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语文备课阶段的提示,不备课不高分,我们一起学习吧!

惠敏分享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 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 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一起学习吧!

  一、语文备课,不妨请孩子先试读

  我念小学和初中时对语文学习的感觉,用李清照的词来说,就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非常发愁,怎么努力也不见提高,有时越努力成绩越低。现在,我学了17年语文,教了9年语文,才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语文学习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因此,求快速提高的做法都是违反语文学习规律的,什么快速作文、快速阅读、快速记忆,我都不信。

  语文学习的过程为什么非常缓慢?因为这个过程不单单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它是一个熏陶情感、提高审美、培育道德、学习做人的过程。

  我们听说过快速做人法吗?有快速熏陶感情法吗?没有。因此语文学习不能求快,你只要乐此不疲、津津乐道,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正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所以一旦落下,也就很难赶上来。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今天我把我的语文学习秘诀告诉大家。

  我的秘诀极其简单:五“多”——多读、多背、多写、多悟、多行,下面我们分别谈一谈。

  二、语文备课阶段的四点提示

  一、文本解读——动静结合、德育渗透

  解读看四个方面:准确、独到、深入、全面,杜绝浅读和误读。

  语文的教学内容包括静态内容和动态内容。静态内容更多是指我们对文本进行解读后获得的诸如作者情感、语言表达、文章结构、文化知识等内容,它更多着眼于文本本身;动态内容则指我们用来使静态内容呈现的过程与方法,它更多地着眼于学生。所以,教学内容应该是“教什么”和“怎样教”的有机整合,应该是“教学解读”与“有效设计”的合二为一。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天然的具有情感提升和德育教化的功能。我们的教材以文选为主要形式,其中大多数是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或给人以深入的审美体验、或给人以高远的思想启迪、或给人以丰厚的文化积淀,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努力挖掘诸如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的因素,把它们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起点把握——把握学情,尊重学情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的前提,是教学内容设定的基础。

  “学情”主要指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所具有的实际发展水平,包括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年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兴趣需要等等。要认真思考,教学的哪些内容和方法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知的,哪些知识是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可以明白的,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引导点拨才能弄明白的。

  合宜的教学内容应该确定在任教年龄段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内在需求处。兴趣和探究欲望是学生有自我意识的内在需求,改变粗浅和澄清误解则常常表现为无意识的内在需求,前后两者都需要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发现、分析并最终抓取。

  一般的说,学情分析必须做到对学生的五个“知”了然于心,包括应知、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对这五个方面不仅要花时间了解分析,有时候还必须动脑筋去“培育”可使教学顺利进行的学情。

  了解“应知”需要我们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熟悉各年段的教学目标。了解已知、未知的方法很多,如通过作业批改、教学观察、学生访谈等等。而要了解能知、想知,多采用问题反馈法。做法是,让学生先行走进文本,在自己的提问本上提出两个有角度有深度的问题(一定不需要答案),教师在备课前就认真研读学生的问题。既做到了培育,学生进入文本比较深;也做到了了解,学生的疑惑点、关注点、忽略点在哪里,这些正是教师需要确定的教学内容。

  我们讲尊重学情,而尊重除了了解,还意味着借重和改善。把教学内容确定在任教年龄段学生可能感兴趣然而又有所缺失的地方,效果一般都比较好。学生错的、缺的正是我们要纠正和改善的,学生模糊的正是我们要去使它清晰的;学生想要的正是我们要帮他实现的。从“试误”处着手,目的却是为了归正,从“兴趣”处着眼,方向是为了提升,这样的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内在的需求,给他们以跨越障碍的愉悦感,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好。

  三、目标确定——三维杂糅、虚实并举

  教学目标落点应该是这篇文章最区别于其他作品,作者最用心也最有艺术含金量的表现形式,是读者(教师)对作品理解最深刻最独到之处,更是任教年龄段学生可能感兴趣然而又有所缺失的地方。

  老师在设计教学的起始阶段要把三维目标聚焦出来,表述清楚,在撰写教案的过程中紧密围绕之突出之。如《告别权力的瞬间》,可以把“借助作者的独特视角,感知华盛顿非凡的人格魅力及动人的人性光辉”确立为核心目标,分析场面描写和人物心境均围绕之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满足三条原则:一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教学目标是学生获得了什么,不是教师“通过……使……”;二是教学目标要用教育活动的结果而不能只是教育活动的过程和手段来表示,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学设计和为达到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只是手段,不是目标。三是教学目标是具体的、可测量的。目标表述必须是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表述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

  四、过程设计——环节优化、学境创设

  语文课是语文教师把从文本中读出的信息采用一定的环节与方法串联并呈现,从而使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改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语文课的本质实际上是语文过程。

  过程与方法好不好看四个方面:清晰(环节安排与问题设计)、渐进(教学解读是常读常新,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试误、归正的方法)、有依托(问题源于文本,回到文本)、有生成(思维和语感得到训练,讲练结合,情感获得体验和共鸣……)。

  结论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到达结论的过程与方法。如果是灌输式地把结论呈现给学生,不过是增强他们对说教的进一步厌烦。为了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教师要在教学设问、环节编排、合理拓展等方面用心用力。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抓住文本特质设计教学,必须深入到语言中去,花大力气去研读教材,并高屋建瓴地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沉入到语言中去。语文课不是政治课,班会课,也不是历史课,要把握到语文课的自我空间。

  要充分认识导语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拓展不仅仅只是广度的拓展,也可以是深度的拓展,因力图寻找拓展的时机和渠道。

    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