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钓鱼收获的因素总结
钓鱼的知识是非常之多的,各位钓鱼爱好者知道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到我们的钓鱼收获吗?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影响钓鱼收获的因素
人为因素对鱼儿进食的影响
受了惊吓的鱼儿在短期内是不吃鱼饵的。在近期内,塘主有没有捕过鱼、塘中有没有灌过水、塘中之鱼是不是刚放进去的等等,这些都是使鱼受惊的因素。另外,岸边的嘈杂声、钓鱼人的扬竿声、中钩之鱼在水面的拍打声、光照下的竿影等,这些都是应该避免的。
塘主已经把鱼喂饱,鱼儿失去食欲
许多的养鱼专业户,都能根据鱼的需要,定时、足量放食。刚刚吃饱的鱼没了食欲,怎么能钓上来呢?饱食之鱼,起码要等半天时间,才有进食的欲望,垂钓者必须掌握这个特点,适时下钩。
抛竿方向不一找不准窝子
“打窝聚鱼,窝里钓鱼”。可是,窝中有鱼,有的人就是钓不上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其中之一,就是挂饵的钩子没有投放到位,老是在钓点外围打转转。这倒不是钓者故意所为,而是外力的作用和缺乏经验所致。施钓过程中钩饵受风力、风向的影响。有的人窝子打过以后,窝点的准确方位搞不清了。
因此,在开始打窝时,一定要把“三点成一线”的三个点定死、记清。首先,要把脚下一点和对岸一点锁定,然后在两点间构成的一条“线”上定点打窝。
找不准鱼儿进食的水层
在同一个水体中,不同的鱼儿,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鱼的泳层都是不尽相同的。在正常情况下,草鱼、鳊鱼、鲢鱼、白鲦等都喜欢在水体的中上层活动;鲫鱼、鲤鱼等却喜欢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觅食。而随着天气和水情的变化,其泳层会有所改变。因此应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找准鱼的泳层。
摸不着鱼路,盲目打窝下钩
一般说来,鱼在水中都喜欢寻找适合自己生存、觅食、嬉戏的环境集群活动,所以鱼儿经常光顾的地方就是钓鱼人所说的“鱼路”。如果找不着“鱼路”,盲目打窝、下钩,是不能马上把鱼钓上来的,尤其是冬季,更是如此。
鱼饵味型不对,鱼儿只近饵不吃饵
饵料能不能适应鱼的胃口,是获鱼量多少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如果饵料对不上路子,塘中的鱼儿再多也别想把它钓上来。特别是有的养鱼人长期使和一种食物喂鱼,使鱼儿养成了偏食习惯。所以钓鱼
人在垂钓之前必须对所去的钓场有所了解,对口下饵,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当然,还有色、味、形方面的考究,效果就会更好。
气温的变化导致鱼儿不进食
气候的突然变化,会影响水温的变化,气候的温差大,水温的温差也大。因此,在短期内形成较大温差的水中,鱼儿是一下适应不了的。所以出钓之前必须考虑到天气变化对垂钓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待天气走向正常后再出钓,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钓具配置不当,不能适应当时鱼情
下钩之前,对塘中之鱼情要有所了解,如鱼的种类、鱼的大小、塘口的新老,以及季节的特征等。否则,有鱼也难钓上岸来。又如,老塘口,鱼都被钓猾了,警觉性相对较高,用粗线、大钩就很难钓上鱼来;
再如,春季鱼头较小时和冬季钓鲫时,小钩、细线才是最佳选择。因此,必须根据鱼情来决定钓组的配置,切不可“一钩一线钓四季”,“一副钓组打到底”。
浮漂漂相把握不准,提竿时机不当
鱼是否咬钩,怎么样咬钩,都是通过浮标反映出来的。钓鱼人凭浮标的反映状态,决定提竿的时机。然而,鱼种、气候和食欲的差异性,都决定了鱼儿咬钩动作在浮标反应上的差异。所以,正确判断不同鱼种咬钩的不同反映,把握好提竿的时机,也是减少失误多上鱼的一个重要环节。
钓鱼调漂方法
1、基本调法
调第一坠时,不要装第二坠,铅皮略重些,使漂子完全沉入水中,然后仔细地剪去铅皮,漂逐渐上升,经几次剪铅后,使漂尾全部露出,第一坠就调好。然后再在脑线上缠上第二坠铅皮,铅皮重量要略大一些,使漂子再全部沉入水中,然后仔细剪去铅皮,使漂子逐步上升,当漂尾顶点至平水时,第二坠调整完毕。在垂钓时,根据钓位水的深浅,上下移动漂座,使漂尾露一目就可开始垂钓。这种调法钓鲫时送漂上升幅度大信号明显。
2、其他几种调法
在水深2.5米以上,需使用大漂时或在冬季使用小漂,需要提高灵敏度时,或者老年钓友,由于视力较差,喜欢使用粗漂尾的漂子时,在调第一坠重量时,不必使漂尾全部露出水面,根据具体情况,可调到露四目或三目,第二坠仍要调至使漂尾顶端平水,这样同样可以保持较高灵敏度。总之第二坠不能太大,否则灵敏度下降明显。
3、用“七星漂”时,仍可以使用双坠提高灵敏度
调法与上述相似,半水调漂,铅皮重量略大,使七星漂全部沉入水中,然后仔细剪去铅皮,散漂逐渐上升,到最上一粒漂平水,此漂调好。然后将铅皮取下,剪成一大一小两块。比例为2:1,即小坠占总量三分之一。然后把大铅皮缠在距钩20厘米处,把小铅皮缠在距钩2~3厘米处,就调好了一副双坠七星漂,施钓时,根据水深上下移动七星漂,在水面上只留一粒漂,其余沉入水中。这种双坠七星漂线组,用起来同样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看过影响钓鱼收获的因素总结的人还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