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想才会成功的励志事例
有不少励志的示例告诉我们,只有心中有梦想,并为梦想而拼搏奋斗,这样才可以获得成功。一起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了有了梦想才会获得成功的励志事例,欢迎收藏哦。
有梦想才会成功的事例篇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年少求学时,由于家贫,他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这就是“划粥”。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这就是“断齑”。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断齑划粥”的典故即由此而来。
范仲淹的艰苦生活,被当地留守官的儿子知道后,深为同情,便从家里送来了好菜好饭,范仲淹表示感谢,收下了饭菜。几天之后,留守的儿子来看范仲淹之时,看见自己送给他的饭菜还在那里,都已经坏了,大惑不解。范仲淹解释说:“您赠我好饭菜,实在感激不尽,但我平时吃稀粥惯了,并不觉得怎样苦。现在我如果贪食这些东西,吃好的食物惯了,我将来怎么办呢?”留守的儿子回家后,将范仲淹的话如实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夸奖说:“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呀!”后来范仲淹终于成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有梦想才会成功的事例篇2
不达目的不罢休——卡耐基克里蒙·史东是美国“联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美国最大的商业巨子之一。被称为“保险业怪才”。
史东幼年丧父,靠母亲替人缝衣服维持生活,为补贴家用,他很小就出去贩卖报纸了。有一次他走进一家饭馆叫卖报纸,被赶了出来。他乘餐馆老板不备,又溜了进去卖报。气恼的餐馆老板一脚把他踢了出去,可是史东只是揉了揉屁股,手里拿着更多的报纸,又一次溜进餐馆。那些客人见到他这种勇气,终于劝主人不要再撵他,并纷纷买他的报纸看。史东的屁股被踢痛了,但他的口袋里却装满了钱。
勇敢地面对困难,不达目地绝不罢休——史东就是这样的孩子,后来也仍是那种人。
史东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试着去推销保险了。他来到一栋大楼前,当年贩卖报纸时的情况又出现在他眼前,他一边发抖,一边安慰自己“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而可能有大的收获,那就下手去做。”还有“马上就做!”
他走进大楼,如果他被踢出来,他准备象当年卖报纸被踢出餐馆一样,再试着进去。他没有被赐出来。每一间办公室,他都去了。他的脑海里一直想着:“马上就做!”每一次走出一间办公室,而没有收获的话,他就担心到下一个办公室会碰到钉子。不过,他毫不迟疑地强迫自己走进下一个办公室。他找到一项秘诀,就是立刻冲进下一个办公室,就没有时间感到害怕而放弃。
那天,有两个人跟他买了保险。就推销数量来说,他是失败的,但在了解他自己和推销术方面,他有了极大的收获。
第二天,他卖出了四份保险。第三天,六份。他的事业开始了。
二十岁的时候,史东自己设立了只有他一个人的保险经纪社,开业的第一天,他就在繁华的大街上销出了五十四份保险。有一天,他有个令人几乎不敢相信的纪录,一百二十二件。以一天八小时计算,每四分钟就成交一件。
1938年底,克里蒙·史东成了一名拥资过百万的富翁。
他说成功的秘诀是由于一项叫做“肯定人生观”的东西。他还说:如果你以坚定的、乐观的态度面对艰苦,你反而能从其中找到好处。
事业取得成功的过程,实质就是不断战胜失败的过程。因为任何一项大小事业要取得相当的成就,都会遇到困难,难免要犯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例如,在工作上想搞改革,越革新矛盾越突出;学识上想有所创新,越深入难度越大;技术想有所突破,越攀登险阻越多。着名科学家法拉第说:“世人何尝知道:在那些通过科学研究工作者头脑里的思想和理论当中,有多少被他自己严格的批判、非难的考察,而默默地隐蔽地扼杀了。
就是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他们得以实现的建议、希望、愿望以及初步的结论,也达不到十分之一。”这就是说,世界上一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成功与失败的比率是1∶10。至于一般人与这个比率比当然要低得多。因此,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能不能经受住错误和失败的严峻考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有梦想才会成功的事例篇3
岁月跌落在水上,便凝结成人世间最动人的一首诗。
子夜12点,乌黑的天空飘着冷冷的细雨。日本北海道最东部的小镇阿寒镇,一群中国学生在夜色的掩护下疾步穿行。这是1989年的日本,阿寒镇这群中国学生的此次夜行,后来成为震惊全日本的北海道“大逃亡”。
丁尚彪是“逃亡者”之一,时年35岁。“逃亡”的半年前,在上海,这名青年花了5角钱从别人那里买了一份飞鸟学院阿寒镇分校的资料,并举债4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万元),将妻女留在上海,独自一人来到了日本。没想到,到了阿寒镇才知道,这个“蜷缩”在北海道角落里的小镇人口极其稀少,连打工还债的便利店都找不到。政府之所以同意招收这批学生,是为了解决该地区人口过少的问题。
飞鸟学院阿寒镇分校首批56名学生,半年后只剩下7个人。
当年,丁尚彪一路逃到了东京,一待就是八年。他的签证很快过了期,他沦为在日非法滞留人员。
在东京打工还债的这几年里,他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新目标:努力赚钱,将来把女儿送去国外一流的大学深造——把自己无法实现的求学梦,寄托到女儿的身上。
丁尚彪住在东京丰岛区一栋30年前建的木板楼里。做饭、洗澡、睡觉都在楼上那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内。
1997年夏天,女儿丁啉收到了纽约州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丁啉乘坐的飞机在东京中转,再飞往纽约,她有24小时的停留时间。从她小学时就分别的父亲,八年后,终于能在东京与她再见面。父女两人泪水涟涟。
18岁,丁啉独自去纽约求学,父亲继续留在东京打拼。在上海,丁尚彪的妻子陈忻星也在拼命工作着。为了去探望女儿,她一直在申请赴美的签证。从丁啉出国那年算起,连续申请了5年11次,可惜,星条旗却不懂母亲的心思。
2002年春,陈忻星的第12次申请获批了。在她的心中,还有一个期盼已久的愿望——在飞往纽约的途中,利用在东京中转的时间见一见丈夫,这是她和丈夫见面的难得机会。
在接站台上陈忻星一眼就认出了13年未见的丈夫的身影。两人凝咽相视无语。
第二天,他们两个人一起去旅游。丁尚彪挽着妻子拍合影,带妻子尝东京的小吃、赏樱花、看夜景、一同烧香祈福。
72个小时,3天的中转时间过后,终于,只剩下默然。
五年前的夏天,也是在开往成田机场的这趟列车里,丁尚彪与女儿分别,此时此刻,再与妻子分别。仿佛一切在重演,直到列车开出站台,陈忻星还频频回望。窗外的景色飞快掠过,在这个陌生的国家,丈夫奋斗了13年!
2004年6月,丁尚彪决定回国了。回国前,他决定再去一次阿寒镇。看着如今已经废弃的教学楼、堆在墙角的课本,丁尚彪有些悲伤。“虽然当时的债务很沉重,但是过了15年,还是多亏了这个地方。15年前,我走到这里的时候想,人生也许是悲哀的,但现在看来人生是绝不可以放弃的。”
如今,丁尚彪的女儿已在美国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她将父母接到了底特律一同生活。20年,曾经天各一方的一家三口,终于团聚到了一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