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运动的锻炼价值有哪些
中国武术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健身、护体、防敌、制胜的作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术运动的锻炼价值,希望你们喜欢。
武术运动的锻炼价值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候﹐人类即已开始用棍棒等原始的工具作武器同野兽进行斗争﹐一是为了自卫﹐一是为了猎取生活资料﹐后来人们为了互相争夺财富﹐进而制造了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如《山海经大荒北经》就有“蚩尤作兵伐黄帝”的记载。这样﹐人类通过战斗﹐不仅制造了兵器﹐而且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斗意义的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术也随之加以传承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包括剑舞,刀舞在内的兵器运用和包括散打,咏春等格斗功夫。
武术的传承源远流长,武术的价值更是随之改变。今天的武术虽然没有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功能,但是新的时代赋予了武术锻炼新的价值。武术在当今社会为什么能够获得这么快速的发展, 这和国家的支持、武术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以及全社会的理解是分不开的; 更重要的是, 武术有其自身独有的人文价值、技击价值、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及经济价值, 这些社会价值是武术得以迅猛发展的内在原动力。
武术锻炼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武德精微而博大,源远而流长,进入现代体育领域的武术运动当然要遵循奥林匹克精神和现代科学文明,使武术充分体现现代体育文明和体育道德。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这为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武术除了文化上的价值,现在人们更关注的是武术在强身健体上的益处。武术锻炼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要该选择怎样的武术锻炼呢?如何有效的利用武术呢?这些都是跟我们息息相关也是最实际的问题。
人类社会进入了新世纪,由于社会的稳定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大大加速了现代文明的进程。然而,伴随着现代文明而来的不单单是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精神财富的涌现,更有现代“文明症候”的尾随。现代“文明症候”主要指的是心、脑系统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现代“文明症候”的形成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物质因素,在物质欲望得以实现的时候,人们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已过于肥胖,四肢却正在萎缩。即而再仰望天空、环顾四周便又发现,蓝天白云、火红的斜阳、清新的空气不见了,澄澈的河水浑浊了,不仅如此,接踵而来的便是“温室效应”、能源危机、耕牧地退化等,这些伴随着现代物质文明而来的始未意料到的“负产品”,使人们不知所措、倾销乏招。其次是精神因素现代生产的高科技化,带给人们的是来自工作、社会及不同方位的精神压力,造成人们人格和身心的双重异化,使人们无法摆脱来自心、脑系统和非传染性疾病的袭击,成为形成“文明症侯”的内因,决定了“症侯”的必然出现。再次是现代竞技体育的商业化、政治化、非大众化,正在成为社会竞争意识的催化剂,加剧着人们的身心异化。
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习武实践和多年的科学研究证明,武术由于注重内外兼修,对身体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经常练习能达壮内强外,身心兼修的效果,这是因为民族传统武术是寓意阴阳、身心兼修的活动,传统武术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动作随心所欲,出神入化,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例如长拳类套路,包括屈伸、回环、跳跃、平衡、翻腾、跌扑等动作,通过内在神情贯注和呼吸的配合,以及人体各个器官的积极参与,不仅能提高身体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还对人体的反应速度、力量、灵巧、耐力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太极拳则柔和、缓慢、均匀演练起来,自然流畅、圆活连贯。用意不用力,韵味无穷,引人人胜是内外兼修、抗老益寿、怯病健身东方式健身的运动,它的健身思想、动作规律、运动方式,可谓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中的精品之作。随着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武术以不可拒之势驰入了世界发展的快速道。武术的价值取向是积极、健康、完善人际关系与现代人类社会和平友谊健康发展趋向一致,它的健身思想有着丰富哲学内涵,技术手段有着雄厚的人文、心理学基础,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巨大的健身价值,无论对神经系统,还是呼吸、血液、循环、消化、内分泌等系统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和健身价值。
传统武术不仅在强身健体上有有着极大益处,更在在预防甚至根治一些慢性疾病上起着很大作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作为一种隐匿进展的流行性骨病,正在危害人类的健康。据专家推测,到2010年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将有11480万人。运动对骨质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口,但是不同的运动方式对骨质的影响程度不同。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对提高我国人民体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对练习者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长期练习还可以提高锻炼者的骨密度与骨硬度,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同时,练习武术也能提高我们心脑血管的工作能力,研究表明,武术能有效提高血液中的含氧量,提高血管的活力,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武术健身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练习武术也能提高我们心脑血管的工作能身体超重、高脂肪、高血糖等都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而武术运动作为一种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可以使人体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消耗脂肪,并增大肺活量,降低血粘稠,防止动脉硬化,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为人体健康提供有力保证。 除了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以外,武术还有其他运动不具备如受时间、季节限制也很小等优点。此外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可以说能从内而外的锻炼我们的身体,又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说武术不仅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把他当成一项有益身心的运动来推广。
武术运动的来源
个人自保
原始社会:强弱争斗,一方动戈,继而出现武。武,止戈为武,消停战事而来。
武术,消停战事的技术。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武术,通过武化流传,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
安国强民武术课程
国家、社群: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楚庄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访楚国,称楚庄王的政治思想与儒家的"仁"的思想相符。在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楚庄王始、使楚国强大,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巨大作用,称霸中原,威名远扬。
关于武功
武功,在个人,是制止侵害,维护自身安全和权、益的功力;在国家,是戢兵保大而定功。
武术运动的表演来源
表演艺术,在电影未出现之前,主要是以舞台戏剧形式呈现。中国戏剧的前身是中国戏曲,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继而便到了元(1271年-1368年)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和明人魏良辅《南词引正》。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戏剧,是自元代开始、才在民间蓬勃发展起来的。
元代停止了历年的科举制度(包括文举与武举),元代的统治者汉文程度不高,看戏却很高兴,致使原来要考试的文人没了出路、便到流浪的那些杂技班、戏班子里面去编写剧本维持生计。这些人里面,有关汉卿、有写《西厢记》的王实甫、有写《赵氏孤儿》的纪君祥、还有马致远这么一大群人,加上负责元杂剧武术指导的武人,致使中国戏曲(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迅速成为中国戏剧(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组成)。其结果是,从元代产生的戏剧,使中国的戏剧快速地赶上了古希腊悲剧、古印度梵剧,而补足了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比较上的失缺;尤其是元杂剧,广泛迅速在民间流传开来。
而其中,负责元杂剧武术指导的武人,是不会让元人学真正的中华武术的(是问哪个民族会将自己的御敌方略,去白白教会入侵自己的外敌呢?再傻蛋也不会!),于是,这些武指便搬来好一些京剧的戏班子、架子,并赋予其"武术"的名义、来招待元人,好看、好乐便是。这,就是现在很多人看到戏台上的"武术'花架子的来源。真修习中华武术的人本身明白,这些只用于表演的花架子,与"武"本身的关系不大,甚至其"舞术"里面有故意颠倒武的原旨所为。剧(剧),虍豕之斗也。在于好看,用于逗元人玩的,假借的。
因为戏曲、戏剧在民间中广泛传播,而真正的武术一直之属于皇室贵胄秘而不传之技,所以民间难得以窥真武(全貌);及至后来电影艺术对"中国武术"、"中国功夫"的广泛传扬,让套路、表演类的"武术"在一般人当中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导致现代人对中国武术的概念被表演化、套路化。
但在民间,一直有修习中国传统武术的群体,仍然秉持其不献演、不竞技的传统操守,内敛恭肃,在民间广泛传扬。
看了“武术运动的锻炼价值”文章的人还看了:
4.练习武术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