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中的养气和练气

方婷分享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太极拳属于传统武术中的内家拳,修炼太极拳要重视太极拳内功训练。下面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了关于:陈式太极拳中的养气和练气。欢迎阅读!

  陈式太极拳中的养气和练气

  气是太极拳的核心,太极拳之所以与外家拳不同,就是因为太极拳重视内外双修。

  一、陈式太极拳中的养气

  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身体保持端庄、放松、沉稳、自然。

  两眼微视前下方.鼻息均匀、轻微;舌抵上腭(舌尖上卷),唇齿微合,表情微微含笑;两臂微曲环抱于腹前,两掌呈八字形.掌指放松,掌心内含,中指端对(中间相距l厘米),掌心朝内,做到腕部、肘部、肩部、髋部、膝部松沉,收腹含胸,腰背松直,呼吸用鼻,要做到细慢、均匀、沉稳、深长。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思想高度集中,意守丹田,神无外散,耳无外听,神态自然,专一守中,专心练功。

  如行动不便和工作学习间隙,也可采取坐姿或卧姿练习。每次练习时间15~30分钟。练习的次数和时间的长短,可因人而异。

  二、陈式太极拳中的练气

  在上述基本姿势和专一守中的基础上,意想吸气时将以丹田为中心的腹腔逐渐吸满《腹腔充实),以至无吸气余地时,然后慢慢呼气,随意念将气引向后腰命门穴(腹腔内收);待无呼气余地时,再随意念吸气向前至腹腔丹田处。

  这样平行互为推动,周而复始,如此往复,绵绵不断,日久,处于人体任脉的神阙穴与处于督脉的命门穴的整个腰腹区以至双掌之间会感到温热舒适,气感充实,身轻有力,神清气爽。

  但是要注意的是,练习太极拳内气要循序渐进,练功不能急于求成,要轻松自然,千万不能用意念呼吸和用力呼吸,否则,会出现偏差。

  古人讲:“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这就是说,人体气聚,则生命旺盛;气壮,则健康有力;气衰,则病人膏肓;气散,则人将死亡。习武人为什么非常重视内气的锻炼呢?

  首先,练习武术十分讲究健康长寿,《黄帝内经》认为,气分两种,是主管人的生老病死的主要因素.即风、寒、署、湿、燥、火,又称六邪;喜、怒、忧、思、悲、恐、惊,又称七情。一旦外邪侵袭,七情失调,就会直接影响和损伤人体的经络气血,使脏腑气机逆乱,故使人致病。

  因此,《黄帝内经》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体的任脉神阙穴(属阴),督脉命门穴(属阳),长期练功,会使前后丹田互动,两穴相接,两脉相合,阴阳相济,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相融,从根本意义上促进了人体经络、气血、神经、内脏诸器官系统的修复和健康,使人延年益寿。

  另一方面,武术家又十分讲究实战用力的科学,练功习武讲究的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因此,武术人十分重视意至则气至,气至则力显的练功。功法中的养气和练气,可使人体在练拳实战中所耗损的能量、精气得到内气的滋养、补充和聚集,使身心合一,内外合一,用以增强武术的实力。正如孟子所讲:“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一)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

  练拳是一种意气运动。在行拳时充分体现要用意不要用拙力,才能达到意到、气到、力到,每一动作意念要走在前,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只有心先想到,动作才能位。心想开展,两臂及周身才能展开,心想合,周身全体才能一起合住。打拳时不要想气在哪,在气则滞,滞则不通,就要生病,只要把意念注意到动作之中,气自然就到了。

  (二)快慢相间,连绵不断

  快慢相间是陈式太极拳独有的特点。 初学时动作要满,但不要有呆相,不可有停顿现象。由于动作舒缓,便于去掉身体固有的僵劲,使动作柔顺自然,也可以检查动作的准确性。熟练后逐渐加快,但要沉着,快而不乱,最后又复慢,这是慢、快、慢三层功夫。

  在行拳过程中,要做到转关时慢,转向时快(逐渐加速);蓄劲时要慢,发劲时要快(做到柔行气、刚落点)。这种快慢相间的变化,要具有均匀的变化幅度,做到“匀清”。

  (三)螺旋缠绕,舒筋活络

  陈鑫在《陈氏太极图说》中指出:“太极拳,缠丝法也”。短短四个字讲清了陈式太极拳的根本,就是缠丝劲。他又说不明此,即不明拳。可见缠丝劲是何等重要。太极拳的缠丝方法有单手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等多种缠法,初学者很难弄懂。

  缠丝劲训练方面,多做单运手(左右)、定步运手,加强对顺逆缠丝的理解和运用。在缠丝劲训练中,要注意贯指尖,使气血畅通,达到经络终端,对养生、健身、技击都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练柔成刚,刚柔相济

  陈式太极拳应练成刚柔相济的拳,这是练拳者共同追求的目标。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化掉人们身体固有的僵劲,使它柔顺,这是化柔时期,这个时期长短因人而定。对明拳理刻苦练功的人,相对短一些,也有的练一辈子拳也不能去掉身上的僵劲,把陈式太极拳练成硬拳、刚拳。不能登堂入室。

  (五)蓄而后发,松活弹抖

  陈式太极拳的发劲要求做到蓄而后发。蓄劲是发劲必要的准备,将弹簧卷紧,是发劲的基础。蓄劲就像把弓张开一样,将劲蓄足增加发劲的弹性力量。蓄劲时要周身合严,松腰圆裆,气沉丹田,脚趾抓地,稳固如山,把劲卷紧。如当头炮,缠一圈后不放劲再缠一圈,然后痛快淋漓地把劲放出。只有蓄得足才能发的头。

  (六)心意平和,松静自然

  心平气和则得。打拳时心要平静如一泓清水,不起波澜,视动犹静。做到轻轻运行,默默停止,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才能调养气血,疏通经络。这是追求养生、健身、延年益寿的成功之路。虽有时发劲,也是发之前没有劲,发之后没有劲,只是劲发出一瞬间如水面上陡起一朵浪花,即刻消失归于平静。练拳之前先要去掉一切杂念,平心静气,静以待动,这样练拳不是手足运动而是意识支配下的全身运动。

  如何练好太极拳

  1、入静

  练功时,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都要求在入静的状态下进行,动作包括外形动作的“外功”和意识引导的“内功”。动静相兼的入静,指的是摒除杂念,处于无思无虑而又觉醒的一种特殊安静的状态,从而专心一致地贯彻练功的全部内容,而决不是迷迷糊糊、闭眼欲睡的状态,也不是万念俱息、寂然无物的境界。

  2、放松

  松和静是相互协调的,先松而后静,入静又是放松的必要条件,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练功所要求的放松,首先是在意识指导下,四肢肌肉要放松,更主要的是思想精神上放松。

  所以说,在太极拳的运气中,放松是很重要的,只有放松了,才能真正做到气沉丹田。

  只有经过长期认真的锻炼,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身心全面放松。通过全身肌肉放松,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扩张,肌肉电位活动明显降低,可以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减低,从中枢走向周围的张力性冲动减少,副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增强,因此对许多慢性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看过“陈式太极拳中的养气和练气”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养生以养气为根

2.太极拳的炼气养气功夫

3.杨式太极拳的练体、练气与练神

4.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

5.慢中悟太极

6.太极宗师秘传的太极内功

7.练习陈式太极拳要注重养生

    113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