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当我们拿起笔写字的时候,一撇一捺是那样的神奇美丽,大家会不会有一个疑问:写在纸上的文字是怎样产生的呢?
文字是怎么产生的
在生活中文字跟我们密切相关,根本来不来它们,它是我们相互沟通的桥梁,文字是人们用以记录语言的符号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逐渐孕育,选练,发展出来的,而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创造的,因此,古人说汉字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的,并不可信。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提到:“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上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
我国汉文字正是由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人们用以记事的符号,图画演变,发展而成。解放以来,陕西西安半坡,青海乐都柳湾,山东莒县等地,出土了许多新石器时代刻划符号的陶片,有些符号史象形的。古代文学家对于这些符号进行了研究,认为这是汉字的原始形态。
现在发现的最早汉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它们已经是一套比较完整的记录和表达汉语的符号体系。但是它有很多象形文字,还保存着鲜明的图画痕迹。还有不少是会意的结构。
商代的文字结构还不够严格,字形不规整,笔划复杂不便于书写。到了西周之后,汉字字体逐渐方整,表现出线条化,平整化。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文字的使用更加广泛更加的频繁,但是由于诸侯割据,导致汉字出现了简体,异体,一字多形的情况。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秦国的文字为标准,来统一全国的文字。这种措施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人们把这种统一后的汉字叫做小篆。
小篆的笔划笔划是圆转的,写起来是比较麻烦的,由于太过麻烦,后来经过人们的改变,改成了“隶书”,这种字体得到了秦始皇的支持,然后加以整理,作为了小篆的辅助字体,并推行使用了。而隶书又在后来经过加以改正后,渐渐的在汉代成为了通用的汉字。
在隶书草写的基础上,秦汉之间出现了隶草,也叫做章草。隶草每个字的笔画之间都是相互连绵的,两个字之间不连写。草隶广泛流行于两汉时期。
后来到汉魏以来,又慢慢的演变出一种比较规整的楷书,又叫“真书”也叫“正书”,古代也叫“楷隶”。楷书不仅仅废弃了挑法,横划收笔改用顿势,收笔时一般也不再上挑,还应用了坚撇和硬勾。 后来到唐朝以后,楷书被定为正式文字。
揭秘!我国文字是怎么发展变化的?而它又是怎么产生的?
再后来又出现了一种行书,行书跟其他的书体不同,他没有固定的写法,笔画比较灵活自然,后来也叫行草,在历史上一般善于书法的人,大多都擅长行书。
这就是文字慢慢的变迁,和发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