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方法

文琼2分享

  语文教材知识往往是编织教学程序的经线,是各项教学要求循序渐进的脉络。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认知过程,应当先讲课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方法

  一、增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贯彻“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传授语文知识,应遵循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这六个字准确而扼要地概括了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的要求。“精要”就是教学要抓住重点,把各项知识中最至关紧要的、切合实用的部分教给学生,力求做到精选内容,要言不烦。

  “好懂”就是要深入浅出,讲授得法,使学生容易领会,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有用”是指基础知识教学切合小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实际,训练内容有效地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关键在于处理好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针对性二者之间的矛盾。

  二、紧密结合课文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灵活运用语文基础知识

  教学大纲强调语文知识教学要“尽可能和课文结合”。从语文知识教学的角度看,课文是语文教材中用来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读写听说技能的一个个“例子”。各种语文教材都体现了语文基础知识与课文相结合的原则,并以单元或以课文为单位设计成综合训练的板块。

  认真研究教材,可以看出,语文教材知识往往是编织教学程序的经线,是各项教学要求循序渐进的脉络。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认知过程,应当先讲课文,并在课文讲解中,有意识地联系知识短文的内容,然后讲解文学知识“短文”,使学生对某一种文学体裁、某一类文学现象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三、联系读、写、听、说的实际,帮助学生把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

  读、写、听、说活动在其他学科(非语言的)教学中只是教学手段,而在语文科中,它们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读、写、听、说四种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总体培养目标,更是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训练方式和教学目标。四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

  要实现这四者之间的有机沟通必须有明确的教学思想,并改进教学方法。因此,语文知识教学中的读、写、听、说项目又必须单独进行专门训练。

  四、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

  1.温故知新。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必须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前后左右都有内在联系,系统性、连贯性较强。因此,讲课时把新旧知识紧密衔接起来十分必要。由已知引入未知,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述,也可以通过提问或练习。

  让学生回忆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然后从中引入新课、新概念。这样教汉语知识,不仅使学生巩固了以往学过的知识,而且使他们对新知识留下了较深印象。

  2.选材举例。语文基础知识,尤其是语法修辞知识中的概念、规则和方法,都是从具体材料中概括出来的。在教学中,小学生领会这些规律,必须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这一过程。这样,接触、分析语例,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是形成概念,理解语言规律的基础。

  因此,在备课和讲课时,要十分认真地选取和使用语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掌握知识。采用语例,要注意质量和数量。举例要典型,要联系语言实际,注意难易结合,正反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类型:单纯性语例;对比性语例;分项式语例;变式语例;复杂型语例;聊误型语例。

  3.重视“操练”。语文知识教学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任何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因此一定要防止“学语言,不言语”的偏向,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尽可能多的活动机会,让他们手、脑、口、耳不停地活动,在运用语言的操练中掌握语言。

  教师要善于运用教练式的方法,在教学的各个步骤,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语言“操练”。在听课时,应引导学生对语例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分析,进行归纳、概括,明确概念,理解法则和规律。语言操练应贯穿教学全过程,不仅在控固旧课时可以让学生操练,多做应用性的练习,在讲新知识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概念。

  4.综合应用。要指导小学生正确使用语言,还必须把语文知识的教学与最富于综合表达特征的作文教学联系起来。学生在作文时,要多方面、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全面反映出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但往往也暴露出运用语言方面的缺点和错误。

  联系这一实际,可以发挥汉语知识的应用效能,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纠正语言错误,在纠正语言错误的过程中验证和运用汉语知识。在批阅作文和讲评作文时,在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时,都要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和文体知识,改正错别字,纠正用词造句方面的语病,改正修辞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错误。

  5.文理渗透。小学语文知识教育,应当适当联系其他学科内容,充分发挥“工具”的作用,为学好其他学科服务。其他学科一般多是科技语体,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条理清晰,结构严密,把这些学科语体引进语文知识的教学领域中,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文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科技说明文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克服以后学习数理化时由于语言能力差造成的困难。

  2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方法

  一 讲解引导法

  这是讲述、解释、引导学生认识和获得语文知识的方法。对于学生自学不可能完全理解,或者需要集中解释的难懂词语,如文章体裁知识文学史上某个流派的知识成语典故知识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明确讲解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途径获得新知,而不是简单地直接传授知识,讲中有导,为导而讲。

  其次要选择讲解的时机,必须在学生自学以后未能甚解而又要求甚解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抓住难点来讲解。第三,还要注意讲解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保证知识的正确无误和深浅适度。

