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太极拳时如何做到正真的松
太极拳运动具有随时性,不受任何环境和场地等制约与影响,配以音乐,可以使人放松精神压力、抒发对生活的激情与向往,是被人们广泛流传的一种健身运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习练太极拳时如何做到正真的松。欢迎阅读!
习练太极拳时如何做到正真的松
太极拳中的松指的是全身肢体及筋骨肉的放松、拉开、延伸、拔长,尤其是上骨关节的松,在太极拳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带动人体躯干、四肢的所有连接部位韧带、肌腱等如同松柔坚韧的橡皮筋,舒展轻灵,收缩自如,绵如浮云,柔如面团。
而令连接部位的骨关节,如同润滑、光洁的轴承,360度全方位地运行,坚忍不拔,洒脱飘逸。从而让人体任何一个部位、任何一个点,都可以以最小的能量去化解强大的冲击力,这就是太极拳的松,由松到沉。
它和软有本质的区别,松是松柔,松中有弹性,如同弹簧般的掤劲,但是又有疲软,是一种懈怠而不疲沓无力的劲。
太极拳的松与静
太极拳的放松,不是全身的松懈疲怠,而是周身节节松开,让肌肉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
如预备式,并脚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头顶正直,两眼平视,重心在两脚之间,好似天空有一根线吊在百会穴上,意感周身肌肉像老墙皮脱落一样与骨骼片片松开。
练拳时保持这种状态,收式后,只有两脚支撑身体,周身感觉舒松透空。任何运动都是松紧、张弛交替进行,人体运动主要靠肌肉的张与弛牵动骨骼来实现,太极拳符合运动规律,也是如此。
练太极拳不是只松不用力,而是不用无谓的外力,它所用的力是维持姿势正确与稳定的自然力。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从始到终,都是由松到紧,再由紧到松,松紧协调自然。
如起式的两腕前绷到两掌下采过程,意想十指肚向手心靠拢,两手腕将两臂引向前上方平举至高与肩平,似停非停之际,神气凝聚,内劲渐足,这是一个由松逐渐到紧的过程。
此刻下势之机生出,微微放松,两腕舒伸,两臂自然下落,至拇指尖贴近两股骨外侧,掌根向后收敛时,又是一个由松到紧过程。
当然,紧是相对于松而言,松是总的要求。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松呢?平时身体活动虽然是一张一驰、一松一紧,但总是紧多松少,平时工作和劳动中已经养成了用力的习惯,所以练紧容易练松难,虽然时时提醒“不要用力”,但往往要经反复练习才能使僵力消除。
特别是在推手时,更难克服僵力,僵力总是不自觉得冒出来,所以,全身关节、肌肉在练拳中要不断克服僵力,使周身松紧协调如意,在健身和技击时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太极拳运动中所指的静,是指全身一动无处不动,同时又有相对静止存在,古代先哲曾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太极拳动作缓慢,似在动,又似在静,“视动犹静,视静犹动”,“静中触动动犹静”。但静主要指精神状态而言,“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即平心静气,思想集中,专心于练习的动作中,而不是思想空无一物,更不是迷迷糊糊闭眼欲睡。
无论动作简单还是复杂、姿势高还是低,都要始终保持安静,才能保持意识集中,精神贯注到每个细小的动作中去,使每一个动作都做到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外动,逐渐做到一动内外俱动,神形合一。
练太极拳放松的意义
1、使肢体各部分进行有效的连通
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人,击打的力量主要局限在臂部。经过拳式的放松训练后,可使上肢、背部、腰部、下肢等各个环节的肌群很好地连成一体,这样击出的一拳其动力会来自整个机体,这种力量的击打效果可想而知。
放松还能使肩、胯关节得以活化,肩的松活可使上肢与躯干得以连通,胯的松活可使下肢与躯干得以连通,如此也就做到了肌肉若的整体运动。
2、使肢体产生沉重感
放松的结果必然使上肢乃至躯干的重力自然地分散于下肢,下肢稳固使人落地生根。只有这样,才能在推手或技击中不被人放出或击出,才能有能力将对手放出或击出。
上肢的放松可以增加骨质密度,这样就可以增强了骨的强度和硬度,我们常用绵里裹铁来形容太极高手的功力状况。
指的就是肌肉像棉花样软绵,而内里的力道却像铁棒那样坚硬,这正是骨密度增加的结果。这样的击打力会具有极强的穿透性
太极拳放松的好处
1.有助于消除疲劳,特别是大脑可以得到净化和调整,思维清晰。同时,四肢百骸普遍受到良性功能刺激,各系统器官功能协调、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平衡,大大增强免疫力。
2.有利于气血经络畅通,达到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气滞血糖等副作用。
练太极拳能疏通经络,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是养生的好运动。
3.有利于动作转换的轻灵、协调,否则,就显得僵硬、笨拙。
4.便于内气下沉,上虚下实。既有利于身体稳固,又有利于发力扎实,因此,也可以说,不会放松,发力就不会有力。
5.有利于追求柔软,积柔成刚。只有松柔,才可生刚;没有松柔,就没有刚劲。同时,也可把练拳的过程作为品味太极拳深刻内涵的过程,加深对拳理拳法的理解。
看了“习练太极拳时如何做到正真的松”文章的人还看了:
2.太极拳松垮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