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十万个为什么>

长征五号首飞时间为什么推迟

炎玉分享

  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首枚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据悉当日发射时间几经推迟,又是怎么回事呢?长征五号首飞时间为什么推迟?原因是什么?一起来看看长征五号发射推迟是怎么回事。

  长征五号首飞几经推迟原因

  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当日发射时间几经推迟,从原定的发射时间18时延迟到20时40分,航天专家随后解释原因。

  “发射前发现一级助推器排气管道出现问题,经过判断,不影响发射。”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在受访时说,第二个问题是芯一级的氢氧发动机在预冷过程中出现意外,“温度降不下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火箭副总设计师娄路亮补充说,发现火箭助推器产品出现问题,专家讨论认为不影响发射,“检查和讨论过程花了一点时间”。

  娄路亮说,液氢加注过程后首先要保证发动机的部分部件能够冷却到一定的温度,确保启动过程中保持平稳。但在启动过程中,研制人员发现一些参数未按照设想工作。

  娄路亮说,现场组织技术人员讨论,随机按照预案进行各种排查,最终在窗口期的最后时刻圆满解决问题,把中国首枚大型火箭送上太空。

  “科技人员非常镇定,采取了各种措施,最终解决问题,后延发射成功。”赵坚说。

  航天专家在发射后第一时间公布推迟原因的举措备受好评,有评论称:“中国航天需要更多这样的自信表达”。

  长征五号首飞推迟背后的故事

  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对于“发射时间为何从原定的18时延迟至20时43分?为何在窗口期最后时刻发射?发射前一刻发生了什么”的疑问,据央广网报道,航天科技(000901)集团一院长征五号火箭副总设计师娄路亮透露:火箭助推上的产品出了一些小问题,经过专家讨论认为不影响后面的发射,检查和讨论过程花了一点时间,当时就决定,在窗口上还有将近三个小时的时候,占一个小时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后面的液氢加注过程中,因为长五的特点是一枚冰箭,就是液氢的容积非常大,加完之后首先要保证发动机在里面的一些部件能够冷却到足够的温度,这样在启动过程当中会非常平稳。在启动过程当中,发现有些参数不是按照设想来工作,现场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讨论,按照预案进行各种排查工作,基本上在最后一个时刻,圆满解决了问题,按照窗口的后沿,把第一枚火箭顺利升上了太空。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首枚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将所搭载的实践十七号卫星成功送至距地球36000公里的地球静止卫星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发射箭体直径达到5米、起飞推力超千吨的大运载火箭,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迈进全新时代。

  两种大推力氢氧发动机首次亮相

  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质量技术部副部长王春民介绍,长征五号全箭总长57米,总推力达1078吨,是我国首枚推力上千吨的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设计为25吨,比现役火箭最大9.5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提高了一倍还多。是我国迄今为止技术最复杂、性能最高、个头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也是目前整个新一代火箭中当之无愧的“大哥”。

  长征五号采用芯一级、芯二级加四个助推的两级半结构,动力系统采用了两种共三个型号的发动机。

  其中,芯一级采用了两台并联的50吨级氢氧发动机,芯二级采用了两台并联的9吨级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这两种型号的发动机在我国是首次亮相,填补了我国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的空白。性能和现役发动机相比,提升了50%。最主要的特点是清洁无污染,氢和氧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高纯净的水。

  四个助推采用的均是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单个推力120吨,每个助推使用两台,一共8台,四个助推模块产生的理论推力可达到960吨。此前发射的长征七号火箭使用的也是液氧煤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采用的高压补燃技术,除了俄罗斯之外目前只有我国掌握。

  而以液氧煤油发动机为主动力的长征五号新一代系列运载火箭,通过不同发动机台数的模块化组合,可以形成低轨道10~25吨、太阳同步轨道5~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6~13吨的运载能力,与国外最先进的“阿里安5”、“宇宙神5”、“德尔它4”以及正在研制的“安加拉”运载火箭达到同一水平。

  所有这些新技术,将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水平提高了一个很大的台阶,为后续航天任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远征二号”可助力实现一箭多星

  王春民介绍,另外还有两个动力模块也是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提供的。

  一个是被称作“太空摆渡车”的“远征二号”上面级,它是在“远征一号”的技术基础上研究成功的,也采用了双机并联技术,推力是“远征一号”的两倍,作用是为了实现一箭多星和每个卫星的直接入轨。它能够在到达近地轨道后,将各个目标载荷送到其不同的指定轨道和地点。可以通过它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组合,以一箭多星、直接入轨的方式发射中高轨倾斜轨道卫星,同时兼顾地球静止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要求。在长征五号首飞任务中,远征二号上面级随火箭升空后托举卫星进入超地球同步轨道,执行一箭一星直接入轨发射任务。

  那么,在以前没有远征一号和远征二号时怎么办呢?王春民说,原来发射的大多是一箭单星,卫星一般都带有动力,但比较小,在到达目标轨道后还要在太空中经过多次变轨、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到达指定轨道,这一过程需要消耗自己携带的推进剂。另外,卫星在轨时受空间环境的影响,时间长了姿态就要发生变化。为保持姿态,发动机就要不断启动进行修正。而卫星的寿命取决于所携带的推进剂的多少,一但推进剂消耗完了,卫星也就报废了,成了太空垃圾。远征二号的功能,使卫星不需要消耗自身资源,就直接可以把卫星放到需要的位置上,这对于卫星寿命的延续和卫星结构的设计就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另一个动力模块是辅助动力模块,包含一组数量比较多的小发动机,推力小的只有几牛、几十牛,主要作用是为了保证火箭和载荷在飞行过程中姿态保持正常,不致出现失稳、翻滚、横飞等情形。

  空间站核心舱和嫦娥五号都将用长五发射

  王春民说,这些型号发动机的研制都在十年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二十年,都是在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历了无数次磨练之后才终于取得了成功,凝聚了科研人员大量的心血。在我国随后的载人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三期以及火星探索任务中,长征五号都将担负重要的推举使命。

  另据新华社报道,长征五号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按计划,2017年嫦娥五号落月采样返回、2018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等任务都将依靠长征五号来实现。

  长征五号“心脏”“大脑”都是“西安造”

  西安被称为“航天动力之乡”。那么除了被称作“心脏”的航天动力之外,还有哪些“西安元素”呢?

  据了解,保障火箭精确入轨,相当于“长征五号大脑”、“远征二号司机”、“地面监测医生”的计算机和电路产品,是由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九院第771研究所研制的。长征五号上的反推发动机、消氢发动机由航天科技集团四院提供。而此次长五搭载的实验卫星则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装,其中部分内容由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研制。

  此外,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航天测控中心,在此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中承担着重要测控工作。

长征五号首飞相关文章:

1.长征五号首飞任务 长征5号火箭首飞任务 长征五号任务首飞载荷

2.长征五号首飞搭载什么在哪里发射 长征5号首飞视频

3.长征五号首飞运载了什么 长征五号首飞搭载的载荷

4.长征五号首飞搭载什么 长征五号首发搭载物重量

5.长征五号发射成功直播 长征5号首发视频 长征五号首飞视频直播地

6.长征五号首发成功视频全程完整录像 长征五号首飞视频

    178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