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成功的事例精选
处事谨慎,细心对待,可以有效地避免了成功路上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学习啦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谨慎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谨慎成功的事例篇1:福楼拜谨慎的创作风格
福楼拜是法国著名作家,生于医生家庭。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他的代表作。他写作态度谨慎,总是反复地仔细推敲、琢磨。他有时一个星期仅写两三页,有时8天才写l页,有一次,竟花了5个月左右的时间,才写完一幕剧。为了找到那恰当的四五句话。他花了1个月的时间。
有20多年里,福楼拜几乎都在桌前夜以继日地写作。他书房里的灯光常常是通宵不熄。因此,坐落在基纳河畔的福楼拜书房里的灯光就成了船夫们夜航的“灯塔”。
谨慎成功的事例篇2:为了一个逗号
王尔德是英国著名的作家。有一次,他在一家饭馆举行举行宴会,宴请上流社会的知名人士。开宴的时间快到了,宾客们济济一堂,好不热闹,可就是不见主人尔德。大家等了很久,也等得很急,都有点不耐烦了。这时,王尔德德匆匆赶到了,大家不约而同地问他干什么去了,为什么这么迟才来?王尔德回答说:“我在修改我的诗稿呢。”客人们又问:“你修改了这么大半天,一定改动很大,做了不少工作吧。”王尔德笑着说“我做了一件极其重大的工作。我删去了诗句中的一个逗号,但是,又觉得不妥。我反复琢磨着,思索着,是加进去,还是不加进去。思来想去,最后我还是决定把它加进去,所以来迟了,请大家多多原谅!”客人不禁一片哗然。不过,王尔德这种认真思考、谨慎治学的态度倒是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谨慎成功的事例篇3
谨慎做事,谦和做人,坚定执着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这是甘晓华总师最为真实的人生写照。
1994年当我院校毕业,刚刚分配到某所,初识甘晓华,便被他身上散发出来的细腻谦和中透露出的坚定执着所深深感染。我当时只知道他是一名小有成就的博士,年纪轻轻就已是我们研究室主任。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究竟又有怎样的事迹,在而立之年就能成就一番事业,我心中充满了好奇。在后来他们的交谈中,我逐渐了解到任何成功都没有偶然,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曾经下过乡、开过拖拉机、做过木匠的甘晓华院士,凭着对科学技术的无限追求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后首次恢复高考就考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后又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通过刻苦学习和不懈努力,他逐渐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出于对国防事业和航空发动机行业的无限热爱,甘晓华来到了某所工作。
进入某所后,甘晓华被分配到当时的第二研究室担任工程师,那时的某所,正在进行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对人才的渴求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也在客观上为甘晓华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和充分展示能力素质的平台。这一时期的甘晓华成长也是最为迅速的,其自身的能力和品德也是他成为我军航空发动机科研团队领军人才的决定因素。在这方面,我与甘晓华院士共事十余年来的体会颇深,其中体会最深的就是其顽强拼搏的创新精神和谨慎务实的工作作风。
记得那是1996年,某型发动机因国外拒修,也不提供我们备件,使修复工作面临重重困难。此时甘院士挺身而出,他告诉我们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作为军队的科研单位不敢担当,那还要我们有什么用?再苦再难我们也要干!”正是在甘院士的勇气和决心的带动下,我们这个团队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不仅自主修复了该型发动机,而且对该型发动机进行了升级改进,提升了性能。这些成绩的取得,甘院士付出了无数心血,为了研究修理工艺和试验程序,他带领我们熬过了无数不眠之夜,这是怎样一位勇于担当不懈努力的科研工作者!
2000年以后,甘晓华先后担任某所科技处处长、副所长,研究院总师,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更广阔的天地又给了他一番大有作为的新空间。
2011年,我室一份重要的技术报告想请甘院士帮助修改。此时他已是研究院的总师,同时也正在申请工程院院士,工作异常繁忙。我们真的担心甘院士没有时间审阅,会推掉我们的请求。当我拿着技术报告走进甘院士的办公室,看到甘院士正在奋笔疾书,我有点儿犹豫了。这时甘院士抬头微笑地看着我问:“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我不好意思地说:“甘总,我们有一份很重要的技术报告要上报机关,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 甘院士很爽快地说:“我有一份材料需要马上写完,你放这儿吧,我尽快给你答复。”第二天一早,我刚刚走进办公室,甘总就打来电话让我去他的办公室。当我看到近两百页的报告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甘总的修改意见,我非常感动,眼前浮现出甘院士通宵达旦伏案工作的场景。这是怎样一位谨慎细致的科研工作者和平凡可亲的领导。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辛勤的耕耘必然会带来收获的喜悦。正是有了甘于寂寞的不懈努力,如今,甘晓华终于迎来了人生事业的辉煌,2011年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用自己的拳拳报国之心谱写的蓝天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