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反思

於宝2分享

  反思是语文教育教学的法宝。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的坚持,贵的执著地追求。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反思,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反思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

  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觉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一会儿说甜,一会儿说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弄得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如坠雾中。

  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2. 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

  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节课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小象怎样,哪些词语表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小象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乖巧?”第三次大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帮忙,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

  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反思:

  一、写精彩之处

  成功的课堂往往有一些精彩的地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亮点”,这是教学反思的第一素材,教师最好能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精彩问答,记录自己的所言所行,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论加以阐述。

  我在教学冰心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在导入部分就出现了精彩的环节。课始,我在黑板上出示了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和“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先引导学生读准这两句诗中的字音,再引导学生辩析这两句诗的异同, 最后引导学生围绕“谁更了解春天”这个话展开辩论。课上,学生们就“游人”与“儿童”谁更了解春天进行了激烈的争辩。

  支持游人的一方认为,游人一般是成年人,他们见多识广、阅历丰富、知识渊博,当然应该比儿童更了解哪里的春光最饱满、最灿烂了,他们举例说春游时都是大人带着孩子去的,没听说有孩子带大人去春游的。

  支持儿童一方认为,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好动、充满朝气,没有成人的那种老眼光、老观念、老印象,容易发现新鲜的事物,春天在哪里他们看得更清楚,现在大人们整天在办公室里忙得不可开交,只有孩子能无忧无虑地亲近大自然,春天也最爱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在双方争持不下的时候,我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只拣儿童多处行”。随即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课后我是这样反思:“诗句—冰心—课题”,三位一体,三点一线。以这样的方式引入课题,自然流畅且充满诗意,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

  其中,由诗句所引出的游人与儿童“谁更了解春天”这一话题的争辩,不只是在为引出课题开启帷幕,它实质上还潜藏在整篇课文的阅读之中,课后练习第4题就有“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这样的一个问题。其实,课伊始,设置这个争辩的话题,可以一下子就触及到这篇文本阅读的主旨。

  反思教学的精彩之处,可以是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可以是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的措施,可以是别具一格、特色鲜明的板书,可以是某些教学思想的成功渗透,可以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这些情况,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并由此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

  二、写独特之处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常常会因为偶尔触动而产生灵感,时常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教师应该及时反思学生那些独特的见解,准确地捕捉这些火花。

  我在执教《最佳路径》(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在教学格罗培斯的设计过程时,很多人都为这位世界建筑大师“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方案叫绝,可有一个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反对的手。

  他觉得格罗培斯的方案并不是最好的,理由是格罗培斯让游人随便乱踩,一定有无数条路,方向各不相同,这样很难看,而且游人也不该随便踩踏草坪。对于该生独特的见解,我交给学生去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学生说他在公园里看到的人行道都是弯弯曲曲、有宽有窄,那样的道路不但不难看,反而优雅自然,让人走在上面心情舒畅。还有学生说迪斯尼乐园那么大,如果都是笔直的路,那多单调啊!一番讨论后,该生认识到:草坪被踩只是一时的损失,换来的却是顺其自然、给人自由的路径,这是小损失换来大收获。

  下课后,我及时整理了学生的争辩并写下了这样的反思:给人自由是格罗培斯成功的关键。其实,给学生自由也应该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

  三、写遗憾之处

  无论怎样出色的教师,其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造成课后的遗憾。对其进行回顾梳理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可以使之成为日后的经验教训。浅析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四、写困惑之处

  课堂教学中还常常出现一些困惑,这也是反思的落脚点之一。我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后,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爱在金秋》。我首先想到的方案是引导学生从秋天的植物、秋天的动物、秋天的水果、秋天的节日、秋天的保健等方面开展研究。

  可是转念一想:这么多内容有多少是“语文”的东西?于是改为研究秋天的诗句、秋天的成语等。但改过之后,我又觉得研究的内容太单薄,一时陷入了困境。此时,我针对这个困惑反思:语文综合性学习,究竟应该怎样“综合”?


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反思三篇

2.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集锦

3.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随笔

4.小学语文反思范文

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25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