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方法整理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他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那么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方法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一、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质疑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的逆向思考,对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应当切实的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端正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态度,并且借助于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出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完善及改正。
比如,在《司马光砸缸》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们的朋友掉入河中,你们会怎样做?这时,有的学生会说“跑回去叫大人”,有的会说“下河救人”,而有的学生则会考虑周全后说“量力而行,先通知大人,而后拨打120和110。”对于这样的回答,很多学生会感到不满,因而教师贝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表示认同该做法,然后从自救及安全等方面,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将问题解决。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大力倡导学生的质疑,要将问题敢于提出来。只有在不断的质疑中勇于探究,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雪莱曾说:“想象就是创造!”没有想象,谈何创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材料,调动他们知识库存,让其展开想象。拓展其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进行《大瀑布的葬礼》学习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快速地读完课文,而后简单的说一下赛特凯达斯大瀑布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接着,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闻名的赛特凯达斯大瀑布是如何葬送的?”这样的提问就会引发学生的激烈争论,可谓众说纷纭,各执观点,同学们给出的结论大致有:1、上游水电站的建设;2、周围工厂不节约用水;3、乱砍滥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
听完学生的自由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说:“同学们,大家说的都很正确,就是因为人们不懂得保护环境,才导致大瀑布逝世了,那么,它留给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谈下自己的想法。”同学们又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最后,教师得出了一些答案,比如:1、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2、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最后,教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学习过的有关瀑布的知识,学生们想到了《望庐山瀑布》、黄果树瀑布等等,经过这样巧妙的提问,不但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且歼动脑筋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性观察,在观察中展开想象和联想,例如在《天鹅的故事》中说:“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七。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我们可以感受到,正是由于作者富有联想和想象,才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文字和激烈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体会到的同课本上所学习的紧密结合起来,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感受写“我眼中的老天鹅”等等。并且,播放《天鹅湖》这首曲子,让学生在轻柔的乐曲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实现新的探索和创新。
三、精心营造宽松的氛围
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一种宽松的、能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可从以下两点做起:
一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一个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我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
二是教师要把“微笑教学”带进课堂。课堂上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抚摸、关注地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教师的信任、鼓励、欣赏、赞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产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精神环境之关键”。事实确实如此,我在课堂上巧用“微笑艺术”,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
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创造性探析
一、创造性培养离不开以生为本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只满足于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探讨的机会很少。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当前要重视创造性教学,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创造性学习。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性紧密相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十分必要。只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才能进一步去发现、探索,才会有发明、创造。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进行创新的动力源泉。遇到困难时,有的人会灰心丧气,有的人则会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两种表现截然不同,关键在于有无自信。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丰富的想象,就很难有创造性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来创设教学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而很多独特的想法,就是在积极的思维和讨论中产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为学生树立独立人格、充分舒展个性创造必要条件。
比如课文《小露珠》,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演课文中的小露珠和小动物对话这一环节。教学时,引导学生生动地表演小露珠和小动物的对话,要求学生加上动作、神态,仔细体会情景,描绘情景,演示情景。在优美的配乐声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涵。这样,孩子们既可以从中感受到小露珠的亲切与可爱,又可以激发他们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甚至还可以体会作者的那种喜悦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并以此感染、熏陶学生。
二、让学生大胆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性,这种特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置疑……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小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①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质疑习惯。要培养小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教师应鼓励小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②传授小学生学习方法,提高质疑水平。要指导小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小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一些小学生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
三、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
人的思维往往有―定的习惯性,按照―定的方向进行思考,或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形成定势,这样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于打破思维的定势,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特别是逆向思维,让学生处在创新思维训练中。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对狐狸的认识,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狐狸奸诈。而有的学生却认为:“狐狸多聪明呀!与老虎相比,它是个弱者,在危难之际,他用智慧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当今社会,许多弱小者因在比自己强大的敌人面前不会斗智而受欺负,他们应该向狐狸学习。”也有的学生说:“外表再强大,只要不动脑筋也会败在别人手中。”虽然这两位学生的回答与众不同,但是他们的见解并没有错误,倒是从中可以看到他们的思考不按照常规的路子,具有创新性。
