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有哪些
中学的历史也是一种文化,着重重视中学的历史,以让我们中学生以及更多的中国人铭记历史,所以中学历史的教学方法也尤为重要,那么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吧!
初中常用的历史教学方法
一、运用精读素材找出疑问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借鉴精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素材中查找有效信息,便于他们产生疑问。比如在人教版
初二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教学中,笔者就要求学生围绕“鸦片战争产生的原因及国际背景”阅读课本,带着问题查找其中有价值的信息。笔者利用导学案,给学生提供了鸦片战争前清朝和英国的综合国力对比材料,让学生知道尤其是清朝的外贸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于是英国开始向中国鸦片,获取暴利。通过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事件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军民的反抗情况。学生带着“处于贸易顺差地位的中国为什么却被打败?”“《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从历史教材中探寻答案。初中历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设计一定的导学方案,围绕课程知识要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等来设计导学案,让学生有整体理解。选择富有情趣的历史小故事,让学生从趣闻轶事的阅读中发现更多的学习乐趣。多鼓励学生朗读、默读、角色扮演等,引导他们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运用笔记形式找出学习难点,引导他们有效探讨这些难点并加以理解消化。
二、任务协作难题法,增强互动与丰富体验
为学生组建探索历史知识的兴趣小组,改变传统的教师单一讲解模式,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有效难题,将识记转化为主动探索。创设可探究任务,帮助学生在群体合作过程中相互讨论学习,能有效激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让历史课堂更加富有情境与趣味。
三、任务协作以学生自我探究为主线,突出合作探讨
比如在《洋务运动》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以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口号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与同桌从“洋务运动的概述”中找出运动实施的时间、做法、目的等,让他们能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中国19世纪60~90年代,以恭亲王爱新觉罗•奕䜣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笔者要求学生围绕“怎样评价洋务运动的改革思想?”“透过‘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个字你能读出什么?”“洋务运动在军事、经济、文化和政治上有哪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虽然没有摆脱失败的厄运,但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很大,为什么?”等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在探讨洋务运动发生的时间、过程、结局及其影响的过程中全面深化理解掌握知识。笔者还要求学生以穿越时空的办法采访曾国藩、李鸿章、奕䜣等人,活化历史。任务协作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明确学习思考的方向和目标,帮助学在彼此交流中有效深化感知。教师设计的历史导学任务应该突出多样性和层次性,帮助学生有更多自由的选择机会。多鼓励学生进行组内讨论、组间辩论等,让他们在交流中产生学习动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三、总结追问反思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温故而知新。运用总结反思法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学习过程,使得他们的认知思维更加丰富,认知视野更加宽阔。总结能培养学生有效的归纳概括能力,反思使得学生有不断修正的时间和空间。
四、总结反思能使学生的认知更加多彩
比如在《难忘九一八》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了解历史事件真相的基础上,总
结日本的蓄意用心以及对中国的侵略,认识到九一八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析
其必然性。学生在总结中能够结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际影响,得出九一八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曲”的结论。通过总结使学生在历史事件由表及里的分析中洞察出其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帮助他们在反复研读中掌握历史思维方法。引导总结反思应结合课程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拓展。关注学生的不同表达,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述学习理解过程,让过程更加具体、认知更加全面。如前所言,历史不仅需要读,更需要学生带着激情和疑问去深思感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在主动探知的过程中发现历史的精彩,更能够拓宽他们的认知思维,促进其知识技能生成。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生成,使历史教学更有吸引力和良好效果。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
1、"连缀成篇"法
就是把时空跨越大, 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知识点归纳联结成篇进行记忆。
如中国古代历史中所出现的所有朝代, 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单纯记忆就不是那么容易,若把它们编成顺口溜的形式连缀成篇, 既朗朗上口, 又增加知识点趣味性。既容易背诵又容易掌握, 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分进合击"法
此法如同作战采用的战略战术, 将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化整为零, 分头进行学习记忆, 然后再进行整合记忆。
如复习"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 可实行记忆三步走: 第一步, 掌握起义的背景; 第二步, 掌握起义的经过; 第三步, 掌握事件的历史意义。
在分别掌握的基础上, 再根据事件的内在联系, 进行整体把握, 综合记忆, 切忌瞒天过海。
3、"联想拓展"法
即在复习掌握有关知识时, 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扩充, 将同类问题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做的好处, 往往能收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丑条约》这个内容时, 你可联想到《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这三个条约的共性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其影响一个比一个严重。
第一个是使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个是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 第三个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家国家。
这种联想拓展, 复习掌握这三个条约时, 既生动又省力, 更不至于将三个条约中的有关问题张冠李戴, 混为一谈。
4、"异同比较"法
就是将两个历史问题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然后进行复习掌握。
如在复习"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两部分内容时, 在比较的基础上,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其相同点是:
原因相同, 都是在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爆发的。领导阶级基本相同, 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动力相同, 人民群众在革命中起了推动作用。影响相同, 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其他国家的革命有很大的影响。
其不同点是: 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 英国新贵族也起了领导的作用。特点不同。英国革命经历了反复、曲折的过程,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法国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革命。
意义不同。英国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法国革命扫荡了国内外的封建势力, 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5、结构梳理法
此法如同用梳子梳理散乱的头发一般, 就是将看似散乱的知识进行梳理, 使其有一定的头绪。
即抓住每个专题的历史知识提纲挈领的进行高度归纳概括, 使其在对本部分内容系统学习掌握之前, 在头脑中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知识结构轮廓, 给人一种一目了然之感。
这样以来, 就会在学习时抓住根本, 同时也会消除畏难发愁的心理。然后只要本着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进行学习,所有具体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如: 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中的第20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知识结构可以这样梳理:俄国废除农奴制:俄国盛行农奴制,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农奴暴动频繁,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 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但必须出锭赎买。
是一次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为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6、集中归类法
此种方法就是将性质类型相同或相近的有关历史知识, 按照一定的顺序、规律进行有机的分门别类的集中归纳后, 进行各个击破式的分类学习记忆。
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变法时, 可把所有改革变法方面的历史知识, 按照先后朝代及年代的历史发展顺序, 列成表格形式进行集中归类。
此表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朝代、时间、人物、改革或变法内容、影响及意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