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怎样自律
自律无论对任何人来讲,都是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但是要想跟其他大部分人过的生活不一样,甚至想成为这个社会出类拔萃的人才,就一定要学会自律,其中包括了中小学生,他们未来的方向未来的路能够走多远,完全取决于此时此刻,完全取决于他现在能否自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中小学生如何自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自律性
1.给学生定下一定之规,按要求执行。
2.给学生采取奖励表扬。
3.养成良好习惯,完成之后按时打卡。
4.教师与家长共同督促。
5.同学激励,共同促进。
6.自我试行,看效果,并作补充完善。
学会自律
一每天早上六点半一定要起床。无论你昨天晚上几点钟睡?一定六点半要起床,这是一个习惯的问题,也是给自己的一个标准。
二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因为写日记日积月累,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
三坚持每天练一篇字,因为写字可以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可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让自己的字写得更漂亮。
四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比如每天做100个下蹲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跳两分钟的绳。
五每天喝500毫升的水,因为我们社会发展很快,很多人为了工作,为了学习,每天忽略了自己的身体,所以我建议每天一定要让自己喝500毫升的水,让你的身体变得更轻松。
怎样培养学生自律能力
自律能力是在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又是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小学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带三年级的英语和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一、形成自律的舆论氛围 在学期刚开始,我就带领学生详细学习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等内容,并根据这些制定了我班的班规。让学生充分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做到这些,做与不做会给自己、他人和集体带来什么样的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使学生形成发自内心的、自觉的情感和行为,不光自己要遵守这些纪律,同时在必要时还要制止违纪行为,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自律。
二、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自律教育 通过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纪律的重要,从而发自内心地渴望自己具有较强的自律能力。比如:结合课堂教学,我经常开展“比比谁课堂纪律好”“看看谁听讲最认真”的活动,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评比,选出表现优秀的同学,在班会时予以表扬。在常规管理中,我班多次开展“谁的抽屉最整齐”“谁的座位最干净”等活动,随时提醒学生,教育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好习惯。我班的特色活动就是评选“守纪小明星”。教室的一块墙面上我们设了一块“积分排行榜”,全班同学榜上有名,按组排列,哪个同学在纪律方面表现好了,每次可以得一颗星。月底小结一次,期末总结一次,每次评选出三名“守纪小明星”和一个“守纪小组”,被选上的同学和小组成员的自豪和兴奋劲一周都不会消失。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律能力就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三、注意利用榜样,培养自律能力 儿童喜欢模仿榜样的行为。如果榜样的行为受到赞扬,他们就会学习该行为,反之则拒绝。因此,我非常注意给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好榜样。班级中有些爱学习、纪律好的同学,我经常有意无意地在其他同学面前赞扬几句,被赞扬的同学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其他同学也会照着他们的样子去做,使这些榜样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四、巧用期望效应,督促学生自律 教师期望效应就是指教师利用自己的期望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我班的柳宏伟同学学习习惯非常差,爱动、好讲话,经常管不住自己,不仅在英语课上,其他老师的课上更是如此。于是我找他单独谈话。在谈话中,我先肯定了他的优点,评价他是个思维活跃的孩子,老师很喜欢他。可是他在课堂上有点控制不住自己。如果能坚持改正这个缺点的话,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老师期待看到他的良好表现。柳宏伟高兴地答应了。以后的课堂上,他的表现明显好多了,有时他再开小差,我用一个微笑的眼神看看他,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好意思地笑笑,马上坐正,改正错误。
五、加强自我分析与评价,巩固自律能力 作为教师,平时要及时发现学生自律进步的闪光点,多给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在不断的激励中获得自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律。仍以柳宏伟为例,我在和他谈话,明确纪律要求以后,每隔大约两周就再和他进行一次沟通,引导他分析自己最近表现怎么样,有了哪些进步,还有哪些做得不太好的地方,特别注重用具体的小事情来具体分析,及时表扬进步,并提出下一步的要求。这样,引导他渐渐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他的自律能力。现在的他,基本上能够遵守课堂上的纪律了,任课老师都夸他的进步最大呢。 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除了要求教师要创设自律的舆论氛围,通过实践活动,利用榜样作用督促学生自律以外,最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约束自己,并以此来调节、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只有把外因和内因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由他律转化为自律,他们的自律能力才能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1.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一份子,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以身作则,身先士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率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在上课铃响之前进教室,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也要当天批改作业并发到学生的手中,不得隔日。要求学生不随地丢垃圾,那教师就要自己先做到,等等。常言说得好,身教胜于言教。学生的自律性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增强。“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
2.
其次,培养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等。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并且阐明举左手的宜处,即不影响上课记笔记。同时讲明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是对老师的尊敬,同时也是对同学的一种礼貌。还有写作也业时,不要把铅笔用嘴咬铅笔等。
3.
另外,我还十分重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反复训练日常行为,养成自觉自控行为的习惯。如有些学生写完作业总是忘记带,一般情况是因为写完作业后没有整理自己东西的习惯,或者是写完后随便一丢,第二天上学匆忙就把作业忘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同学放学回家后先把作业写完,放在书包里,让后再出去玩耍,这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还有劳动工具的摆放问题,学生打扫玩教室后,就把劳动工具随便一丢就没事了,我看见了,非常生气,但想想还是没发脾气,在第二天上课后,我在全班学生的注视下,自己去把劳动工具摆放整齐,并向同学们说了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好处。从那以后我班的劳动工具每天都摆放的整整齐齐的。
4.
家庭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重要渠道
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普遍不会做家务,不关心父母的疾苦,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他人,另一方面家长相对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品质方面的培养(农村孩子还好些)。为了让学生做到家里学校一个样,一方面,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征得家长的配合,另一方面我要求学生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衣、洗漱、整理书包、整理房间……逐步自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我还建议学生在家中都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父母扫扫地,送送碗父母回家了帮父母拿拿鞋等,也可以自己养养花,养养小动物,看谁养得好,养的时间长,通过这些事情,学生懂得了做事不负责任,连一棵花也养不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