  二比较分析法

  这是对不同项目的知识进行对比或者对于同一知识的不同方面适用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认识语文知识间的异同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实用于相似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或者不同种类而有共同点的知识。例如:语法知识中的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与兼语句的比较分析,修辞 知识中的“借喻”与“借代”比较分析等。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明确知识点之间要有可比之处;其次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认真找出相异点和相同点,教师只作必要的启发;第三要善于从个别到一般,认识规律性的知识。这种方法通过鉴别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可以化难为易,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三 讨论发现法

  这是通过组织学生对某些语文现象或某类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从中发现并概括新的规律性的知识,如多重复句的层次划分、文章写作中运用通感或多种修辞方法等。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变为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或一些具体的例子;其次要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思维的火花互相撞击,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最后要有明确的结论,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参与发现了新知识。

  四 纵横勾连法

  这是通过瞻前顾后和迁移渗透来认识同类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异类知识相互作用的方法。纵横勾连法使用与间隔学习同类知识必须前引后续的情况,如有关记叙文的若干篇知识短文分几次编排,相隔较长时间才能学完,要前后联系起来掌握;横向勾连法适用于多项知识同时渗透在同一次综合性的读写活动的情况,如学习一篇科技小品文,既要让学生了解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进行说明的各种方法,又要知道其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还可能有哪些修辞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等等。

  要让学生认识渗透在同一课本中的多项知识互相配合所发挥的作用,或者为学习有关的新知识做准备,或为复习相关的旧知识作印证。运用这种方法,教师一定要胸有成竹,了解各项知识在教材中出现的前后位置,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五 分合练习法

  这是为了掌握那些侧重于提高语文实践能力的知识而运用得最多最灵活的方法。从教学内容来看,编在每课书后面的练习题都是零散的语文知识,都通过单项练习来掌握;其他偏于感性的汉语知识,如认读生字、解释词语、分析句式、辨别修辞方法等,也多数通过单项练习来完成。

  从教学形式来看,练习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进行。有先讲后练,有先练后讲,有边讲边练,也有整堂的练习课。一般来讲,新接受的知识宜单项练习、分散练习;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就应该安排综合练习。练习设计要讲究质量,追求实效,不加重师生的负担。

  六 归纳复习法

  “系统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平时分散学习的语文基础知识,最终要形成一定的系统,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归纳复习就是同类知识的学习的基本结束。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进行全面的复习,重温学过的有关知识;其次是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可以是纲目式,可以是图表式或者“树状”式等等,项目要完备,要有概念,有要点,有例析,有出处等。

  教师要注意检查提示,填漏补缺,要善于引导学生自行复习和归纳,以加深印象,掌握整体。

  语文基础知识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系统的语文理论知识,增强语文能力训练的指导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一位合格的语文老师应该细心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服务未来社会的新型的知识性的人才。

  3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方法

  一、 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目标和要求,参照教材所规定的目标和要求,联系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制订集中、明确、适切的,有针对性、层次性的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是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重点呈现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表述时应尽可能地将三者加以整合。

  “明确”是指所制订的目标指向清晰,表述具体得当,要陈述可以观察到的学生的具体行为,说明产生这些行为的条件,以及指出评定行为的标准,以便操作和评价,例如字词学习,应具体到能认读识记哪些字,在什么条件下积累哪些词语并达到怎样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课文内容,应具体到了解什么内容,在怎样的条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样的程度。

  “适切”是指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并有一定的针对性:在制订重点精读课文的目标时,要注意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在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对要求学生独立阅读的略读课文,则不必各方面逐条罗列,选一、二方面作重点表述即可;在制订写作课目标时,可以从 “观察”、“选材”、“表达”等方面加以具体表述,如提出“观察”的具体内容,从哪方面进行选材等。

  情意目标的制订,应注意结合阅读内容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过程中认识并认同相关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逐步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主体验,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在教学目标中使其显性化,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无痕化,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

  每一堂课的目标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是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知识积淀、心理期待、文化准备等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结合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和年段目标作整体思考,使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具体目标和一般目标有机结合。

  二、 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一) 分析学生情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但是,究竟该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如何了解学生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学情调查。

  我们都知道,科学的学情调查是新课程下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可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有意识地作过学情调查和预测,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关于学情调查的相关研究很少,可供参考的书目和资料也很欠缺。

  因此,要想优化教学、渐渐读懂学生,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作好学情调查。“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因此,学情调查不仅要调查学生的学习起点,还要调查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速度、自主行为能力、能力倾向、兴趣点、学习动机、情感态度的性格表现、情绪的性格表现、意志的性格表现,等等。

  新时期以来,我们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但这并不是让教师袖手旁观或是任其自然。相反,这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学情是客观的,只要有教学、有学生,就有学情问题。与此同时,学情又是不断变化的。

