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十万个为什么>

儒艮为什么叫美人鱼_儒艮被叫作美人鱼的传说

欧东艳分享

  儒艮的嘴吻向下弯曲,前端成为一个长有短密刚毛的吻盘,被称为美人鱼。人们都想知道儒艮被叫美人鱼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儒艮被叫作美人鱼的传说的内容介绍,欢迎阅读!

  儒艮叫美人鱼的原因

  害羞儒艮,爱情面前也大胆

  儒艮是一种潜栖性海洋哺乳动物,主要栖息于印度洋、太平洋西南,以及红海等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它生性胆小害羞,白天潜伏在三四十米深的海底,每五分钟左右出来换换气。晚上是儒艮自由活动的最好时间,但稍微一点响动便可能惊动它们,所以人们很难见到。作为海洋里唯一的草食性哺乳动物,儒艮主要以浅海中的海藻、水草等多汁水生植物为食,寿命较长,最长能活到78岁。

  根据儒艮胆小害羞的习性,阿利斯博士独自到达婆罗洲岛一片人迹罕至的海域。到达研究地点的第三天,静心守候的他,发现一群儒艮在海面上嬉戏追逐。阿利斯博士兴奋不已,赶紧用高倍望远镜对准正在嬉戏的儒艮。这群儒艮有五头之多,在大海里,它们不时用鼻相碰,以示友好。望远镜里的儒艮背部大多为深灰色,几近黑色,只有一头的背部为浅灰色。在浅灰色背部儒艮的唇外,阿利斯博士没有发现露出来的獠牙。他知道,这是一头雌儒艮。随即,他将这头背部为浅灰色的雌儒艮取名为兰克妮。兰克妮不时露出海面的上身,远远望去,很像一位女人的上身。

  就在阿利斯博士兴奋地用数码相机不断拍摄时,一头嘴角露出约有30厘米长獠牙的雄儒艮缓缓靠近了兰克妮,并用鼻子亲昵地碰触它。兰克妮没有躲避,任凭雄儒艮放肆地挑逗。阿利斯博士把这头正向兰克妮示爱的强壮的雄儒艮叫做米修斯。他知道,如果这种示爱成功,它们便会进行交配,繁殖下一代。儒艮一般要到9~10岁才性成熟,每胎通常只生产1仔,孕期约为1年,哺乳期亦为1年。

  正在兰克妮幸福地享受米修斯的讨好时,另一头同样长着獠牙的雄儒艮向这边冲了过来。儒艮性情谦和,种群之间基本不会发生争斗,这个群体可说是动物界最和睦的群体了。然而,镜头里的一幕,让阿利斯博士不由得紧张起来:“这头雄儒艮一定对兰克妮垂涎已久,但没想到米修斯竟然大胆地抢先一步,要将它的爱人夺走。看来,无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一旦坠入爱河,都无法保持冷静。”

  挑战者不顾一切地用锋利的獠牙对准米修斯直戳过去。面对挑战者,米修斯显得很有经验,它并未迎着挑战者的进攻锋芒进行反击,而是在猛冲过来的挑战者几乎咬到它时,猛地一侧身体,轻巧地躲避开了。如此几个回合后,那头发起挑战的雄儒艮被戏弄得心情焦躁,不停地用手臂一样的胸鳍拍打水面,似乎在对米修斯的战术提起抗议。几次冲击后,消耗太多体力的挑战者无力再发起进攻。聪明的米修斯似乎看准了这点,立即调整姿势,双目威严地逼视着挑战者,而后使劲摇动尾鳍,像一颗导弹一样斜冲过来,杀向挑战者。米修斯的凶猛攻击,顿时让起初还威风八面的挑战者胆怯不已,慌张地摇动尾鳍想要躲开。无奈刚才的进攻,让它消耗了太多体力,躲避显得力不从心。在米修斯重达500公斤的身体冲撞下,挑战者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正密切关注这一战况的兰克妮后,落荒而逃。

  看着逃远的挑战者,胜利的米修斯兴奋地抬起头,张开嘴,将两只尖利的獠牙露在空气中。随后,它快乐地游到兰克妮身边。兰克妮深情地用鼻子轻轻碰了它一下,似乎在对它刚才的勇敢进行奖励。

  接下来的几天,阿利斯博士看到兰克妮和米修斯总是在黄昏一起浮到水面上来换气,它们耳鬓厮磨,亲热无比。亲热之后又一起沉下去。那头失败的挑战者,当然不甘心看中的爱人被米修斯占有,又数度发起争夺战,无奈力量悬殊,它并不是米修斯的对手。每次战败之后,它都显得很沮丧,远远地游开看着那对“情侣”亲热,而自己轻轻滑动着胸鳍,显得无比凄凉。

