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武术基础>

河北大学武术协会创始人简介

方婷分享

  河北大学武术协会是河北大学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成果最丰硕的社团。由全国著名武术家、中国武术国家级裁判武淑清教授在武术队的基础上创建,现由物理学院段书兴老师担任总教练,是校团委领导下的,由武术爱好者组成的学生组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河北大学武术协会创始人简介。欢迎阅读!

  河北大学武术协会创始人简介

  武淑清教授,是武术国家级裁判,当代著名武术家。前任河北大学武术队总教练,河北大学武术协会总教练。自武教授1953年第一次参加武术比赛荣获桂冠算起,她在武坛栉风沐雨几近半个世纪。她全心献身武术事业,为中华武术的继承、传播和发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武淑清,女,1938年8月17日出生于北京,八岁即习武,初师从于清末民初师从于清末民初著名武术家李瑞东的弟子高瑞周先生,学习传统少林拳术,太极五星椎及刀、剑等器械虽然训练艰苦紧张,她却如鱼得水,武艺飞速长进刀、枪、剑、棍、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1953年,年仅14岁的她代表北京参加了华北地区运动会武术比赛,以一套炉火纯青的二路翻子拳和二路太极十三剑摘取了武术比赛的金牌。同年,代表华北地区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民族形式运动会,又以双剑和翻子拳摘取武术比赛的金牌,并于会后被选入为国家武术队队员。


河北大学武术协会创始人简介

  1958年,武淑清高中毕业,考入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深造。5年大学生涯,她充实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掌握武术的技术动作,分析教学方法,这为她以后近四十年的教学、裁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60年,武淑清拜吴式太极拳传人徐致一先生为师,学习吴式太极拳、剑和推手。成为吴式太极的第三代传人,对吴式太极的掌握使武淑清的武功更为精进。

  1963年,当她大学毕业时,已是内家拳、外家拳、长短器械及软器械样样精通,而尤以太极拳、少林拳和剑术见长。她演练的太极拳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练少林拳则刚劲有力,如猛虎下山,虎虎生风,练剑如龙飞凤舞,剑身合一,身灵步活,形神兼备,身姿矫健,给人以美的陶冶。

  1963年,武淑清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座落在天津市的河北大学任教。当年她组织了武术队,1964年及参加天津市高校武术比赛,全队获得团以总分第一名,男女全能冠军的好成绩,武教授未及而立,却已闻名遐尔,声贯武林。然而,就在她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十年开始,武术事业被迫中断,武老师身心遭受严重创伤,尽管如此,她仍不坠青云之志,依旧满腔热情。1971年,她随校迁至保定,一返工作岗位,即重组武术队。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开展武术活动,她利用业余时间教学生习武强身,并于1984年4月成立河北大学武术协会,武术协会以校武术队为核心组织活动,在武教授的带领下,成员多次在省市级武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没有特招的情况下,1994年河北大学武术队参加首届天元杯全国高校武术比赛获团体总分第八名,并获一项传统拳术亚军银质奖。河北大学武术协会在武教授的不懈努力下,自成立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六千余人的庞大群众社团。每年有数百名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毕业生告别母校,告别武协,将武术之花开遍祖国各地乃至全球。

  在成立河大武协之初,武教授还成立了河北大学教职工太极拳训练班,在全校普及太极拳运动。之后,她在教职工的倡议下,成立了河北大学少年武术训练班,招生对象由本学校扩大到校外及外省市,影响极大。

  武淑清教授不囿于河北大学,她作为吴式太极拳的第三代传人,饮誉中外的太极名家,曾于1989年7月应芬中友协、芬中体协和芬兰体院邀请,由国家体委派往芬兰讲学,传授中国武术太极拳。使芬兰掀起一股太极热。1992年10月,武淑清东渡扶桑,弘扬国粹,她以团长身份率团出访日本米子市,传授中国武术太极拳。1993年5月,应台湾武林泰斗,中华太极馆馆长宋志坚先生之邀,赴台进行首次海峡两岸武术交流。由于武教授威名远播,享誉世界,这次访问又轰动全岛,台湾两次延长她的访问期。在以上国家和地区的访问交流活动中,武淑清教授以其高超的武艺和高尚的武德赢得了广泛赞誉。同时,她还是受官方邀请和委派前往第一人,在这里她不仅是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播者,更是以武术为桥梁的友谊使者。武淑清教授不仅是一位驰名中外的武术家,还是一位蜚声国际武坛的知名裁判她早在1958年就开始参加裁判工作,1984年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武术国家级裁判,同年在全国武警散打比赛中任副总裁判长,并受到武警总部的嘉奖。1992年被国家教委指定为全国高校22名专家之一。

  1994年应国家教委聘请为全国高校武术教师讲课,至今已六次任国际武术裁判,多次任国内武术比赛总裁判长、副总裁判长、裁判员等职。由于武淑清教授在裁判工作中认真负责公正准确,她曾多次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和“精神文明裁判员”等光荣称号。

  武淑清教授除在以上的比赛、教学、文化交流、武术裁判等方面卓有成就外,还在武术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中作出了很大贡献。她着有传统武术套路精粹《五龙通花炮》,该书曾获河北大学科研成果三等奖。她还参与编写《大学体育》的武术部分,在《武林》、《武魂》、《中华武术》等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十七篇其中《太极五星椎的来龙去脉》、《武术教学的讲解和示范》分获河北大学科研成果二、三等奖。她表演的李式太极拳代表套路《太极五星椎》被收入由中国武术研究院等联合摄制的电视系列片《武术世界》的《太极漫步》集。

  此外,武淑清教授还被编入《当代中国著名教练员、裁判员大辞典》和《中国武术名人大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

  “偷取天公三尺剑,学的孙膑演阵图,春花秋月烟尘里,为我中华驯于菟。”武淑清教授叱咤武林,享誉中外。自1996年退离教育第一线后,全身心扑入到河北大学武术队和河北大学武术协会的训练之中。

  武老师于2003年1月3日在医院因心脏病去世,享年65岁。

看了“河北大学武术协会创始人简介”文章的人还看了:

1.秘踪拳的简介

2.意拳的简介

3.秘宗拳的简介

4.弹腿的介绍

5.意拳的简介

    67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