  在教学活动中,时间过了,内容换了,难度改了,甚至天气变了,都会对学情产生影响。因此,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师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

  另一方面,学情的多样和多变,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了解和把握学情。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观察、访问,可以察言观色,可以举一反三,可以旁敲侧击,还可以检视他们的学习效果。总之,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去改变学情,使之调整到最为适宜教学活动展开的状态。

  (二) 组织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努力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是要重视设置问题情境,把教材知识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二是要遵循思维规律,抓好感悟、理解、实践三个环节,精心创设突破难点、激活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思维能力的学习情景;三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使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四是鼓励学生对文本质疑,向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高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

  要指导学生提问的技能,培养学生由提出疏通性的问题到提出深究性、延伸性的问题,再到提出鉴赏性、评价性的问题。

  具体从拼音方面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识字与学习汉语拼音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既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识汉字,也能借助汉字的发音来学习汉语拼音的拼读,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与形之间的联系;加强汉语拼音的拼读训练,在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以及运用音序查字法查阅工具书的过程中。

  逐步提高独立拼读的能力;认识到汉语拼音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渐学渐熟的过程,可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适时地进行渗透、强化和巩固;不进行汉语拼音字母的抄默训练。

  (三)选择教学方法。

  1、质疑。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是进步的阶梯,质疑是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而装点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

  小学语文课上,学生面对《海底世界》这一课的插图向老师提出疑问:“章鱼不是10条腿吗?怎么书上只画了6条?”这难道不令人吃惊吗?我们都吃过章鱼,但从来没注意到它有几只触手,更不注重科学界对章鱼的分类还有分歧。虽然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但他能向教材挑战,这就难能可贵了。

  教师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我们要真正解放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2、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既然“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

  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了注意力,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见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现代教育技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显现在显示屏上的课件不仅将学生从单调的“黑白世界”带入了绚丽的彩色世界,而且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动态,富有表现力,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极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我在教学《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时,就利用了多媒体为孩子播放了动画片,动画片的形式锁住了孩子的视线,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做信息技术的有力“推销员”,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进行学习。

  三、改进评价方式。

  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要考虑每一个学生的起点,使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检测要注意体现日常性、选择性和开放性。注重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尊重学生个体读文的独特体验,重在激励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借助拼音认读汉字、查阅工具书的能力,不从默写音节,为汉字注音等角度去考查、评价学生。二年级时进行相关的汉语拼音的验收。一二年级识字能力的评价,应将平时的学习与阶段性检测结合起来,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能认读所学汉字的60%为合格,达到80%即为出色。

  写字能力的评价,重在写字态度和习惯,以及书写的规范。阅读能力的评价,重在检测学生基础积累,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句义能力,依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进行比较流畅表达的能力等。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重在鼓励学生说话的自信心,以及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清晰性,不重表达技巧。

  写作能力的评价,二三年级从能根据图画内容、阅读内容写清楚几句话逐步做到能根据图画内容、所提供的话题、情景、相关词语写清楚一段话,做到句子连贯,意思清楚;四五年级从能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能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受感动的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逐步做到能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将自己感兴趣的、受感动的生活内容生动地描写出来,能反映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

  4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方法

  1.小学语文中的拼音基础教学

  1.1小学拼音学习的重要性。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汉语拼音的掌握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状况。由于拼音字母是抽象的字母符号,学生在接触时注意力无法集中而且很容易就感到枯燥。尤其从接触到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拼音,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接受训练,对于错误也需要反复改正,而上课的内容也存在着很强的重复性,学生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就缺乏耐心了。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他的拼读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语文的学习,更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因为字词不认识、又不会查字典,导致题目理解不当不会做题。

  由于一开始的时候,拼音没有掌握,导致了在今后的学习中一直处于成绩不理想的状态,同时也很难找回学习的自信。总之,小学阶段拼音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1.2小学拼音学习的有效性。由于小学生认知的特点,小学课本都是带有大量的彩图。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特点,通过看图说话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边欣赏插图边说图上画得是什么。

  在小学拼音教材上,也有对于拼音进行总结的诗歌,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本的资源,带领大家学习这样的题材,不仅要会朗读、会背诵,而且还要让学生知道诗歌的含义。只有真正明白了含义才能在一遍一遍的重复过程中,逐渐加深拼音的掌握程度。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接触到知识,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拼音的学习,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理解记忆

  理解记忆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只要学生理解到了这个知识点,就能很快地记住它,并且理解记忆是最长久的。科学研究表明,理解记忆所记忆的知识在人脑中停留的时间,比普通记忆所记忆的知识在人脑中停留的时间要长十倍。理解记忆法也因此被广大教师、学生所推崇。