  在和米修斯亲热期间,兰克妮似乎一天比一天胖。为了得到兰克妮怀孕生子的第一手材料,阿利斯博士和助手在儒艮常出没的一片浅水湾潜水。他们发现,儒艮上唇退化,上面布满了短粗的硬毛。这硬毛就像两把刷子,儒艮就是利用这两把神奇的“刷子”迅速地把藻类、水草等水生植物,偶尔也有少量小鱼、小虾,以及小的软体动物送到口中。兰克妮每天都要进食六七十公斤。看着比其他儒艮更多进食的兰克妮,阿利斯知道,它已经和米修斯交配成功,不久后,它会产下一头小儒艮。

  面对强敌,海洋唯一素食者被迫反击

  11个月后,阿利斯博士再度来到了婆罗洲岛这片儒艮出没的海域,对传说中的“美人鱼”继续观察研究。有资料显示,儒艮前身可能是某种陆地食草动物,后来由于地球环境变化,而进入海洋演化成海生动物。因此,它没有鳃,用肺呼吸。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型,体长多在1.5米到2.7米间,无后肢,前肢演化为胸鳍,全身皮肉肥厚,并有稀疏细软的短毛,喜欢群体活动,视力差,听觉敏锐。作为潜栖性动物,儒艮的鼻孔具有肌肉质的活瓣,出水呼吸的时候将活瓣打开,入水则将活瓣关闭,以堵塞鼻孔,防止呛水。儒艮的潜水功夫很好,它可以屏住呼吸沉到30~40米深的水下达20分钟之久,这也是人们很难见到生性胆小的它们的原因。最让人们感到惊奇的是,雌儒艮胸鳍下方长着一对肥大的乳房。

  看着兰克妮和米修斯谈情说爱的这片海域,阿利斯博士非常激动:“隔了这样久,不知道兰克妮是否顺利产下了小儒艮。”几天后,他再次见到了兰克妮。此时的兰克妮已经是位母亲了,它浮到水面上换气时,总是紧紧抱着怀里的一个小儒艮。在兰克妮和小儒艮亲昵时,那头叫米修斯的雄儒艮总是警惕地在周围游荡。

  阿利斯博士发现,兰克妮胸部的双鳍抱着小儒艮的姿势与人们怀抱婴儿的姿势非常相似。在哺乳小儒艮期间,兰克妮的食量惊人,几乎达到了平时的两倍以上。刚出生的儒艮身体颜色很浅,皮下脂肪很薄,因此,作为母亲的雌儒艮必须将其时刻带在身边。此时的小儒艮还不会自己寻找食物,必须依靠母乳才能生活。小儒艮需要吃一年的母乳,以使身体变得强壮。

  兰克妮胸部的那对乳房,和阿利斯博士刚见到时有些区别,肿大了许多。他知道,这是兰克妮正处于哺乳期的原故,它必须用更加肥大的乳房储存大量奶水,以供同样食量惊人的小儒艮食用。而此时的兰克妮和哺乳前相比,身体的颜色灰暗了许多。

  专注于照顾小儒艮的兰克妮无暇顾及其他,因此防范外敌的任务落在了父亲米修斯身上。在大海里,除了鲨鱼和逆戟鲸等大型动物外,很难再有其他动物可以对儒艮构成威胁。一天,通过高倍望远镜,阿利斯发现一只把背鳍露出水面的鲨鱼正在不声不响地靠近兰克妮一家。这时,兰克妮夫妇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小儒艮身上,对即将来临的危险全然没有察觉。当周围的儒艮惊觉到危险来临争相逃跑时,鲨鱼已经几乎冲到了这一家三口跟前。

  面对有“海中霸王”之称的鲨鱼,一向胆小的儒艮会采取什么样的防范手段呢?阿利斯博士紧张地关注着海面的动静,阿利斯相信即将发生的会是一场血腥的屠杀。

  尽管发现鲨鱼的时间非常迟,但是兰克妮没有放弃逃生的机会。它用胸鳍把小儒艮抱着,而后摇动尾鳍,拼命向海边的浅水地带游去。儒艮的游泳速度本来就很慢,每小时最多5海里。对于速度奇快的鲨鱼来说,这种逃跑速度简直就是小儿科。鲨鱼很快绕着兰克妮一家游了一圈,最后把攻击重点选在了抱着小儒艮的兰克妮身上。在鲨鱼看来,怀抱孩子的兰克妮,不仅身体笨拙,还没有任何反击方法。鲨鱼猛地向兰克妮张开了血盆大口,它要用锋利的牙齿把兰克妮和它的孩子撕得粉碎。对于冲过来的鲨鱼,米修斯赶紧游到妻子后面,想用肥大的身体抵住进攻。无奈速度太慢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冲向自己的妻儿。在鲨鱼咬到它的那一瞬间,兰克妮并未惊慌失措地把怀中的孩子丢下,而是依旧抱得紧紧的,它尽量地蜷起来,将肥厚的背部对着鲨鱼锋利的牙齿。

