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技术及训练
跳高是人体通过快速的助跑和有力的起跳,采用合理的过杆姿势,使身体腾空越过尽可能高的垂直障碍的运动项目,它包括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垫等动作阶段。那么背越式跳高技术及训练是怎样的呢?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告诉你背越式跳高技术及训练吧!欢迎参阅!
一、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
(一)助跑的技术特点
助跑是背越式跳高的重要技术环节。跳高的成功有百分之七十五左右决定于助跑,因为助跑速度同腾起高度密切相关。现代优秀运动员的技术趋势是加长和加快助跑。助跑加快后再通过训练使速度保持稳定,即保持步长、步频以及适合运动员个人技术特点的节奏。这是跳高成功的关键之一。背越式跳高最后几步呈弧线助跑形式,而且要求最后三步步长为中、大、小,但速度要求更快。
1、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点是弧线助跑
弧线助跑是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典型特征之一,其作用在于通过助跑使身体获得与助跑方向一致的水平位移速度,与此同时,由于人体惯性作用使身体在弧线助跑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向心力(俗称“离心力”)。人体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在弧线助跑过程中不得不通过身体的内倾,以抵抗“离心力”对身体平衡的破坏作用。这样,当人体沿弧线方向快速移动时,不仅使身体获得了相应的水平位移速度,同时也形成了起跳前上体远离横杆的内倾姿势,为起跳用力创造了很好的力学条件,从而有利于起跳过杆动作的完成。由于背越式跳高的助跑与起跳动作的衔接较其他跳高姿势更加紧密自然,助跑水平速度的利用率高,有利于青少年充分发挥自身的运动潜力,有利于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这也正是背越式跳高较其他跳高姿势优越之所在。因此,青少年适合采用弧线助跑的助跑方式。
2、弧线助跑的优点
弧线助跑与直线助跑相比较有不足之处。如弧度不易固定、步点不易准确、助跑不易丈量和起跳时容易造成过早转体倒肩等。但是弧线助跑的积极因素,特别对于背越式起跳、过杆等动作结构,却是非常必要的。助跑线一般为“J”形,其优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其一、降低身体重心。背越式跳高最后3-4步弧线跑,因身体承受离心力作用,致使身体向弧心倾斜,半径越短跑速越快,人体内倾越大,这就自然降低了身体重心。研究资料证实:身体内倾30度可降低重心13厘米。重心降低,自然加长了起跳时的工作距离。
其二、由于背越过杆的要求,起跳后身体要转成背向横杆的姿势,采用弧线助跑在不影响跑速的情况下,至起跳时身体已成侧对横杆了,最后一步与横杆约成20度至30度角,以保证人体在腾空后,有一个适宜的相对于横杆的垂直位移距离。这为起跳作好了准备,有利于起跳时的身体绕纵轴旋转。
其三、弧线助跑在起跳时有一个身体由内倾转向垂直的运动,弧线曲率由小变大,使身体逐步加大内倾,有关资料表明:其所产生的向加速度可以加大支撑点的压力,增加起跳效果;所产生的切向加速度(即离心加速度)有助于向横杆方向的运动。这是身体起跳后由垂直转为水平的主要动力。
其四、弧线助跑由于身体内倾,可以避免起跳时过早倒向横杆。
3、弧线助跑的节奏与速度
快速助跑是以青少年能获得可控制最高速度为标准的,而且良好速度是建立在合理助跑节奏的基础上。节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助跑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助跑节奏是青少年发挥最快水平速度,提高起跳效果,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不能一味单纯追求速度、而失去节奏、失去平衡,快速助跑如果不能与起跳完美有机地结合,也就失去了快速助跑地意义了。
第一:良好的助跑节奏要求青少年由慢到快逐渐加速,起跳前最后三步助跑速度达到最高。往往有些青少年在进入弧线前就已经达到最高速度,其结果会导致运动员进入弧线后动作幅度小,步频减慢,速度降低。反之如果运动员在进入弧线时没达到必要的速度,而在助跑后段急剧加速,就会造成动作紧张,步幅缩短,这两种极端化地助跑方式都是错误的。一般说助跑前段(直段部分)轻松自然,富有弹性,步幅稳定,大且有力,能产生较大的预速度。助跑后段,速度是在稳定中逐步提高,此时要保持步长不变,主要通过加快步频,使最后一步节奏达到最快,并有进攻的意识准确地踏上踏跳点。最后三步的步长要求中、大、小,同时必须是在弧线的连接助跑中完成,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第二:节奏与速度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要在节奏的基础上求速度。良好的助跑节奏需要运动员长期系统的训练才能形成,要反复实践练习,依赖于肌肉运动知觉去强化、定型、发展,形成独具个人风格的快速助跑节奏。
(二)起跳的技术动作
关于起跳时的起跳角度,一般应为45度左右。如起跳角度过小就会给摆动腿向上摆动造成困难,同时会迫使头部向后倒,产生提前“倒体”的错误现象。同样,起跳点、起跳距离、起跳腿和摆动腿摆动的动作,都会影响腾起高度。
1、起跳点:起跳点应选择在跳高立柱正前偏内一个脚掌处,其优点是运动员容易踏上起跳点,可以充分利用横杆的宽度,在横杆中部这一最低位置上过杆。
2、起跳距离:起跳点应随运动水平的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水平越高,起跳点距离越远,一般应在85CM以上,即二个半脚掌长,甚至为一臂距离。这样的起跳距离才能保证身体垂直起跳,使身体在空中有充足的空间完成技术动作。
3、起跳动作:运动员在助跑倒数第二或第三步时就应开始降低重心,即加大身体内倾,而不能到最后一步才突然压低重心。起跳时,起跳腿应稍作弯曲,这样一方面可以缓冲起跳腿落地时对地面的冲击力,避免踝关节受伤;另一方面起跳腿先弯后伸,可能产生更大的蹬地力量,从而获得更大的腾起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