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做好备课工作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备课也有着同样的意义,想要上好任何一节课,都必须在上课之前做好备课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做好备课工作,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做好备课工作
一、备课标,把握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教学参考书是教师备课前必读的资料。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读教材和参考书,忽视了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让人有种照本宣科的感觉。这种备课是很肤浅的,也是极不专业的。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了解阶段教学的目标,然后要整体地、系统地梳理教学内容,明确本次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把握教学节奏。例如:在备课时,我会通过研读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确定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然后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实际情况,寻求教学突破口,全面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优化教学效果。
二、备教材,梳理教学内容
教材是语文教学专家花费无数精力和心血编写而成的,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如果不能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就不能正确把握教学方向,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拿到教材后,应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特点及内容有所认识,理清教材的基本结构、编写意图、指导思想、教学目的等内容,进而能够明确教学任务和要求,优化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七颗钻石》时,我首先钻研文字,画出文章中的生字、词以及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如钻石、焦渴、干涸、匆匆忙忙、忍不住咽唾沫等,在教学时我会重点讲解这些词汇的读音和用法。然后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三遍以上,以便能够在课堂上感染学生,渲染充满生机的课堂气氛。我会深入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以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水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水罐的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中,感受到爱心的神奇力量,让学生能够懂得关心别人、理解别人,懂得珍惜生活。
三、备学生,做好因材施教
“备学生”是指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据调查,现在很多小学生不情愿在双休日的时候写家庭作业,很多教师也都能够察觉问题的存在,但是很少有教师能够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教师该如何“备学生”呢?例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刻理解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语文思维的培养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因此,在临近考试时,我没有用题海战术搞得学生筋疲力尽,而是带着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且通过谈心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掌握学生不愿意写作的原因,最终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好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
四、备过程,完善教学设计
首先,备课的目的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规划课堂教学,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备课时应严格把握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应注重整合这个三维目标,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素养。第二,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应重点突出以下特点:要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体验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第三,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核心,教师只有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重点设计有效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第四,教师应精心设计作业。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把作业的作用定位于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经常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中,作业的形式呆板枯燥,内容单一,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的备课工作
一、从教师做起做好备课工作
我们都知道:“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教好一堂课,备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如何备好教师自己,在我看来,首先就是自己的内在的知识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需求的不断增长,教师单单在课堂知识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我们需要的还有对学生情感的深入教育、对教学技巧方面的不断提高,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也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转变一些传统的观念,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做自己的责任。细分到小学语文来说,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多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多浏览教育方面的最新资讯,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以适应新时期教学的新要求。
二、从教材做起做好备课工作
教材是大纲的基本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知识的基本来源,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为本,同样,备课的时候也要以教材为本。备好教材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就是要认真钻研大纲要求,大纲规定了新时期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任务与基本要求,大纲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只要依据。大纲就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而一切的教学过程都要以教学目的为最终的归宿,所以,认真学习好大纲的要求,对于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其次就是要系统的分析教材,我们知道,语文是一个连贯性很强的学科,几乎所有的知识都能联系在一起。
所以,要做好语文备课,教师就要系统的、全面的分析教材,总结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做好教学之间的衔接,以便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利用,方便学生的识记与理解,增强教学的连贯性;还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以及难点。一般来说,教学的难点都是重点,学生难以吃透,但大纲规定必须掌握,所以教师对这部分知识要特殊对待,一节课内,要突出重点,让学生重视,师生联手一起克服难点,也可以将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提出来,加强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的理解;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比较难做的一点,就是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是死的,但教学的过程是活的,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征,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本地特色,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本地特色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便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从教学程序上做好备课工作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不能是随心所欲,而是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事前设定好规则,设定好路子,让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步入知识的天堂。我认为在备课的时候,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对之前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为前面说过,语文是一个知识连贯性很强的学科,以前的知识就是现在学习的基础,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才能对新的课程做好设计。
提问是一个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对小学生,提问不仅仅可以提示他们注意听课,回答老师的问题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骄傲的资本,所以认真设计课堂问题,也是教师需要做好的一项基本功课,既能达到检测教学效果的目的,又可以将跑神的学生拉回课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忽视的教学项目之一,我认为,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语文课上,我们要时时处处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比如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所以,在设计课堂教案的时候,我们要思考怎么能更好的达到培养他们能力的目的。
四、从学生角度做好备课工作
