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要点之头部攻击
头部是人体关节与要害中最重要的部位,是人体的神经中抠。头部有眼、鼻、嘴、耳、头发等重要器官与组织,有太阳穴、下颌、后脑以及与之运动有关的颈推等要害。实战中,头部既可以作为攻击武器,也是打击与防护的重点部位。本文重点研究实战中“头部”的攻击作用,“头部”的薄弱部位、打击及防护方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实战要点之头部攻击。
实战要点之头部攻击一、“头部”的攻击作用
在实战中,头部的一些部位、器官可以发挥攻击作用。
(一)利用颅盖骨攻击
利用颅盖骨进行攻击,是因为颅盖骨有特殊的结构。人的颅盖骨其额部有一隆起的额结节,顶部有一隆起的顶结节,枕部有一隆起的枕外隆凸,这些部位的骨质不仅坚厚而且致密。加之,颅盖部分半球形壳体结构,使这些部位在受力后,能够向周围传导使力量得到消减,因此,这些部位具有较强的抗击力。经过训练后,头顶开瓶、头顶砸砖、砸木板等硬功夫就是利用颅盖骨攻击的很好例子。
以颅盖骨攻击的主要方式有:一是利用额结节前击;二是利用顶结节侧击;三是利用枕外隆凸后击。
注意事项:以头攻击时,必须保持颈部肌群紧张,在确保攻击力量的同时,防止颈部受伤。
(二)利用牙齿攻击
日常生活中,两个人吵架、打闹用牙咬人,会被人嗤之以鼻;在竞技体育的格斗、拳击比赛时,用牙咬人则是规则中所绝对禁止的。在实战中,也不提倡用牙咬人,但是在关键时刻,则可以充分发挥牙的作用,攻击敌人。
牙的攻击力到底有多大呢?上、下颌牙咬颌时,在强厚的咀嚼肌的收缩作用下,可以产生400kg甚至更大的力量。这么好的一个武器,在实战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特别是在敌我双方相互交织、我处于被动位置且无计可施时,变被动为主动,反败为胜。
实战要点之头部攻击
(三)发挥眼睛和嘴巴的攻击作用
眼睛、嘴巴属于“战术级武器”,在实战中要注重发挥它们的作用。
“指上打下、声东击西”。与敌格斗时,发挥眼神、声音的欺骗作用,“指上打下、声东击西”,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能加强攻击效果,增加胜算,两者配合效果更佳。
“声色俱厉、敲山震虎”。三国演义中的“长板坡之战”,虽有诈敌之术,但张飞声如巨雷般的吼声、极具杀伤力的眼神在此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声色俱厉”可“敲山震虎”,锐利凶狠的眼神能震慑敌人,从气势上压倒敌人。在训练中,要求受训者眼睛瞪起来、声音吼出来,也是根据实战需要提出的要求。
实战要点之头部攻击二、“头部”的薄弱部位及打击方法
头部的薄弱部位主要有:太阳穴、后脑、颈椎、眼、鼻、嘴、耳等部位。
(一)太阳穴
医学上称为翼点、翼区,它位于眼的后外侧,经眶上缘的水平线和经颧弓中点的垂直线的交点处。
太阳穴之所以是打击头部的首选部位,是因为该部软组织深面的骨壁为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交汇之处、其骨缝呈形。这个部位是头骨中骨壁最薄,只有如1mm。骨面最平坦,已不具有“球形壳体结构”的特点。所以,作用于翼点的外力不易向周围传导,极易造成局部线性骨折或凹陷性骨折。骨折断面会损伤骨壁内侧一个叫做脑膜中动脉前支的血管,引起破裂出血,造成颅内血肿。血肿轻则压迫中央前回部,造成身体局部瘫痪或失去功能,重者会引起“脑疝”,由于颅内血肿强制性地侵占了一块空间,引起颅内压升高,必然排挤正常的脑组织,脑组织会从一些孔道、裂隙脱出,脱出的脑组织和被脱出脑组织挤压的脑组织,其形态和功能都将遭到损害,这一病理过程就是医学上提到的“脑疝”。脑疝一旦形成,很快就会昏迷甚至死亡。
打击太阳穴的方法:对太阳穴,只要能打上,就会有一定效果,但最为快捷有效的方法是拳击,尤以摆拳为最佳,也可采用横踢腿、肘击、膝击等方法打击。
