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九阴真经太极拳古谱(2)

方婷分享

  三阳力透前役足、左足前踏右后蹬。阳刚外缠纵其力,玄锤右执乘势崩。龙换虎威右坐步,两臂抱取混元锋。

  气通云门掌齐喉,双手深隐切肘形。棚挤捋按全四式,如封似闭不可逢。上有神威身中正,足履九宫势纵横。

  震踏左足期提龙,右足超越左足峰。上期切掌左右峙,十字手含子午峰。斜取横势两臂撑,举朱弓踏真乾宫。

  上齐耳轮出枝秀,下护金鉴肘横封。左右同轮抱猛虎,虚掩其势莫可轻。肘底沉锤身手立,半阴半阳显金锋。

  右坐虎足资肾元,左宣肝脾操内工。右转身姿虎左檀,拳掌上下法融通。右持神锤翻肘势,右举护头掌上擎。

  横担二臂两分争,蹲坐虎势前役封。前点大趾正肝脾,退身坠走倒转肱。提足收掌示偏峰,后经腮耳穿前宗。

  提龙腿成独立站,金风穿掌照沉峰。金环玉锁步后插,前足后落退前踪。金枪劈斩三返顾,浑天金风掌逆行。

  左跨一步大架展,左掌左后顺势封。内藏龙形蟠龙靠,右执金锋削役经。紫阳化鹤呈斜飞,玉女飞身隐仙踪。

  蹲身虎坐身低俯,左足尖点龙虎争。海底针刺冲阳穴,下悬金锋斩化功。龙形进步右足蹬,排山掌法用不空。

  将身上势提右肘,双掌排龙柳迎风。左托日月玄光闪,右掌同起脑模逢。干层祥光照环字,斜展身姿似城倾。

  步进前齐右肘,右拳余辉映夭明。披身横打翻身锤,边锋直期玉门中。横行跨步吴带风,右峙虎坐手轮成。

  左右循传双金指,云盘三展最轻灵。虎坐右庭左足平,黄金印托左掌中。横开右掌吞金气,又化塌掌金肘横。

  左化金锋穿掌送,高探马取混元锋。隼鹰云翅掌顺同,左点肝脾蹲身形。左取扶封凌云渡,右起升神拿劈空。

  金锋龙雷透甲掌,右分脚起展足经。蟠龙腿藏内桩足,抱元归一手双封。横起右脚倾玉柱,横脚踹之软肋蹬。

  连环二步追踪腿,丁甲恳锤顶上擎。反背甩掌应之下,走马对阵宣仁风。进步栽锤难遮架,右锤下奔左足踵。

  忽然反身右侧击,右轮玄锤左肘横。左化金风抖后肘,右锤左足两蹬崩。下妻盘龙卧涧式,右拳悬头左肘锋。

  左足进步立身形,右轮上扬锤高擎。栽锤突认身馈来,八法神锤使人惊。倒插右足宣虎坐,反身横肘又称雄。

  右手上扬金火剑,封喉直取日月宫。避敌急上雕掳手;右脚横揣肋下蹬。左步内缠降左肘,右足右拳循寰中。

  上打玉门初禁地,右峙肩胯龙虎封。左右盘旋双锤持,上下翻飞伏虎龙。回拳再将右肘降,虎棱左势两拳撑。

  内钻双拳滚金肘,复将虎妻换龙争。挺身内力壮真元,左披身势伏虎精。右移虎跨齐胸肘,右旋右锤六阳峰。

  上峙肩封龙虎靠,横肘玄锤掩其宗。六甲金锤左右展,浑天真力督阳经。双拳浑未头两侧,左足在前右足蹬。

  身齐龙姿前峙之,双风贯耳钟鼓鸣。再学湘子横左步,子午抱拳左腿腾。横蹬肋下玉柱斜,回身右视左脚平。

  起身右脚横扁踹,左横二臀身手成。落下右足提左足,浪子踢球旧有名。鹊雀蹬枝胜骨断,离地尺许膝骨迎。

  左妻虎步右换龙,上下虚合混元锋。左掌扶封右肩际,右手齐肘肋下停。右持准龙翻海式,左右盘旋一般同。

  阴阳掌开斜一字,野马分鬓左右行。虎妻左步左肘平,两掌虚会抱球生。身姿且随金玄掌,穿梭玉女复乘龙。

  太极内敛行左右,混元初判两仪成。上掌化造中宫机,下手翻为滚肘功。身姿左起天盘掌,阴阳掌化排云形。

  三才转换天地人,凌霄托掌右迎风。翻成勾手正火局,金刀金肘掩前胸。左遂扑腿容地气,向下沉姿似抄萍。

  三十六劈斩金铁,单鞭下势一掌封。连环进步提龙腿,金鸡独立唱魁星。左挥金锋用横肘,右举歪锤上清宫。

  再走连环行丁字,截脚震踏展英风。玄锤下执铜雷响,龙华会上子午功。又遂阵法进左步,一锤忽至夺天工。

  九阴真经太极拳的五大特点

  一、拳架小七紧凑

  九阴真经太极拳属太极拳系中的中小架势,又称中捋架。由于九阴真经太极拳的创始人出自于书香门第,平时穿长袍大褂,不迈大步,不下大势,特别注重内在修养,所以在练功时架子较高,拳势紧凑舒缓。

  武禹襄祖师早年随父武烈习练长拳、洪拳已有深厚的功底。武禹襄祖师早年随父武烈习练长拳、洪拳已有深厚的功底,到赵堡得有《王宗岳太极拳论》等归里后。

  另创有二路太极炮捶和三路太极小架,于对敌应用,蹦跳蹿跃,贴身近打,发力快如闪电、用劲动如雷霆,步伐变化快速、身法有刚有柔。

  练习太极拳对疾病的预防非常有效,打太极拳的人身体倍棒,太极拳能防治癌症的发生。

  此拳法充分发挥了九阴真经太极拳的文武兼备之特点,但由于古时思想观念和社会时代背景等种种原因,此套拳法只在永年广府西街武(李)氏家族门内传承。

  现在为了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笔者于武术杂志上刊出了部分内容。2004年出版《九阴真经太极拳秘笈》一书著有二路炮捶。