四、在课堂中营造愉悦的氛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愉悦的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催化剂,能刺激学生大脑把贮藏知识的闸门打开,使学生产生回忆、想象,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进思维的发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愉悦氛围的形成,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启迪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上的共振。民主、平等、信任、愉快才是创造的温床,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语文课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想像空间,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想像是进行科学创造的有效途径,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表象积累。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与作文有关的景、物,并且注意教给小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将观察到的用于课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训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小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有利于小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2、注意引导学生想象,拓宽想象空间。如果我们单纯地谈教学,忘记了教学活动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变成一种缺乏生气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小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小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小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主要表现在阅读和作文两个方面。
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凭借教材进行想象,有助于小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课文中发展想象,又通过想象进一步理解课文。引发想象,可在理解课文词句时进行。小学作文训练为小学生创造性想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运用想象思维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想象,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可以通过编故事、续故事、续写、扩写、科幻作文、写童话、看图作文等等富有创造性想象因素的作文训练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以看图作文为例,让学生根据静止的画面想象画外的"动",包括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具体的情节等等,再把画面本身和想象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表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想象思维的参与不行。
二、让小学生大胆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性,这种特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置疑……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小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1、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质疑习惯。要培养小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地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教师应鼓励小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
2、传授小学生学习方法,提高质疑水平。要指导小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小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一些小学生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
三、突破常规,培养小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陕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小学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启发想象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想象是一种不依据他人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关于某个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小学生正处在由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过渡的时期,由再造想象往创造想象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好时机。应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可多安排一些再造想象的练习,如看图说话,复述课文,读文画画等。也应适当地进行一些创造性想象。例如教了《小小的船》,可以让学生驾着“船儿”去想象太空的情况:教了《春天来了》可启发他们用拟人手法,想象夏天来到了他们中间,听他们读书唱歌,跟他们一起游戏的欢乐情境。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应该逐渐增加创造性想象的比重,让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想象活动。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这里就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大黑骡子被杀后彭德怀是如何走出草地,战士们又是如何走出茫茫草地的。这样利用教材的各种内容进行合理想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发展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二、重视思维的过程
中国有句古话“神仙本是凡人造”,也就是说,除了智力有障碍的人外,一切正常健康的人都具有创造力。我们要求学生有创造力并不是要他们都成为天才、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而是要通过训练,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虽然不能像杰出人物那样有重大成果,但是有了这种创造性思维就具备了成为杰出人物的可能。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是重思维的。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些成绩较差的同学,有时提出的问题却很有创造性,而我们多数教师让这创新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
认为本堂课与这个问题不相关,就不讨论。这样就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甚至可能给这位同学造成终身的自卑心理。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认为讨论、提问会影响到教学计划的完成,又与教学任务不相关而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我在教学《威尼斯小艇》一课时,有位同学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水那么深,那么多建筑是怎样建成的呢?本来这个问题不是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但我没有拒绝学生,而是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课后自己查找有关资料,自己找答案。第二节课同学们找了各式各样的资料,我也准备了一段录像片。通过看录像再讨论,同学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更加深了对威尼斯的理解。
三、在课堂中营造愉悦的氛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愉悦的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催化剂,能刺激学生大脑把贮藏知识的闸门打开,使学生产生回忆、想象,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进思维的发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愉悦氛围的形成,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启迪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上的共振。民主、平等、信任、愉快才是创造的温床,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语文课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我在教学中,以此为原则,尊重学生主见,变课堂为学堂,变讲授为启发,变“一言”为“群言”,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探索和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获取和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
比如教学中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往往对问题会不加思索地举手回答,结果出现所答非所问的现象,引得学生哄堂大笑。我采取的办法不是横加指责回答的同学,而是批评取笑者,鼓励学生要积极回答问题,同时,对答错者循循善诱,引导其开动脑筋,准确作答。这样不但使学生挽回了面子,又充分调动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没有了顾虑,放松心情,认真思索,思维活动得到真正开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