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是什么
小学阶段,小学生可塑性强,正是进行语感培养的最好时期,只有重视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并施之科学有效的语言训练方法,才能使阅读教学有声有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那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策略,一起来了解下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策略
一、结合语境,把握语感。
首先,文章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或前呼后应,伏言埋笔;或上勾下联,环环相扣;或以此达彼,潜义横生。但不管形式如何,它都以固有的规律,把词和组合成有机整体。构成这个整体的词句不是孤立的。其次,反映纷繁多变的客观事物的语言文字,有概括性,多义性,灵活性的特点,所以,我们又说,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指代也往往不同,有很大的独特性。基于这两点,联系上下文,充分利用语境功能来准确把握语言文字,从而训练语感,是一条科学的、有效的途径。在教学中,老师要带领学生融入语境,丰富语境、点拨语境、巩固语境。
例如《少年闰土》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其表层意思很好理解,但要真正读懂这一句话,把握其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及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就得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品词析句才行。文章写的是作为少爷的“我”与少年闰土从相识到相知,最后分离的故事。开头段描写了“我”印象中的少年闰土在明朗的月光下,在一望无际的碧绿瓜地里刺猹的英武机敏的形象,既表达出了“我”对少年闰土印象深刻鲜明,也暗含着“我”对那月光、瓜地生活的羡慕。文章接下来写到:当“我”得知闰土要来时,“我”很高兴,因为他和“我”年龄相近,特别是他会捕捉鸟雀:这里也写出了“我”在大宅子中生活孤独单调,文中着重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拣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等新鲜稀奇的故事,和闰土的生活相比,“我”才产生了只看到四角的天空这样的悲叹。
“天空”是一望无际广阔高远的,给人一种心胸开阔,自由舒展的感受。而此句中的“天空”一词,前面用了三个方位短语加以修饰、限制,使得这天空是有形的,是被可怕的高墙围住的很小的一块。这里“高墙”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指封建制度,封建规矩,他们生活在封建家庭里,生活在高墙之中,不能接触到外面广阔的世界,如井底之蛙只能坐井现天。
所以,三个词一步一步形象地写出了他们当时的生活环境很狭窄,知识很少。同时,我们联系上文体会到,在此有“我”对闰土的赞美,对高墙外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有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厌恶和不满。这看似简单明白的一句话,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味,要挖掘语言文字深层意义只有把具体的语言文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才能实现,从而更好地感受这些语言,培养语感。
二、重视朗读,激活语感。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阶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为语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感知;语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现。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作者的意图和情思,进而对课文的内容产生真切的感受。学生的情感活动能否和作者和课文中的艺术形象获得和谐共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课文的朗读来实现,要真正发挥朗读对语感的激活作用,教师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自由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读懂课文意思,从中得到感悟。
三、再现形象,诱发语感。
对小学生来讲,语感主要应具备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而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形象再现即阅读时脑海里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见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因此,阅读时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到气味,能听到音响,能辨出色彩的世界,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
四、联系生活,丰富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即读到文字时,在头脑中要再现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现象,从而更好地感知语言。由此可见,训练学生语感,应引导他们把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同对语言的研究结合起来。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去研究表现生活的语言,积聚越多,了解就越深切。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有这祥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老师提出“焦急”、“耐心”这两个词语,诱发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
首先让学生展开联想,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如到火车站接亲人,你提早等候在车站,可是未到时间或火车晚点了,这时你的心情当然是焦急的,然而,你仍然要坚持等候,没有回家、这又表现出很有耐心,由此点拨引导,学生即能顿悟到此处的“焦急”是表现出了老奶奶盼望早一点看到总理灵车,“耐心”表现了她送别总理的诚心,不管多晚都要等到。这就准确地反映了老奶奶对周总理热爱和怀念的感情。这样,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学生的语感自然丰富起来。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方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我采用了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实物直接感知观察的基础,以课件情景为补充将孩子们喜爱的情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感情打下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辩。
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讨论、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见解,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还记得我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
话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我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的很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
最后,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二、读与练同行,促进言语表达。
练的形式可以多样,比如《九色鹿》一课,我就设计了这样的读写点,让学生帮国王写一份告示,召告天下百姓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这正好与开头的皇榜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也希望通过想通过让孩子站在国王的角度写这个皇榜,让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得到提升。
这里的练笔设计,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心理距离,成功地完成了读者角色与文本角色的心理对接,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言作者未言,言自我欲言,此刻的练笔设计是有声胜无声,促进了学生的言语表达。
三、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背诵十分重视,但在现代人眼中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
这就是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
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第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言语文字的优美。
如我在教学《万年牢》一文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先谈谈课题后的疑问,此时学生的兴趣很大,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内心所想:有的说:“万年牢”是说某种东西特别牢、耐用;有的说可能是有人犯了错误,要坐一万年的牢狱,就叫“万年牢”……同学们听着伙伴们的回答都把猜测的目光投向我。
面对个个天真活泼、求知欲很强的孩子,我因势利导地说:“你们刚才的想法都好。那么课文中的‘万年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后就知道了。”当学生第一次读完课文,’没有找出明显的答案时,学习兴趣有些低落,于是我又向学生提出:“‘万年牢’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面对这个易解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又一次高涨,很快地找出答案。
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万年牢”的不同含义,组内交流之后在班级汇报。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交流体会三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又如;我在《鸟的天堂》一课教学结束时,其中一位学生提出了“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了就离开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时是早晨,怎能看到众鸟纷飞的情景呢?又怎能说这儿的确是鸟的天堂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面对这个问题,我又让学生通过读书,查阅大量的资料相互交流,最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深化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主题。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让学生读代替教师讲,能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四、引导自主合作,提高阅读质量。
学生是学习和教学的中心,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的积极性。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有很大的改进,如教师在课堂上改教师讲为引导学生读书、看书,课堂上重视学生质疑,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但都因给的时间短,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讨论。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
要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化特征、心里倾向、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合,分为多个小组。
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即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后进生的“达标”学习,有利于在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分工合理、内容恰当。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每个成员在小组里都要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使每个成员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因此,选取合作的内容有一定的趣味性,具有合作的价值,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评估性。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关键,为下一次开展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给达标者予以鼓励性的评价,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其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使其增强自信心。
实施评价时,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要评价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要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要关注他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总结
小学生天真无邪,活泼好动,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优点,但也有自我约束能力差,逆反心理强的缺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语文科目开始出现阅读理解的题型,这让不少教师在小学阅读理解方面犯了难。怎么让好动的孩子全身心投入到听课中,保证他们在这一难点上不掉队呢?通过视频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阅读教学。
一、激发兴趣,引导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
二、把握课堂主体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浓厚的兴趣如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驱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因此,阅读教学充分挖掘这一有利因素,把认知与炼能有机融入到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会在兴趣中显现,学习能力就会在学习中形成。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激活了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真正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主题策略落实到实处。
三、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阅读教学的主体是读。因此,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心不到,则情无共鸣。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
四、把乐趣带给学生
学生主动发展的火把,需要教师点燃。课上要激发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感知,主动质疑,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主动的核心是创造,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创设语言文字训练的创造情境,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提倡学生发表异见,独见,创见,品尝创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