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努力能成功,为什么很多人努力了却不能(2)
但是看到趋势,决定参与就一定能够成功?其实也不一定,你还需要拥有能够参与进入的能力与才干。就好比当年三国,天下大乱,各地枭雄辈出,谁都知道赢了就是皇帝。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剑锋所指,人心所向?曹操把着天子、孙权占着江东、刘备流着皇叔血统,这都是才干与资源。
几年前的北京房市,谁都知道会继续涨价,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得去,有人缺钱,有人缺意识。现在的电子书、移动互联、手机制作,也是人人都看到的趋势,但是能玩得好的又有几人?
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的现金储备一度超过了世界四大银行的总值。当我们雄心万丈的准备"买几家国际大企业玩玩"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国内能够领导跨国企业的领导人才几乎寥寥——能够流畅讲英语的倒是很多,能够多元文化管理的就稀疏,而有全球视野和战略的,几乎没有了。
所以,比错过趋势更加糟心的,是看到趋势却发现自己完全插不上手——以此献给刚刚进入职场,忙于思考"公司战略、时代机遇、商业模式、定位"等的职业新人,当我们眼睛越来越高,手越来越低的时候,我们慢慢会成为一只长颈鹿。
也以此提醒"吸引力法则"的盲从者,我觉得比吸引不到机会更糟心的情况是,机会吸引来了,你却HOLD不住。我觉得吸引力法则的真意应该是,如果要吸引外界,先吸引自己。
总之,需要拥有能力,你才能成为竞争者,而不是观众。
第三步:坚持与机遇
如果你能过前两关,恭喜你,从炮灰升级为游戏玩家,但是不要高兴得太早。高手过招,除了各自的内力招式,往往还需要一些机遇与运气。
《异类》一书中提到,大部分的IT英雄出生于美国50年代——如果你出生太早,则IT革命来临时,你已经年过30,家庭负担太大,机会成本增多,不敢放手一搏。如果太年轻,则无力积累足够对于电脑的才干与资源。所以前者更多成为"观众",而后者更多成为"跟随者"或者"炮灰"。
前面也提到,福布斯排行榜的财富英雄们,也各有各的机遇。大陆的借着互联网起飞,台湾的借着加工制造业腾飞,而香港则遇到了地产大潮。周密的计划,以及计划外的机遇,都是成功的不二因素。