前面说过,我们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要将学生当做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备课的时候,我们教师要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学生,我愿意老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我想让课堂变得怎么样,怎么来讲课学生才更容易理解知识等等。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基础,了解他们的特点:哪些学生思维相对比较活跃,对知识掌握较快,哪些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较慢,需要我们特别照顾,这样一来,教学就是一个有的放矢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遍地撒网的过程,针对性强了,教学的效果就会更容易达到。比如教师可以试着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次课堂能够解决几个学生的问题,一个学期下来,就会收到很大的惊喜。
五、从教学手法做好备课工作
语文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十分灵活的教学过程,也如我们常说的“教无定法”,任何的教学内容都没有一套死的教学规则,任意一节课,不同的教师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样,任意一个教师也不会只有一套固定的教学结构。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可不必千篇一律,模仿名家教学模式,只要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是教学手段。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学习,或者不知道写什么,而教师教的写作方法对他们来说都太过于抽象,刚好那段时间学校特别流行折“千纸鹤”,很多学生都痴迷于折纸游戏,我灵机一动:既然他们目对“千纸鹤”这么感兴趣,那不如就写一篇关于“千纸鹤”的作文罢了,于是在上课的时候我对大家说:既然大家都喜欢折“千纸鹤”,那就写一篇介绍如何折千纸鹤的作文吧。这么一说,立刻得到了大家的相应,于是,一节最“可怕的”作文课就这样完成了。
小学语文备课技巧
一、要准确把握教材,用好教材
教材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给教师一个极大的余地,它是编者与教师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如何运用好教材,教师的备课是关键、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改变课堂结构,优化教师讲授为学生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充分使学生自主,独立,交流学习,挖掘教材或练习内涵,灵活设计活动,尽可能地寻找学生活动的载体,咬文嚼字,多向思维,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充分安排学生质疑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问题,促进新知识的生成,文字是载体。学生通过读,自己生活的经验,已完全能体会,教师要想多说也不行,只能做导演。
二、设计好合适的导入环节
(1)提问导入。紧扣课文设计一两个问题,最好能总领全文,或从侧面入手,对理解课文起关键性的作用。例如:《司马光》一课,一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如果平时你和另一位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他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盛水的缸里,你有什么办法把那位小朋友救出来?今天要讲的课文中的司马光,就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2)歌谣导入。歌谣,特别是儿歌,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历来备受重视。课堂教学中也引进一些儿歌,并加以引导,可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是符合“寓教于乐”的教育原理。
(3)谜语导入。如教《奇妙的“眼睛”》,先让学生猜一个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有谜语导入对“眼睛”的学习,过渡自然,学生兴趣浓厚。
(4)游戏导入。小学低、中年级宜采用这种方法。
(5)图画导入。通过图像导入新课,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如教《鹅》这首故事时,教师一笔画出了曲颈高歌的白鹅。无疑此时被画震惊了的孩子,情绪是异常振奋,精神会格外专注,思维也会空前活跃,各种理解想象乃至灵感都会奔涌而至。
三、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
(1)设计质疑课题小问号,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文章的标题就像眼睛一样。出色的题目,准确鲜明,引人入胜,提示文章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首先要学会读题目。文章题目就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例如《怀素写字》一课,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品读好课题,再由课题质疑,“怀素是谁?他是干什么的?他为什么要写字?他的字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些问题去读,学生会比较有兴趣,能自己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学生有成就感,阅读的兴趣会高一些,接着再相机引导学生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记牢几个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把课文读通。
(2)由预习导入,引导学生初读解惑。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应从开始养成。第一课时教学时需要对预习进行检查、反馈。在预习中学生会有一些疑难,例如《江南》一课,学生在预习时发现一些词语很难理解“可采莲,何田田!戏”。于是引导学生带着它们一起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在集体的讨论中解决容易些,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尽量通过读课文内容来找到答案,在阅读中发现新问题,他们会有成就感,阅读的兴趣也相应得到提高。接着再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难理解的词,学生就读得很有兴趣,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铺垫,激起更高的学习兴趣。
(3)抓重点词句,扎实有效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的培养,并指出要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字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备课策略
一、钻研教材
第一步:读课文。达到“三读”、 即把课文读准、读熟、读懂。《语文课程标准》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为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目标第二,第二、三、四学段之首、 足见其重要。“三读”,与课标中的“正确、流利、有感情”依次对应、 读懂了才能做到读得有感情。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第二步:理解课文。就是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鉴赏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步:认真思考课后习题,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我先读好。
第四步:查阅资料。一是阅读《教师参考用书》,二是上网查阅许多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阅读。
二、处理教材
一篇课文、 在内容上,字词句段篇,在手段上,听读说写书、 都可以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凭借。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出核心信息、 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就自然面临处理教材的问题。处理教材,必须做到“三定”。
1、 “定标”:确定教学目标。
目标要科学、简明。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 必须切实解决一两个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切忌蜻蜓点水。
(1)备课先备读。哪一块应怎样读,心中有数。
(2)读书的形式要多样。(默读、范读、快速浏览、集体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熟读、精读)
(3)读书要有层次,每次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要有目的,要心中有数。
(4)重点部分、优美片段要鼓励学生熟读、精读,直到背诵。
(5)学生读后给以评价。
(6)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划,不动笔墨不读书。
(7)每节课读书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2、 “定点”:确定落实目标的凭借点、支撑点。
支点确定要准确、精当。在训练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重点在哪儿训练读得有感情:应在哪几个“点”引导理解、感悟;着重在什么地方组织学生探究;着力在哪儿让学生深入对话、 活__成:哪些语言应让学生积累或者运用……都应了然于胸。每个“点”必须为达“标”服务。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又一有效措施、
把握好各学段教学的重点。
低段:字词教学,也就是识字写字是重点。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文,多识少写,重在写字方法的指导。学一个字,组一个词,说一句完整的话,把课文读熟背会。
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环节不能少,重在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知识迁移、应用。
高年级:一些难字该认还必须要安排一定的时间,重在熟悉课文,学会习作方法,拓宽思维。
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如:坐的姿势、握笔的方法(三个一);提问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正确诵读的习惯;记笔记的习惯。
3、 “定法”:选择确定教学方法。
方法要科学、管用。学字、解词、懂句、读段、学篇、 可用哪些方法,采取哪种手段,哪种方法、手段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__效果最佳……这些都是“定法”的内容。科学的教法,适时地点拨揭示、 持之以恒地潜移默化,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自在其中了。
三、选择编写教案
教案一定要写,但不要拘泥于形式。我所记下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东西,以防忘记。这相当于“作战计划”。
综合型教案。这是一种知识、教法互补,静态、动态结合的教案。内容上既有一定的资料汇集,又有一定的教法设计,力求做到“教什么”和“怎样教”的有机结合,语文知识共__教学特点个__有机结合。优秀的语文教师大多采用这类教案。无论对于新教师,还是对于老教师,这种类型的教案都是值得提倡。
课时分配与模式:主体课文一般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以指导朗读为主,在朗读指导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和体会;第二课时总结延伸,解决阅读过程中尚未完成的文后习题和学写生字,并指导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做好备课工作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