  理解记忆法的运用很多。比如,汉字都具有象形的特点,对于一些比较难记忆的汉字,我们可以通过理解记忆法,首先将汉字拆分为几部分,然后教会学生理解拆分后所的字每一部分所表达的意思,最后将整个字的意思合在一起进行理解记忆,这样即使再难的汉字,也能教会学生轻松掌握。

  除此之外,理解记忆法对于一些较长的基础课文的记忆也很有效。特别是一些较难的诗句,理解记忆法非常有效。并且随着学生对古诗注释地慢慢理解,学生会积累越来越多的古诗词常见字词的中文意思。这样,学习兴趣也会跟着慢慢提升,再也不用担心古诗词读不懂,记不住了。

  3.诵读记忆

  理解记忆法的优点有很多,我在前文已经列举过了。但是,不是任何知识都是可以通过理解就能记住的。理解记忆在多数情况下适用于有规律性、结构性、逻辑性的知识,能够被学生的思维过程所驾驭的这些知识。当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无法理解,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才能掌握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就需要死记硬背,也就是诵读记忆法。诵读记忆发通常适用于学生无法通过理解来掌握的知识,比如一些重点词语,重点词语的解释,古诗词中深奥难懂的字词等。都可以通过诵读来记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诵读记忆适合在早上进行,因为早上空气清新,精力充沛,学生的精力比较集中,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但也有例外,有的学生在早上记忆效果不如晚上好,有些学生又喜欢在中午记忆知识。具体情况各有所异,那学生就尽量选择在自己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段来完成诵读记忆,学生诵读的时候不是完全忘我地诵读,而是要带着思维去诵读,读一遍,在大脑里回顾一遍,这样才会有效。

  除此之外,诵读记忆法并不是完全要求学生大声朗诵。有的学生习惯于默看、默读来记忆,而不喜欢读出声来,这也没关系,诵读记忆法的关键是重复,重复的越多,记得越扎实。

  4.中小学生阅读教学的衔接技巧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小学生的阅读以背诵为主,对其理解没有过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以感性认知为主。初中阶段,学生在对其"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必须对其进行质疑,在质疑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清段落、层次,还要总结出段落、层次大意,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

  也就是说,初中阶段,对学生阅读教学的要求是以理性认知为主的。为此,可以用如下三种技巧进行衔接。一是"过渡期"的衔接。"过渡期"的时间不易太长,一般是2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阅读以感性认知阅读为主,稍微辅助以理性阅读。

  比如:对一篇较优美的短小精悍的课外文的阅读,重点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挑选其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总结出其"大意"。假如学生对其"大意"总结的不全面、不到位、不精练,也应以鼓励为主。二是"适应期"的衔接。"适应期"的时间一般也为2个月。

  在这两个月里,学生的感性阅读和理性阅读应"各为一半"。用另外一句话说就是,学生在背诵一篇完整的文章后,对段落大意的总结、中心思想的概括、写作特点的理解,应有一丝"模样"了。

  5.中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衔接技巧

  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作文写作主要以感性写作为主,对表达方式以及写作技巧较少涉猎;而在初中阶段,作文写作主要以理性写作为主,要灵活地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巨大的"差异",确实让初一新生"无所适从"。为此,可以用如下两种技巧进行衔接。

  一是对字词句的应用要求要"刚柔并济"。如:小学生作文时,因掌握的知识有限,出现的错别字较多,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不是那么严格。初一时,教师就要对其"刚性要求",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应对其严格要求,促其尽快"消灭"错别字。

  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语句不通顺的现象比较多,到了初一阶段,教师要对其实行"柔性要求",慢慢梳理,促其逐步修正、提高。二是对作文写作过程的要求要"难易结合"。针对小学生作文时较少涉猎写作方法及技巧的现实,初一新生作文时,教师可以利用"范文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模仿写作,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初中作文也同小学作文一样那么容易写作。

  其实,在这一模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生会在"无形中"学到了许多写作方法及技巧。度过"模仿期",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跳出"模仿圈",尝试运用写作方法及技巧独立完成作文写作。这一有一定"难度"的要求,"初来乍到"的学生尽管有了"模仿"期间积累的功底,但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对此,教师要怀揣一颗"宽容"之心,"搀扶"着学生,使学生先蹒跚学步,再促其独立行走,最后使其快速奔跑。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方法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基础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技巧方法

小学语文打基础的基本方法

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基础训练方法

小学语文知识掌握技巧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怎样学好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老师的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各学段教学方法有哪些

    45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