甜水井》的传说,也是有渊源来历的,清人王士祯曾做诗:“京师土脉水甘泉,顾渚春芽枉费煎。只有天坛石 好,清波一勺买千钱。2.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谷)”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总面积27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和祈年殿。圜丘是每年冬至日“大祀”祭天之处,祈年殿是每年正月第一个辛日“祀皇天上帝”、“为民祈谷”之处。圜丘和祈年殿建造在南北纵轴线上,其间用宽30米和高于地面4米的砖砌大道相联,大道两旁种植松柏树,造成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国古代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主要均为圆形大殿,蓝色琉璃瓦顶高38米,坐落在三层汉白玉石坛-——祈谷坛上。殿身中央四柱代表四季,外围两排各12根柱,分别代表12个月和12个时辰。天坛是中国现存精美的古建筑群之一。现辟为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天坛传说故事3

它的建筑,有圆形的坛,方形的墙,奇特的造型就构成了北圆南方的形状,这让个形状也正是古代表示“天圆地方”的体现。具有了神圣的寓意,北京市民和周边的乡民,因为受到了这里的神秘性神圣的感觉,核对祭天大礼的影响,便有了一些创作出来的天坛故事。这些传说也体现了一代人民对生存的想法和对现实的诉求。不管是天坛的建筑形式,还是祭祀活动的影响,因而渐渐使得民众充满想象力的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口头传说。所以围绕着的口头传说越来越多,既有了神圣感,也能体现是世俗性,神圣与世俗想成了统一,这也成为一个明显的特点。这里景物和风物也都有着相应的传说,在我国还比较发达的时候,老百姓把身边的山水景物都赋予了灵性,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也成为了地域之间的文化

北京天坛传说故事4

后来明朝首任北京“城主”(I am C主)朱棣定都于此,修了现在的天坛。关于这天坛的选址有个传说:朱老板是抢他侄子位置,成为大明公司CEO的。

刚定都北京的时候连年大旱,朱老板就慌了:我难得真的逆天而行了?这是有个大臣出班跪倒说,只要娘娘去南郊秋雨,必感动上天(也不知道这哥们儿怎么算出来的,还得是娘娘去)。朱老板正为求雨的事板嗦牙花子呢,一听有主意,甭管主意馊不馊,试试再说。传旨,娘娘去南郊求雨,天不下雨,不准回还(估计他们两口子感情也不太好)。

那会的天坛还是个黄土坡,这娘娘这在土坡上给晒的快晕了,越想越气:我找谁惹谁了?这么坑我!天还这么热,还能有比这更惨的吗?哇!就哭了起来,正哭着,天好像突然露个口子,下起大雨,把这娘娘浇的跟落汤鸡似的。但这下朱老板美了,可下雨了,看来这地是个宝地。就是就命人在这修建了天坛。这个故事纯属瞎聊,当个乐听听就好了。天坛明初叫天地坛,同祭天地。直到明朝第九任北京“城主”(I am C主)嘉靖帝(从朱棣算起),开始有了变化,别看这这哥们儿20多年不上朝,但幺蛾子不少,他觉得天地日月应该各司其职,于是在京北建“方泽坛”(地坛),东建“朝日坛”,西建“夕月坛”,这就形成了今天南天,北地,东日,西月,中皇城的格局。

北京天坛传说故事5

明代永乐皇帝朱棣在目前祈年殿的原址上建的房屋叫“大祀殿”,外观就和紫禁城中的太和殿很相似。朱棣不仅在这里祭天,还在这里祭地、日神、月神等等神仙,也就是天地合祭。然而到了嘉靖九年(1530年)时,嘉靖皇帝认为天地合祭的做法不太妥当,于是决定大刀阔斧地对祭祀制度和建筑进行改革和改造。他首先增建了圜丘坛,专门用于祭天。然后在安定门外建设了方泽坛,也就是现在的地坛,用来祭地。在朝阳门外修建了日坛,用来祭祀大明神太阳。在阜成门外修建了月坛,用于祭祀夜明神月亮。就这样原来的天地合祭制度被改成了天、地、日、月都分别祭祀的制度了。

那么嘉靖皇帝为什么要违背祖制,对祭祀制度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呢?这其实和他的身世有着直接的关系。嘉靖皇帝之前的皇帝是正德皇帝朱厚照,三十一岁就驾崩了,没有子嗣。按照明代“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制度,皇室和大臣们决定由正德皇帝的堂弟兴王朱厚熜来继承皇位。

朱厚熜从自己的封地湖北安陆启程赴京即位,在到达北京良乡时,因为礼仪问题与礼部大臣们发生了冲突。原来,大臣们认为朱厚熜要先过继给正德皇帝当儿子,才能以太子的身份继承皇位,所以只能以太子的身份从东华门进入紫禁城,住在文华殿。但只有14岁的朱厚熜认为,我是来当皇帝的,不是来当太子的,所以必须从皇帝走的大明门进入紫禁城,在奉天殿直接即位。双方因这个问题争执不下,陷入了僵局。最后朱厚熜放声大哭,表示如果不让我走大明门,我就回湖北,这皇帝我不当了!大臣们最终妥协。

北京天坛传说故事精选5篇600字相关文章

关于天坛作文500字集锦5篇

精选5篇经典传说故事大全

民间传说故事精选5篇

故宫 作文精选5篇 600字

2020精选5篇经典传说故事汇总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精选5篇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精选5篇

北京游记 作文600字5篇

关于疫情背后的故事作文优秀作文600字精选作文5篇

北京一日游日记600字精选5篇

    上一篇:北美故事精选5篇600字

    下一篇:北京故事观后感精选5篇600字

    77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