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情境创设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生及教师都“牺牲”在此。因此,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情境创设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步成长阶段,自身的理解能力不强、文化水平不高、知识储备含量较少。因此,面对小学数学知识难度逐渐加大的现状,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要点,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的情境应该具有开放性。开放式的应用题情境创设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小明和小兰两个人,一共做了15朵花,问他们每个人分别做了多少朵,就有14种可能的答案。这种开放性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思维创设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积极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知识属于基础性知识,很多都和生活存在着直接而又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生活实例,把实际生活案例与数学课堂的应用题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例如,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个苹果,课上教师可以引导性地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平常在家里妈妈都会给你们拿什么水果吃啊?”此时,学生就会纷纷说出:“我妈妈会给我拿苹果、梨、桃子、西瓜。”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应用题:“有一个妈妈,给孩子买了4个苹果,但是只拿出了一半给孩子,问妈妈还有几个苹果?”此时学生就会说:“一半就是4÷2=2,那么妈妈还有2个苹果”。此时,教师就可以继续引申问题,说如果用分数表示的话那是不是就是2/4呢?此时,教师可以引入分数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概念。然后拿出一个苹果,用刀子将苹果切开,然后拿起一半苹果引导性地问学生:“这个是什么呢?”学生就会答:“一半苹果。”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讲解分数知识,指明这一半苹果就是整个苹果的1/2,由此引入分数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
三、丰富学生的应用题解题思路
(一)突破思维定势
小学生接触的事物较少,在应用题解题的时候往往会将问题复杂化,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受到了解题定势思维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走出定势思维困局,从而提高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说:“小红家要铺地板,正好小红想要帮忙,现在知道每块正方形地板的长度都是4分米,如果小红要铺满整间屋子要用60块地板,现在假设小红家买来了新地板,但是地板长5分米,那么要用多少块地板呢?”在此道应用题的解答中,小学生常会运用以往固有的思维方式来解题。所以教师在讲题的时,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正确地引导学生使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答应用题,通过联系生活,解题的方法可以是4×4×90÷(5×5),也可以是90×(4×4÷5÷5)。这样做不仅优化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还缩短了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
(二)对数量关系的变化给予高度重视
在应用题教学中,可以以数量关系为切入点,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小学生了解应用题的含义,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准确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纠正学生粗心大意的毛病,从而使其明确数量关系及关键的已知条件,提高解题的准确率。例如,讲解例题“学生小明家里养了1000只鸡,鸡的数量是鸭的数量的3倍还超出10只,问小明家一共有多少只家禽呢?”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变化,小明家养的主要家禽就是鸡和鸭子,在题中已经明确说明鸡的数量是鸭数量的3倍还超出10只,教师通过引导,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鸡鸭之间的数量变化。这样问题就变得十分的简单,解题的思路也会变得更加清晰。总之,小学教师要重视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问题,要深入了解学生整体状况,引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案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应用题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意义
首先听了一位美女老师给一年级孩子上的一节课,看着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如此活泼可爱,我还真的有点羡慕小学老师!老师问一个问题,学生争先恐后举手抢着回答。想我在大学课堂上问问题时学生根本不屑搭理我,觉得自己做老师真是失败。老师讲课挺精彩,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仪表端庄、表达清晰,是一位比较有经验的老师。在评课环节,有老师提出:“既然是总复习课,又把百位数表贴出来了,那就应该发挥百位表的作用。”当问起如何利用百位表的时候,那位老师又显得语焉不详。那位老师的话倒是说得不错,既然引入了百位数表,不妨以百位数表作为主线展开复习。如果是我来讲这节课的话,我会按如下思路设计,课堂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1、从百位数表中任取一个两位数,再任取一个一位数,看它们的和或差是多少,还可以让学生选取并进行计算;2、从百位数中任取一位数,能不能从百位数表中找到两个数,使得它们的和或差等于这个数。第二个问题就富有挑战性了,因为答案有很多种。这样的课堂不仅具有挑战性,还多了几分灵性,甚至不需要PPT,一块黑板,一张百位数表足矣。
听完课后,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上讲台开始以一个外行的视角与内行们交流,我首先从香港的一部纪录片《没有起跑线》说起,讲到香港、内地的孩子们一旦上了小学,基本上就告别了童年的快乐!小学属于启蒙教育,这个时期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因为学习习惯,好奇心,求知欲就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让学生初步懂得用量化的方法思考现实问题,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具有对数学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这也是我理解的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接着我针对小学教材的内容从两个方面谈了一点个人观点,一是传统内容的深度与体系是否合适?二是新增内容是否必要?当然,这依然是个人观点,未必正确。最后我通过两个例子讲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方法论问题,小学数学的教育方法简单概括就两句话:1、化抽象为具体(启蒙);2、从具体到一般(开智)。如何从具体的1+1提炼出抽象的1+1?幼儿园阶段实际上没有完成这个抽象过程,我凭想象谈了我的方法。
分数除法是个难点,教师首先需要清楚分数除法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教材在这个问题上的处理跳跃性太大,需要老师细化。我首先介绍了分数除法的本质:“已知总量或部分量,如何求一个单位的量,例如知道两小时走了10公里,时速是多少?或者知道半小时走了1公里,时速又是多少?类似的问题很多。明白了这个道理,如何设计教学方案也就不难了,我通过六个步骤说明如何层层深入讲清楚分数的除法运算。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大多数时候适合采用不完全归纳法,演绎法不适合孩子们。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情境创设相关文章:
2.小学数学课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