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拳击>

《散手十二论》之论肘

方婷分享

  肘法,属短拳,以击打力量大,攻击性强,难于防守著称于武林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散手十二论》之论肘。

  《散手十二论》之论肘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推行散手擂台运动,为保运动员安全起见,在竞赛规则中规定禁用肘膝,时间一长,人们便不再习惯用此短手了。当泰拳进入中国后,由于泰国拳是长于用肘膝的技击术。一时之间,人们带着神秘感而沉缅于泰拳之中,有些中国武术在泰拳面前暗然失色!这不能怪中国武术,而是时代的弄潮儿们造成的,也是一种时代的趋势吧!

  翻开中国的传统门派拳种,有专门以肘为拳名的《三十六肘》、《闭云肘》、《肘母六把》等;而最显著的是八极拳,无时无刻不讲究肘的挨、膀、挤、靠。武当流通门武学中,还将肘列为《七拳》中的一项专门修为之法。从种种迹象来看,中国武林中的肘法比之泰国拳更丰富多彩。所以,我呼吁“中国人们”,要想学练到上乘肘法,到民间去,那里有中国武术的真东西。

  把话说回来,为了适应时代环境的需要,满足现代徒手搏击的训练要求,不管是传统武术也好,还是国外技击也罢,我们都得去借鉴其科学性的东西,但不是一层不变地去照搬,抛开一切的玄虚,去面对迫在眉睫的现实。学练的肘法,不但要适应于擂台比赛的竞争,同时也要能于街头遇暴时发挥威力,“雅”能登堂入室,“俗”可保不败之地。所谓“雅俗共赏”才是每位武人的追求。

  《散手十二论》之论肘一、肘法的基本技术

  肘法的基本技术,从其运动方位和发力来看,不外四种,即顶、挑、横、后肘,这四种肘法是攻防技术最为全面、威力最大的,至于其它的多种肘法名目,如作为点缀写文章凑数,或是勾引一些人的好奇心是可以的,而作为我们务实派来说,就有多余之嫌了。

  (一)顶肘

  以左侧实战姿势开始,左手向怀内收成屈肘,略向右收身蓄势,左脚朝前上步,右脚蹬力,右手推左拳面,使左肘平肩朝左前方顶出。接着,左肘略收,全身放松向左拧身约45度之瞬间,右脚朝前方上进一步,拥身之势右肘朝前方顶出。

  顶肘之力来自于突然屈肘之势,所以说,在练习肘的顶出时,整个动作都是连贯一气的,身体转动和肩、臂、胸肌等放松、紧张、发力等,是连绵不断,属于直线出击的肘法。

  (二)挑肘

  以左侧实战姿势开始,右脚朝前上一步,屈肘前拥的同时,右手屈肘随进身之势朝前上挑击而出,肘顶高与额平,左手护于右腋下,接着,左脚朝前方上进一步,右脚前蹬前挺之际右手下收,左手屈臂朝前上挑肘,肘尖高与额平,右手下护于左腋下。

  挑肘是从下向上弧形运动的肘法,其出击要领类似于上勾拳,得力于上步、蹬腿以及肩、大臂肌的突然收缩紧张之力,发力要突然而爆发,几乎是带一种抖颤的震动劲。

  (三)横肘

  以左侧实战姿势开始,左脚朝左前侧方摆闪一步,随摆步之机左肘向左收,略左旋体,在左脚刚一踏实之瞬间,猛地蹬力,右转腰,左肘朝前横向摆击而出,肘至体中线,接着,右脚蹬力,左旋体转腰,右肘朝前横击而出,至体中线止。

  横肘完全与摆拳的发力相同,来源于蹬腿、旋腰的转动力,更接近于侧勾拳的特点,属于横向弧线型运动的肘法,主击对方左右头侧。

  (四)后肘

  后肘之法有连续的两次动作,一是从肋侧向后顶击,二是从肩上侧向身后反向摆击,此二者统属后肘之法。所以,我们在练习后肘的基本技术时,就以二法成连续动作进行练习。

  以左侧实战势开始,上体右转约180度的同时,右肘下收从肋部向右后拉顶击出,左掌推助右拳面,身体重心下沉于左腿,目视右肘方向。接着,右脚向后退一步的同时,上体左转约180度,左肘随势沿左肋侧向后拉顶而出,右掌推助于左拳面上,目视左肘方向,身体重心落于右腿支撑。动作不停,上体紧随向右转约180度,同时右肘随转体朝右上侧反摆击,肘尖高与头平,接着,左脚从后向右侧方插一步的瞬间,上体左转约180度;左肘随转体之势向左肩上侧方反摆击出,高与头平,目视肘尖。

  以上动作为后肘基本技术的整式练习方法,不管是下拉顶,还是上摆击,都是尽量扩展胸大肌配合转体的力量来完成的,练习中自己反复体会,脚步移动要使身体平衡,如不能掌握身体的平衡,就不能发挥肘击力量了。

  《散手十二论》之论肘二、肘法的强化训练

  肘本是上臂和前臂的连接部位。搏斗中的各种肘法是在肘关节屈伸时用肘及周围的臂的一部分所表现的各种进攻方法。大部分肘法,特别是进攻性肘法,多是在屈肘的情况下才能较好地表现出特点,此时主要是使用肘尖和靠近肘尖的臂的一部分,用肘防守时也多是如此。用肘法时常在屈肘的情况下完成,这样工作半径较短,更便于发挥起点在躯干的大肌肉群的力量,并且有躯干直接做为发力的稳固的支撑点,这样也更便于发力。虽然肘法本身占据着很多的优势,但是,任何一项绝技都是通过千百次的重复训练动作,在训练过程中变化出更利于搏击的动作来的。所以,我们只是一个劲地崇拜其神秘感,而不去亲身体验一下,这不就完全等于“画饼充饥”了吗!要知梨子是什么味,何不亲口去尝一尝呢?

