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成功学>成功人士>

吴欣鸿谈美图秀秀的发展史

若木分享

  外表文静,内心狂野,是吴欣鸿的自我定义。坐在位于北京东三环千禧大酒店的大堂里,1981年出生的他更像一个90后,蓬松卷曲的一头浓发下面是一张内敛、略带羞涩的娃娃脸。我问东,他绝不会说西。

  他这次来北京是为参加创业邦年会,在他的那个讨论专场中,有皮皮鲁的郑亚旗、聚美优品的陈鸥、力美广告的舒义、酷盘的顾志诚、游戏矩阵的徐乐,唯一一个90后创业者是在聊网的徐德臣,但他看上去要比这个专场中年龄最大的吴欣鸿还要成熟。换句话说,作为美图秀秀的创始人,吴欣鸿是这帮人中长相最具“欺骗性”的一个。

  坦率的说,在《创业邦》杂志2011年第一次推出“30岁以下创业新贵”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想到当时年龄刚好合适的吴欣鸿。不仅是因为美图秀秀偏居厦门,很难被媒体发现,更重要的是,当时美图秀秀几千万的用户量,在中国PC客户端排行榜上,只能算是个后起之秀。但两年之后,美图秀秀不仅在PC上用户量达到1.2亿,移动端也即将在春节前后突破1亿用户。

  而在苹果官方应用商店App Store不久前公布的2012年度榜单上,美图秀秀与QQ、微信、微博一起挤入前十名。在这10个应用中,有7个来自平台型公司,只有3个来自创业公司,吴欣鸿的美图秀秀是其中之一。

  这有点和高手飙车的感觉。据说吴欣鸿在场地里,一般都是开到220公里的圈速。但当他走下车,又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不善言辞、有点小爱好的邻家男孩。吴欣鸿说自己是一个很宅、很内向的人,以前不爱和人说话,但现在哪怕在饭馆吃饭,只要听到有人提起美图秀秀,他就要跑过去,问这问那。在他的iPhone里,微博搜索页面充斥了各种和美图秀秀相关的关键词,比如,“美图秀秀 最新版”或者“美图秀秀 不好用”。其默认关键词近百个,他不时地选择、搜索,然后与用户互动、解疑。

  不停地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是小时候的吴欣鸿怎么也不会想到的。学画画出身的吴在人生的最初20年里,一直是用画笔在和自己的内心世界沟通,说白了,那是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而今天的美图秀秀,则是帮助别人建构另一个自我。“这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是借助图像。”吴欣鸿说。

  显然,这是一个起点和终点能够自圆其说的故事。但故事的过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高中毕业,吴欣鸿没有选择去读大学,那是因为他在中考之后,就休学去美术学院学了两年油画;

  回来继续读高中,并发现了域名生意,18岁开始,他便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经营域名生意的人,几乎与他的泉州老乡蔡文胜同时起步;

  如果父亲的工厂没有遇到困难,吴欣鸿本来就是个标准的富二代,在父亲的工厂关闭之后,他在域名生意上的所得,某种程度上也回报了家里;

  他在2001年开始创业,是中国最早一批进入社交网络的创业者,甚至比Facebook还要早,但以失败而告终;

  最终他又投奔了在域名投资方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大哥——蔡文胜,从产品经理做起,前后尝试了不下30款产品,最终做出了美图秀秀。

  现在,美图秀秀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端的增速,以每天30万的规模在增长。吴欣鸿说,“那是用户,不是钱。”

  特立独行的“骚年”

  站长之家创始人、著名页游神仙道的出品人阿飞(姚剑军)在2000年的时候就认识吴欣鸿了。阿飞是在当时的一本杂志上看到关于吴的报道。那时的吴欣鸿因为域名生意,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杂志上的吴看上去文文静静,与泉州一带生意人的形象格格不入。阿飞对这个仅比自己大一岁的年轻人十分感兴趣,他循着文中提到的一个论坛,顺藤摸瓜找到了吴欣鸿,两个人开始互加QQ,三年之后,才在厦门第一次见面。

  当时阿飞觉得吴的相貌和杂志上相比(励志人物 www.lzshuo.com),一点也没变,充满了艺术家的范儿。此时的阿飞虽然也赚了些钱,但他还不是那个中国成千上万中小站长心目中的“总舵主”,更不是日后凭借神仙道一款页游赚足了眼球和钞票的“神人”。准确地说,2003年这两个年轻人的见面,充满了喜感:一位只有中专学历的“屌丝”拜会一位没上过大学、披着艺术家外衣的“屌丝”。毕竟,当时的吴欣鸿已经在域名投资上赚了几十万,至少在福建,算得上是个有名有号的互联网人士了。

  少年吴欣鸿想过N种成名方式,但肯定不包括域名投资。他出生在泉州一个即使在当地也算得上富裕的家庭,父亲早年创业,有自己的工厂,早就为吴欣鸿解决了衣食之忧。但是吴欣鸿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画画。初中三年,吴获得了不少美术方面的奖项,加上学习成绩尚可,他被保送到了泉州数一数二的高中——泉州一中。当人们以为这个孩子会按照一个优秀特长生的路径成长,即继续获奖、参加高考、进入清华美院的时候,他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休学两年,去杭州的中国美院进修。原来,他从学校的美术老师那里得知,每年都会有一些老师去学习。吴动了心思:既然上大学也是学画画,为什么不现在去学?就这样,他以一个初中毕业生的身份,来到杭州,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叔叔阿姨们”一起上课、一起写生。“家里一开始也反对,但我比较固执,他们最终不得不同意。”吴欣鸿说。

