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特点中的要领

方婷分享

  学习孙氏太极拳的特点练习太极拳有好的帮助,孙氏太极拳是我国太极拳流派中的一大门派。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氏太极拳特点中的要领。欢迎阅读!

  简述孙氏太极拳特点中的要领

  孙氏太极拳的技术特点

  松、空、圆、活,是孙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精钢之至,以式达理、中和含蓄是孙氏太极拳特点中的精华。

  以式达理是拳式与道理的统一。该式能合形意、八卦、太极三家并用,具有丢而不丢,顶而不顶之能,达劲力完备之效。孙氏太极拳每一拳式,都能一式含多式,吸收多种拳术技法,演化为多种打法。同时各式一理贯通,又能多式化一式。构成、特点提要如下:

  (1)三维中枢轴

  发现并修为主导人体动力的三维中枢轴。

  (2)十字运动面

  重心的移动要和劲力作用的一个垂直面上。

  (3)中和劲力球

  由中枢轴、运动面的圆研中和状态,构成形圆意直的中和劲力球。

  (4)连续动力源

  开合功与鼓荡劲,一气贯串,神行不断。

  (5)孙氏太极拳的运作形态

  身体形态一三体式。身步法要一形意拳、八卦拳之法。劲意状态一蓄神松空。

  (6)孙氏太极拳的结构特征

  整体的协调惯性与顺势供应的一定要统一,其实质就是鞭劲和架劲的绝对统一。

  (7)孙氏太极拳的作用机制

  圆研之理一构成完备的适应机制:瞬时自动反馈调节机制,即植物神经与中枢神经的高度协同。

  (8)孙氏太极拳的作用效果

  能丢而不丢,顶而不顶,三拳合一之效。

  (9)孙氏太极拳的主要基本功

  无极式、三体式、活步左右互换车轮手。

  (10)孙氏太极拳的散手训练特点

  由观形、得意、罩神,而意在彼先,至神知。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家之意并用,劲备法全。得神知,合三拳之意,则能神行机圆、动静合一。

  产生丢而不丢、顶而不顶、不打而打、打若未打之能。从而完备身心适应机制。不仅能以静制动,还能以动制静,更能以动制动。其所以然之理,在于孙氏太极拳之身步有修为动静合一之效。是为孙氏太极拳技击训练之要。

  (11)孙氏太极拳的推手步骤与特点

  ①定步单推手,沾字诀:手接外门、听彼意、串重心。手随身动,以胯带肩。其意如山溪中之水草,而非水池中之浮萍,此为入门之法。

  ②定步双推手,控字诀:即制其向、管其节、串其中轴、摧其根。手随身动、勿自曲伸,以神接意,得意控形。又云:形、意、神三心调运方法。

  ③活步四正双推手:有顺步、合步两种方法。④活步四隅双推手:采捌肘靠走四角法。

  孙式太极拳练习的五大理论

  “三合一拳架”

  什么是孙式太极拳的“三合一”,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吧!

  “三合一”是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一,也就是说跳架子就是推手,就是散手,在跳架子时也就同时练了推手和散手。

  我在练习中发现拳架的每一式都是推手或散手的精华用法。因此,我认为,练拳架时勤加体会,天长日久,必有感受,在推手和散手时自然就会运用出来。

  孙式太极拳的所有的动作和拳架,都是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的。

  准确地说,就是每一个动作都是武术技击的精华全息元,也就是每一个动作包含了无限的可能性用法。

  所以说,初学者应该学一些具体用法,但必须明白,绝对不能仅仅限于这几个用法,随着水平的不断提高,应该突破具体用法而达到对全息元的理解,这样,才能理解为什么“无限胜有限,无招胜有招”、“无胜于有”。

  “孙式太极拳修炼的三原则”

  要练好孙式太极拳,必须把握“三原则”,一是高度协调,在孙式太极拳训练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要全身高度协调,而且身体和心灵也要高度协调。

  在孙式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最主要的运动方法就是要锻炼自己身体的协调性。

  一旦调性达到高水平,那就会出现德国当代著名学者哈肯的《协同论》中所说的“协调产生新的力量”,在孙式太极拳的修炼中才能产生不可思议的整劲力量。

  二是和合凝聚,和合凝聚是一种感觉,从一开始,练习者就应该把握这一点,所有的动作都必须体现和合凝聚。

  和即和谐,合即合作,凝聚是力量、感觉、精气神,都要有一种凝聚在一起的感受,绝对不能分散,特别是感觉不能分散。

  三是向内收敛,收敛和分散是对立的,所有的动作都产生一种感觉,向内收敛,而不是向外发散。

  协调、凝聚、收敛,我认为这就是修炼中国各种功夫,特别是孙式太极拳功夫的根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练成功夫。

  “打空”解

  古拳谱中说“轻比重来重比轻”,又说“打重不如打轻,打轻不如打空”,说的都是一个意思,高明的打法是打宅。

  所谓“空”有两层意思,一是“引进落空”,使对方进入“空”的状态,即对方所有的力量全部落空,任你千般力,瞬间全落空;二是把对方打空,比如对方一只手过来,我抓住其手,翻转其手,并托其肘,下压,一个“白鹤亮翅”,对方立刻被打翻在空中。

  广义地讲,孙式太极拳的75个招式中的任何一个招式都可以瞬间把对方打在空中,把对方凌空发放出去。能同时做到这两点,就达到了“空”的境界。

  “中正”解

  “中正”为阴阳平衡之意,在孙式太极拳的练习中,表现为在任何情况下,身体都不能失去平衡,重心不能歪斜,身形不能破体,力量不能出身形之界限。

  虚领顶劲,肩身正直,不能歪斜;头项正直,不能歪斜;整体正直,不能歪斜。特别要注意的是,手随身转,手到身到,手能超越身形之中线。

  在推手与散手中,唯有中正,才能保证自己处于顺势,而背势往往因为违背中正原则。

  论 “无为”

  “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顺“其 自然,舍己从人”。

  在清朝时,许多高手都已经认识到 “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拳无拳,意无意,九意之中见真意”,古人的见解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实践中的深刻体会,只有当练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才能体会到。

  我认为,练到十几年后,就会感觉到,已经有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无所谓练也无所谓打,练就是打,打就是练,正所谓“无为方能无不为”。

孙氏太极拳特点中的要领相关文章:

1.孙氏太极拳独有的特点

2.孙式太极拳的学习特点和误区

3.孙式太极拳及其风格特点

4.孙式73式太极拳练习要领

5.孙氏太极拳练与用

6.孙式73式太极拳的第一段动作名称以及动作要领解释

    116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