(二)后脑
即脑枕部,是脊椎与脑部连接部位,结构比较脆弱。而且后脑又是最容易遭到袭击、最不易防范的部位。以暴力打击脑枕部,极易造成脑损伤,甚至致命。
打击后脑的方法:主要以拳、肘或钝器由后或由侧面重击。
(三)颈椎
颈椎主要是由一块套一块的寰椎和枢椎构成,各运动生理角度只有45°,强行扳拧头部,极易使之超过生理范围,特别是旋转和侧屈的扳拧,不仅可致周围关节韧带撕裂、关节脱位、骨折,甚至可引起脊髓的损伤而危及生命。
打击颈椎的主要方法是扳拧头部,一手在敌头顶,另一手扳其下颌,两手用力方向相反,动作果断快速,就能达到重创之效。
对太阳穴、后脑及颈椎的打击,极易造成致命后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训练时,禁用这些动作。在对敌实战中,也要慎用这些动作,控制好力度,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四)眼
眼是视觉器官。实战中,用手掌、实拳打击眼部其效果往往不佳。因为,眼球主要容纳在骨壁围成的眶腔之内,手掌、实拳等接触面较大的技法打击,其作用力往往会被阻挡在眶口。
打击眼部,最有效的招式是用插掌、鹤顶拳、单珠拳特别是食指和中指的点状戳击。
(五)鼻
鼻子的位置非常突出。打击鼻子最直接方法是以拳打击,拉发膝顶、向后磕头、拉抠鼻孔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鼻子受打击后,不仅会引发鼻骨骨折和出血,还常伴有鼻周围结构的联合损伤,如上颌骨骨折、颅前窝骨折以及脑震荡等。这是由鼻子的特殊生理结构造成的。由于鼻骨主要由片状骨髂构成,软骨居多,因此,其保护力不足,外力会引起鼻腔内的鼻中隔软骨脱位、折断、粘膜撕裂。在鼻中隔的前下部有一黎特区,黎特区有着非常丰富的血管吻合丛,特别是动脉丛,具有多源性特征,加之黎特区粘膜下血管缺乏结缔组织保护,自然止血机制不完善,因此,遭打击后会血流如柱、酸痛难忍。
(六)下颌骨
下额骨是头部惟一能活动的骨。下颌骨的骨质较致密,骨松质较少,但在结构上仍存在着多处薄弱部位。比如:下颌颈形态缩细,骨质薄弱,且上端固定于关节窝内,直接或间接暴力都易形成骨折;颏孔区与下颌角区,这些部位因牙槽窝深而宽大,而形成周围骨质薄弱,遭打击后易发生骨折的部位。
对下颌的打击,主要有摆击、勾击,近身肘击,拉发膝击等方法。
(七)耳朵
耳朵的主要功能是听觉、位置觉。许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有人凑在耳朵处大声呼喊,轻者会短暂听力受损、眩晕,重者会导致耳道中的鼓膜破裂而失聪。鼓膜位于外耳道底,要想对其造成伤害,用拳、脚打击往往效果不好,最有效的招法是煽掌,耳朵遭到掌击后不但会造成剧烈的耳痛、耳闷、耳鸣、听力锐减,还会因强大气流导致颅中窝骨折,引起眩晕、站立不稳和跌倒。
实战要点之头部攻击三、“头部”的防护
头部既是打击的重点,也是防护的重点。有效防护头部,一是要有相应的防护方法,二是要加强相应的防护训练。
(一)防护方法
一是主动闪躲。头部活动范围虽不是最大,但其灵活性非常好。实战中可结合步法、身法,通过位置的迅速变换来躲闪对方对我头部的进攻。其主要方法有侧闪、后闪、下潜闪躲、后跳闪等。二是外力防护。主要以手及手臂拍击、格档、架防为主,必要时头戴钢盔等护具也能起到非常好的保护作用。三是主动迎击。就是利用头部颅盖骨坚厚质密的特点,在判断准确的情况下,对敌正面拳法攻击采取迎击而达到防守的目的。这种方法需要通过专门的防护训练才能使用。
(二)防护训练
一是加强颈部肌群训练。主要是以颈部的抗击力和支撑力训练为主。二是加强拍打顶靠训练。三是加强两人的攻防训练。在训练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不断提高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