  阿利斯博士看见,鲨鱼锋利的牙齿面对兰克妮肥厚的皮竟然无可奈何,只在上面咬出了几条血痕。正在这时,米修斯绕到了在对妻儿发起进攻的鲨鱼身旁,毫不留情地张开了它那长着两只长长獠牙的嘴,对准没有防备的鲨鱼就是一口。巨大的冲撞力使海面一下子沸腾起来。而且在这一咬之下,鲨鱼可就没有兰克妮幸运了,它背上出现了两个伤口。它愤怒地一转身,深蓝色的海水里出现了两条血迹。雄儒艮米修斯的进攻显然激怒了凶猛的鲨鱼,它将矛头对准了米修斯。米修斯一边用背部厚厚的皮抵挡鲨鱼的进攻,一边不时用獠牙发起反击。在米修斯和鲨鱼对决时,兰克妮抱着孩子终于游到了浅水海域。在这里是安全的,鲨鱼笨重的身体将无法对它发起进攻。

  而此时,雄儒艮和米修斯的大战也已经进入了尾声。尽管伤痕累累,但始终没有放弃防守反击的米修斯,也逃到了浅水海域。不善在浅水中游泳的鲨鱼无奈地在距离儒艮一家几十米远的地方停留片刻后,失望地远去了。

  海牛近亲,原是“美人鱼”传说源流

  随后的时间里,兰克妮一家三口一直在这片人迹罕至的海域里相亲相爱。

  在观察中,阿利斯博士发现,儒艮防范强敌进攻的手段不仅利用背部肥厚的皮,还利用自身和周围环境相近的体色。敌人出现时,它们便潜伏到几十米深的海底,而后一动不动,和海水融为一体,让敌人不易发现。

  阿利斯博士从相关资料中了解到,由于儒艮油可入药,而且肉味鲜美,皮可制革,人类曾经对其展开了无度地捕杀,使原本成群出没的儒艮数量越来越稀少。如今,作为茫茫海洋中的唯一草食性哺乳动物,儒艮已经成为了濒危的珍稀海洋哺乳动物,它是海洋生态系统健全与否的重要象征和标志,对于研究生物进化、动物分类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参考价值。

  儒艮和体型巨大的海牛有着近亲关系,它的血缘与牛、马等相近,因此被划分到了海牛目。儒艮与海牛最大的区别便在于尾部,海牛的尾部呈圆形,而儒艮的尾部与海豚的尾部相似。儒艮的头很大,头与身体的比例是海洋动物最大的。它的嘴长的极为奇特,巨大而呈纵向,舌大,使其更利于进食海底植物而将沙子排除开。

  儒艮的这些特点,无一能让阿利斯博士将其与传说中妖媚迷人的“美人鱼”联系到一起。儒艮的样子不仅不俊美,甚至说还有些难看,但人们为什么要把它们说成是“美人鱼”呢?

  阿利斯博士情不自禁忆及刚来这片海域不久那个夜晚看到的一幕。领略了夜色下的儒艮给人的遐想。那个晚上,月光皎洁,大海上弥漫着一股薄薄雾气。在距离岸边不远的大海上,一只儒艮抱着幼仔在海水中嬉戏。月光辉映下,一大一小两只儒艮就像一个女人在海水中抱着孩子。当时阿利斯博士心中一震:“‘美人鱼’的传说或许就是这样诞生的。”

  根据传说,人们看到“美人鱼”多在夜深人静的晚上。夜晚光线黯淡,人们很可能将在大海里哺乳或者露出半个身体的儒艮看成了女人。胸部有对乳房的儒艮上半身在夜色下,极像女人的上身。阿利斯博士又找来了17世纪英国伦敦出版的《赫特生航海日记》,其中写道:“美人鱼露出海面上的背和胸像一个女人。它的皮肤光滑,背上披着长长的黑发。在它潜下水的时候,人们还看到了它和海豚相似的尾巴,在尾巴上有许多斑点。”这些描述和儒艮具有相似性。

