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对中国的影响(2)
萨德系统具有的军事意义
破解了上述三个流言,我们还要从正面说一下萨德系统确实具有的军事意义。
美国解释THAAD导弹不会影响中国的理由
THAAD无法拦截侧面飞来的中程导弹,所以顶多能为日本提供提前预警,然而由于探测范围狭窄,也不能起太大作用——当然,这里没有提THAAD的雷达只要稍加修改探测范围可以大幅提高,只是会失去火控能力而已
美国为部署萨德辩解之二,中国陆基导弹不受萨德影响
首先,萨德系统在拦截来袭短程地地导弹方面也有一点优势,因为拦截高度比“爱国者3”高得多,可以形成两重拦截,提高拦截效率。这对于韩国来说有那么一点意义,毕竟面对的朝鲜导弹还是挺多的。
其次,萨德系统可以拦截中程导弹,如果朝鲜精神病发作,用中程导弹走超高弹道来打韩国目标,那就有用了——然而金正恩肯定不是精神病,所以指望萨德发挥这个作用的才是精神病。
第三,如果中国向日本发射弹道导弹,萨德系统可以提早获得相关信息,并将其传输给日本,提高日本的预警时间,增强拦截率——如果韩国真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引进萨德,我也只能赞许他们真是国际主义战士,呵呵。
第四,对于美军来说,萨德可以提供中国北方沿海部分地点向太平洋上特定地点的美国水面舰艇发射导弹的信息,这可能有助于他们提高拦截效率。美国此前进行过让舰艇躲进陆基萨德导弹掩护区域,利用萨德和舰载“标准”导弹构成两层拦截区,对抗来袭中程导弹的测试。这可能是对于美国价值最大的一条在韩国部署萨德的理由。
上述四点军事意义,对于中美凉战而言,贡献其实还是很有限。
不过,这次萨德的部署,确实对中国的战略有一定影响,不过那主要是从政治和外交层面而言。接下来中国会采取什么措施加以应对,我们拭目以待。
萨德系统研制背景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前身是历经多次失败而告终的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美国陆军于2004年对该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并重新命名为现名,类似于海军的宙斯盾作战系统,由指管通情指挥系统,拦截系统,发射系统和雷达及其支援设备组成。2007年10月,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在美国太平洋导弹靶场成功完成大气层外的拦截试验。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作为专门用于对付大规模弹道导弹袭击的防御系统,其独特优势是在防御大规模导弹威胁的同时, 为作战部队提供更加灵活的使用选择。其目的不是取代而是补充MIM-104防空导弹以及海军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陆基中段防御系统和美国在世界各地部署的预警雷达与传感器,从而使美军具备多层弹道导弹防御能力。2016年7月8日美国和韩国正式宣布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引发韩国国内巨大争议以及本地区国家强烈不满。
海湾战争后,由于美国在战争
中使用的MIM-104防空导弹属于低层防空导弹,最大射高只有约20公里,主要用于保护小型重要目标,防御面积较小,拦截也不是在足够高的空间进行,而且拦截造成的导弹碎片经常落在己方或友方领土上,同样会对地面人员和资产造成破坏。如果敌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核弹头和化学弹头,像这样的低层拦截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因此,开发一种能在更远距离、更大高度上拦截来袭弹道导弹的高科技术就变得十分必要。1987年,美国陆军空间与战略防御司令部提出了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的高空防御技术开发计划。
萨德系统研制历程
项计划,1990年当时的战略防御计划局(即现在的弹道导弹防御局)将合同进行公开招标,1992年9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赢得了演示/验证合同,合同的目标是对大气层内/外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所需全部技术进行集成。1993年10月美国国防部将这一开发计划正式称之为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英语:Theater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该系统在1999年8月前共进行了11次飞行试验, 其中前3次为非拦截试验,2次成功、1次失败;后8次为拦截试验, 6次失败、 2次成功。 1999年8月2日进行最后一次拦截试验,也以失败告终,遭受重大挫折的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在此后五年多时间里再没有进行拦截试验。[8]
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并重新命名为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 (由于“战区”和“末段” 的英文单词都是以 “T” 开头, 所以缩写仍为THAAD) 。从此,萨德系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调整后的 THAAD 系统于2005年11月恢复飞行试验,部署前共计划进行14次试验。2006年10月,萨德系统从白沙导弹靶场移至位于夏威夷考艾岛的太平洋导弹靶场。2007年1月,萨德系统首次在太平洋导弹靶场进行飞行试验。2007年4月,萨德系统进行同样的试验,再次成功。2007年6月,萨德拦截弹成功完成低空飞行试验。2007年10月,萨德系统在太平洋导弹靶场成功完成大气层外的拦截试验。
猜你感兴趣:
6.韩国萨德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