  (一)肘法的灵活性练习

  肘法的灵活性,就是说在肘法用于搏斗时能自由发挥,顺势而使出各种肘法。

  具体的练习以空练为主,将顶、挑、横、后肘,这四种肘法的基本技术进行反复的训练,直至动作熟练后,而且还能发出强大的劲力来时,再配合各种步法、身法进行对每一种肘法的单一性训练。每天对基本技术的每一种肘法至少要反复练习50—100次。

  四种肘法的基本技术都掌握好了之后,开始自由地将四种肘法进行交叉组合练习,根据自己本人的“身”理习性和本能,可将两种或三种肘法组成一组,并于训练时,在心目中都有对敌的感应,作一些防守性的、进攻性的假想肘法练习。这一项的训练,将是长久性和持续性的课题。因为空练,不但能将肘技训练好,加强技术的概念,巩固技术定型,提高灵活性和速度,而且还能增长搏击耐力。

  希望每一位习者不要忽视了肘法的基本技术训练,中国传统拳种中,都是特别注重基本技术的反复操习的,特别是“内家拳系”,从不需任何器材作辅助,只是长年累月地重复着那几项基本技术的练习,一遇困厄,自然就爆发出相当的威力来了。

  (二)肘法的沙袋练习法

  有关肘法的沙袋练习之法,仍以前面所讲的四种基本肘法为主,采取不同方位、不同节奏的击打沙袋。

  练习之时,面对沙袋约有一米远的距离,摆左侧实战姿势对峙着沙袋,而且要有一种模拟实战的心态。滑步进身接近沙袋之际,突然屈左臂用肘顶向沙袋,在左肘一触及沙袋发力震荡开沙袋的瞬间,左拧腰,右腿蹬力,右横肘击打沙袋上。不让沙袋荡开,迅急前移步。身体由屈而猛上抬,左肘上挑沙袋中部,接着,右脚向左脚后向左侧插步,左肘趁插步之势下收从肋后顶击沙袋;紧接右转体,右肘随转体之势向右后上斜方反肘摆击向沙袋。

  以上为一侧的一次性打法,然后左侧滑步退身,再进身顶出右肘,方法要领与上述动作相同,唯姿势相反。按此连续的交替练习击打沙袋,先轻后重,逐渐加大力量和速度。

  如果不按上述的组合性练习,也可单一性地用各种肘法左右连环击打沙袋,这种训练的目的就是能使肘法空练至熟后的击物适应性,也就是接近于与人实战练习了。

  (三)肘部力量的练习

  肘法本来就力量较大,特别是将肘关节弯屈时进攻。而我们要训练的力量不仅仅是它本身的僵力,而是要使肘部的击打力量和坚硬度的力量都得到锻炼。假如不将肘部练得如铜浇铁铸,由于肘部的鹰咀尺骨和肱骨滑车骨仅是薄薄的一层皮作保护,没有肌肉,一但将着及硬物时,出击力量又大,很易导致骨折。所以,我们就要在平时的打沙袋之余,还必须通过一种静止力的方式来锻炼肘部的坚硬力量。

  训练方法:身体侧面卧地,用右肘(或左肘)支撑地面,拳面贴耳根,右肘触地面时,左脚屈膝支地,右脚自左膝弯下平伸悬空;左肘练习方法相同,动作姿势相反。每个肘每次坚持15至30分钟后再换另一支肘练习为宜。

  练习此法,意念集中于支撑肘,腰悬空伸直,心平气静,脚位逐渐加高,肘下垫坚硬石板,坚持不懈,破皮后敷上生肌消炎一类的药粉仍需坚持,日久生茧,锋如利刃矣!此法在传统武术门派中称为罗汉睡觉,或称醉卧牙床,属绝技之一,望习者不可轻视之。

  (四)肘法的打靶练习

  肘法是贴身短打之法,其本身的威力必须与对方靠近时才能发挥。所以,不但要有灵活多变的步法,而且需要其它的拳腿技术作为掩护,才能快速接近对方。能够迅捷地接近对方身体,这是使用肘法技术的一个先决条件,但这还不够,因为双方都是有手有脚的,而且都是精通搏击术的人,这时候谁胜谁负,关键就是肘法技术的运用是否灵活而具杀伤力了。

  要练习肘法的实战威力,光凭空练、打沙袋以及坚硬力量练习是不够的,这几项都是固定性的练法。所以,我们还得配合上打靶的练习来增强身法、步法和出肘的速度、距离感。

  训练时,辅助者左右手各持一个脚靶(注:脚靶较大,利于安全),上身穿护具,戴护头,全部穿戴妥当后,开始练习:辅助者以靶为引,开始固定不动,待练习者击打靶位,以活动身体后,即用步法的移动,来引训练者追击用肘打靶。训练者不能只一味地进攻,还得在进攻中有防守意识,即辅助者时不时发出腿、膝,用靶攻向训练者。这样以完全接近实战的打法训练。而且在训练中,练习者必须要用自设的多种组合肘法去打靶,养成一种自然本能的条件反射。

    53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