  另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武术协会录制的《中华武藏》系列大型电视教学片,其内容包括基础内桩功、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陇西氏太极刀、陇西氏太极剑、刀剑对练、一路十三杆、二路十三杆、一路二路对练杆、四杆对练、四刀对练、摈杆、通杆、摔杆、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单推手、双推手等十八种套路20张光碟(中英文版)已公布于世,以期武李氏太极拳系列套路能发扬广大。

  二、重内不重外

  九阴真经太极拳尤其是永年广武(李)氏家传太极拳,要求虚实开合都在体内中求,外形的招式不要过于表现。

  棚捋挤按四法融于筋骨之内,用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身到、身到劲到要求在行功走架中必须“腹内松静气腾然、周身轻灵顶头悬”,气势宏大,逐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衰,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所以老前辈经常说练拳先练心,这也就是“意气君来骨肉臣”之用意。练习九阴真经太极拳还要求骨肉分离,节节贯穿,舍去后天肌肉之拙力、开发先天骨肉之灵劲等等,这些说明了九阴真经太极拳更重视内涵修养。

  三、步法灵活多变

  步法在练习拳架中占有更大的比重。九阴真经太极拳的步法灵活多变,实用性较强。

  在步法上,除了包括普及太极拳中常用的弓步、马步、丁步、虚步、扑步五种步型和退、进、横跨三种步法处尚有叉步、后虚步、下势步、横裆步、三七步等步型和扣步、摆步、碾步、践步、跨步、引进落空步等步法,以及蹬脚、起脚、踢脚、十字摆莲脚、二起脚等脚法。

  上述种种步法皆以丁八步为主,也可称“不丁不八步”,两脚前后沿线为60 度左右,每一动作所迈出步都是以脚跟先着地,脚尖翘起,以后脚跟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随后前脚掌慢慢踏平,进步必跟,退步必随,进步退步都要以虚腿的脚尖点地。

  虚实变化在脚跟,每一转以实腿脚跟为轴虚实变化,两脚间的距离在进步与退步定势之后,应保持有一脚的距离,步法必须虚实分明。

  后脚定势后是推动身体发力的主根,不可随意挪动,更不可离地,前脚是调节人体运动的方向和角度。身体调正两脚在定步后不可在一条直线上。始终保持自身重心平稳变化。

  四、注重理论

  注重太极拳理论总结。除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太极拳概要图”等拳论外,现其他创新各派的太极拳著作理论无超越九阴真经太极拳祖师武禹襄的(敷、盖、对、吞)和第二代宗师李亦畲的(擎、引、松、放)经典著作的概括性的。

  说明前辈文化水准武功境界已达到上乘。所以说九阴真经太极拳的理论对太极拳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再如九阴真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李公锦藩恩师集毕生精力著有《悔艺精言》上、下两册,《旧谱再善》,《掘遗缀初》四本拳谱。

  并经常叮嘱我们:学习九阴真经太极拳要把它当成一种传统文化来学习,读书志在圣贤、学拳志在苦练。要用心揣摩,善写练功笔记总结成文,为后学者留下宝贵的经验财富。

  五、以心行气 内外兼修

  太极拳“动静相兼,内外双修”,习者不能只重外形规矩,致力于手、眼、身、步的修炼,还要重内在精神的修养,才可避免因后天之力用之过当,而伤中和之气。

  故武禹襄、李亦等前贤在拳论中反复强调心、神、意、气的修炼,以求走架习拳贯彻太极阴阳之理,而收养身健体、陶冶性灵之功。

  其要点是:以心意指导拳势动作。武禹襄在拳论中强调走架要“心为令”、“用意不用力(提力)”、“刻刻留意,方有所得”。通过对意的强化训练,加强感觉的灵敏性、连贯性,达到应感而动,意动形随,意到劲到,动必合法。

  从心静体松入手。初学太极拳大都心紧身僵,故武禹襄提出走架要“身虽动,心贵静”。李亦畲进而阐明“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

  静(心不妄动)而后能定(精神专注,目的明确),定而后能安(体态自然,从容不迫),安而后能虑(潜心研求),虑而后能得,才能有所收获。

  此外,心静才能体松,由松入柔,“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练出刚柔相济的功夫来。

  要善于养气。武禹襄提出走架打手要“心为令,气为旗”(志为气帅),“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以气运身,务求顺遂”,以达“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的佳境。

  初学太极拳者应以自然呼吸为主,纯任自然,勿刻意控制呼吸,而勉强与拳势结合。身法正、拳势熟,呼吸就会和动作自然结合,做到“起吸落呼”、“开吸合呼”、“化吸发呼”、“屈吸伸呼”,意识、动作、呼吸三者自然结合起来。

  这时,外气调动内气,冲关过寨,流转贯注,疏通经络,气血充盈,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且为培养内劲提供了良好条件。

  习拳走架既注意形体修炼,又注意内在精神的修养,身动心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气宜鼓荡而无间,神宜内敛而不乱,如此认真演练,久之自然可内外双修,调理阴阳,内劲、外法均达上乘。

太极拳古谱相关文章:

1.太极拳散手的训练方法和实战应用

2.太极拳眼法修炼秘诀

3.太极拳中形意五行拳的要领

4.太极拳锻炼的诀窍要点

5.什么是太极拳流派之后天法

6.浅谈太极拳的劲

12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