  对于一个15岁的少年来说,异乡求学多少是件令人感伤的事情,但吴欣鸿感受到的更多是好玩。每年春节前后,坐上火车,一坐就是一天,从福建到杭州,或者从杭州到福建。他爱去中国美院的图书馆,翻看从古典到现代派大师的各类作品。以今天的眼光看,在杭州的这两年中有一件事情对日后的吴欣鸿影响深远:他迷上了摄影。通过找家里要钱,他买了一部国产海鸥单反相机,所以他每天不是拿着画笔,就是拿着相机。既不用应付各类考试,也没有想过拿照片投稿,反正就是喜欢。“那两年过得很简单。”吴说。

  两年时间很快过去,吴欣鸿回来了。幸运的是泉州一中还给他保留了学籍,所以,他又和一群学弟学妹们读起了高一。这是1998年的中国,互联网已经开始在这里长出触角,电脑也走入一小部分中国家庭。吴欣鸿家就是其中之一,家里给他花1万多块钱买了台电脑,吴欣鸿迅速学会了怎么联网。他经常泡的都是一些与美术相关的艺术类网站,也会看看新闻。

  1999年的某一天,吴欣鸿看到了一则新闻:一个叫做“business.com”的域名,在美国卖了750万美元。这个新闻,也被另一个在香港做生意的泉州人看到了,他叫蔡文胜。人不能同时踏入一条河流,但馅饼有时会同时砸到两个人头上。彼时的吴、蔡根本不认识,但他们几乎同时被这则新闻放到了“同一条河流”——域名投资。与已经不差钱的蔡文胜不同,吴欣鸿要想玩域名,必须从家里借钱。而生在泉州的一个好处是,父母不会把做生意视作“歪门邪道”,相反,这似乎是这一带孩子的成长必修课。

  家里给了吴欣鸿1万多块钱,什么也没说。但吴心里有数,他已经感到,父亲的工厂正在走下坡路,自己在网上做点生意,没准将来还能对家里有用。但1万块钱很快就打了水漂。当时的域名均价在500块人民币左右,而吴欣鸿的出手逻辑依然具有“文艺范”:每天抱着本英语词典,从里面挑与艺术相关的单词。一年下来,没有成交一个。不过当其他同学整天在学校谈论《七龙珠》或者《还珠格格》的时候,吴欣鸿总是一个人安静地躲在角落里,像个乖乖男一样抱着英文词典煞有介事地学习,以至于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他爱学英语、有什么抱负似的。“用‘闷骚’二字来形容他,太合适不过了!”阿飞说。

  任何生意都有门道,域名投资更不例外。在交了1万块钱的学费之后,吴欣鸿开窍了。首先,域名每天都有很多到期的,国外有专门的网站,只要交一些会员费,每天邮箱都会收到一个列表,里面都是转日零点可以交易的域名。其次,由于可交易的域名太多,而每个投资者的兴趣偏好各有差别,所以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对号入座就成了关键。一般情况下,吴欣鸿会把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词挑出来,然后找到国外的一家职业抢注公司为自己服务。当然,这也需要支付一些费用。2000年,吴欣鸿迎来了第一笔交易:他手里一个叫做“e23.com”域名经过讨价还价之后,卖给了美国的一家公司,价格3000美金。这几乎把之前的成本全部收回来了。

  这时候,中国最早的一批域名投资者也开始出现。广州的易域网是当时最大的域名投资论坛之一,创办人是现在58同城的创始人姚劲波,后来电视广告上范伟那句著名的广告词“28,28,咔咔就是发!”,其域名“28.com”最早就是出自姚劲波之手。易域网上的活跃分子包括蔡文胜、吴欣鸿等30来人。2000年的一天,吴欣鸿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蔡文胜。原来蔡文胜是根据吴欣鸿在论坛上的联系方式找来的,没想到两人竟是老乡。认识以后,比吴欣鸿大整整12岁的蔡文胜会偶尔约吴欣鸿出来讨论域名投资,以至于吴的家里一度怀疑这个石狮的大男人是不是骗子……

  2001年对吴欣鸿来说是高考年,但此时他已经深陷互联网浪潮,最后没有去上大学。通过域名投资,吴欣鸿积累了自己的第一桶金。2002年,他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域名:520.com。当时非常流行的一句网络语言是“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没错,520.com是一个天生的交友网站(当时社交两个字还没流行)。吴欣鸿拿出自己的3个域名并贴了一些钱,才把这个域名从一个老外手中置换过来。

  当时腾讯刚刚推出了QQ交友,迅速成为当时网恋的一大助推器,这让吴欣鸿看到了520.com的用武之地。这次他想创业,做一个类似QQ交友的网站,用今天一句不可思议的话说,就是准备山寨腾讯。吴的想法是,通过会员费来收钱,即你只有是付费会员的时候,才能获得对方的线上联系方式。2003年,吴欣鸿从泉州来到了厦门,准备创业。

  见到阿飞之后,他把自己的想法跟阿飞托盘而出。阿飞一听很兴奋,准备把自己的一些积蓄拿出来投资入股,但当时吴欣鸿还有其他合伙人,股权结构比较复杂,也就没有投成。最后吴欣鸿说,你懂些技术,来做我们的技术总监吧。这样,10来个人在厦门市区的一个居民楼里开起了公司。那是吴欣鸿第一次正式创业,他觉得这要比临摹卢浮宫的大师作品还要有仪式感,所以那时的他每天总是黑西裤、白衬衣,腋下夹着个公文包,以一副老板的姿态前来上班。“据我所知,他被小区的保安拦截过好几次,人家以为他是卖保险、搞推销的,”阿飞笑着说,“闷骚的人穿什么衣服都闷骚,没办法。”

5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