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实战 简述太极拳实战的经验
太极拳实战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的,一些情况的发生可能会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当然,这也没有关系,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些太极拳实战的经验。
太极拳实战经验
1. 能合就赢
先合住、或说先拿住、或说先控制住对方,一定要主动,赶到“先”这个胜者的位置,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 交替运用、处处克敌
推手中不能总想着一招制敌,有的制敌方法在某些人身上并不好使,所以方法得交替使用,这一招式不行,我还有下一招。
3. 化打合一
这也可以说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借力打力,将对方的力道化掉之后,找准突破点,然后一招制敌,将对方打败。
4. 随敌变化而我变,知己知彼
推手练习过程中,要细心体会手上力点的转化。一只手上有九个力点:五指、大鱼际、小鱼际、掌心、掌背。
5. 容吞引化
在推手过程中,必须敢于将对方的劲放进来,放进多少力,等对方失控或撤劲时,再顺势给对方多少的力量。
能容吞引化后才能吐、能放、能发。容吞引化的关键在于:要使自己的胸前容量加大。
6.多走立体螺旋劲
太极拳的练习也是有一定的运动轨迹的,我们所有的招式都是有一定的形状的,当然,这不仅仅是圆形,还有立体的,都是同时存在的。
7. 全身掤劲不能丢
掤劲是一种弹性的、能伸能曲的、柔韧性的、螺旋式的外撑劲。它是太极拳的基本特征。
8. 下塌外碾
先合住对方,再把劲塌到对方的脚下,然后用一种搓力将对方发出。
9. 造势借力
从反面入手制敌。(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等用法)。
要对技击有清楚的认识
众所皆知,对真理的认识是个长久的辨证研究才能完成的,就是不断的认识,在认识中领悟出新的发现。太极拳技击也是这样一步步的被人们认识发现。
对太极技击有个认识再认识、理解再理解的过程。在认识的过程中去学习、去练;在理解中去学习、去悟。运用这个公式,认识中学,认识中练,反复认识;理解中学,理解中悟,对待技击,理解再理解。
反复理解;在认识理解中认识到太极技击是太极拳综合功力的大工程。太极技击有三条原则,第一、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第二、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第三、用意,不要用力,上下相随,其根在脚,形于手指。
离开了以上三大原则,技击就失去了技击的意义,也不再具有太极拳的特色。
拳论云:“外面之形,秀若处女,不可带张狂气;一片幽闲之神,尽是大雅风规。”这是先贤在一二百年前,在实践中、在实战中体会出来的盘拳和修炼的风采。这个外形与上面我说的技击三原则是相吻合的。
临场实战,用意不用力,方可秀若处女;动则阴阳变化,方可一片幽闲之神;周身轻灵,方显现大雅风规。
空
祝先生大师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受到京城太极拳界三位大师吴图南、杨禹廷、汪永泉的点拨。三位太极拳巨匠身上手上的共同点是空,透空。他们的身体状态符合《太极拳论》说的“形于手指”,陈鑫论“妙手空空”,《授秘歌》“全体透空”。
中空道通是太极功夫的高境界,招式一点都不能加不能少,极静极空,什么都没有的境界。
去拽大师的衣服时,将衣服拽起来,再也拽不动了,感觉衣服与人身一体,人与地是完整的一体。拽不动仅仅是拽的部位拽不动,而衣服松柔,如果身上有力,揪起衣服是直角,衣服也有力,那就是身上不松不空。
劲
有的老师有几十种劲,不知劲从何来?太极拳的高境界是空,“妙手空空”“全体透空”,练劲身上永远也不能练空,身上空无就什么都没有了,老子说:“有生于无。”
无即是有。学生、弟子向师扑来,劲没发出来,劲路被堵,脚下浮起被发出。弟子便传出,师拿劲好,堵劲好,其实师站立着一动不动。欲求太极真谛在技击场有所建树,练劲不会有太大的突破,练劲是练棍,越练越僵,关节僵而紧。练家不可不悟,拳家不可不察。
避免走进误区
1.“低架子”与“内功”
衡量一位传统太极拳练家的功夫,关键在于他是否具有太极拳的“内功”。而很多太极拳爱好者误认为架子蹲得低是太极拳的高层功夫,其实不然。
蹲得太低就很难保证膝盖不过脚尖,这不利于对膝关节的保护。一些拳友因为练所谓“低架”而对膝盖造成了严重的损伤,有些人甚至上楼梯都很困难。
错误的练习会导致膝关节损伤,这是太极拳悲哀之处,练习低架子的说法是当今太极拳界严重的误区。
2.妄动、乱摇乱晃与“中正安舒”
习练太极拳首先要求“中正安舒”,内在心、神、意、气的安舒,外形躯干肢体上的中正。但有不少习练者不懂此理。
为了显示自己腰胯灵活而做一些大幅度的、过于夸张的摇晃摇摆动作,太极术语称之为“妄动”,过量的扭摆自己的躯干与肢体,非但练不出太极功夫,而且有悖人体正常的生理规律。
练不出太极功夫事小,练坏了腰腿事大。练习理法(即拳理及练法)的正确与否,学者不可不察。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太极拳实战的相关介绍了。太极拳实战是我们练习太极拳的必经之路,想要提高我们的太极拳水平就应该多加练习,尤其是练习太极拳实战对我们的身体灵活性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大家要坚持练习哦!
太极拳实战相关文章:
4.太极拳的实战技巧
5.实战杨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