  从古至今,“美人鱼”一直是个非常热门的话题。雌性儒艮常以鳍状的前肢怀抱幼仔,以垂直的姿势在水中换气或喂奶。又因儒艮的视觉较差,每当船只驶过,它常将头伸出水外仰望,而食草的它们头上常披着水草,很像长长的头发。船上的水手们远远看去,只能见到它的一双乳房和怀抱的幼仔,以及长长的头发,从而成为了“美人鱼”传说的源起。因此,阿利斯博士断言:“流传了千年的‘美人鱼’,就是海牛的近亲——儒艮。”

  儒艮外形特征

  最大体长3.3米,成体平均长约2.7米。体纺锤形,身体的后部侧扁。皮肤较光滑,有稀疏的短毛。头部较小,略呈圆形。上唇略呈马蹄形。嘴吻弯向腹面,其前端扁平,称为吻盘。通过吻盘的侧缘和后缘可以抓住植物送入口中。两个阀门状鼻孔靠近在一起,位于吻端背面,可以在潜水时露出水面呼吸。潜入水中时,鼻孔被活瓣关闭。眼小。无耳廓,耳 朵很小。鳍肢短,约为成体体长的15%,梢端圆,无指甲。尾叶水平,略呈三角形,后缘中央有1个缺刻。胸部每侧有一个乳房,乳头位于鳍肢后方的腋下。睾丸在腹腔内。雄性的生殖孔位在远后方,很接近肛门。成体背面灰白,腹面稍浅。幼体呈淡奶油色。许多年老个体的皮肤有大面积无色素区域,并有许多疤痕。

  头骨坚实。前颌骨显著扩大并急剧地下弯,下颌骨联合部相应地延长并急剧地下弯。上颌骨在前颌骨下方,较小。无鼻骨。一对额骨位于鼻腔后方。顶骨合并,无间顶骨。在头骨背面,含有鼻孔的腔向后伸展到眼眶的前缘之后。雄性的前颌骨比雌性的厚实。幼体具2对很小的乳门牙,它们被吸收而不萌出。在雄性,恒齿中的后上门齿形成獠牙,乳门齿在獠牙萌出时消失。在雌性,小而被部分吸收的乳门齿可存留约30年。后上门齿(獠牙)在两性都发育形成,但只在雌性和少数老年雌性萌出。雄性的獠牙约在12~15岁时萌出,长可达15厘米。儒艮的2~3对乳门齿和1对乳犬齿是痕迹状的,除獠牙外,只有臼齿是有功能的齿。前臼齿的乳齿在出生时萌出,但很快脱落,齿槽随后封闭。臼齿随年龄增长依次长出,最后在每侧上、下颌只有第二臼齿和第三臼齿(偶有第一臼齿),它们有齿髓腔,终生继续生长。

  椎式:C7,T17~19,L4,S3,Ca28~29=59~62(枚)

  (C:颈椎,T:胸椎,L:腰椎,Ca:尾椎)

  儒艮生活习性

  行动缓慢,性情温顺,视力差,听觉灵敏,平日呈昏睡状。饱食后除不时出水换气外,爱潜入30~40米深的海底,伏于岩礁等处静候,从不远离海岸到大洋深海去。对海温有一定的要求,不去冷海。对冷敏感,水温低于15℃,易染肺炎死去;水质差也易罹皮肤溃疡、内寄生虫等。

  喜成群活动,以2~3头的家族群活动,虽然常单独行动,但也会组成6头左右的小群体,有时会达数百头以上。在隐蔽条件良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生性害羞,只要稍稍惊吓,就会立即逃避。从不远离海岸。行动速度不快,一般每小时2海里左右,在逃跑时也不过5海里。一般每1至2分钟浮至水面一次,但有时会潜水达8分钟以上。上浮时仅将吻部尖端露出水面,下潜时会像海豚一般整个身体垂直旋转1圈。一般而言每天会游动25公里左右的距离。

  食性:儒艮仅摄食海床底部生长的植物,深度约在1到5米左右,以多种海生植物的根、茎、叶,与部分藻类等为食,常会吃掉整株植物。它们不会使用门牙来咬断海草,而是以其大而可抓握的吻来摄食。有时它们会留下一条啃食过的痕迹,当退潮时海草林露出水面即可见到。儒艮一般白天或晚上皆会进食,但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则多半在晚上觅食。每天要消耗45公斤以上的水生植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摄食上。觅食海藻的动作酷似牛,一面咀嚼,一面不停地摆动着头部,所以又有“海牛”一名。

  叫声为持续的轧轧声或更高的尖锐声,类似海牛。已知鲨鱼、虎鲸与鳄鱼偶会捕食儒艮。


看了儒艮被叫作美人鱼的传说还看:

1.地球上已经灭绝的10种动物

2.揭秘:岛上的棺材为什么会移动?

3.野外实习总结与体会

4.水葫芦怎么种植

5.世界上最大的美人鱼

    30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